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甸心行政村志
甸心行政村志

甸心行政村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应昌主编;云南省通海县甸心行政村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6733801
  • 页数:6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了甸心的历史、地理、沿革、变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上一篇:承德下一篇:贺昌文选 1
《甸心行政村志》目录

概述 1

序一…………………………………………………………李光耀序二…………………………………………………………叶永元序三…………………………………………………………张星明凡例 1

大事记 5

第一篇 地理篇 61

第一章 自然环境 61

第一节 位置幅员 61

第二节 地质地貌 62

第三节 山岭河流潭泉沟渠 63

一山岭 63

二河流 63

三潭泉 64

四沟渠 65

一气候 66

第四节 气候物候 66

二物候 68

第二章 自然资源 70

第一节 土地资源 70

第二节 矿藏资源 74

第三节 植物资源 75

一粮豆类 75

二油料类 75

三经济作物类 75

四果树类 75

五林木类 75

十草类 76

九菌类 76

第四节 动物资源 76

一家畜 76

七花卉类 76

六药材类 76

八蔬菜类 76

五鱼类 77

六昆虫类 77

第五节 水资源 77

四野禽 77

三野兽 77

二家禽 77

第三章 建置区划 79

第一节 建置沿革 79

第二节 行政区划 81

第三节 村落 82

一甸心村 83

二大龙潭 84

三四八街 84

五坡头上 85

四老蜜蜂窝 85

六苗姓水井 86

七东城村 86

八葛家营 86

九新增尾 87

第四章 人口 89

第一节 人口分布及变化 89

第二节 人口构成 93

一民族结构 93

二年龄结构 93

三性别结构 94

四劳力结构 95

五职业结构 95

六文化结构 96

第三节 婚姻家庭 97

一婚姻状况 97

二家庭规模 98

第四节 计划生育 99

第五节 姓氏 101

一甸心村姓氏 103

二大龙潭姓氏 104

三四八街姓氏 105

四老蜜蜂窝姓氏 105

五坡头上姓氏 105

六苗姓水井姓氏 106

七东城村姓氏 106

八葛家营姓氏 107

九新增尾姓氏 107

第五章 自然灾害 109

第一节 旱灾 109

第二节 水灾 111

第三节 火灾 112

第四节 地震 113

第五节 其他灾害 117

一雹灾 117

二霜、雪、冻害 117

三虫灾 118

四鼠害 119

第二篇 经济篇 121

第一章 综述 121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121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121

