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美学艺术学与哲学讲义
美学艺术学与哲学讲义

美学艺术学与哲学讲义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长荪著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10033483
  • 页数:3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美学纲要、艺术概论讲义和公理化哲学原理三部分,以美学原理引导爱好艺术的读者入门,以哲学原理激发并提高读者的理性思维,目的是加强读者对艺术理论这个核心的把握与动用能力,使之在艺术实践中勇于创造和创新。
《美学艺术学与哲学讲义》目录

第一编 美学纲要 1

一、美学的根本问题:美是什么? 1

二、主要美学流派点评;美学困难的症结所在 2

三、美学研究中的“心物死结”和“二难陷阱”:“美在于物,抑在于心”?“情必以物兴”、“物必以情观”? 18

四、美学中三个完全不同的基本概念:美感、美、美的事物正被三重混淆 20

五、美学必须放弃庸俗反映论 22

六、美感是客观对象中的某种形象、形式、符号作用于人,在人心中产生的一种个性化的愉悦感,是审美者与审美对象间的一种愉悦关系 23

七、美是存在于客观对象之中的、由审美者按照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所认定了的令自己感到愉悦的形象形式(美是能令人产生愉悦感的形象、形式、符号) 24

八、美的事物是其形象令人感觉愉悦的事物 27

九、审美情趣是一种自然赋予的、社会形成的人性 28

十、真、善、美是对立统一的三位一体 30

十一、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用某种形象、形式、符号(美)表现(包装)某种情感意志。真正的艺术应该用美的形象、形式、符号来表现健康的情感意志。寓真于美,寓善于美 33

十二、未来美学向何处去?美学呼唤心理美学,艺术期待专业美学 37

第二编 艺术概论讲义 40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40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 40

一、探索艺术本质的最佳切入点:剖析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的本质 44

二、艺术形式就是艺术作品外在的形象、外观、样式 45

三、艺术的内容就是艺术作品通过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志 45

四、“艺术”就是用某种形象(形式)表现(包装)某种情感意志;优秀的艺术就是用美的形象表现真与善的情感意志 46

五、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艺术全面地体现了人生价值 47

第二节 艺术的美学(形式)本质 49

一、人总是朝照愉快的情感接受事物,人总是朝能使自己获得快乐的方向行动 49

二、艺术的美学(形式)本质就是“以美煽情” 51

三、受众审美心理的历史性(时空性、人本性)制约着艺术的形式,艺术形式的创造性又永无休止地建设新的审美心理 52

第三节 艺术情感意志(内容)的本质 53

一、艺术是“假形传情”、“以形写意”,艺术不可避免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必然表现了某种情感意志 53

二、没有一种艺术可能是“无象之形”、“无音之声”!形式主义、唯美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关于艺术的意识形态、一种审美心理,任何审美心理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54

三、人类意识形态的历史性(时空性、人本性)决定(制约)了艺术内容,艺术内容的创造性(新观念、新思维)又永无休止地建设新的情感意识形态 56

四、真正优秀的艺术必须表现健康的、有益于人类和谐共生、推动社会进步的意识形态,必然是“寓真于美,寓善于美” 56

第二章 艺术门类论 59

第一节 艺术分类的认识论本质 59

一、艺术学分类仅仅是一种(便利原则下的)研究方法 59

二、艺术分类就是按照艺术作品的客观性,建构一个便于研究的主观秩序 60

第二节 艺术分类的具体原则 61

一、艺术分类的几种常规原则 61

二、从艺术分类中我们应该得到的几点重要启示 63

三、主要艺术门类简介 65

第三节 重新估价“再现”与“表现” 73

第三章 艺术发生、发展论 75

第一节 艺术发生论 75

一、关于艺术发生的三种主要假设:游戏、巫术、劳动 75

二、艺术发生的真正始因是:人类希望用外在的形象抒发、表现自己内在的情感(意志) 78

三、游戏、巫术、劳动,它们只不过是艺术表现的三种历史形态 80

第二节 艺术发展论 81

一、艺术形式与审美心理的关系 82

二、艺术内容与意识形态(哲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宗教)的关系 83

三、艺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时代的审美心理和时代情感意志的演变,归根结底是意识形态的演变 84

四、艺术发展的终极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85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87

第一节 艺术家 87

一、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灵魂 87

二、艺术形式(形象)的创作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全面、扎实、深厚的基本功和独具匠心的审美能力 88

三、艺术内容的创作要求艺术家既要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积累和生命体验,又要有善良的赤子真情、赤子之心 89

