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企业所得税申报审核指南  升级版2005  第3版
企业所得税申报审核指南  升级版2005  第3版

企业所得税申报审核指南 升级版2005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洪荣主编;罗军,陈娟,陈东安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175344
  • 页数:4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最新税收法规,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的各个项目详细做了解释。
《企业所得税申报审核指南 升级版2005 第3版》目录

1.1.1.1增值税应税收入概说 1

1.《销售(营业)收入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1

1.《销售(营业)收入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1

1.1销售(营业)收入概说 1

1.1销售(营业)收入概说 1

1.1.1增值税应税收入 1

1.1.1.2销售收入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 2

1.1.1.3商品交易中折扣折让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 4

1.1.1.4售后回购业务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 5

1.1.1.5代销收入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 6

1.1.1.6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 8

1.1.2营业税应税收入 9

1.1.2.1营业税应税收入概说 9

1.1.2.2劳务交易收入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 11

1.1.2.3技术转让费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 13

1.1.3.1会计制度规定与营业税的差异 14

1.1.3建造合同收入 14

1.1.3.2会计制度规定与增值税的差异 15

1.1.3.3会计规定与所得税的差异 16

1.1.4视同销售业务 18

1.1.4.1会计制度规定 18

1.1.4.2税法规定 19

1.1.4.3差异 20

1.1.5非货币性交易中收益的确定 21

1.1.5.1非货币性交易的界定 21

1.1.5.2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 21

1.1.5.3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 22

1.1.5.4资产交换中涉及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22

1.1.6关联企业间销售收入的确定 23

1.1.7外币所得的计价 24

1.2基本业务收入填报要求和会计科目使用 25

1.2基本业务收入填报要求和会计科目使用 25

1.2.1.2工业制造业务收入金额的确定 25

1.2.1.3工业制造业务收入实现的确定 25

1.2.1工业制造业务收入填报要求和会计科目使用 25

1.2.1.1工业制造业务收入的范围 25

1.2.1.4填报“工业制造业务收入”的会计科目使用 26

1.2.2商品流通业务收入填报要求和会计科目使用 27

1.2.2.1商品流通业务收入填报内容 27

1.2.2.2填报“商品流通业务收入”的会计科目使用 27

1.2.3施工业务收入填报要求和会计科目使用 28

1.2.3.1施工业务收入填报内容 28

1.2.3.2填报“施工业务收入”的会计科目使用 31

1.2.4.1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填报内容 32

1.2.4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填报要求和会计科目使用 32

1.2.4.2填报“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的会计科目使用 35

1.2.5.1旅游饮食服务业务收入填报内容 37

1.2.5旅游饮食服务业务收入填报要求和会计科目使用 37

1.2.5.2填报“旅游饮食服务业务收入”的会计科目使用 39

1.2.6交通运输业务收入填报要求和会计科目使用 39

1.2.6.1交通运输业务收入填报内容 39

1.2.6.2填报“交通运输业务收入”的会计科目使用 45

1.2.7邮政通信业务收入填报要求和会计科目使用 45

1.2.7.1邮政通信业务收入填报内容 45

1.2.7.2填报“邮政通信业务收入”的会计科目使用 51

1.2.8金融、保险业务收入填报要求和会计科目使用 51

1.2.8.1金融、保险业务收入填报内容 51

1.2.8.2填报“保险企业收入”的会计科目使用 59

1.2.8.3填报“金融企业收入”的会计科目使用 60

1.2.9其他基本业务收入填报要求和会计科目使用 62

1.2.9.1文化体育业填报内容 62

1.2.9.2广告代理业填报内容 63

