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  第1册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  第1册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 第1册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惠敏主编
  • 出 版 社: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204064011
  • 页数:56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水库移民经济论下一篇:薪酬管理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 第1册》目录

总论 1

积极拓展国有资本金管理工作 1

(一册) 1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

第一篇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构想(上) 3

第一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 3

二、国有资产 3

一、资产 3

三、国有资产的形成与发展 4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设的新进展 4

四、国有资产管理及其主要特征 6

五、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任务 6

国企改革的三个关键问题 7

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8

一、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9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迁 9

二、改革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分析 11

抓好四个重点推进国企发展 13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14

建立完善国资管理监督营运体制 15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措施评析 16

一、宏观层面问题 18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8

二、微观层面问题 19

三、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22

一、制度创新的供求分析 23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难点分析 23

二、体制改革中制度创新的主要难点——制度供给不足 24

三、体制改革中制度创新的其他难点 27

一、总体改革战略转换势在必行 28

第五节 转换总体改革战略的分析 28

二、转换总体改革战略的论证 29

一、重塑体制改革中的制度创新主体 30

第六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制度创新的其他问题思考 30

三、降低体制改革中制度创新的成本 31

二、整体制度创新与配套改革 31

四、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调整 32

一、国有资产的效用功能及地位 33

第一节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效用目标 33

第二章 构建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总体思路 33

二、国有资产效用改革目标系统的选择 38

三、确立新的国有资产效用目标的改革思路 43

第二节 国有资产运营的基本特点及体制反思 45

第三节 建立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体制的基本选择 51

第四节 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新体制框架构思 54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现状和突破重点 64

一、国企解困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 67

第一节 国有企业的解困与改革 67

第三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条件 67

二、国企解困的要求和对策 68

一、企业和企业制度 71

第二节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71

二、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方向 72

三、现代产权理论是国资改革的理论基础 73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资改革的关系 75

一、推进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 76

第三节 彻底转变政府的职能 76

二、要把转换经营机制作为国企改革的重点 79

一、经营性国有资产要证券化 82

第四节 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82

二、建立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制度 83

三、委托代理制度 85

一、资本重在流通和重组 86

第五节 建议国有资本市场 86

二、国有资本流通的途径 89

三、关于大宗国有股交易专场的若干问题 91

四、国有资本流通与国家控股的政策 92

一、企业经营者要职业化 93

第六节 建立经营者市场 93

二、企业经营者要市场化 95

三、企业经营者行为规范化 97

二、关于政资分离问题 100

一、关于政企分开问题 100

第四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 100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 100

三、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初始委托人的问题 101

四、关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对象和范围问题 102

五、关于公司如何治理问题 103

一、突破口的设定 104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104

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和原则 107

三、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方向 110

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机制 112

五、国有经济战备性调整的制约性因素 114

一、解决代表所有者的国家与企业之间的接口问题 116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合理路径 116

二、对中间层次——国有持股公司的功能塑造 119

三、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123

四、加快体制改革,形成新的“产融结合” 127

第一节 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32

第五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模式 132

一、国外国有企业的分类和行业分布 133

二、国外国有经济管理模式的比较 134

三、对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基本评估 139

第二节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种代表模式 140

一、中央一级国有资产管理的框架 141

二、上海模式与深圳模式的对比研究 142

一、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矛盾 145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 145

二、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148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150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各主要环节的行为特征 152

