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新编教育学
新编教育学

新编教育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延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07194836
  • 页数:5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的一部,针对新一轮课改背景下教师所需要形成的教育理念和技能技巧,阐述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及实践。
《新编教育学》目录

Ⅰ 绪论篇 3

第一章 教育学之解析 3

【内容提要】 3

【学习目标】 3

【关键词】 3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3

一、教育与教育学的概念 4

二、教育学的性质与任务 8

三、教育学的门类与分支 9

第二节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0

一、教育观察法 11

二、教育实验法 12

三、教育文献法 13

四、教育调查法 14

五、教育统计法 14

六、教育比较法 15

七、教育总结法 16

八、教育预测法 16

第三节 教育学的体系建构 17

一、教育学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18

二、教育学体系建构的发展走向 20

【要点小结】 21

【文献导读】 22

【复习思考题】 22

第一节 国外教育学的延展历程 23

【关键词】 23

【内容提要】 23

【学习目标】 23

第二章 教育学之嬗变 23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24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25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28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31

第二节 中国教育学的演进轨迹 33

一、中国古代教育学的雏形 33

二、中国现代教育学的形成 34

三、我国教育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2

第三节 当代教育学的革新与完善 46

一、教育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 46

二、教育学基础理论的逐步拓宽 48

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渐趋完善 49

四、教育学发展走向的愿景展望 51

【要点小结】 53

【文献导读】 54

【复习思考题】 54

Ⅱ 师生篇 57

第三章 教师 57

【内容提要】 57

【学习目标】 57

【关键词】 57

第一节 教师与教师职业 57

一、教师的概念 57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58

一、教师的地位 61

第二节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61

二、教师的作用 66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70

第三节 教师的素质与修养 75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 75

二、教师的教育理念 83

三、教师的知识结构 87

四、教师的能力结构 91

五、教师的形象追求 99

【要点小结】 100

【复习思考题】 101

【文献导读】 101

第四章 学生 102

【内容提要】 102

【学习目标】 102

【关键词】 102

第一节 学生的属性 102

一、学生的基本属性 102

二、学生观 105

三、学生的社会地位 110

第二节 学生的发展 111

一、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11

二、教育要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14

一、学习的概念 115

第三节 学生的学习 115

二、学生的学习过程 116

三、学生的学习原则 120

四、学生的学习方法 125

【要点小结】 128

【文献导读】 129

【复习思考题】 129

第五章 师生关系 130

【内容提要】 130

【学习目标】 130

【关键词】 130

第一节 师生关系概述 130

一、师生关系的定义 130

二、师生关系的作用 132

三、师生关系的演进 133

四、师生关系的研究视角 136

第二节 师生关系的内容 138

一、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 139

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140

三、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 141

四、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142

第三节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144

一、师生关系建构的影响因素 144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标准和特征 147

三、不良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 152

四、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基本要求 155

【复习思考题】 158

【要点小结】 158

【文献导读】 158

Ⅲ 原理篇 162

第六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62

【内容提要】 162

【学习目标】 162

【关键词】 162

第一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 162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63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 164

三、封建社会的教育 166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168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170

第二节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沿革 171

一、近代中国学制的演化 172

二、现当代中国学制的变革 173

第三节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 175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使命 176

二、完成使命的制度保障 180

【要点小结】 181

【文献导读】 182

【复习思考题】 182

【学习目标】 183

【关键词】 183

第七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183

【内容提要】 183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184

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84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88

三、教育与知识经济的关系 194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198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198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分析 199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发展 203

一、文化的概念 203

二、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204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207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209

第四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 209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的推进 213

【要点小结】 215

【文献导读】 216

【复习思考题】 216

第八章 教育目的 217

【内容提要】 217

【学习目标】 217

【关键词】 217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217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意义 218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结构 219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21

一、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225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225

二、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227

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 230

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演进 230

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内蕴 232

三、全面发展的教育 235

四、我国教育目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价值选择 239

【要点小结】 242

【文献导读】 242

【复习思考题】 243

【学习目标】 246

第一节 教学概述 246

【关键词】 246

【内容提要】 246

第九章 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 246

Ⅳ 教学篇 246

一、教学的意义 247

二、教学的任务 250

第二节 教学过程 253

一、教学过程的要素 253

二、教学过程的特点 254

三、教学过程的功能 256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58

第三节 教学模式 264

一、教学模式概述 264

二、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274

三、教学模式的实践创新 276

【要点小结】 279

【文献导读】 280

【复习思考题】 280

第十章 教学原则 281

【内容提要】 281

【学习目标】 281

【关键词】 281

第一节 教学原则概述 281

一、教学原则的基本意蕴 282

二、教学原则的相关概念 283

三、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 284

一、我国教学原则的演进与特点 285

第二节 教学原则考察 285

二、国外教学原则的沿革与发展 289

第三节 教学原则体系 291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291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93

三、因材施教原则 294

四、启发性原则 296

五、交往性原则 297

六、探究性原则 300

【要点小结】 301

【文献导读】 302

【复习思考题】 302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意蕴与特征 303

【学习目标】 303

【关键词】 303

第十一章 教学方法 303

【内容提要】 303

一、教学方法的含义与意义 304

二、教学方法的特征与选用 306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分类与运用 307

一、教学方法的分类 307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308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拓展 317

