二重结构理论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一夫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0453310
- 页数:519 页
上篇 3
第1章 二重结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 3
第一节 物质组成成分的二重重叠结构 3
一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二重重叠结构 4
二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二重重叠结构 4
第二节 从物质与时空的关系,看物质结构形成、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二重重叠 6
一 时空产生和发展形成的物质二重结构 6
二 物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结构和内部、外部的空间结构 8
三 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重叠 10
第三节 物质功能的二重重叠 10
一 物质自身在不同时空功能的重叠 11
二 物质之间同构同功的功能重叠 11
三 物质之间异构同功的功能重叠 12
第四节 物质相互作用的二重重叠 13
一 物质的质量守恒 13
二 物质的电荷守恒 14
四 物质的角动量守恒 15
三 物质的动量守恒 15
五 物质转化的能量守恒 16
第五节 物质二重结构的相互作用方式 17
一 物质之间的相生作用 17
二 物质之间的相克作用 18
三 物质之间的相制衡作用 20
四 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作用 20
五 物质之间的相互中和作用 21
一 认识物质的时空范围 23
第六节 认识物质二重结构方法论的意义 23
二 物质在时空中形成的二重结构 24
三 二重结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主要方法 25
第2章 二重结构的对称与非对称 28
第一节 自然科学对对称与非对称的认识 29
一 自然科学对对称的研究 29
二 自然科学对非对称的研究 31
三 对称与非对称在自然科学中的表现形式 32
第二节 社会科学中人们对对称和非对称的认识 33
一 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对称与非对称 33
二 社会科学对对称的研究 34
一 社会结构的空间对称与非对称 38
第三节 社会结构的对称与非对称 38
二 社会结构的时间对称与非对称 41
三 多种社会结构功能的对称与非对称 42
第四节 研究社会结构对称与非对称的意义 43
一 认识社会结构的意义 43
二 认识社会规律的意义 45
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意义 47
一 社会二重结构的定义 49
第3章 人类社会的二重结构 49
第一节 社会二重结构的界定及存在形式 49
二 重叠对称的社会二重结构 50
三 重叠非对称的社会二重结构 52
四 既对称又非对称的社会二重结构 53
第二节 社会二重结构存在的结合方式 54
一 连接性的社会二重结构 54
二 架构性的社会二重结构 54
三 社会二重结构的动态与静态结构 57
第三节 以往社会结构的划分与社会二重结构的关系 58
一 社会三大结构与社会二重结构的关系 58
二 社会三大结构表现为社会二重结构的性质与功能 58
三 社会二重结构表现为社会三大结构的存在方式 59
第四节 人在社会二重结构中的作用 60
一 人是社会二重结构的实现主体 60
二 人是社会二重结构的创造者 62
三 人是社会二重结构的认识者 62
四 人是社会二重结构发展的动力 63
第4章 中国思想史上对二重结构的认识 66
第一节 对社会二重结构的认识 67
一 《易经》与社会二重结构 67
二 五行思想与社会二重结构 70
三 “物生有两”与社会二重结构 72
四 “异”“同”思想与社会二重结构 74
五 “异”“同”——对称与非对称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与时空二重结构观的雏形 76
第二节 从事物运动规律的角度认识社会二重结构 78
一 老子的“道”与社会二重结构 79
二 儒家的“道”与社会二重结构 91
三 墨家的思想 93
第三节 事物相互作用与社会二重结构 95
一 “生”与社会二重结构 95
二 “克”与社会二重结构 97
三 “制”与社会二重结构 98
四 “化”与社会二重结构 99
五 “中庸”、“中和”与社会二重结构 100
第四节 二重结构思想在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的应用 103
第5章 西方思想史上对二重结构的认识 105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 105
一 由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 105
二 由数组成 107
三 由原子组成 108
第二节 物质的运动 109
一 古代哲学家的思想 109
二 近代哲学家的思想 110
一 古代思想家的认识 113
第三节 物质对称与非对称 113
二 近代思想家的思想 116
第四节 物质时空结构 119
一 古代哲学家的思想 119
二 近代哲学家的思想 121
第6章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形成 126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126
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形成创造了物质条件 126
二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28
三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形成的理论来源 130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37
一 莱茵报时期社会结构思想初见端倪 137
二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141
三 “社会结构”范畴的提出 143
四 从经济结构入手考察社会结构 144
五 《神圣家族》对社会结构理论的探索 145
六 社会结构理论的基本形成 147
七 《共产党宣言》对社会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149
八 社会结构理论的经典表述 151
九 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剖析 152
十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的社会结构 154
十一 马克思晚年对社会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155
第7章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 160
第一节 马克思观察社会结构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特征 160
一 基本方法 160