1.2.9.3物业服务收入 64

1.2.9.4展销、展览、考察组办、咨询等其他服务业务 65

1.3其他业务收入填报要求和会计科目使用 68

1.3.1其他业务收入填报内容 68

1.3其他业务收入填报要求和会计科目使用 68

1.3.2.2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入 69

1.3.2填报“其他业务收入”的会计科目使用 69

1.3.2.1无形资产转让收入 69

1.3.2.3固定资产转让收入 70

1.3.2.4代销商品取得的收入 71

1.3.2.5视同销售收入 72

1.3.3转让无形资产收入营业额的确定 76

1.3.3.1委托他人转让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 76

1.3.3.2电视剧作品播映权转让 77

1.3.3.3土地使用权及附着物所有权一并转让的征税规定 78

1.3.3.4销售母带的征收规定 78

1.3.3.5转让在建项目的征收规定 78

1.4销售(营业)收入的审核 79

1.4.1商品交易收入审核 79

1.3.3.6林地使用权转让行为的征免规定 79

1.4.1.1销售额的审核 79

1.3.4销售不动产营业额的确定 79

1.4销售(营业)收入的审核 79

1.4.2.1将自产或委托加工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84

1.4.1.2销售实现的审核 84

1.4.2视同销售收入审核 84

1.4.2.2将自产或委托加工货物投资或分配 85

1.4.2.4销售代销货物 86

1.4.2.5移送货物 86

1.4.2.3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86

1.4.4劳务交易收入的审核 87

1.4.4.1加工、修理、修配的审核 87

1.4.3为销售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审核 87

1.4.4.3饮食业的审核 88

1.4.4.2代理业的审核 88

1.4.4.4旅店业的审核 89

1.4.4.5旅游业的审核 90

1.4.4.7仓储业的审核 91

1.4.5邮电通信业的审查 91

1.4.4.6广告业的审核 91

1.4.6交通运输业的审核 92

1.4.7金融业的审核 93

1.4.8保险业的审核 95

1.4.9建筑安装业的审核 96

1.4.10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审核 98

1.4.11销售固定资产的审核 99

1.4.12转让无形资产的审核 100

2.《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101

2.1对外投资概说 101

2.《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101

2.1对外投资概说 101

2.1.1投资的概念 101

2.1.2投资的分类 102

2.1.3短期投资的概念及分类 102

2.1.4长期投资的概念及分类 103

2.1.5对外投资的成本和计价 105

2.1.6对外投资收益的内容 106

2.1.7债转股相关的税收规定 107

2.2《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08

2.2《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08

2.2.1《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填表说明 108

2.2.2填报“投资所得(损失)”的会计科目使用 109

2.2.3短期投资项目的填报 110

2.2.3.1短期投资的取得成本 110

2.2.3.3短期投资的转让成本 111

2.2.3.4短期投资转让所得 111

2.2.3.2短期投资所得 111

2.2.4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填报 112

2.2.4.1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的含义 112

2.2.4.2长期股权投资占被投资企业权益比例 112

2.2.4.3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成本 112

2.2.4.4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的确认与计量 114

2.2.4.5被投资企业经营亏损 114

2.2.4.6应补税的投资分回收益 114

2.2.4.7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的税务处理 115

2.2.4.8股权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的概念 117

2.2.4.9长期股权投资转让价格 117

2.2.4.10长期股权投资转让的成本 117

2.2.4.13资产转让所得如数额较大在5个纳税年度内平均摊转 118

2.2.4.11长期股权投资转让利得或损失 118

2.2.4.12被投资企业清算时的税务处理 118

2.2.5长期债权投资项目的填报 119

2.2.5.2长期债权投资所得 119

2.2.5.1长期债权投资取得时的成本 119

2.2.5.4长期债权投资转让成本 120

