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衙前镇志
衙前镇志

衙前镇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木兴总编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921011
  • 页数:10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记载衙前镇的人口、文化、经济、军事、司法等情况。本书摘取史实、略古详今、广采文献,实录了衙前镇的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衙前镇志》目录
标签:总编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镇域 62

第一章 建置 62

第一节 建置沿革 62

第二节 境域 65

第三节 衙前集镇变迁 68

第二章 行政村简介 71

第二编 自然环境 168

第一章 地貌 168

第二章 土壤 170

第三章 江河 溇浜 湖池 堤塘 水闸 171

第二节 四季变化 180

第四章 气候 180

第一节 气候特征 180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 181

第一节 野生动物 181

第二节 野生植物 183

第六章 重大灾异 184

第三编 人口 188

第一章 人口繁衍 188

第二章 结构 189

第一节 数量 189

第二节 构成 193

第三章 外来人口 197

第一节 管理组织 198

第四章 计划生育 198

第二节 实施情况 200

第三节 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201

第五章 姓氏 205

第一节 姓氏简介 205

第二节 全镇姓氏(以笔划为序) 206

第三节 大姓来历 206

第六章 户口和人口管理 207

第一节 管理组织 208

第二节 农村户口城市化管理试点 208

第三节 农业转非农业的安排 209

第七章 劳动力 210

第一节 数量 210

第四节 外来人口管理 210

第二节 素质 211

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211

第四编 衙前农民运动 213

第一章 历史背景 213

第一节 思想影响 213

第二节 社会矛盾的激化 214

第三节 沈定一等革命者的发动宣传 215

第二章 掀起和发展 217

第一节 前奏 217

第二节 农民协会的成立和发展 218

第三节 减租抗租 219

第三章 军阀当局的镇压 220

第一节 地主与军阀的勾结 220

第二节 镇压 221

第一节 各界声援 223

第四章 深远意义 223

第二节 悼念李成虎 225

第三节 深远的影响 229

附录1 衙前农村小学校宣言 232

附录2 农民自决 233

附录3 谁是你底朋友 236

附录4 衙前农民协会宣言 239

附录5 衙前农民协会章程 240

附录6 萧山南沙组织农民团体宣言 241

第五编 浙江早期革命者活动中心 243

第一章 东南地区干部的集中地 243

第二章 衙前农民运动失败后的革命斗争 245

第一节 创办《责任》周刊 245

第二节 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 246

第三节 纪念“五一”节及开展促成国民会议运动 247

第三章 衙前会议 249

第六编 东乡自治 254

第一章 乡村自治筹备会 254

第二章 东乡自治 256

第三章 意义 259

附录1 浙江省萧山县东乡自治会章程 260

附录2 浙江省萧山县东乡自治会十八年份工作实施大纲 261

第七编 文化胜迹 体育 268

第一章 概述 268

第二章 历史文化 270

第一节 迎会 270

第二节 古今诗文作品选 271

第三节 农村剧团 299

第四节 文化中心 301

第五节 俱乐部 文宣队 302

第六节 电影放映队 304

第七节 群众文化活动 305

附录 出版书刊 306

第三章 文物胜迹 307

第一节 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07

第二节 镇级文物保护点 310

第三节 其他胜迹 312

第四节 已湮没的古迹 318

第四章 体育 319

第一节 学校体育 319

第二节 群众体育 321

第一节 解放前土地状况 324

第八编 土地 324

第一章 所有制变革 324

第二节 土地改革 331

第二章 土地使用制度 337

第一节 土地公有化 337

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制 344

第三节 两田制 346

第三章 土地变迁 348

第一节 征用与出让 348

第二节 镇村基建 350

附录1 衙前镇属企业、私营企业土地审批使用情况表 351

附录2 衙前镇村级实业公司土地审批使用情况表 352

第四章 围垦地 353

第一节 围垦始末 353

第二节 围垦土地的管理 357

第九编 农业 359

第一章 农作物 359

第一节 结构 359

第二节 品种改良 360

第二章 粮食面积和产量 362

第三章 经济作物 367

第一节 油菜籽 367

第二节 络麻 369

第三节 棉花 370

第四节 蔬菜类 371

第四章 林果 花卉 374

第一节 林木果茶 375

第二节 花卉苗木 378

第五章 现代农业园区 379

第六章 肥料 381

第一节 化学肥料 382

第二节 农家肥料 383

第三节 积土肥 384

第七章 植保 387

第八章 农具 390

第十编 养殖业 392

第一章 畜牧业 392

第一节 家畜 392

第二节 家禽 400

第三节 其它 403

第四节 防病治病 404

第一节 河塘放养 405

第二章 渔业 405

第二节 网箱养鱼 407

第三节 养虾 408

第四节 捕鱼工具和方法 409

第三章 特种养殖业 414

第一节 人工育珠 414

第二节 养蟹 415

第三节 养地鳖虫 415

第十一编 劳务业 417