第一节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之路 156

第六章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典范 156

一、公司化体制改革的动因 157

二、公司化体制改革的主要工作 158

三、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建立 162

第二节 万向集团: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176

一、企业制度创新的探索 177

二、界定产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 178

三、万向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180

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重视企业管理 181

一、公司简介 182

第三节 赛格集团:强化资产管理 182

二、加强资产管理的背景 183

三、加强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184

五、与集团公司发展相配套的制度 187

四、对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187

第一节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法人财产主体的确立 203

第一章 国有法人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03

第二篇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构想(下) 203

第二节 国有和国有控股法人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 207

第三节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队伍的建设 212

第四节 国有及国有控股法人治理结构组织体系的完善 218

二、股份制经济的特征 239

一、股份制经济的概念 239

第二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239

第一节 股份制经济的特征与性质 239

三、股份制经济的性质 242

四、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股份制的论述及其意义 243

一、可以筹集建设资金 247

第二节 股份制的积极作用 247

三、促进资金的流动和资产的增值 248

二、能够把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联合起来 248

四、有利于发展国际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249

五、我国原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必须转换 250

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51

一、股份制有助于营造和完善市场主体 252

第三节 股份制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252

七、股份制是转换经营机制的好形式 252

三、通过股份制改造,能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253

二、股份制改造有利于促进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 253

第四节 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条件 254

四、股份制改造有利于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 254

第五节 国企改制中的资产清查工作 256

一、充分认识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256

二、明确资产清查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258

三、加强资产清查工作有关政策的研究 258

四、对做好资产清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258

第六节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审计工作 260

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设立的审计 260

二、股权设置、股权结构及股权比例的审计 263

三、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评估规范性的审计 267

四、股金筹集规范性的审计 271

五、股金到位和股份转让的审计 274

六、筹集资金投向的审计 276

七、货币资金与短期投资的审计 278

八、应收及预付款的审计 280

九、存货的审计 281

十、长期投资与固定资产的审计 282

十一、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审计 284

十二、负债的审计 285

十三、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益的审计 287

十四、股份有限公司损益的审计 290

十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国家税收政策的审计 291

第七节 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评估 297

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评估概述 297

二、上市公司资产评估 298

三、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评估内容 304

第八节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发展历程 313

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历史 313

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成效和存在问题 315

第一节 减持国有股《暂行办法》解读 317

一、专家评论 317

第三章 国有股减持系统剖析 317

二、业内人士解读《暂行办法》 319

第一节 国有股减持的系统分析 335

一、国有股减持与上市流通的意义 335

第四章 国有股减持系统剖析 335

二、国有股减持不同方式评析 336

三、影响国有股减持的两个主要问题 337

四、均衡持股是国企改革的方向 338

五、国有股减持、国有企业改革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 339

六、国有股回购有益改善股权结构 342

七、建立国有股退出机制的基本思路 344

第二节 国有股减持的目标定位 345

一、两种不同含义的国有股“减持” 345

二、确定国有股减持目标的依据 346

三、科学定位国有股减持的目标 347

第三节 国有股减持的途径探讨 348

第四节 国有股减持变现分析 351

第五节 国有股减持认识误区 353

第六节 西方国家实施国有股减持的组织体系 355

一、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则 358

第一节 国有股减持原则 358

二、维护市场平稳发展的原则 358

第五章 国有股减持发展实践与实证分析 358

五、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 359

四、有利于公司治理及其合规运作的原则 359

六、区别对待与多管齐下原则 359

三、市场决定原则 359

七、“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 360

八、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政策相结合的原则 360

第二节 国有股减持方式 361

一、存量发行方式 361

二、配售方式 362

三、回购国有股方式 363

四、协议转让方式 364

五、其他减持方式 366

第三节 国有股减持的定价问题 369

一、国有股减持的定价原则 369

二、部分国有股减持定价方法介绍 370

三、国有股减持的市场定价方式 376

第四节 国有股减持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384

一、不同减持方式对市场有不同的影响 384

二、减持国有股《暂行办法》对市场影响有限 387

三、辩证看待《暂行办法》的市场影响 389

四、存量发行的减持序幕已拉开 391

五、减持背景下的市场机会 392

第五节 国有股减持案例实证分析 393

一、国内市场案例实证分析 393

二、香港市场国有股减持案例 396

三、国际上的国有股减持案例 403

第六章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 411

第一节 国有企业低效益的“规律性”因素 411

第二节 国有企业民营化:国有经济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416

第三节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主要困难 421

第四节 国有企业民营化需要实施战略上的重大突破 424

第五节 国有企业改制为衍生型民营企业的“路径依赖性” 429

第六节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基本途径 432

一、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途径之一——租赁经营 432

二、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途径之二——托管经营 436

三、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途径之三——股份合作制 439

四、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途径之四——收购兼并 443

五、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途径之五——拍卖转让 445

六、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途径之六——破产重组 448

第一节 缩小国有资产比重的理论障碍 452

一、两种模式的选择 452

第七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有资产“收缩” 452

二、两种模式的实践 453

三、两种实践的理论思考 455

第二节 国有资产的产业选位与缩小国有资产的比重 457

一、国有资产的相对优势及其选位 457

二、国有资产的“错位”问题 460

三、如何缩小国有资产的比重 462

第三节 “放小”是缩小国有资产比重的首要选择 464

一、“放小”的微观效应和宏观效应 464

二、“放小”是国有资产制度性变革的重要突破口 466

三、“放小”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468

第四节 缩小国有资产比重的途径 470

一、大中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的目标 470

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的条件 472

三、大中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中的国有股权管理问题 473

第五节 产权重组是缩小国有资产比重的有效方式 475

一、产权重组的具体意义 475

二、兼并是产权重组的重要方式 476

三、收购也是产权重组的重要方式 479

第一章 国有资产管理主体规范化建设 483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主体身份界定 483

第三篇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创新发展与实践 483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主体的职权及组织运作 488

第三节 国有资本预算体系和绩效考核 491

第一节 国有资本营运主体及其构建 500

一、国有资本营运主体的内涵 500

第二章 构建国有资本营运管理主体 500

二、构建国有资本营运主体的途径 501

第二节 构建国有资本营运主体的体制保障 502

一、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本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 502