二建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122

三集体所有制经营管理 123

第二节 生产力的发展 126

一农田基本建设 126

三农具农机 128

二农村劳动力 128

四肥料 131

第三节 经济状况 132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发展 132

二分配 134

三集体资产 142

第二章 种植业 144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44

一水稻 144

二小麦 149

三蚕豆 150

四玉米 151

五杂粮 151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57

一烤烟 157

二萝卜丝 168

三油菜 170

第三节 蔬菜及其他 171

一茨菇、藕 171

二棕芋 172

三蒜苔、洋葱 172

四食用菌 172

五其他蔬菜 172

六药材 173

第三章 养殖业 174

第一节 牛、马、骡、驴 175

一水牛、黄牛 175

二马、骡、驴 178

第二节 猪、羊、鸡、鸭、狗 179

一生猪 179

二山羊、绵羊 184

三鸡、鸭、鹅、鸽、鹌鹑 184

四狗、猫 186

第三节 蜜蜂、桑蚕、家兔、马鹿 188

一蜜蜂 188

二桑蚕 188

三家兔、长毛兔 189

四马鹿 189

五蚯蚓 189

第四节 养鱼 190

第五节 防疫治病 191

第四章 水利 193

第一节 兴修水利 193

第二节 水利设施 198

一蓄水设施 198

二提水设施 200

三引水排水设施 202

第三节 水利管理 203

一用水管理 204

二设施管理 205

三用水状况 205

第五章 林业 208

第一节 山林权属 208

第二节 林木分布 210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13

第四节 经济林木 214

一水果林 214

二茶林 215

三棕树 216

四竹林 216

五其他林木 216

第五节 林木防护 217

一林木耗用 217

三封山育林 218

二林木管理 218

四护林防火 220

五毁坏森林事故处理 220

第六章 乡镇企业 222

第一节 综述 222

第二节 纺织、缝纫 226

一织布 226

二缝纫、挑花、绣花 227

第三节 农具、农机配件 228

一甸心六社农机厂 228

二甸心农机配件厂 230

三甸心农具厂 240

四个体与联户办企业 240

第四节 通海轴承分厂 241

一创建与发展 241

二技术 243

三供销 244

四财务 245

五生产经营管理 245

第五节 建筑建材业 246

一石、木、泥工匠 246

二甸心建筑工程队 248

三烧石灰 249

四烧砖瓦 251

第六节 运输业 251

一驮马 251

二马车 252

三拖拉机、汽车 252

第七节 农副产品加工 253

一碾米磨面、饲料粉碎 253

二豆腐粉丝 255

三烤酒 256

四面条加工 257

五米线、卷粉、饵? 257

六榨油 258

七糕点 258

第八节 其他 258

一五金修理 258

二皮革 259

三推烟丝 259

四弹毡子 259

五解木板、做家具 260

六竹编 260

七编草席、搓草绳 260

九玻璃纤维厂 261

十蜂窝煤、纤维炭 261

八犁田推土 261

十一印刷 262

十二加油站 262

十三卫生纸、塑料薄膜、防水胶布 262

十四小五金加工 262

十五理发 262

十六劳务 262

十七冷饮 263

第九节 经营管理 263

第七章 商业 265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65

第二节 甸心购销店 267

第三节 集市 267

一集市 267

二赶街 269

一道路 270

第八章 交通能源邮电 270

第一节 交通 270

二桥涵 273

三运输 274

四管理 275

第二节 能源 277

一柴草、煤、燃气、燃油 277

二沼气、太阳能 278

三电力 278

第三节 邮电 282

一邮政 282

二电信 283

第九章 财税金融保险 284

第一节 粮赋 284

第二节 税务 291

二公债及国库券 293

第三节 金融 293

一上賩 293

三甸心信用合作社 294

四甸心农经站、甸心合作基金会 297

第四节 保险 297

一财产保险 298

二人身保险 298

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99

第十章 科技 301

第一节 科技组织及活动 301

第二节 新科技的应用 304

一推广新式农具、农机 304

二合理施用化肥 305

三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 306

六化学防治病虫害及除草 307

四改良牲畜品种 307

五应用新式栽培技术 307

七塑料薄膜覆盖栽培 308

八新法养猪 308

九果树嫁接与修整 308

第十一章 土特产 309

第一节 桃、梨 309

第二节 棕芋、葵花籽 309

第三节 藕、茨菇 310

第四节 萝卜丝 310

第五节 蜂蜜、腌咸菜 311

第六节 石灰、马具 311

第三篇 政治篇 313

第一章 政党群团 31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313

第二节 国民党 320

第三节 农民协会 321

第四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322

第五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325

第六节 妇女会 328

第七节 老年人协会 331

第八节 重大政事 332

一欢庆河西和平解放 332

二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 333

三抗美援朝 333

四土地改革 333

五建立互助组、合作社 335

六整社整风 336

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336

八调整政策、战胜困难 338

十一农业学大寨运动 339

十“文化大革命”运动 339

九“四清”运动 339

十二拨乱反正 340

十三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40

十四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341

十五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41

第二章 村政权政务 343

第一节 封建及民国政权 34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村政权 345

一农会 345

二乡人民政府 345

三管理区 345

四生产大队、公社 346

五革命委员会 346

六乡人民政府 346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政务 347

一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 347

第三节 国民党 347

七办事处 347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 348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49