2.2.5.5长期债权投资转让利得或损失 120

2.2.5.3长期债权投资转让价格 120

2.3投资所得(损失)的审核 121

2.3投资所得(损失)的审核 121

2.3.1短期投资的审核要点 121

2.3.2股权投资收益的审核要点 121

2.3.3债券投资收益的审核要点 122

2.3.4联营投资收益的审核要点 122

2.4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123

2.4.1财会和税法的差异概说 123

2.4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123

2.4.2确认投资收益的时间差异 123

2.4.3持有收益和处置收益的处理方法不同 124

2.4.4亏损的处理方法不同 125

2.4.5股息性所得分配来源不同 126

2.4.7投资损失扣除时间不同 126

2.4.6股票股利所得处理方法不同 126

2.4.8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方法不同 127

2.4.9确认的投资收益金额不同 127

2.4.10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发生的评估增值 128

3.《销售(营业)成本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130

3.1.1会计制度规定 130

3.1.2税法规定 130

3.《销售(营业)成本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130

3.1销售(营业)成本概说 130

3.1销售(营业)成本概说 130

3.1.3差异 131

3.2《销售(营业)成本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31

3.2.1《销售(营业)成本明细表》的填报说明 131

3.2《销售(营业)成本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31

3.2.2工业制造业务销售成本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32

3.2.2.1工业制造业务销售成本的填报 132

3.2.2.2填报“工业制造业务销售成本”的会计科目使用 132

3.2.3.2填报“商品流通业务销售成本”的会计科目使用 134

3.2.3商品流通业务销售成本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34

3.2.3.1商品流通业务销售成本的填报 134

3.2.4施工业务销售成本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35

3.2.4.1施工业务销售成本的填报 135

3.2.4.2填报“施工业务销售成本”的会计科目使用 135

3.2.5房地产开发业务销售成本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40

3.2.5.1房地产开发业务销售成本的填报 140

3.2.5.2填报“房地产开发业务销售成本”的会计科目使用 140

3.2.6旅游饮食服务业务销售成本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41

3.2.6.1旅游饮食服务业务销售成本的填报 141

3.2.6.2填报“旅游饮食服务业务销售成本”的会计科目使用 141

3.2.7其他业务成本销售成本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42

3.2.7.1运输业务的营业成本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42

3.2.7.2邮政通信业务营业成本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43

3.2.7.3金融保险业务的营业成本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45

3.2.7.4中介服务业务的营业成本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47

3.3.1销售(营业)成本内容 148

3.3销售(营业)成本的审核 148

3.2.7.5其他业务的成本销售成本的填报 148

3.2.7.6填报其他业务的成本的会计科目使用 148

3.3销售(营业)成本的审核 148

3.3.2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149

3.3.2.1购进的固定资产 149

3.3.2.2用于免税项目、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 150

3.3.2.3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151

3.3.2.4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 151

3.3.2.5采取邮寄方式销售、购买货物所支付的邮寄费 152

3.3.2.6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提供准确资料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152

