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秦岭南北环境响应程度比较
秦岭南北环境响应程度比较

秦岭南北环境响应程度比较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延军平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30170814
  • 页数:2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气候,水资源,脆弱度判断,贫水化等方面,研究分析秦岭山地南北环境差异性。
《秦岭南北环境响应程度比较》目录

第1章 秦岭南北地区水气环境变化的差异性比较 1

1.1 研究区域概况 1

1.2 秦岭南北地区水气环境变化的差异性比较 2

1.2.1 秦岭南北气温变化与中国气温变化的关系 3

1.2.2 秦岭南北地区四季降水分配的差异性 4

1.2.3 秦岭南北地区洪旱灾害的差异性 6

1.2.4 讨论 9

参考文献 10

第2章 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比较 11

2.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中、陕南气温变化 11

2.1.1 20世纪北半球与中国气温变化情况 11

2.1.2 关中、陕南气温变化比较 12

2.1.3 关中、陕南气温变化的空间表现 19

2.2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中与陕南地区趋于干旱化 21

2.2.1 关中、陕南降水变化比较 21

2.2.2 关中、陕南降水变化的空间比较 26

2.2.3 关中地区降水平稳时间序列ARMA分析 28

2.3 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安气温波动变化与汉中气候的冷湿化趋势 30

2.3.1 西安与汉中气温变化分析 30

2.3.2 西安与汉中降水变化分析 36

2.4 秦岭南北环境效应的比较 40

2.4.1 气候变化与灾害 40

2.4.2 两地区灾害频率增高、强度增大 42

2.5 结论 53

参考文献 54

第3章 秦岭南北水资源变化及人类影响因素比较 57

3.1 关中、陕南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压力 58

3.1.1 关中、陕南人口变化比较 58

3.1.2 关中、陕南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 59

3.2 关中、陕南径流变化比较 67

3.2.1 秦岭南北年径流量变化 67

3.2.2 径流量序列的小波分析 69

3.2.3 径流变化的突变分析 72

3.3 径流量演变的人为驱动力分析 75

3.3.1 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模拟 76

3.3.2 渭河流域天然径流量与人为影响程度 78

3.3.3 汉江流域天然径流量与人为影响程度 79

3.4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80

3.4.1 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影响 81

3.4.2 农业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82

3.4.3 生活用水对水资源的影响 85

3.4.4 工业用水对水资源的影响 87

3.4.5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的影响 88

3.5 结论 90

参考文献 91

第4章 秦岭南北地区环境脆弱化与脆弱度比较 95

4.1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95

4.1.1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带 95

4.1.2 生态环境脆弱化与脆弱度研究背景 97

4.1.3 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98

4.2.1 脆弱度评价模型 101

4.2 脆弱度与脆弱化定量评价模型研究 101

4.2.2 脆弱化评价模型 103

4.3 模型应用实例 104

4.3.1 环境脆弱度评价指标系统 104

4.3.2 关中、陕南地区环境脆弱度评价 105

4.3.3 关中、陕南地区环境脆弱化评价 114

4.4 结论 116

参考文献 117

第5章 秦岭东西部响应程度比较 120

5.1 研究区域 120

5.2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秦岭东西部气温变化比较 122

5.2.1 秦岭东西部气温变化与中国气温变化关系 122

5.2.2 秦岭东西部气温变化比较 123

5.2.3 其他指标因素的变化情况 127

5.3 秦岭东西部地区日趋干旱且程度不同 130

5.3.1 秦岭东西部降水量变化比较 130

5.3.2 其他因素变化分析 133

5.4 秦岭东西部地区环境响应比较 135

5.4.1 两地区旱涝灾害发生情况分析 135

5.4.2 两地区滑坡、泥石流发生情况分析 136

5.5 结论 137

参考文献 137

第6章 陕甘宁地区生态贫水化及比较 139

6.1 研究现状 139

6.1.1 研究背景 139

6.1.2 水文水资源研究进展 140

6.1.3 全球变化区域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 147

6.1.4 生态环境建设实践进展 148

6.1.5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存在问题 149

6.1.6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思路 150

6.2 陕甘宁地区生态贫水化特征 152

6.2.1 径流贫乏化 152

6.2.2 土壤贫水化 155

6.3 陕甘宁地区生态贫水化成因 161

6.3.1 气候暖干化 161

6.3.2 水土保持贫水化 169

6.3.3 生态贫水化 179

6.3.4 经济贫水化 186

6.4 陕甘宁地区生态贫水化程度评价 188

6.4.1 关于生态贫水化 189

6.4.2 建立生态贫水水分平衡关系的理论基础 189

6.4.3 生态贫水量(度)计算方法设计 194

6.4.4 典型小流域生态贫水程度比较 203

6.4.5 生态贫水化综合评价 205

6.5 生态贫水化管理模式的经济学基础 207

6.5.1 社会福利博弈 207

6.5.2 负所得税 210

6.5.3 购买性支出与政府采购 211

6.5.4 稀缺资源影子价格判断 212

6.5.5 生态购买设计 212

6.6 结论 212

参考文献 2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