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西部地区农业问题研究
中国西部地区农业问题研究

中国西部地区农业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亚非著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6350244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着眼于对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试图对西部地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多角度对西部地区农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中国西部地区农业问题研究》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西部地区农业的基本特征与基本现状评价 1

第一节 西部地区农业的基本特征 1

一、西部地区农业的战略地位 1

二、西部地区农业地理的基本特征 2

三、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低 11

四、西部地区乡村人口增长过快及农户家庭劳动力素质较低 21

五、西部地区自然灾害频繁且农业抵御和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下 26

六、西部地区乡村是中国贫困带的主要分布区域 29

七、西部地区农业自然地理的多样性特征与各地域农业生产有着较强的关联性 33

八、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区域具有很强的少数民族特征 37

第二节 西部地区农业的边缘化 38

一、西部地区传统农业产业呈现萎缩态势 38

二、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区域性差距不断扩大 40

三、西部地区农户农业收入呈现不同形式下降 44

四、西部地区在地区比较中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差距不断扩大 46

五、西部地区农户经济社会资源匮乏 48

六、西部地区农业公共产品供给缺乏 49

第二章 西部地区粮食作物生产问题 52

第一节 西部地区粮食作物生产的基本趋势 52

一、西部地区粮食产量增长与结构变动的基本特征 52

二、西部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 58

三、西部地区粮食产区的土地生产率变动 63

四、西部各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变动趋势 65

五、西部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弹性 70

第二节 影响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72

一、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受土地资源约束 72

二、退耕还林还草加速了粮食生产结构的变化 76

三、西部地区农业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 77

四、粮食种植的劳动生产率低下 79

五、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脆弱 80

六、西部地区农业自然灾害问题日益严重 81

七、西部地区人口增长给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压力 82

第三节 西部地区粮食发展战略措施的选择 83

一、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84

二、及时进行有效的土地整理 84

三、政策设计应着眼于对粮食产业和品种的扶持与保护 84

四、推行节水农业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85

五、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86

六、加强科技进步 87

七、加强粮食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87

第三章 西部地区经济作物生产问题 89

一、西部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变动幅度大 90

第一节 西部地区经济作物产量增长与结构变动趋势 90

二、西部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变动的基本特征 92

三、西部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人均产量变动趋势 97

四、西部各地区经济作物生产不平衡 98

第二节 西部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产区的土地生产率变动 102

一、西部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变动趋势 102

二、西部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较 108

第三节 西部地区经济作物的多样性和稀有性并存 109

一、西部地区经济作物资源的多样性 109

二、西部地区经济作物资源的稀有性和独特优势 112

一、西部地区经济作物分布的二元特征 117

第四节 西部地区经济作物呈现集中规模化与分散化的二元布局 117

二、西部地区若干省份经济作物分布个例 119

第四章 西部地区林业发展问题 127

第一节 西部地区森林资源分布的地带性明显 127

一、西部地区各省份森林资源与林业发展不平衡 127

二、西部地区各省份的森林资源分布趋势显现地带性特征 136

三、西部地区主要林产品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139

第二节 西部地区加快了林业生态系统建设步伐 142

一、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基本趋势 142

二、西部地区若干区域林业生态建设的个案情况 143

第三节 西部地区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151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现实状况依然非常严酷 152

