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物权法总则与所有权制度
物权法总则与所有权制度

物权法总则与所有权制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效贤,刘海亮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98465X
  • 页数:4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物权法总则及其所有权制度进行综述,分析了物权民事规范的体系,比较了各国或地区的物权立法现状,对物权法的立法趋势进行观察,并因此给我国的物权立法带来启迪。本书适于物权法立法者、研究者、学习者参考使用。
《物权法总则与所有权制度》目录

目录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物权法的意义 1

一、物权法的概念 1

二、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3

第二节 物权法的性质 5

一、物权法的私法性 5

二、物权法的强行性 6

三、物权法的固有法性 6

四、物权法的公共性 7

第三节 物权法上的物 8

一、物的意义 8

二、物的成分 12

三、动产与不动产 15

四、主物与从物 21

五、原物与孳息 28

第四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34

一、物权法定原则 34

二、一物一权原则 43

三、公示公信原则 51

第二章 物权概述 62

第一节 物权的意义 62

一、物权的概念 62

二、物权的特征 70

第二节 物权的分类 76

一、所有权与定限物权 76

二、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与权利物权 77

三、主物权与从物权 77

四、意定物权与法定物权 78

五、登记物权与不登记物权 79

六、有期限物权与无期限物权 79

七、本权与占有 80

第三节 物权的体系 80

一、物权体系的比较法考察 81

二、我国民法物权体系 91

三、我国物权体系的应有结构 97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101

一、物权效力概述 101

二、物权的排他效力 104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 109

四、物权的追及效力 113

五、物上请求权 115

第三章 物权变动 126

第一节 物权变动概说 126

一、物权变动的意义和形态 126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 128

一、物权行为理论的起源 129

第二节 物权行为理论 129

二、物权行为理论的构成 131

三、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批评 135

四、我国民法应否采物权行为理论 136

第三节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141

一、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模式及我国的立法选择 141

二、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148

三、基于法律行为的动产物权变动 151

第四节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154

一、非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155

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动产物权变动 159

第四章 所有权通则 161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 161

一、所有权的理论 161

二、所有权的观念 164

第二节 所有权的意义与性质 168

一、所有权的意义 168

二、所有权的性质 171

第三节 所有权的权能 174

一、所有权的权能概述 174

二、所有权的具体权能 176

第四节 所有权的限制 180

一、所有权应受法律限制 180

二、私法对所有权的限制 182

三、公法对所有权的限制 185

第五节 所有权的保护 186

一、所有物返还请求权 186

二、所有权妨害除去请求权 196

三、所有权妨害防止请求权 201

一、取得时效的意义与性质 203

第六节 取得时效 203

二、各国民法上的取得时效制度 205

三、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 212

四、取得时效的法律效果 215

五、取得时效的中断 218

六、所有权外其他财产权的取得时效 221

七、我国民法应建立取得时效制度 224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 230

一、土地所有权概述 230

第五章 不动产所有权 230

二、土地所有权的类型 236

三、国家土地所有权 240

四、集体土地所有权 251

五、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 264

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271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271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历史发展 280

三、专有所有权 285

四、共有所有权 293

五、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 302

六、我国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 309

第三节 不动产相邻关系 317

一、相邻关系概述 317

二、土地相邻关系 319

三、建筑物相邻关系 333

四、我国的不动产相邻关系 342

第六章 动产所有权 345

第一节 动产所有权概述 345

一、善意取得概述 347

第二节 善意取得 347

二、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350

三、善意取得的要件 356

四、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 362

五、盗赃遗失物善意取得的特别规定 365

六、我国民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 369

第三节 无主物先占 373

一、先占的意义与法律性质 373

二、先占的构成要件 374

四、我国的先占制度 376

三、先占的法律效果 376

第四节 遗失物拾得 378

一、遗失物拾得的意义与法律性质 378

二、遗失物拾得的要件 379

三、遗失物拾得的法律效果 381

四、对我国现行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检讨 385

第五节 埋藏物发现 387

一、埋藏物发现的意义与性质 387

二、埋藏物发现的构成要件 388

三、埋藏物发现的法律效果 391

四、我国关于埋藏物发现的立法及其缺陷 392

第六节 添附 393

一、添附概述 393

二、不动产附合 394

三、动产附合 396

四、混合 397

五、加工 398

一、共有的意义与特征 403

第一节 共有概述 403

第七章 共有制度 403

二、共有制度的社会变迁及类型 404

第二节 按份共有 406

一、按份共有的意义及特征 406

二、按份共有中的应有部分 407

三、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 411

四、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 417

五、按份共有物的分割 419

一、共同共有的意义与特征 423

第三节 共同共有 423

二、共同共有的性质与机能 424

三、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区别 426

四、共同共有人的权利义务 427

五、共同共有的消灭及共同共有物的分割 429

六、共同共有的具体类型 430

第四节 准共有 433

参考文献 435

后记 4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