四、艺始于技,终于意 90

第二节 艺术创作 92

一、选准主题 93

二、抓住激情 94

三、推敲表现 95

四、创造典型 95

第三节 试探“艺术思维” 97

第四节 艺术创作方法论 103

第五节 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 107

第六节 艺术创作的继承性与创造性 110

第五章 艺术作品论 111

第一节 艺术品的构成 111

一、艺术品与艺术 111

二、艺术品的形式与内容 112

三、形式与内容只是人类理性创造出来的两个工具理念,并不是独立的实在 112

四、艺术品是形式美与情感内容的统一体 114

第二节 关于艺术作品的几个基本概念 116

一、题材 116

二、主题 117

三、意蕴 118

四、意境 119

五、风格 120

六、格调 120

七、品位 121

第三节 艺术美 122

一、艺术美的根源 122

二、艺术美的条件 124

三、艺术美的特征 125

第六章 艺术接受论 128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接受机制 128

一、艺术接受的物理机制 129

二、艺术接受的心理机制 131

第二节 艺术接受心理 136

一、艺术欣赏 136

二、艺术欣赏的程序 139

三、艺术欣赏中的共鸣与同感 146

第三节 艺术的社会意义 147

一、艺术的美学意义 147

二、艺术的社会意义 148

第四节 艺术教育 149

一、艺术教育必须公民化 149

二、每一位公民从小就应培养健康的审美能力 150

三、公民艺术教育应以艺术欣赏为重心 150

四、艺术教育的中心是让公民认识艺术的本质 150

五、《艺术概论》是一切艺术理论教育之本 151

第三编 公理化哲学原理 152

绪论 152

第一章 存在原理 156

一、存在原理:人类只能也必须将唤起自己感知的对象指称为存在 156

二、人是一种不仅仅具有感性而且具有经验理性(理智)和抽象理性(纯粹理性)的存在 160

第二章 多相原理 163

一、多相原理:一切存在无不具有多相性 163

二、一切差异、矛盾、对立均源于事物的多相性 163

三、多相性是所有事物的自性(原生性、原始性)而不是衍生性 165

四、事物的多相性是事物异化和质变的前提 165

五、“二律背反”源于“理念”的二相性。一切“悖论”均源于“概念”的二相性。所谓“二律背反”就是“哲学悖论” 167

六、二相性的一个数学模型:极限的二律背反 169

第三章 运动异化原理:运动是存在的自性 174

一、运动异化原理:运动是存在的自性 174

二、“太极生两仪”和“一分为二”及其认识论意义 178

第四章 (形式)逻辑和辩证法 183

一、(形式)逻辑永远不可能给人类带来任何新的理智原则,它不是一种思想方法,而只是一种表述思想的规则 183

二、数理逻辑=形式逻辑+数学,就其本质而言仍是一种形式逻辑 186

三、辩证法既不是一切特殊存在的支配原则,也不是一切运动的推动原则,更不是一切科学认识的灵魂 188

四、辩证法三原则仅仅是事物的多相性在运动异化中的显现,辩证法只不过是客观地描述了运动的普遍现象 193

五、辩证法与诡辩论 196

第五章 反应(关系)原理:人在对象作用之下必然会产生某种反应,此反应必然是人与对象之间的某种关系,人只可能通过这种关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201

一、庸俗反映论的本质是“唯客体决定论”,这显然与事实相悖 201

二、反应的普遍性:任何事物在其他事物的作用下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反应 210

三、反应的特殊性:任何反应必然是主客双方本质之间的某种特殊的关系 213

四、人在对象的作用之下,必然会产生某种特殊的反应,此反应就是人对对象的表象 213

五、人只可能通过表象来认识世界,因此人的世界也只可能是人表象中的世界 214

六、人的表象虽然不能表象“上帝”(世界)的世界,但必然表象了人的世界(现实世界),人也只需要认识人的世界(现实世界) 215

七、表象既是获取认识的起点又是验证一切知识的终点。表象是人所能拥有的一切,所以人的知识与世界在表象中获得统一,人的需要与世界也在表象中获得统一 216

第六章 无反例归纳原理 226

一、人类认识世界的惟一“魔杖”——无反例归纳原理:凡是找不到反例的经验归纳就是真理 226

二、无反例归纳原理的必要性:人除了感知之外一无所有,感知通向理智原则的惟一途径就是无反例归纳 233

三、无反例归纳原理的充分性:无反例归纳原理,就人类的认识而言是人惟一充分的选择,就人的存在而言是宿命的真、善、美 233

四、无反例归纳原理的宽容性:无反例归纳原理既能为人类认识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根据,又能给人类认识的进步留下无限的时间、空间 234

五、无反例归纳原理的一个数学模型——完全数学归纳法 237

第七章 类比原理 242

一、类比原理(理智原则的超时空原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状态下经“无反例归纳”所获得的理智原则,其适用的范围不受时空限制 242

二、类比原理的最终根据仍是《无反例归纳原理》 244

三、类比原理的全部认识论意义在于:充当《无反例归纳原理》的“时空中介” 245

第八章 人本原理 247

一、任何认识都只可能是认识主体的认识,“人的认识”只能是“人”的认识 247

二、认识的人本原理:人只可能也必然按自己主观的本质来认识客观世界,人所看到的世界只可能也必然是自己的主观世界,人必然将自己的主观世界视为客观世界,并按照自己的主观世界(意志)来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他人) 248

三、认识的人本本质既是自然赋予的,又是社会形成的:既有“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一面,又有“天变,道亦变”的一面;既存在个性,又存在共性 251

第九章 理念与信仰原理 254

一、认识的三重奏:感性、经验理性(理智)、抽象理性(纯粹理性或自由理性) 254

二、理念是由自由(抽象)理性虚构出来的观念,而并不是现实的对象 260

三、信仰是对某种理念的某种纯主观的认定。信仰必然具有主观的根据,但不一定具有客观的根据 269

四、宗教信仰可以作为心灵的寄托,可以作为向善的阶哲学讲义梯,但却不可将其作为现实的追求 273

10美学艺术学与哲学讲义梯,但却不可将其作为现实的追求 273

第十章 理念概论 280

一、原因与结果 280

二、必然与偶然 285

三、可能与现实 289

四、现象与本质 291

五、形式与内容 299

六、有限与无限 302

七、空间与时间 306

八、相对与绝对 315

后记 3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