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中国自然灾害风险与区域安全性分析
中国自然灾害风险与区域安全性分析

中国自然灾害风险与区域安全性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庆华,张业成,刘惠敏,李志强,刘海青,苏桂武,聂高众,曲国胜,邓砚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气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2940383
  • 页数:1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自然灾害区域危险性和21世纪初期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自然灾害对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区域安全性分析与分区,提出了减轻灾害风险、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中国自然灾害风险与区域安全性分析》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2

二、自然灾害的不可避免性 3

三、自然灾害的地域性 5

(一)自然灾变分布的地域性 5

(二)自然灾害分布的地域性 7

四、自然灾变的高危险区与“安全岛” 8

五、自然灾害危害性和巨灾风险区 9

第二章 自然灾害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1

一、影响国家安全的自然灾害 11

(一)洪涝灾害 12

(二)气象灾害 13

(三)海洋灾害 20

(四)地震灾害 22

(五)地质灾害 24

(六)农作物生物灾害 28

(七)森林灾害 30

二、自然灾害对社会安全的影响 31

(一)20世纪不同时期自然灾害概况 32

(二)自然灾害对社会安全影响的区域差异性 36

三、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安全的影响 47

(一)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灾害 48

(二)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62

(三)自然灾害影响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度分析 66

(四)自然灾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影响 68

四、自然灾害对资源、环境安全的影响 69

(一)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70

(二)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破坏 75

(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78

第三章 中国重大自然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80

一、中国地震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80

(一)编制地震烈度—频度图 80

(二)编制历史地震灾变区划图 81

(三)中国历史地震灾变危险性分区 82

二、中国突发性气象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83

(一)突发性气象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的方法步骤 83

(二)气象灾变强度等级划分 84

(三)气象灾变指数的计算 86

(四)突发性气象灾变危险性分区 87

三、中国干旱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89

四、中国洪涝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93

(一)洪涝灾变因子图的编制 94

(二)洪涝灾变区划图的编制 95

(三)历史洪涝灾害灾变程度分布特征 95

五、中国地质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 97

(一)地质灾变区域危险性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97

(二)中国地质灾变区域危险性分布特征 103

六、中国重大自然灾变区域综合危险性分析 105

(二)主要承灾体区域分布 107

(一)自然灾害区域危险性 107

一、影响自然灾害区域危害性的主要因子 107

第四章 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危害性分析 107

(三)区域减灾基础能力 110

二、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区域危害性评估 120

(一)中国地震灾害区域危害性 120

(二)中国洪涝灾害区域危害性 121

(三)中国突发性气象灾害区域危害性 122

(四)中国干旱灾害区域危害性 123

(五)中国地质灾害区域危害性 124

三、中国区域受灾程度综合评价 125

(一)区域受灾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25

(二)各省(市、自治区)综合受灾程度评价 128

(一)判定未来地震危险区 133

第五章 21世纪初期中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预测 133

一、未来20年地震灾害风险预测 133

(二)地震烈度概率预测 136

(三)编制地震灾变预测图 137

(四)计算区域承灾体价值密度 140

(五)承灾体易损性和区域损失率测算 140

(六)评估各地区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143

(七)编制地震经济损失度分布图 148

(八)中国地震经济损失度区域分布特点 149

二、未来20年洪涝灾害经济损失度预评估 151

(一)未来洪涝灾变趋势 151

(二)编制洪涝灾变预测图 152

(三)区域洪涝灾害损失预评估 155

三、未来20年干旱灾害经济损失度预测 160

(一)干旱灾害危险性预测 160

(二)旱灾发展态势 164

(三)干旱灾害损失预评估 165

四、突发性气象灾害(含热带气旋、风雹、冷冻害)预测 166

(一)热带气旋灾变预测 167

(二)风雹灾变预测 167

(三)冷冻灾变预测 169

(四)编制气象灾变预测区划图 171

(一)基于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区域安全性分析 173

一、中国21世纪初期经济发展区域安全性分析 173

第六章 中国区域安全性分析与重大减灾措施 173

(二)基于自然灾害深度的区域安全性分析 174

(三)基于相对减灾基础能力的区域安全性分析 175

(四)21世纪初期中国受灾区域安全性的主要特点 176

二、重大减灾措施 177

(一)提高灾害意识,减少人为自然灾害风险 178

(二)规避灾变高风险区,寻找“安全岛” 179

(三)进行区域减灾相对基础能力评估,有针对性地提高减灾能力 181

(四)评估区域不可接受灾害损失程度,分析区域承灾能力 184

(五)防范巨灾 186

(六)推进减灾系统工程,建立社会安全保护体系 194

参考文献 19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