二 理论特征 167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中的基本结构 177
一 社会基本结构理论的提出 177
二 社会基本结构的主要内容 180
三 社会基本结构的特征及功能 187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188
一 生产方式的动力层次 189
二 阶级斗争的动力层次 191
三 人民群众的动力层次 193
四 三大动力层次之间的关系 194
五 怎样理解恩格斯的合力论 195
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01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二重结构 201
第8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中的社会二重结构 201
下篇 201
二 社会意识的二重结构 202
三 社会意识的复杂性 204
第二节 社会二重结构下的个体意识 207
一 两种不同的社会时空,对个体意识的作用 207
二 两种不同的社会实践,对个体意识的作用 209
三 个体意识来源于个人的社会认识层次 210
一 社会二重结构对社会群体意识的决定 211
第三节 社会二重结构中的社会群体意识 211
二 地域空间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意识 212
三 时间上的差异,导致了群体意识的差异 213
第9章 社会内部结构与社会外部结构 215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思想 215
一 社会交往的思想 215
二 外部环境的思想 216
三 世界历史理论 217
四 关于中国革命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的论述 218
五 “跨越论”思想 219
一 社会内部结构 220
第二节 社会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及其运行评价 220
二 社会内部结构的构成 221
三 社会内部结构的运行及其评价 222
四 社会外部结构 225
五 社会外部结构的构成及其评价 226
一 整体关系 228
二 对称关系 228
第三节 社会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关系 228
三 对应关系 229
四 接受关系 229
五 排斥关系 229
六 互动关系 230
第四节 社会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相互作用 230
一 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 230
二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 233
三 网式社会二重结构的形成 234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历史结构和现实结构的思想 236
第10章 社会历史结构与社会现实结构 236
一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 237
二 现实对历史的改造 238
第二节 社会历史结构与现实结构及其表现形式 238
一 社会历史结构 238
二 社会历史结构的表现形式 239
三 如何研究社会历史结构 240
五 社会现实结构的表现形式 242
六 社会现实结构运行及其评价 242
四 社会现实结构 242
第三节 社会历史结构与现实结构的辩证关系 246
一 社会现实结构对社会历史结构的继承关系 247
二 社会历史结构与社会现实结构的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247
三 社会现实结构对社会历史结构的改造 247
四 社会历史结构与社会现实结构的二重结构方式 248
第11章 社会现实结构与社会未来结构 25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未来结构的思想 251
一 关于阶级、国家的思想 252
二 关于社会形态的思想 255
三 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思想 256
第二节 社会未来结构 259
一 未来的社会结构 259
二 认知和预测未来的社会结构的方法 259
第三节 社会现实结构与未来结构的关系 264
一 社会现实结构与未来结构的决定关系 264
二 社会未来结构与现实结构的扬弃关系 266
三 社会未来结构与现实结构的二重关系 266
一 社会未来结构无时不作用于现实社会中的人 268
第四节 社会现实结构与未来结构的相互作用 268
二 社会现实结构不断地改变人们对未来结构的建设、设计和追求 270
三 客观的社会未来结构对社会现实结构的进步作用 271
四 主观的社会未来结构对社会现实结构的消极作用 272
第五节 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结构与未来结构的意义 273
一 正确区分社会现实结构与未来结构的二重结构,使人们的社会活动与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相吻合 273
二 “度”是社会现实结构与未来结构的重要连接环节 274
三 逻辑推导与实践验证,是处理社会现实结构与社会未来结构的两个重要的原则 275
一 英国社会的历史结构 278
第一节 社会二重结构与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78
第12章 社会二重结构与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衰落 278
二 18世纪60年代前的英国外部结构 282
三 18世纪60年代,英国社会的现实结构 284
第二节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88
一 外部结构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88
二 外部结构推动内部结构的发展 290
三 内部结构的发展反过来又作用于外部结构 293
四 外部结构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迅速发展 294
一 英帝国衰落的表现 296
第三节 社会二重结构与日不落帝国的衰落 296
二 从社会内部结构,看英国国内经济结构及政策严重不合理 297
三 从社会外部结构,看英帝国衰落的原因 299
第四节 社会二重结构的变化与英国的兴衰 300
一 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经历的三部曲 300
二 从英国的内部结构认识盛衰的由来 302
三 从英国的外部结构认识盛衰的由来 303
第13章 社会二重结构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衰落 305
一 北美殖民地社会二重结构的形成 306
第一节 北美殖民地社会二重结构的形成 306
二 北美社会二重结构的特点 307
三 北美社会二重结构发展的社会必然结果 309
第二节 社会二重结构与美国独立战争 310
一 从北美殖民地的内部结构,看美国独立的原因 311
二 从北美殖民地的外部结构,看美国走上独立建国的原因 315
第三节 从社会二重结构,看美国南北战争 321