第一章 扒螺蛳 417

第二章 收家禽羽毛 418

第三章 收“纸爿” 419

第四章 卖小鸡小鸭 419

第五章 编蒲包(附蒲包饭) 420

第十二编 农业分配 423

第一章 概述 423

第二章 生产大队的分配 424

第三章 “三账六簿”和分配方案 427

第四章 评工记分 432

第一节 劳动底分 432

第二节 按件计酬和小段包工 433

第三节 工资交队评分 438

第四节 社务工分 440

第五节 补贴工分 441

第六节 工分值和人均年收入 441

第五章 口粮分配 447

第一节 合作化时期 447

第二节 办食堂时期 448

第三节 队为基础时期 449

第四节 种子饲料和机动粮 454

第五节 储备粮 456

第六节 国家粮食征购、超购任务 457

第十三编 水利与农机 460

第一章 江海堤塘变迁和修筑 460

第一节 北海塘 460

第二节 西小江和萧绍运河堤塘 462

第二章 河道治理与开掘 463

第一节 堰和闸 463

第二节 河道治理 465

第三章 兴修水利 465

第四章 排灌 469

第六章 耕作机械 471

第五章 渠道 471

第七章 脱粒机械 474

第八章 其他机具 475

第九章 浙江省农机化试点 478

第十四编 工业 484

第一章 概述 484

第二章 传统手工业 496

第一节 打锡箔 496

第二节 挑花边 500

第三章 轻纺工业 50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501

第二节 村级“红帽子”体制 504

第三节 村级股份制改造 505

第四节 纺织设备改造 509

第五节 产品进步 511

第四章 机械工业 512

第五章 建筑业 513

第六章 农产品加工 514

第一节 粮食饲料 514

第二节 油菜籽加工 515

第三节 蔬菜加工 516

第七章 镇办企业 517

第一节 镇办工业企业经营体制改革 518

第二节 镇属企业转制 523

第三节 企业职工 526

第八章 主要企业介绍 530

第九章 主要工业产品品种介绍 539

附录 衙前镇工业企业名录库登记表 541

第一章 古镇商贸 552

第十五编 商业 552

第二章 主要集市 553

第三章 商业经济成分 554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 554

第二节 集体合作商业 557

第三节 农贸市场 563

第四节 萧山市轻纺坯布市场 565

第五节 浙江明华轻纺原料市场 566

第四章 粮油购销 567

第一节 粮食购销 568

第二节 油脂购销 577

第三节 粮食储备 579

第一章 餐饮业 585

第一节 饭店及饮食店 585

第十六编 服务业 585

第二节 宾馆 586

第二章 信息业 586

第一节 传统信息业 586

第二节 计算机应用 587

第三节 股票炒作 588

第三章 其他服务业 588

第一节 理发与美容 588

第二节 缝纫 589

第三节 茶店 590

第十七编 交通运输 592

第一章 吴越通衢 592

第二章 公路 593

第三章 铁路 598

第四章 水路 600

第五章 运输业 601

第一节 萧山联托运中心 601

第二节 汽车运输 602

第三节 船只运输 604

第六章 乡村道路和桥梁 607

第一节 道路 607

第二节 桥梁 611

第七章 衙前镇街道 614

第八章 交通工具 617

第十八编 邮电 电力 广播 619

第一章 邮电 619

第一节 驿站及民间邮递 619

第二节 邮政 620

第三节 电信(电话) 622

第四节 微波站 625

第五节 邮政储蓄 626

第二章 电力 626

第一节 供电状况变迁 626

第二节 电力管理 628

第三节 电网建设与改造 629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631

第一节 广播电视站 631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 636

第三节 通讯报道 637

第一章 财政 638

第一节 机构和体制 638

第十九编 财政 金融 工商 638

第二节 财政收支 640

第三节 农经工作 643

第四节 村务公开 646

第二章 税务 646

第一节 机构 646

第二节 解放前赋税 647

第三节 人民政府税收 649

第四节 统缴费用 652

第三章 金融 653

第一节 信用合作社 653

第二节 银行办事处 658

第三节 民间借贷 660

第四章 工商所 660

第一章 城建规划 662

第二十编 镇村基本建设 662

第二章 集镇建设 663

第一节 新建道路 663

第二节 修建桥梁 664

第三节 公用设施 665

第四节 绿化 671

第三章 房屋建筑 671

第一节 传统民居 671

第二节 新建住宅 672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673

第四节 房地产业 674

第四章 公共建筑 675

第一章 镇压反革命 677

第二十一编 若干运动 677

第二章 人民公社化 679

第一节 行动军事化 679

第二节 大办钢铁 681

第三节 农村食堂 683

第四节 纠正“一平二调” 686

第五节 平整土地 688

第六节 宣传共产主义社会 689

第七节 万斤试验田 691

第八节 “拔‘白旗’” 691

第九节 除“四害” 692

第十节 扫盲 69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教育 694

第一节 横扫“四旧” 698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 698

第二节 批判游斗 699

第二十二编 党派群团 70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702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702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707