3.3.2.7应办未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纳税人 152

3.3.2.8易货贸易进口环节减征的增值税税款不得进行抵扣 152

3.3.2.9收款单位与凭证开具单位不一致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153

3.3.2.10出口产品支付的国内运费不得计算进项税额抵扣 153

3.3.3销售(营业)成本的审核要点 153

3.3.3.1外购材料的审核 153

3.3.3.2发出材料的审核 154

3.3.3.3低值易耗品的审核 154

3.3.3.4包装物的审核 155

3.3.3.5产品制造费用的审核 155

3.4《销售(营业)成本明细表》填报和审核应注意的问题 156

3.3.3.6销售成本的审核 156

3.4《销售(营业)成本明细表》填报和审核应注意的问题 156

4.1《工资薪金和三项经费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57

4.1.1《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等三项经费明细表》填表说明 157

4.1《工资薪金和三项经费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57

4.《工资薪金和三项经费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157

4.《工资薪金和三项经费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157

4.1.2填报“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等三项经费”的会计科目使用 159

4.1.2.1工资薪金填报的内容 159

4.1.2.2填报“工资薪金”的会计科目使用 160

4.1.2.3工会经费、福利费、教育经费填报的内容 161

4.1.2.4填报“三项经费”的会计制度规定 162

4.2工资薪金的审核 162

4.2.1计税工资范围的审核 162

4.2工资薪金的审核 162

4.2.2不同性质企业工资的列支方法的审核 163

4.2.2.1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企业 163

4.2.2.3贸工技结合企业科技出口奖励资金 165

4.2.2.4软件开发企业工资的扣除规定 165

4.2.2.2实行计税工资标准的企业 165

4.2.3不同时期的计税工资标准审核 166

4.2.3.1 1996年1月1日前计税工资标准 166

4.2.3.2 1996年1月1日至2000年1月1日计税工资标准 166

4.2.3.3 2000年1月1日后计税工资标准 167

4.2.4计税工资人员基数审核 167

4.2.5工资薪金审核中的要点 168

4.3.2工会经费扣除凭证的审核 169

4.3.3三项经费审核中的要点 169

4.3.1提取比例的审核 169

4.3工会经费、福利费、教育经费的审核 169

4.3工会经费、福利费、教育经费的审核 169

4.4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170

4.4.1工资的口径 170

4.4.2工资的扣除 170

4.4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170

4.4.3“三费”计提基数 171

5.《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172

5.1资产处理概说 172

5.1.1资产的定义和确认 172

5.1资产处理概说 172

5.《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172

5.1.2资产的计价 173

5.1.3资产价值转化为费用 174

5.1.4资产处置 174

5.1.4.1接受捐赠 174

5.1.4.2对外捐赠 174

5.2《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75

5.2.1《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的填表说明 175

5.2《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175

5.2.2固定资产项目的填报及会计科目使用 176

5.2.2.1固定资产原值的确定及会计科目使用 176

5.2.2.2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制度规定 178

5.2.2.3应当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 180

5.2.2.4不得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 180

5.2.2.6提取折旧的时间和方法 181

5.2.2.5资产评估增值计提折旧问题 181

5.2.2.7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 181

5.2.2.8加速折旧的规定 182

5.2.3无形资产项目的填报及会计科目使用 183

5.2.3.1无形资产的概念 183

5.2.3.2无形资产原价的确定及会计科目使用 184

5.2.3.3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制度规定 185

5.2.3.4无形资产摊销起始日期 186

5.2.3.6允许税前扣除的摊销 186

5.2.3.5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 186

5.2.4.1递延资产的概念 187

5.2.4递延资产项目的填报及会计科目使用 187

5.2.4.2递延资产摊销的会计科目使用 188

5.2.4.3允许税前扣除的摊销 189

5.3资产折旧、摊销的审核 190

5.3.1.2固定资产减少的审核 190

5.3.1.3固定资产折旧的审核 190

5.3资产折旧、摊销的审核 190

5.3.1固定资产的审核 190

5.3.1.1固定资产增加的审核 190

5.3.1.4固定资产修理的审核 191

5.3.2无形资产的审核 191

5.3.3递延资产的审核 192

5.4.1固定资产的差异 193

5.4.1.1折旧年限 193

5.4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193

5.4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193

5.4.1.2折旧方法的差异 194

5.4.2.2摊销年限 195