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504

三、进一步发展要素市场 508

第三节 政府在构建国有资本营运主体中的作用 514

一、政资分离是构建国有资本营运主体的重要条件 514

二、政府在构建国有资本营运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516

三、国有资本营运主体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520

一、国有资本营运机构的类型 525

第一节 国有资本营运主体的架构 525

第三章 国有资本营运管理主体的运作 525

二、国有资本营运机构的表现形式 526

三、国有资本营运机构的财产组织形式 528

一、国有资本营运机构与国资委之间的责权界定 532

第二节 国有资本营运主体的职能定位 532

三、国有资本营运机构与政府相关经济主管部门的关系 534

二、国有资本营运机构与权属企业之间的责权界定 534

第三节 国有资本营运主体的核心业务 537

二、资本经营的表现形式 538

一、资本经营的内容 538

一、从企业发展、融资体制的转换来剖析 569

第一节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背景 569

(二册) 569

第四章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组建实务 569

二、从国企改革攻坚与突破阶段来剖析 570

三、从国际级大企业的成长历史来剖析 572

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公司、控股公司) 574

第二节 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基本模式 574

二、企业集团 575

第三节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实施资本经营的五个条件 576

三、企业制度股份化 577

二、投资主体多元化 577

一、生产要素资本化 577

四、经营机制市场化 578

五、宏观环境适宜化 579

第四节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特征目标、及职能 580

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目标定位 581

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基本特征 581

一、企业集团特征及授权经营的目的 582

第五节 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582

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主要职能 582

二、企业集团授权经营的条件和方式 583

三、企业集团的国有资产管理 584

第六节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原则 587

二、税利分流、分管、分用原则 589

一、综合性和竞争性相统一原则 589

三、管资产和管人相结合原则 590

第一节 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的理论和法律依据 605

第五章 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实施研究 605

第二节 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组织实施 608

第三节 授权后国家有关的政策需要作相应调整 610

第四节 被授权后集团公司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完善 612

第五节 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与国家的关系 614

第六节 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投融资功能及政策取向 622

第七节 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内部制度建设 631

一、探索与实践 657

第一节 加强管理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657

第六章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发展实践 657

二、体会与认识 659

三、思考与建议 660

第二节 建立出资人制度 661

第三节 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63

二、为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提供了科学的手段 664

一、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客观需要 664

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已初步发挥作用 665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概况 666

第四节 加速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途径 666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意义与作用 667

三、谨慎对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 668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669

第五节 新设国资经营机构产权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669

二、加强产权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路 670

一、目前资产管理公司运营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672

第六节 资产管理公司进入良性轨道的方法探讨 672

二、资产管理公司顺利发展的途径 673

一、授权经营的基本情况 676

第七章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亟待规范 676

二、授权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677

三、完善授权经营的建议 678

第一节 产权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689

第一章 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前沿问题探讨 689

第四篇 国有资产产权制度及其界定 689

一、国有企业的含义 690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产权特征及其改革方向 690

二、国有企业的产权特征 691

三、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695

一、公司制企业的形成 696

第三节 我国公司制企业的产权结构 696

二、公司制企业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 697

三、我国公司制企业产权结构存在的问题 698

四、公司制企业产权结构的制度创新 699

第四节 现代企业的产权激励约束 701

一、管理者收购 704

第五节 管理者收购及对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 704

二、管理者收购对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 705

第六节 产权制度与中国投资需求 706

一、我国投资需求不足的表层原因 707

二、导致我国目前投资需求不足的深层原因 708

三、产权制度改革是刺激中国投资需求的根本措施 710

二、公有制的内涵及其实现形式 716

一、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 716

第二章 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分析及产权改革误区 716

第一节 国家所有制下的企业产权关系 716

三、国家所有制下的财产占有关系 717

一、权利的界定方式与竞争规则 718

第二节 国有产权的政府代理与行政化竞争规则 718

四、传统国有制模式与集权型计划体制 718

二、政府代理与纵向隶属的等级规则 719

三、等级制与行政化的竞争规则 720

二、所有权约束的行政干预属性 721

一、剩余索取权的不可转让性及其绩效 721

第三节 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安排与低效率 721

四、企业的财产与预算双重软约束 722

三、对国有产权缺乏有效的保护 722

一、商品交换的一般条件 723

第四节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 723

五、市场主体缺位与交易费用过高 723

二、传统公有制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冲突性 724

三、探寻联结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桥梁 725

一、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条件 726

第五节 放权让利的改革战略与企业改革的误区 726

二、放权让利并不能塑造出真正的市场主体 728

一、企业自主权应包含制度创新权 729

第六节 企业自主权的落实与制度创新权的界定 729

二、企业制度创新动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730

三、政府的制度供给与企业的制度需求的不一致性 731

一、所有权约束与最优激励约束机制的设置 732

第七节 所有权约束:弱化还是强化 732

二、产权制度改革与所有权约束方式的优化 734

二、企业负盈不负亏与承包制的局限性 735

一、企业自负盈亏的含义和条件 735

第八节 法人资产制度与企业自负盈亏 735

一、“两权分离”的两种含义 737

第九节 “两权分离”内涵辨析 737

二、企业改革中的两权分离形式及其缺陷 738

三、法人企业制度下的两权分离 739

二、权利界定规则双重化及其冲突 740

一、权利界定规则的演变 740

第三章 产权明晰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精髓 740

第一节 双重权利界定规则的冲突及其经济后果 740

三、双利权利界定规则冲突的经济后果 741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精髓是产权明晰化 742