一 北美奴隶制的起因 321
二 南北战争的起因 323
三 南北战争胜败的原因 326
第四节 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52
一 南北战争后的社会发展 352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社会外部结构 359
三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调整 360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社会的外部结构 362
五 以“冷战”为理由,建立以美国为霸主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364
六 建立以称霸世界为目的的国内社会结构 365
七 对外穷兵黩武,目的是实现国外称霸、国内发展的美国全球战略 367
第五节 美国的衰落 371
第14章 社会二重结构与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发展、失败 375
第一节 社会二重结构与俄国十月革命 376
一 一国胜利论的提出 376
二 俄国取得胜利的条件 378
三 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还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382
第二节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 388
一 十月革命前,列宁关于俄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 388
二 列宁关于俄国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390
第三节 从社会二重结构看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 393
一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应具备的社会内部结构 394
二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应具备的社会外部结构 397
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 401
结构的设想 401
第四节 列宁时期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 407
一 直接过渡或加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措施 407
二 “战时共产主义”是“直接过渡”的继续?还是被迫而采取的措施 421
三 列宁对苏联外部结构的认识和世界革命理论的提出 424
四 列宁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的另一个模式——“新经济政策” 433
第五节 从“新经济政策”向斯大林模式的转变 435
一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内部结构 435
二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外部结构 440
第六节 后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社会发展 447
一 赫鲁晓夫时期 447
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 450
三 戈尔巴乔夫时期 453
第一节 中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458
第15章 社会二重结构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与发展 458
一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二重结构 459
二 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结构 461
三 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当中国社会的政治领导力量 462
四 中国具备进入新社会的社会二重结构 464
第二节 一条没有走完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道路 466
一 民主革命与民主共和国 467
二 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提出 473
三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提出 475
四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长期性问题 47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483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结构 483
二 过早地进行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486
三 过渡时期的社会外部结构 487
四 当时的中国社会,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490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挫折发展 491
一 社会外部结构的变化,导致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内部结构的反思 491
二 八大对社会结构调整的正确路线的形成 492
三 20年的挫折发展时期 494
第五节 改革开放与合理社会结构的重建 496
一 总结经验教训 496
二 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 499
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 501
四 从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到党的十五大 504
五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外部结构 507
六 从社会二重结构的角度认识十五届五中全会及社会结构调整 509
参考文献 512
后记 518
- 《SQL与关系数据库理论》(美)戴特(C.J.Date)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英汉翻译理论的多维阐释及应用剖析》常瑞娟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虚拟流域环境理论技术研究与应用》冶运涛蒋云钟梁犁丽曹引等编著 2019
- 《当代翻译美学的理论诠释与应用解读》宁建庚著 2019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理论与实践研究》樊春燕主编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