5.4.1.3资产评估增值 195

5.4.2无形资产的差异 195

5.4.2.1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和外购商誉 195

5.4.3递延资产的差异 196

5.4.3.1开办费摊销 196

5.4.3.2固定资产修理与改良的差异分析 197

5.5取消和下放管理固定资产审批项目的规定 198

5.5取消和下放管理固定资产审批项目的规定 198

5.5.1下放管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审批权限的后续管理 198

5.5.2取消企业调整固定资产残值比例备案权的后续管理 199

6.《坏账损失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200

6.1《坏账损失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200

6.《坏账损失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200

6.1《坏账损失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200

6.1.1《坏账损失明细表》填表说明 200

6.1.2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科目使用 201

6.1.3税法和会计制度对坏账损失的确认 202

6.2坏账损失的审核 203

6.2坏账损失的审核 203

6.2.1应收账款的审核 204

6.2.2提取坏账准备金比例的审核 204

6.2.3坏账损失扣除的申报 205

6.2.4坏账损失税前扣除的审批 205

6.2.5坏账损失的审核要点 206

6.3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207

6.3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207

6.3.1计提的范围不同 207

6.3.3计提和坏账处理的自主权限不同 208

6.3.2计提的标准不同 208

7.1.2广告支出的会计科目使用 210

7.《广告支出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210

7.1《广告支出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210

7.1.1《广告支出明细表》填表说明 210

7.《广告支出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210

7.1《广告支出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210

7.1.5可据实扣除的广告支出 211

7.1.3适用2%扣除比例的广告支出 211

7.1.4适用8%扣除比例的广告支出 211

7.1.6粮食类白酒广告宣传费 212

7.1.7制药企业的广告支出 212

7.1.8金融企业广告费支出 212

7.3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213

7.2广告支出的审核要点 213

7.3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213

7.2广告支出的审核要点 213

7.4取消企业广告费税前扣除标准审批后的规定 214

7.4取消企业广告费税前扣除标准审批后的规定 214

8.《公益救济性捐赠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215

8.1《公益救济性捐赠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215

8.1《公益救济性捐赠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215

8.1.1公益救济性捐赠的解释 215

8.《公益救济性捐赠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215

8.1.5公益救济性捐赠的计算 216

8.1.2《公益救济性捐赠明细表》填表说明 216

8.1.3填报公益救济性捐赠的会计科目使用 216

8.1.4公益救济性捐赠的扣除比例 216

8.1.6限额列支的捐赠支出 217

8.1.6.1向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捐赠 217

8.1.6.2向中国绿化基金会的捐赠 217

8.1.6.3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 217

8.1.6.5向中国之友研究基金会捐赠 218

8.1.6.4向光华科技基金会的捐赠 218

8.1.6.6向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捐赠 218

8.1.6.8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捐赠 219

8.1.6.9向文化事业的捐赠 219

8.1.6.7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捐赠 219

8.1.6.10向灾区的捐赠 220

8.1.6.11向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的捐赠 220

8.1.6.12向文化馆或群众艺术馆的捐赠 221

8.1.6.13通过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的捐赠 221

8.1.6.14通过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的捐赠 222

8.1.6.15通过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的捐赠 222

8.1.6.16向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捐赠 222

8.1.6.19对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科普事业的捐赠 223

8.1.6.17向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捐赠 223

8.1.6.18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捐赠 223

8.1.7全额列支的捐赠支出 224

8.1.7.1向红十字事业捐赠 224

8.1.6.20通过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 224