第三节 党委会分工和职能 709

第四节 中共衙前镇党组织负责人 710

第五节 行政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 713

第六节 纪律检查工作 72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726

第三章 群众团体 731

第一节 工会 731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732

第三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736

第四节 妇女组织 737

第五节 农民组织 741

第二十三编 政权 748

第一章 东乡自治及乡公所 748

附录 汪伪衙前、新盈乡政府组织情况 752

第二章 镇(乡)人民代表大会 753

第一节 概况 753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754

第三节 人大工作职能 757

第四节 监督工作 758

第三章 建国后的乡镇公所 759

第一节 概况 759

第二节 乡镇主要负责人 760

第一节 概况 762

第四章 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762

第二节 人民公社管委会主任 764

第五章 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765

第一节 概况 765

第二节 人民公社革委会主任 766

第六章 镇(乡)人民政府 766

第一节 概况 766

第二节 机构设置及职能 768

第三节 镇(乡)长、副镇(乡)长 770

第四节 行政村(大队)管理机构 771

第五节 行政村(大队)主任 773

第二十四编 军事 786

第一章 历代兵事 786

附录 日寇暴行录 789

第二章 解放后的剿匪斗争 795

附录 山南坂剿匪记实 797

第三章 人民武装 799

第一节 组织情况 799

第二节 征兵 799

第三节 民兵组训 801

第二十五编 公安 司法 民政 805

第一章 公安 805

第二章 司法 807

第一节 组织 807

第二节 治安联防 808

第三节 法律服务 812

第四节 居民身份证发放 813

道会门 814

第五节 禁毒、禁赌及取缔反动 814

第六节 人民消防 818

第三章 拥军优属 819

第一节 拥军 819

第二节 优抚 820

第三节 安置复员退伍军人 825

第四章 社会福利 825

第一节 救济扶贫(附灾害互助) 825

第二节 孤寡老人供养 828

第三节 敬老院 828

第四节 农民退休养老 831

第五章 劳动就业 835

第一节 安置残疾人 835

第二节 安置知识青年 836

第三节 多余劳动力安置与管理 840

第四节 外来劳动力的就业管理 841

第六章 婚姻 殡葬 842

第一节 婚姻 842

第二节 殡葬改革 843

第三节 公墓 845

第二十六编 教育 科技 846

第一章 教育 846

第一节 衙前农村小学和东乡教育会 846

第二节 幼儿教育 849

第三节 私塾教育 853

第四节 小学教育 854

第五节 初中教育 865

第六节 萧山市第三高级中学 871

第七节 衙前镇综合高级中学 893

第八节 农民教育 895

第九节 党校 900

第十节 勤工俭学 901

第十一节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904

第十二节 历年升高中、大学情况 906

第二章 科技 909

第一节 机构 909

第二节 科研活动 910

第三节 科研成果 912

第四节 获奖产品 913

第二十七编 医疗卫生 915

第一章 概况 915

第一节 镇属卫生院 918

第二章 医疗卫生机构 918

第二节 村属保健室及社区医院 920

第三章 医疗制度 921

第一节 公费医疗 921

第二节 统筹医疗 923

第三节 合作医疗 923

第四节 劳保医疗 926

第四章 卫生保健 927

第一节 卫生管理机构 927

第二节 妇幼保健 928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929

第四节 计划免疫 929

第五节 公共卫生 930

第五章 药品经营 932

第一章 人民生活 933

第二十八编 生活风尚 933

第二章 风情民俗 937

第一节 生活习俗 937

第二节 节令习俗 942

第三节 礼仪习俗 950

第四节 新兴节日 960

第三章 堕民 964

第四章 宗教 966

第一节 佛教 966

第二节 道教 968

第三节 基督教 968

第五章 方言 969

第一节 民间词汇 969

第二节 谚语 975

第三节 新民谚 984

第四节 歇后语 985

第二十九编 人物 988

第一章 人物传 988

第二章 个人荣誉称号 1003

第三十编 丛录 1018

第一章 重要文件选 1018

第二章 文明公约选 1032

第三章 村规民约选 1036

第四章 艺文选 1040

第一节 民间故事选 1040

第二节 小说选 1049

第三节 唱词选 1054

第四节 玄庐文选 1058

后记 106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