二、西部地区一些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较低 155

第五章 西部地区畜牧业生产问题 158

第一节 西部地区畜牧业生产条件评价 158

一、西部地区畜牧业的产区类型及基本特征 158

二、西部地区畜牧业生产条件评价 162

第二节 西部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特点与问题 177

一、西部地区主要畜产品生产不平衡 177

二、超载过牧加剧了草地退化 182

三、草原生产能力低下 184

一、西部各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186

第三节 西部各地区畜牧业生产情况和分布 186

二、西部地区畜牧业分布的区域化格局 187

第六章 西部地区水产业发展问题 190

第一节 西部地区水产业生产的基本特点与问题 191

一、西部地区水产品生产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 191

二、西部地区主要水产品品种丰富 193

三、西部地区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但占全国比重不大 195

四、西部地区水产品生产具有较明显的多样化和特色 197

五、西部地区水产业的弱质性明显 198

六、西部地区水域环境存在程度不等的恶化现象 205

一、西部各地区水产品生产的基本情况 208

第二节 西部各地区水产业的基本情况 208

二、西部地区水产业分布的区域化格局 210

第七章 西部地区农用地利用问题 215

第一节 西部地区农用地利用的主要特点 216

一、西部地区农业用地率高 216

二、西部地区农用土地生产率低 218

三、西部地区农用地利用结构与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221

四、西部各地区的土地垦殖率存在较大差异性 224

五、西部地区的西北与西南的森林覆盖率扩大极不平衡 228

六、西部地区农用地产出的产品品种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229

七、西部地区农用地利用的生态脆弱性特征明显并存在恶化趋势 230

八、农户土地经营行为中生产性投入负担沉重与经营活动分散化并存 232

第二节 影响西部地区农用地利用变化的基本因素 237

一、黄土高原中农用地利用变化的人类活动的驱动 238

二、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中农用地利用变化的人口增长的驱动 239

三、西北干旱区典型流域中农用地利用变化的人口增长与人类开发活动的驱动 240

四、长江黄河源头及中上游地区中农用地利用变化的人类开发活动的驱动 243

五、西部地区草地利用变化中人类超载放牧的驱动 244

六、西部地区农用地利用变化中的城市化驱动 245

七、西部地区农用地利用变化中的政策性驱动 246

一、将西部地区农用地利用置于我国主体流域中进行战略定位 247

第三节 西部地区农用地利用的战略选择 247

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248

三、严格管理农村建房用地与加强土地整理相结合 249

四、确定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用地利用的生态建设 249

规划 249

五、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252

六、确定集约化的生态农业的发展目标 253

七、实施多样化的农村土地流转形式 253

第一节 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 255

一、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整体水平低下 255

第八章 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与贫困问题 255

二、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256

三、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较大 258

四、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259

五、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加大 261

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具有不稳定性 263

第二节 制约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因素 264

一、西部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较大的乡村人口比重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刚性约束 264

二、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导致市场竞争力低下 268

三、城乡两极分化严重 269

四、长期以来实行的农村税费制度加重了西部地区农民负担 270

六、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 272

五、西部地区农民就业不充分 272

七、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结构与农村就业结构制约了农民收入增加 277

八、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 280

九、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分布格局加大了整个农民群体增收的难度 280

十、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素质低下制约了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283

十一、经济体制不完善 284

第三节 提高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 285

一、加大西部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 285

二、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286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 290

三、大力发展新型的合作经济 290

五、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提供制度保障 291

六、加速农村市场化进程 292

七、提高农村人口的基础教育水平 293

八、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293

九、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294

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295

第四节 西部地区贫困与反贫困问题 296

一、西部地区乡村反贫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296

二、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农业的主要分布区 298

三、西部地区乡村贫困形成的主要原因 299

四、西部地区乡村的贫困与反贫困的基本态势 303

五、西部地区乡村反贫困的价值取向 308

第九章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问题 314

第一节 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现状评价 315

一、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战略定位 315

二、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现状评价 317

三、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动因 327

第二节 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 334

一、扩大西部地区农业部门的就业空间和吸纳劳动力的潜能 334

二、加快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为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340

三、寻求农业领域的跨国劳务输出,是扩大西部地区农民就业空间的有效途径 348

第三节 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条件 350

一、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障 351

二、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 352

三、完善和规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 352

四、加快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 353

五、严格控制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增长 354

第四节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农村教育及培训 354

一、西部地区乡村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356

二、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359

附表与附图 361

表格目录 371

插图目录 375

主要参考文献 3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