第二节 产权制度变革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742

二、公有制条件下确立排他性产权的途径 743

一、产权界定与市场竞争规则的确立 744

第三节 产权明晰化与市场化竞争规则的选择 744

二、明晰产权关系有助于节约交易费用 745

三、产权制度变革与体制模式转换 746

二、建立法人资产制度的一般条件 747

一、法人资产制度的内涵 747

第四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法人资产制度 747

一、股份公司的基本特征 749

第五节 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 749

二、股份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 751

二、法人企业制度下的股权约束 757

一、自然人企业制度下的物权与债权约束 757

第四章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运行机理 757

第一节 公司产权独立化与股权约束 757

一、法人所有权的法律特征 759

第二节 法人所有权与企业所有制内涵的辨析 759

二、法人所有权与企业所有制的本质差异 760

一、企业家的功能 761

第三节 法人资产的营运与企业家的功能 761

三、所有者对经营者行为的约束 762

二、“经理革命”与法人资产的营运 762

一、资本化发行新股与资本增值 763

第四节 持股动机与资本增值机制 763

二、股价升值与资本增值 764

二、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 765

一、投资过程两重化 765

第五节 证券投资功能与两重化的投资过程 765

第一节 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及其代理问题 768

一、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及其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 768

第五章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与委托代理制 768

二、委托人与代理人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性及其代理问题 769

一、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 770

第二节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及合同理论 770

二、合同的不完全性与道德风险 771

三、抑制道德风险的若干途径 772

一、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与代理人行为信息的显露 773

第三节 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 773

三、最优报酬计划与对代理人行为的激励 774

二、设计最优化激励约束机制的条件 774

一、代理成本与约束成本 776

第四节 代理成本及降低代理成本的途径 776

二、降低代理成本的途径 777

一、政府职能分解的依据 779

第二节 所有权主体的重塑与政府职能的分解 779

第六章 国企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转变 779

第一节 竞争性国企改革的基本目标与双层股份制模式 779

三、资产存量评估与所有权约束 781

二、所有权主体重塑与资产局的职能 781

二、控股公司的组建及其主要职责 782

一、分散国家股控股权的必要性 782

第三节 准股票市场与国家股控股权的分散化 782

三、控股公司获取国家股控股权的方式 783

四、控股公司的运作 784

五、建立准股票市场的积极作用 785

一、持股主体多元化与股权分散化 786

第四节 股票市场与公司产权独立化 786

三、双层股份制下的公司资本增减及公司的兼并与解散 787

二、双层股份制下的股东权益及股利分配 787

一、法人资产的营运与股东会的职责 789

第五节 股份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 789

四、股份公司的所有制性质及其股权约束 789

二、双层股份制下公司董事会的职责 790

三、监事会的功能与总经理的职责 791

二、国有产权模糊的含义 793

一、问题的提出 793

第七章 产权模糊与国有资产流失 793

第一节 国有资产流失的产权制度背景考察 793

三、国有产权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的可能障碍 794

一、产权安排的先天不足与国有资产流失 795

第二节 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国有资产流失 795

二、多级委托代理与国有资产的流失 796

三、代理人目标多元化与国有资产的流失 797

四、低效的内部监督结构与国有资产的流失 798

一、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含义 799

第三节 产权主体多元化下的国有资产流失 799

二、企业内部产权主体多元化与国有资产的流失 800

三、产权交换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801

二、国有产权保护的多重两难选择 802

一、产权保护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802

第四节 国有产权保护的两难选择 802

二、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意义 806

一、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概念 806

第八章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 806

第一节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概述 806

三、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原则 807

一、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 808

第二节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 808

二、集体企业的国有资产产权界定 810

三、其他所有制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 813

一、企业产权界定的组织管理 814

第三节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组织与产权纠纷调处 814

二、产权界定的方法 815

三、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调处 816

二、行业规范问题 821

一、发展历程 821

第五篇 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实务技巧 821

第一章 国有资产评估前沿分析 821

第一节 我国资产评估业的调整与发展 821

三、扩展服务领域 822

五、评估人员 823

四、评估机构 823

六、项目管理 824

七、行业管理 825

九、评估理论 826

八、评估标准 826

