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地学哲学与构建和谐社会  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地学哲学与构建和谐社会  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地学哲学与构建和谐社会 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恒礼,毕孔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0978303
  • 页数:4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从地学哲学与构建和谐社会、矿产、土地管理的关系入手,论述了地学哲学工作者的新的历史使命。
《地学哲学与构建和谐社会 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目录

目录 1

《地学哲学文库》总序 朱训 1

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思考 朱训 1

地学哲学的历史使命 张彦英 17

地学哲学与和谐社会 31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 顾洪琴 31

环境保护与环境法制建设 陈孝劲 郝举 35

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 徐芳 37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陈晓燕 40

地学哲学与矿产资源 45

中国矿情的辩证分析与双向发展战略 朱训 45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推进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开发秩序工作 何贤杰 54

关于矿产资源保护与节约的几点认识 余养力 60

贯彻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 切实加强矿产储量监管 胡魁 65

科学发展观:重审自然资源禀赋的复杂性 白屯 69

浅谈资源评价的哲学思维 宋秋银 76

四川自然资源持续发展对策的思考 王迎川 81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与国家安全战略 吴义生 88

地学哲学与能源 93

关于建设石油战略储备的思考 朱训 93

中国油气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刘炳义 何文渊 97

贵州省煤电的供需矛盾与对策 何立贤 100

关于于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方式的讨论 徐方 103

从能源利用看节约的必然性 杨超华 10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的要求 郭晓静 许月潮 112

构建和谐社会 缓解能源危机 李艳 116

用矛盾论化解石油危局 吴智泉 119

地学哲学与水资源 125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辩证思维 朱耀琪 125

对中国构建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张多佳 13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设三亚生态节水型社会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魏乐军 姚磊 136

地学哲学与土地资源 143

我国土地制度建设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刘文甲 143

从地学哲学角度认识我国土地问题 黄勤 吴克宁 148

统筹我国土地管理中的若干辩证关系 蔡运龙 153

征地和供地失控成因分析 忻梅 161

评析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科学发展观 周立友 166

优化利用土地资源 构建“和谐国土” 商亚坤 170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土地管理 创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社会 彭德福 高萍 张小华 17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立土地管理新机制 何杉 177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浅析 李登峰 张文燕 183

我国征地制度与农民的社会保障 张文燕 188

加强土地市场建设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李尚杰 192

论土地退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 国敏 197

科技与中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黄寰 202

福建省为解决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所采取的辩证措施 王绍雄 206

地学哲学与危机矿山、地质灾害 213

从哲学观点看危机矿山 朱训 213

“资源枯竭型城市”分析 张以诚 220

矿业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效果的定量分析——以阜新市为例 徐向阳 雷涯邻 228

地震和海啸卫星热红外早期预警系统 强祖基 236

地学哲学与循环经济 241

再论“循环型经济”与“节约型经济” 欧阳志远 241

大力推进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 关凤峻 247

新循环经济学与和谐社会 吴季松 25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毕孔彰 薛平 257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关于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探索 姚培慧 262

大兴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刘波 267

发展循环经济 走生态型企业之路 赵佳秋 273

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的理论思考 周世祥 蓝娟 281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丁秋菊 287

论建设节约型社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张小兰 295

地学哲学与人地关系 30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梁超梅 301

农业资源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武轶 305

人类圈与人地关系 陈之荣 309

论地学哲学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景才瑞 314

地学哲学学科理论建设 317

再论地学、地学哲学一词的溯源演化及其新概念 吴凤鸣 317

地球系统科学机遇与挑战 肖庆辉 329

按照李四光所开辟的发展之路 开拓创新 建立中国地学学派 赵文津 339

从地学“3大争论”中看“科学范式”对科学理论形成、发展的贡献 余达淦 349

开展地学社会学研究 余谋昌 357

地学伦理应成为地学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张秀荣 366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地学哲学的发展 王巍 374

论创造、创新的异同及其在地质领域的应用 庄寿强 381

地学思维的特色 杜乐天 387

如何“科学”?——侈谈“科学”发展观 王维 393

未来的地质学与东方科学思维 孙文鹏 396

新科学观 任振球 398

论地质学的实践 段联合 400

论地质学的理论 李仕华 405

平实与创新 温志坚 411

评价复杂巨系统的一种简便方法 414

——以鄱阳湖流域为例 陈建国 414

论做好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工作的“四念” 陈安泽 421

地学哲学与文化 421

浅析国家地质公园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刘颖霄 425

地球中原子的时空运动是在地球内还是在头脑里? 蒋志 429

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进化论 徐钦琦 434

科学哲学视野中的风水实践及其理论研究 李静静 吴彤 439

以海为田——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本质 宋正海 445

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几个问题的思考 贾贵廷 446

以普遍联系的观点探讨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的发生机制 张振国 449

地球静电研究与21世纪 徐好民 453

地质科学大师的人生哲学 潘云唐 456

附: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代表提交论文目录 461

后记 4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