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研究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研究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子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10677667
  • 页数:2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理论专著,分引言、制造业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中国三大制造业基地的比较、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优势与挑战、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战略目标、方针、重点与城市定位、实施半岛经济一体化战略、走新型发展道路战略、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实施以“制造基地”向“创造基地”转变战略、强化青岛龙头带动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协调战略等内容。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研究》目录

前言 1

引言 1

一、研究的背景 1

二、研究的目的 2

三、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2

四、研究的方法和定位 3

第一章 制造业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4

一、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客观必然性 4

二、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 7

三、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特点 10

四、外商在华投资的新动向 12

第二章 中国三大制造业基地的比较 15

一、珠三角制造业基地 15

二、长三角制造业基地 18

三、京津唐制造业基地 22

第三章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优势与挑战 26

一、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基本状况 26

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优势 29

三、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存在的差距 50

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面临的挑战 57

一、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导向 60

第四章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战略目标、方针、重点与城市定位 60

二、战略目标 61

三、战略方针 62

四、战略重点 63

五、大胶东半岛城市功能定位 65

第五章 实施胶东半岛经济一体化战略 77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77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必然性 77

三、胶东半岛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79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淡化行政色彩 82

四、加强与区域外一体化的合作 82

第六章 走新型发展道路战略 85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85

二、我国发展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差距 89

三、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必须走新型发展道路 91

第七章 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96

一、产业集群及其形成途径 96

二、产业集群的形成、效应、特征及竞争优势 96

三、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 99

四、胶东半岛发展集群的产业选择 100

五、胶东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104

一、从“制造基地”向“创造基地”转变的必要性 106

第八章 实施从“制造基地”向“创造基地”转变战略 106

二、建设“创造基地”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107

三、建设“创造基地”必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108

四、发展适合于技术创新的产业 112

五、实现基地建设的四大转变 113

六、创世界知名的“胶东半岛制造”品牌 116

第九章 强化青岛龙头带动战略 120

一、龙头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作用 120

二、青岛作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龙头应具有的标志和功能 121

三、青岛具备成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龙头的基本条件 123

四、青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26

五、强化青岛龙头作用的对策 130

第十章 承接日韩制造业转移的“两黄”“双辐射”战略 135

一、充分认识承接日韩制造业转移的重要性 135

二、积极推进“环黄海经济圈”的构建 135

三、推动沿黄经济带的发展与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146

四、实施“双辐射”战略 147

第十一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协调战略 148

一、现代服务业的含义 148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然性 149

三、胶东半岛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152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对策 153

一、基础设施的作用 166

第十二章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战略 166

二、胶东半岛交通设施建设的现状 167

三、胶东半岛交通设施建设的思路 171

第十三章 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经验借鉴 177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的发展 177

二、辽中城市群重振制造业辉煌 184

三、华中制造业基地的新崛起 189

四、在开放中崛起的南昌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 195

一、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

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01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 201

附录 201

三、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点 202

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措施 204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制造业基地的意见 206

一、抢抓机遇,增强发展制造业的紧迫感 206

二、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 206

三、发展重点 207

四、发展措施 210

参考文献 216

后记 2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