第二节 资产评估行业自律的发展与实践 827

一、形势 828

二、任务 832

三、资产评估行业协会的性质 835

四、资产评估协会的功能 838

五、资产评估行业协会的组织机构 843

六、资产评估协会作用 845

一、资产重组:托管原东德国有企业 849

第五节 德国的资产管理与评估 849

二、资产评估:对托管企业的分类 850

三、企业破产:法律规定的程序 851

五、铁道民营:一个尚未完全成功的案例 852

四、外部审计:职能、组织与标准 852

七、财政管理:独具特色的体系 853

六、土地管理:从国有到私有 853

八、几点启示:学习德国的长处 854

第三节 资产评估应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856

二、上水平的保障:实现有序竞争 857

一、上水平的关键:走专业化道路 857

第四节 提升中国资产评估业水平的四个关键点 857

四、发展趋势:与国际标准接轨 858

三、上水平的基础:加强评估师培训 858

一、市场制约的被动性 859

第一节 市场经济发展与资产评估 859

第二章 资产评估理论基础与构建 859

二、对时点选择的主动性 860

第二节 评估目的与评估方法 861

一、资产评估中的评估目的 862

二、评估目的对评估方法的制约 863

三、评估方法并不对应评估目的 864

一、为什么评估报告要求标准化 865

第三节 评估报告标准化 865

二、评估报告格式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867

三、实施标准化格式的难点问题 868

一、评估与审计企业的重要性 869

第四节 公营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估与审计 869

二、评估指标 871

三、评估方法 872

四、政府审计 874

一、企业股份制改制涉及的相关机构 875

第五节 资产评估在企业改制上市中的作用 875

二、股份制改制中资产评估的地位和作用 877

三、资产评估与中介机构财务顾问或主承销商的配合 879

四、资产评估师与会计师的配合 881

五、资产评估师与土地估价师的配合 883

六、资产评估与律师的配合 885

七、资产评估与其他中介机构的配合 887

八、资产评估与委托方的配合、委托方主管部门的协调 889

九、资产评估机构与评估审核机构的沟通协调 893

三、体系的开放性原则 898

二、控制的有效性原则 898

第三章 构筑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898

第一节 制定我国资产评估准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898

一、水平提升性原则 898

第二节 准则体系设计 899

七、客观性原则 899

四、与理论的一致性原则 899

五、与市场发展的一致性原则 899

六、公正性原则 899

三、指南 900

二、具体准则 900

一、基本准则 900

五、评估体系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 901

四、咨询性意见 901

一、基本概念准则 902

第三节 基本准则设计及例举 902

二、价值类型计价定位准则 903

三、执业道德准则 904

一、以资产类型划分的具体准则设计 906

第四节 具体准则设计及例举 906

二、以评估行为目的类型划分的具体准则设计 914

第五节 指南的设计及例举 916

一、资产评估的概念和特点 920

第一节 资产评估基本概况 920

第四章 资产评估技术与方法 920

二、资产评估的作用和目的 922

四、资产评估的原则 923

三、资产评估的分类 923

五、资产评估的前提假设和价格标准 924

第二节 国有资产评估的程序 925

一、申请立项 926

四、验证确认 927

三、评定估算 927

二、资产清查 927

一、收益现值法的概念及应用前提 928

第三节 收益现值法 928

三、收益现值法中各项指标的确定 929

二、收益现值法的计算公式 929

四、收益现值法评估资产的程序 930

二、重置全价的估算 931

一、重置成本法的含义与基本公式 931

五、收益现值法的评价 931

第四节 重置成本法 931

三、实体性贬值的估算 932

四、功能性贬值的估算 933

六、重置成本法的适用前提及范围 934

五、经济性贬值的估算 934

三、现行市价法的计算公式 935

二、现行市价法的应用条件 935

第五节 现行市价法 935

一、现行市价法的基本含义与公式 935

一、基本含义 936

第六节 清算价格法 936

四、参照物的选择及差异的调整因素 936

五、现行市价法的评估程序 936

四、清算价格法的前提条件与适用范围 937

三、清算价格的评估方法 937

二、清算价格的影响因素 937

一、机器设备的评估 939

第一节 有形资产的评估 939

第五章 国有资产评估操作实务 939

二、房地产评估 941

三、长期投资评估 947

四、流动资产评估 950

五、资源性资产评估 953

一、无形资产评估概述 958

第二节 无形资产评估 958

二、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 961

三、主要无形资产的评估 963

一、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的特点与范围界定 968

第三节 企业整体资产评估 968

二、企业整体资产的评估方法与程序 970

三、企业整体资产评估案例 972

一、资产评估报告的类型作用及编写步骤 982

第四节 资产评估报告 982

二、资产评估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984

第一节 国有资产营运的目标值 989

第一章 构建国有资产营运体系 989

第六篇 国有资产经营运作实务 989

第二节 国有资产营运体系的构成要素 991

一、营运主体及其类型 992

第三节 国有资产营运主体 992

二、营运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 996

一、国资发展战略 1000

第四节 国有资产的营运方式 1000

二、国资授权 1001

三、代理人配置 1002

四、资本营运监控 1004

一、营运环境的特征 1006

第五节 国有资产营运环境和营运通道 1006

二、营运通道的开辟 1009

第六节 国有资产营运的动力和制约机制 1012

一、出资人及行政科层体系 1013

二、社会市场竞争体系 1016

一、评价系统首先是一个组织评价网络完善的问题 1019

第七节 国有资产营运效果的评价机制 1019

二、评价系统其次是一个指标体系科学的问题 1020

三、评价系统最后是一个战略调整的问题 1022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品经营目标 1024

二、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商品经营与资产经营目标 1024

第二章 国有资本经营目标解析 1024

第一节 国有资本运营目标产生的理论基础 1024

第二节 国有资本营运目标——资本保值增值内涵 102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产经营与资本营运目标 1025

第三节 国有资本营运目标解析 1027

一、资本保值增值与利润及经济效益的关系 1028

二、资本营运目标及其他经营目标的关系 1029

一、资本存量营运内涵与目标 1057

第一节 国有资本存量营运 1057

第三章 国有资本经营内容创新发展 1057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本存量营运 1058