一、推行教学改革实验 318

二、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 319

三、推进学习方式方法变革 321

一、学法指导的意义 324

第四节 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324

二、学法指导的内容 326

三、学法指导的要求 328

【要点小结】 329

【文献导读】 329

【复习思考题】 329

第十二章 课程 330

【内容提要】 330

【学习目标】 330

【关键词】 330

第一节 课程概述 330

一、课程的概念 330

二、课程的历史发展 333

第二节 课程的形式与类型 336

一、课程的表现形式 336

二、课程的主要类型 343

第三节 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347

一、课程实施 347

二、课程管理 352

【要点小结】 357

【文献导读】 357

【复习思考题】 357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358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 358

【关键词】 358

【学习目标】 358

【内容提要】 358

第十三章 教学形式与教学环节 358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及功能 360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其他分类探讨 364

四、课的类型与结构 366

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369

一、备课 369

二、上课 375

三、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评 377

四、课外辅导 380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82

【文献导读】 386

【复习思考题】 386

【要点小结】 386

第十四章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387

【内容提要】 387

【学习目标】 387

【关键词】 387

第一节 教学艺术 388

一、问题争鸣: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388

二、教学艺术的本质 389

三、教学艺术的同频共振规律 391

四、课堂教学艺术结构体系 393

第二节 教学风格 397

一、教学风格的含义与意义 397

二、教学风格的基本特点 398

三、教学风格的主要类型 401

四、教学风格的形成途径 408

【要点小结】 412

【文献导读】 412

【复习思考题】 412

Ⅴ 德育篇 415

第十五章 德育过程与德育途径 415

【内容提要】 415

【学习目标】 415

【关键词】 415

第一节 德育概述 415

一、德育的含义与意义 416

二、德育的任务与内容 420

第二节 德育过程 427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与特点 427

二、德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 430

第三节 德育途径 438

一、德育的主要途径 438

二、德育途径的局限与拓展 440

三、德育网络 443

【要点小结】 445

【文献导读】 445

【复习思考题】 446

第一节 德育原则 447

【关键词】 447

【学习目标】 447

【内容提要】 447

第十六章 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 447

一、德育原则概述 448

二、德育的基本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448

第二节 德育方法 460

一、德育方法的含义 460

二、德育方法的分类 461

三、德育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要求 462

四、德育方法的选用 466

【要点小结】 470

【文献导读】 470

【复习思考题】 471

【学习目标】 474

【内容提要】 474

【关键词】 474

第十七章 教育方针政策与教育法规法制 474

Ⅵ 管理篇 474

第一节 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 475

一、教育方针 475

二、教育政策 478

第二节 教育法规 481

一、教育法规的概念与本质 482

二、教育法规的体系与地位 483

第三节 教育法制 487

一、教育法制的概念 487

二、教育法制的内容 488

一、依法治校的含义 493

第四节 依法治校 493

二、依法治校的实施 495

【要点小结】 497

【文献导读】 498

【复习思考题】 498

第十八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499

【内容提要】 499

【学习目标】 499

【关键词】 499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499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与要素 500

二、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与趋向 501

三、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504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508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内容 508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510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512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514

一、学校教育全面渗透 514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520

第四节 学校心理咨询 524

一、心理咨询的含义 524

二、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与任务 525

三、学校心理咨询的原则 525

四、学校心理咨询的形式 527

【要点小结】 528

【文献导读】 528

【复习思考题】 529

第十九章 班级管理 530

【内容提要】 530

【学习目标】 530

【关键词】 530

第一节 班级群体概述 530

一、班级群体的概念 531

二、班级群体的功能 531

三、班级管理的目标 534

第二节 班级活动 537

一、班级活动的基本原则 537

二、班级活动的组织管理 538

三、班级活动的基本要求 539

一、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542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 542

二、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545

三、班主任的素质 546

第四节 班级管理改革 549

一、班级规模改革 549

二、班级组织形式改革 550

三、班级组织结构改革 551

【要点小结】 552

【文献导读】 553

【复习思考题】 553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556

【关键词】 556

【学习目标】 556

【内容提要】 556

第二十章 教育科学研究 556

Ⅶ 展望篇 556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557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557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 558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 560

一、确定研究课题 560

二、查阅文献资料 560

三、进行研究设计 561

四、实施具体研究 562

五、撰写研究报告 562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演化与发展趋向 562

一、直觉思辨时期 563

二、实证分析时期 564

三、教育研究新进展 566

【要点小结】 571

【文献导读】 572

【复习思考题】 572

第二十一章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573

【内容提要】 573

【学习目标】 573

【关键词】 573

第一节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概述 573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社会背景 573

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575

三、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575

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576

第二节 基础教育新课程与教师的教学实践 579

一、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580

二、教师如何实践新课程 581

第三节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的发展 584

一、推动了中小学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584

二、激活了基础教育的创新机制 585

三、确立了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发展理念 587

四、明确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588

第四节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高等师范教育发展 590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 590

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等师范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影响 591

【要点小结】 591

【文献导读】 592

【复习思考题】 5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