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2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2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先春主编;韩建民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3529962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甘肃省高校教材之一,根据国家教委“教学大纲”和甘肃省高校教学布局和教学需要,针对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理论联系实际,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诠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2版》目录

序 仲兆隆 1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

一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

二 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

三 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5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5

一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5

二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0

三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特点 11

一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2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2

二 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5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6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6

一 当今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16

二 我国发生的新变化和党的自身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现实依据 18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 19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20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0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20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三个历史阶段 23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5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 25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28

三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30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2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32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8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2

第一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42

一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42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43

一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45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45

二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6

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47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49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 49

二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1

第四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52

一 与时俱进是总结历史经验,面对严峻挑战提出来的 53

二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54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56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56

一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历史过程 56

二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 58

第二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61

一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61

二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贡献 6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7

一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67

二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 69

三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71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76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6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76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 78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79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80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3

一 基本路线的形成 83

二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 84

三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91

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92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93

一 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94

二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95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97

一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97

三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8

二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98

四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99

五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00

六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00

七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101

八 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01

九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02

十 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02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04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104

一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104

二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 105

三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07

四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111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13

一 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13

二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16

三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116

四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119

五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21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24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125

二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25

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8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3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2

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132

二 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137

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 140

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4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43

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43

二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46

三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48

一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50

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52

三 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154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58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158

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58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159

三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60

四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0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61

一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161

二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162

三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163

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64

五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 168

六 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 168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69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69

二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170

三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与政治体制改革密切相关 173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74

一 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74

二 依法治国的涵义和重要意义 175

三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176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178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78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78

二 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180

三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81

四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183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186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186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187

三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88

四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92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1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194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195

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 196

第四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98

一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198

二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200

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02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05

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05

一 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05

二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206

三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209

四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10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211

一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胜利 211

二 香港、澳门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 213

第三节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215

一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15

二 江泽民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18

三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18

四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努力实现祖国统一 220

五 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20

六 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221

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23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23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23

二 当今世界的危机化和经济发展的多样化 224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7

一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27

二 处理国家关系的根本原则 229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31

一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 231

二 应对国际局势变幻的指导方针 23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35

一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35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235

二 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发展民族关系 239

三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40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42

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42

二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243

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245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47

一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47

二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252

三 加强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254

必读书目 2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