三、资本存量营运障碍与对策 1060

一、国有资本增量营运内涵与目标 1062

第二节 国有资本增量营运 1062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本增量营运 1064

一、资本配置营运内涵与目标 1067

第三节 国有资本配置营运 1067

一、资本收益营运内涵与目标 1068

第四节 国有资本收益营运 1068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本配置营运 1068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本收益营运 1069

一、国有资本营运层次及职能 1073

第一节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国有资本营运层次划分 1073

第四章 国有资产经营层次划分 1073

一、股份制企业国有资本营运的特点 1074

第二节 股份制企业国有资本营运 1074

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国有资本营运层次 1074

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资本营运 1076

一、企业集团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1082

第三节 国有企业集团的国有资本营运 1082

二、国有企业集团组建本身的资本营运 1084

三、国有企业集团资本营运职能与内容 1085

一、国有控股公司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1091

第四节 国有控股公司的资本营运 1091

二、国有控股公司组建本身的资本营运 1094

三、国有控股公司资本营运的职能与内容 1096

一、资本组合营运模式 1100

第一节 资本组合营运——国有企业资产、负债、产权重组 1100

第五章 国有资本营运方式探索 1100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重组 1101

三、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负债重组 1102

四、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产权重组 1105

一、资本扩张经营方式的内涵 1108

第二节 资本扩张经营——企业合并、兼并及收购 1108

二、资本扩张经营动机与价值创造 1109

三、企业资本扩张决策 1111

四、资本扩张营运中几种特殊方式 1114

一、资本裂变及收缩经营方式的内涵 1117

第三节 资本裂变及收缩经营——企业分立、售卖及破产 1117

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剥离 1118

三、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破产 1120

二、国有企业经理道德问题的杀手锏 1123

一、走不出“行政官员”与“企业权威”的怪圈 1123

第六章 国营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探析 1123

第一节 国企改革的关键是解决好经理层问题 1123

三、关于期股激励 1124

四、从企业家到职业经理 1125

第二节 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经营者的持股问题 1126

一、推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时机分析 1127

第三节 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分析与思考 1127

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 1128

三、年薪制实施中的几点对策措施 1130

四、经营者收入多少完全取决于业绩 1131

五、年薪制应适应公司制度 1132

七、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的主要问题 1133

六、激励机制在于效率优先 1133

八、关于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的建议 1134

九、年薪制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1136

十、企业实行经营管理者“年薪持股制” 1137

第三节 实行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的相关条件 1138

一、股份制企业的经营者行为风险 1141

第四节 论股份制企业经营者行为制约机制 1141

二、经营者行为制约机制体系 1142

三、经营者行为制约机制的运作环境 1143

二、现阶段对国有企业主要经营者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剖析 1144

一、加强对国有企业主要经营者的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144

第五节 完善对国企主要经营者的监督机制 1144

三、完善对国有企业主要经营者监督机制的措施建议 1145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146