8.1.6.21通过阎宝航教育基金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 224

8.1.6.22通过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 224

8.1.7.2向农村义务教育捐赠 226

8.1.7.4向非营利性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 227

8.1.7.5向防治非典型肺炎事业的捐赠 227

8.1.7.3向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捐赠 227

8.2公益救济性捐赠的审核要点 228

8.1.7.6向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等5家单位的捐赠 228

8.1.7.7通过宋庆龄基金会等6家单位的公益救济性捐赠 228

8.2公益救济性捐赠的审核要点 228

8.3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230

8.3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230

9.1《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231

9.1.1《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的填表说明 231

9.《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231

9.《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的填报和审核 231

9.1《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的填报和会计科目使用 231

9.1.2弥补亏损的会计科目使用 232

9.1.3可弥补亏损的企业 233

9.1.4弥补亏损的年限 233

9.1.5企业的免税所得弥补亏损问题 233

9.1.6投资分利弥补亏损问题 234

9.1.7分立、兼并、股权重组的亏损弥补 234

9.1.8汇总、合并纳税成员企业(单位)的亏损弥补 235

9.1.9承包企业的亏损弥补 235

9.2.1亏损的审核要点 236

9.1.11汇算清缴选择亏损还是盈利 236

9.2税前弥补亏损的审核 236

9.2税前弥补亏损的审核 236

9.1.10税务机关查增的所得额不得用于弥补亏损 236

9.2.3取消审核后亏损弥补的规定 237

9.2.2税前弥补亏损的申请 237

9.3.1亏损额的确认 238

9.3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238

9.3.2弥亏的期限 238

9.2.4企业虚报亏损适用税法问题的规定 238

9.3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238

9.3.3亏损额确认的自主权限不同 239

10.1收入总额项目的填报及审核 240

10.1收入总额项目的填报及审核 240

10.1.1收入总额的概说 240

10.《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主表)的填报和审核 240

10.《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主表)的填报和审核 240

10.1.1.1财会与税法对收入总额确认的差异 241

10.1.1.2让渡资产使用权产生的收入差异 244

10.1.1.3资产评估增值的差异 247

10.1.1.4无法支付的款项的差异 248

10.1.1.5补贴收入的差异 249

10.1.1.6捐赠业务的差异 249

10.1.1.7营业外收入的差异 250

10.1.3销售退回 251

10.1.3.1销售退回的核算 251

10.1.2销售(营业)收入 251

10.1.3.2销售退回的审核要点 252

10.1.4.3现金折扣的会计处理 253

10.1.4销售折扣与折让 253

10.1.4.1折扣与折让的填报说明 253

10.1.4.2销售折让的会计处理 253

10.1.4.4商业折扣的会计处理 254

10.1.4.5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审核 254

10.1.5销售(营业)收入净额 255

10.1.6免税的销售(营业)收入 255

10.1.6.1“免税的销售(营业)收入”的填报 255

10.1.6.2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所得 255

10.1.6.3“三废”综合利用企业免税 256

10.1.6.4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免税 256

10.1.7特许权使用费收益 263

10.1.7.1“特许权使用费收益”的填报 263

10.1.7.2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确认 263

10.1.7.3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核算 264

10.1.7.4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审核 264

10.1.8.1投资收益填报 265

10.1.7.5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265

10.1.8投资收益 265

10.1.8.2利息收入的内容 265

10.1.8.3利息收入的申报 266

10.1.8.4利息收入的审核 267

10.1.9投资转让净收益 268

10.1.10租赁净收益 268

10.1.8.5利息收入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268

10.1.10.1“租赁净收益”的填报 268

10.1.10.2“租赁净收益”的会计核算 269

10.1.10.3租赁收入的审核 271

10.1.11汇兑净收益 272

10.1.11.1汇兑净收益的填报 272

10.1.11.2汇兑净损益的会计核算 272

10.1.12资产盘盈净收益 273

10.1.11.3汇兑净收益的审核 273

10.1.12.1资产盘盈净收益的填报 273

10.1.12.2资产盘盈净收益的会计核算 274

10.1.12.3资产盘盈净收益的审核 274

10.1.13补贴收入 275

10.1.13.1补贴收入的填报 275

10.1.13.2补贴收入的会计核算 275