第三章 民政 358

第一节 优抚 358

一褒扬 358

二抚恤 358

三拥军优属 359

四照顾 360

五农村半脱产干部离职生活补助 361

六定期定量生活补助 361

第二节 救济 361

一灾害救济 361

三伤残救济 362

二贫困救济 362

第三节 福利事业 363

一五保 363

四被精减职工生活救济 363

二甸心敬老院 364

三老党员、老干部生活补助 365

第四节 民政事务 365

一基层选举 365

二婚姻登记 366

三援外支前 367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367

第五节 民政组织 367

第四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69

第一节 治安保卫 369

一“四防”工作 369

三社会治安综合管理 370

二管制“四类分子” 370

四普法教育 371

五外来人口管理 371

第二节 民事调解 371

第三节 户口管理 373

第五章 军事 374

第一节 兵役 374

第二节 民兵 376

第三节 兵事 378

一清末“咸同兵乱” 378

二民国时期兵匪之乱 380

三建国前后的人民武装斗争 380

第四篇 文化篇 383

第一章 教育 383

二冬学 385

第一节 古代教育 385

一私塾 385

三翠岑峰书院 386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教育 387

第三节 建国后的教育 388

一学前教育 388

二小学教育 389

三初中教育 392

四扫除文盲 399

五校舍及设施 400

六经费及工资 402

七教师及校长 403

第二章 文化 405

第一节 文化建设与设施 406

一图书报刊 406

二文艺宣传队 408

三电影 409

四广播 410

五电视 411

六戏台 413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 414

一讲圣谕 414

二唱滇戏 415

三玩花灯 416

四赛地会 421

五唱山歌 423

六讲故事 424

第三节 民间传说 424

一建文皇帝与五虎擒羊 424

二“四知堂”的由来 425

三“施百万”的故事 426

四“蜜蜂窝”的传说 429

五罗三疯 430

六能识鸟音的葛苑马公 431

七“黑脚杆”李大人 433

八王瑜打坝 434

第四节 民间谣谚 435

一民间歌谣 435

二谚语 435

三俗话 436

第五节 方言土语 437

第六节 著述及文艺创作 438

一著述 438

二文艺创作 441

一寺庙祠观 447

第七节 古迹、文物 447

二文物 456

三其他 461

第三章 体育 466

第一节 民间体育 466

一放陀螺 466

二打秋千 467

三下棋 467

四踢毽子 468

五游泳 468

六跳绳子 468

七跳大海 469

八打球 469

九放鸽子 470

十老年人健身活动 470

十二其他 471

十一点火把、拉花车 471

第二节 学校体育 472

第四章 卫生医疗 474

第一节 卫生状况 474

第二节 医疗组织 476

第三节 疾病治疗 479

一民间单方验方 479

二中草医 480

三西医 480

第四节 常见病及传染病防治 481

一常见病 481

二传染病 482

第五节 妇幼保健 483

第五篇 社会篇 485

第一章 群众生活 485

一食 486

第一节 物质生活 486

二衣 488

三住 489

四用 494

第二节 文化生活 496

第三节 村庄建设 496

第二章 风俗 498

第一节 节庆 498

一 传统节日 498

二 新节日 501

三 其他庆祝活动 502

第二节 民间习俗 503

第三节 婚嫁习俗 504

第四节 丧葬习俗 507

第五节 妇女缠足 508

一 自主结婚 509

第六节 文明新风 509

二 尊敬老人 510

三 爱护儿童 511

四 拥军优属 511

五 扶助残疾人 512

六 救济贫困 512

第三章 民族宗教 513

第一节 回族 513

一 回族概况 513

二 生活习俗 515

第二节 伊斯兰教 518

第三节 佛事活动 520

第四章 人物 522

第一节 传 522

葛中选 522

李云 524

王正富 525

王德富 525

杨本芳 526

戴明生 526

李联清 526

杨开运 527

李联学 527

葛建德 528

李荣成 529

张发贵 530

戴丕友 530

尹兆达 531

葛世尧 532

李土兴 532

第二节 简介 533

一明清两代名人录 558

第三节 表 558

二建国后优秀技工名录 559

三1997年末80岁以上高寿老人名录 559

附录:文存 562

一明徵仕郎荆州府巴东县教谕乐山先生葛公墓碣铭(摘录) 562

二甸心村《杨姓家谱》序(摘录) 563

三澹渊先生泰律序(金声) 564

四河西城祠记(葛中选) 565

五八景诗 566

六明崇祯十一年立翠微寺香火田碑 571

七募西楼建魁神引(葛慎修) 572

八新增尾普姓祖坟碑记 572

九新增尾杨姓碑记(摘录) 574

十清乾隆间实行之保甲法 574

十一土主殿、关圣宫香火田粮碑记 575

十二封禁要事碑记 577

十三给文武生卷金条规碑记 578

十四重建翠微寺碑记 579

十五翠微寺香火田碑 581

十六清诰授武德骑尉杨联发墓志 582

十七《王姓祖业簿》序(摘录) 584

十八五圣殿碑记 584

十九甸心村乡约会碑记(摘录) 586

二十新增尾义教基金碑记 587

二十一新增尾何姓碑记(摘录) 587

二十二争公沟水份诉讼判词碑 588

二十三子午白鹦鹉 590

二十四依法治村管理规定 591

《甸心行政村志》出版捐资者名录 600

后记 6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