第六节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1146

二、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47

三、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1149

一、资本营运中财务信息需求的质量特征 1153

第一节 国有资本营运中的财务信息需求 1153

第七章 财务信息与国有资本营运 1153

二、国有资本营运中内部财务信息需求 1154

三、国有资本营运中外部财务信息需求 1155

一、财务分析 1156

第二节 国有资本营运中的财务信息处理 1156

二、企业价值评估 1158

一、企业重组中的财务信息应用 1161

第三节 财务信息在国有资本营运中的应用 1161

二、资本扩张营运中的财务信息应用 1162

三、资本裂变营运中的财务信息应用 1163

一、国有资产收益的涵义 1199

第一节 国有资产收益的涵义及形式 1199

(三册) 1199

第七篇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1199

第一章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综述 1199

一、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的现状 1200

第二节 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管理 1200

二、国有资产收益形式 1200

二、划分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权限,明确收缴管理主体 1201

一、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原则 1202

第三节 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 1202

二、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方向 1203

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确立 1204

一、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必要性 1204

第四节 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1204

四、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监督审核 1205

三、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编制 1205

一、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的立法 1206

第五节 国有资产收益的保障 1206

三、搞好配套建设 1207

二、强化国有资产收益的社会监督 1207

二、收益的界定 1208

一、收益的特点 1208

第二章 收益的预测与收益期的确定 1208

第一节 各类资产的收益与收益期概述 1208

四、收益的构成 1209

三、收益的形式 1209

六、影响收益的主要因素 1210

五、收益期的种类 1210

一、企业收益的概念与界定 1211

第二节 企业整体资产评估中收益和收益期的预测 1211

七、收益预测 1211

二、企业收益形式 1213

三、企业收益期的预测 1216

四、企业收益的主要影响因素 1217

五、企业收益的原则 1219

六、企业收益预测的方法与步骤 1220

一、无形资产收益的特点与界定 1229

第三节 无形资产的收益预测 1229

二、无形资产收益的形式以及计算基础 1230

三、影响无形资产收益的因素 1231

四、无形资产收益的预测 1232

五、无形资产收益预测举例分析 1237

六、无形资产收益期的确定 1242

一、房地产收益的确定 1244

第四节 房地产及资源性资产收益的确定 1244

二、资源性资产收效的确定 1249

一、支出准则 1255

第一节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范围的界定准则 1255

第三章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1255

二、市场准则 1257

四、对应准则 1259

三、数量准则 1259

第二节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表 1260

一、收入项目 1261

二、支出项目 1264

三、收支平衡 1266

一、权益表编制的基本原理 1267

第三节 国有资产预算权益表 1267

二、权益表的表式结构 1269

三、非金融资产项目 1271

一、中央与地方的分级管理 1274

第四节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分级编制与审查监督 1274

四、资产净值 1274

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监督 1275

第一节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概述 1295

一、国有资产收益的概念和分类 1295

第四章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管理 1295

二、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管理的意义 1296

三、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原则 1297

一、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 1298

第二节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1298

二、国有资本金预算 1299

第三节 实现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途径 1301

一、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概念 1307

第一节 资源性国有资产概述 1307

第八篇 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务与实践探索 1307

第一章 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 1307

二、资源性国有资产的分类 1308

三、加强国有资源管理的意义 1309

一、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 1310

第二节 资源性国有资产产权管理 1310

二、国有土地管理 1311

四、国有矿产资源管理 1313

三、国有森林资源管理 1313

五、国有草原资源管理 1315

六、国有水资源管理 1316

一、国有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317

第三节 加强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 1317

二、加强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1318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范围 1320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概述 1320

第二章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1320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构成 1321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 1321

二、行政事业单位购买有价证券的管理 1323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任务 1323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1323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的管理 1324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1324

五、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界定管理 1325

八、行政事业单位国资管理现状 1326

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检查监督管理 1326

六、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纠纷调处管理 1326

九、加强财政配置功能的必要性 1327

一、调整投资结构,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化流动 1328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 1328

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路 1328

三、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329

二、改革资产运作方式,实施资产流动重组 1329

四、加强资产处置管理,有效建立政府采购制度 1330

五、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1331

二、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方式 1332

一、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1332

第四节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1332

三、管理内容 1333

四、“非转经”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34

五、“非转经”资产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1335

一、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含义 1337

第一节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概述 1337

第三章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国有企业产权转让 1337

二、企业产权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338

三、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立法构想 1342

四、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产权转让 1346

一、国有企业产权出售合同效力的认定 1349

第三节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 1349

二、诉讼主体的确定及其民事责任的承担 1351

三、企业产权出售合同的处理 1353

四、企业产权整体出售中的问题 1354

一、案件事实 1358

第四节 国有企业出售合同纠纷典型案例分析 1358

三、评析 1359

二、法院审理结果 1359

一、当前国有企业产权出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62

第五节 国有企业产权出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62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363

三、对策 1364

第一节 国有企业资产剥离概述 1365

第四章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国有企业资产剥离 1365

一、经营性资产剥离的动因 1366

二、经营性资产剥离的判断 1367

三、经营性资产剥离的程序 1368

一、资产评估的具体分析 1369

第二节 国有企业资产剥离中的资产评估 1369

二、资产评估的程序 1372

一、非经营性资产的界定 1373

第三节 国有企业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 1373

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的原则 1374

第四节 国企改制上市中的资产剥离及其监管 1375

三、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的几种模式 1375

一、我国资产剥离存在的会计问题 1383

第五节 资产剥离会计问题初探 1383

二、我国资产剥离会计的改进建议 1384

一、资产及不良资产的定义 1386

第一节 资产及不良资产的定义及分类 1386

第五章 不良资产处置管理 1386

二、资产及不良资产的分类 1388

一、处理已经存在或发生的不良资产 1391

第二节 企业不良资产管理目标与机构 1391

二、防止出现新的不良资产 1393

三、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优化企业资产的结构 1394

四、设立不良资产管理机构的考虑因素 1396

六、不良资产管理机构的构架及职责 1398

五、设立不良资产管理机构的一般原则 1398

七、对不良资产管理人员的要求 1400

第三节 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1402

一、产生不良资产的确定因素 1403

二、产生不良资产的可预期不确定因素 1406

三、产生不良资产的不可预期因素 1409

第四节 不良资产评估、认定的标准 1410

一、不良资产评估、认定的一般标准 1411

二、不良资产评估、认定的具体标准 1412

一、不良资产管理考核的一般原则 1415

第五节 对不良资产管理的考核 1415

二、不良资产管理考核指标的设计方法 1417

三、不良资产管理考核指标设计实例 1418

一、处理不良资产的一般原则 1426

第六节 不良资产的具体处理方式 1426

二、不良资产的处理计划 1427

三、不良资产的处理步骤 1432

四、不良资产的处理手段 1436

五、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 1437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 1439

第一节 国有资产流失概述 1439

第六章 国有资产流失查处 1439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 1440

第二节 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与对策 1443

三、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1443

二、明确认识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1444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突出表现形式 1444

三、国有资产流失的防治措施 1445

一、国有资产流失查处机关 1446

第三节 国有资产流失查处机关和查处原则 1446

二、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原则 1447

一、受理 1449

第四节 国有资产流失查处方法 1449

二、初步核实 1450

三、立案 1451

五、处理 1452

四、调查 1452

一、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破产所有者损失承担的不对称性 1453

第五节 企业破产损失分摊与国家管理对策 1453

二、国家减少破产损失的策略选择 1454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 1457

第六节 健全风险监控机制与防范资产处置风险 1457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风险防范对策 1459

二、国有资本国家监督模式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1465

一、构建国有资本国家监督机制模式 1465

第九篇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监督 1465

第一章 国家监督机制的构造及内容与方式 1465

第一节 国家监督机制的构建 1465

一、人大对国有资本监督的内容与方式 1469

第二节 国家监督的内容与方式 1469

二、政府审计部门监督的内容与方式 1470

三、外派监事会监督的内容与方式 1471

第四节 构建公共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新体制 1472

第三节 建立新的国家监督机制需要实行的配套改革 1472

一、公共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 1473

二、改革目标模式选择 1474

三、新体制如何构造 1475

一、攀枝花市国有资产的结构、分布及管理工作现状 1476

第五节 攀枝花市国资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 1476

二、国资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的框架及组织实施 1477

一、西方国有企业监督机制概况 1479

第六节 西方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借鉴 1479

二、美国国有企业监督机制 1480

三、意大利国有企业的监督体制 1481

五、法国国有企业监督机制 1482

四、德国国有企业监督机制 1482

六、国有企业监控系统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1483

二、国有资本社会监督机制特征 1487

一、国有资本社会监督模式 1487

第二章 社会监督机制的构建及内容与方式 1487

第一节 社会监督机制的构建 1487

一、会计师事务所国有资本监督的内容与方式 1488

第二节 国有资本社会监督机制的内容与方式 1488

二、商业银行国有资本监督的内容与方式 1491

二、国有资本企业监督机制特征 1492

一、国有资本企业监督机制模式 1492

第三章 企业监督机制的构建及内容与方式 1492

第一节 国有资本企业监督机制的构建 1492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与方式 1493

第二节 国有资本企业监督的内容与方式 1493

二、内部审计机构监督的内容与方式 1497

一、法律保障 1498

第三节 国有资本企业监督机制所需的配套改革 1498

三、建立企业家市场和探索企业家报酬制度 1499

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1499

一、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的强制性设立 1502

第四节 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立法探讨 1502

四、证券市场的完善 1502

五、对监督者进行职业培训 1502

二、企业职工代表担任的监事 1503

四、监事会的公司代表权和应急制止权 1504

三、监事的任职期限 1504

二、国有资本监督中的财务信息需求 1506

一、国有资本监督中财务信息质量要求 1506

第四章 财务管理与国有资本监督 1506

第一节 国有资本监督中的财务信息需求 1506

一、财务审计 1507

第二节 国有资本监督中的财务信息处理 1507

一、财务信息与国有资本国家监督 1508

第三节 财务信息在国有资本监督中的应用 1508

二、内部财务控制 1508

二、财务信息与国有资本社会监督 1509

一、现行会计监督体系的基本构成 1510

第四节 如何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1510

三、财务信息与国有资本企业监督 1510

二、现行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511

三、健全会计监督体系的建议 1512

二、会计委派制应运而生 1514

一、信息失真严重,缺乏监督是主因 1514

第五章 国有资本监督与会计委派制 1514

第一节 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1514

三、推行委派制的措施 1515

第二节 对国有资产经营进行有效监控的途径:财务总监委派制 1517

一、会计委派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519

第三节 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19

二、完善会计委派制的对策 1521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对策 1524

一、用新思维、新视角审视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524

第六章 国有资本监督与审计工作 1524

第一节 新经济环境下强化内审的探讨 1524

一、组织结构再造 1526

第二节 审计体制再造的构想 1526

二、环境再造 1527

三、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日常与全过程控制作用 1528

二、要实行内部监督责任制,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 1528

第三节 内部监督是审计监督的基础 1528

一、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做好内部审计监督的前提 1528

四、监督·服务——内审的根本出路 1529

一、企业各级领导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现代企业制度外部运行环境 1530

第四节 加强国企内审工作的途径 1530

二、各级内审机构完善自身建设,发挥内审职能作用 1531

一、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1532

第五节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532

二、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的全程审计 1533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审计 1534

第六节 股份有限公司保值增值及经济效益、经济责任的审计 1534

三、检查企业的投资决策 1534

二、股份有限公司经济效益审计 1537

三、股份有限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1541

第七节 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544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 1545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545

第七章 国有资本监督与资本保值增值理论与方法 1571

第一节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的探讨 1571

一、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核算原则 1571

二、折旧额的核算方法 1571

三、核算折旧额的几个具体问题 1573

第二节 资本增值计算与评价理论及方法 1574

一、资本增值指标的计算与评价理论基础 1574

二、资本增值指标计算与评价方法选择 1577

三、EVA指标计算与评价探讨 1580

四、结论 1581

一、当前通行的资本保值增值率计算方法 1582

二、调整非经营性因素后的计算方法 1582

第三节 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计算方法 1582

三、投资分批到位情况下资本保值增值率计算方法 1583

第四节 国有资本金保值增值率计算方法的修正 1584

一、目前国有资本金保值增值率计算方法及其局限 1584

二、国有资本金保值增值率计算方法的修正 1585

三、公式应用实例 1586

附录 1593

参考文献 176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