10.1.12.4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275

10.1.13.3补贴收入的审核 276

10.1.13.4补贴收入的税务处理 277

10.1.14其他收入 278

10.1.14.1其他收入的填报 278

10.1.14.2总机构管理费收入 278

10.1.14.4债务重组收益 284

10.1.14.3取得各种价内外基金、收费和附加 284

10.1.14.5罚款收入 287

10.1.14.6资本公积金中转入的捐赠资产 287

10.1.14.7资产评估增值 289

10.1.14.8境外分回投资收益 293

10.1.14.9收回的坏账损失 299

10.1.14.10保险无赔款优待 301

10.2扣除项目的填报 302

10.1.14.11买卖基金单位获得价差收入 302

10.1.15收入总额合计 302

10.2扣除项目的填报 302

10.2.1扣除项目概说 302

10.2.1.1成本与费用的划分 302

10.2.1.2税前扣除项目的范围 305

10.2.1.3税前扣除项目的分类 312

10.2.2税前扣除项目的差异 312

10.2.2.1营业费用 312

10.2.2.2管理费用 315

10.2.2.3财务费用 319

10.2.2.4营业外支出 320

10.2.2.5以前年度涉税事项 322

10.2.3扣除项目的填报 324

10.2.3.1销售(营业)成本的填报 324

10.2.3.2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 325

10.2.3.3期间费用的填报 325

10.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349

10.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349

10.3.1纳税调整前所得 349

10.3.2纳税调整增加额 349

10.3.2.2工会经费、福利费、教育经费调整额 350

10.3.2.3利息支出纳税调整额 350

10.3.2.1工资薪金纳税调整额 350

10.3.2.4业务招待费纳税调整额 351

10.3.2.5广告支出纳税调整额 351

10.3.2.6赞助支出纳税调整额 351

10.3.2.7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 353

10.3.2.8折旧、摊销支出纳税调整额 353

10.3.2.9坏账损失纳税调整额 354

10.3.2.11罚款、罚金、滞纳金 354

10.3.2.10坏账准备纳税调整额 354

10.3.2.12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 355

10.3.3纳税调整减少额 356

10.3.3.1研究开发费用及附加的填报 356

10.3.3.2其他纳税调整减少项目 356

10.3.2.13“其他纳税调整增加项目”的填报 356

10.3.4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357

10.3.5各项免税所得 357

10.3.5.1国债的利息所得 357

10.3.5.3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收费或附加 358

10.3.5.2免税的补贴收入 358

10.3.5.4免于补税的投资收益 359

10.3.5.5免税的技术转让收入 359

10.3.5.6免税的治理三废收益 359

10.3.6应纳税所得额 360

10.4应缴所得税额的计算 360

10.4应缴所得税额的计算 360

10.4.1适用税率 360

10.4.1.1法定税率和优惠税率 360

10.3.5.7其他免税所得 360

10.4.1.2地区优惠税率 360

10.4.1.4弥补亏损后所得的适用税率 362

10.4.1.5农村信用社税率 362

10.4.1.6高新技术企业税率 362

10.4.2应缴所得税额 362

10.4.1.3查出的以前年度所得的适用税率 362

10.4.6应补税的境外投资收益的抵免税额 363

10.4.7经批准减免的所得税额 363

10.4.3期初多缴所得税额 363

10.4.5应补税的境内投资收益的抵免税额 363

10.4.4实际上缴所得税额 363

10.4.8应补(退)的所得税额 364

11.1征收管理范围解释 365

11.税款的申报与缴纳 365

11.1征收管理范围解释 365

11.税款的申报与缴纳 365

11.1.1 2001年12月31日前国家税务局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范围 365

11.1.2 2001年12月31日后国家税务局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范围 366

11.1.3对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补充规定 367

11.2.1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 368

11.2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368

11.2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368

11.2.2企业所得税纳税年度 369

11.2.3企业所得税申报期限 369

11.2.3.2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期限 369

11.2.3.1预缴申报期限 369

11.2.3.3中间破产或终止生产经营的申报期限 370

11.2.3.4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的申报期限 370

11.3企业所得税的自核自缴 371

11.3.1自核自缴的概念 371

11.3企业所得税的自核自缴 371

11.2.3.5纳税人来源于境外所得的申报期限 371

11.3.2预缴税款 372

11.3.2.1所得税预缴时限的划分 372

11.3.2.2企业第四季度税款的预缴 372

11.3.2.3预缴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及举例 372

11.3.3汇算清缴 374

11.3.2.4取消企业所得税预缴期限审批的规定 374

11.3.3.1参加汇算清缴的主体和管理者 374

11.3.3.2汇算清缴的基本办法 374

11.3.3.3汇算清缴的时间与退补 375

11.3.3.4纳税人的主要职责 375

11.3.3.5税务机关的主要职责 376

11.4企业所得税的核定征收 378

11.4企业所得税的核定征收 378

11.4.1核定征收方式概述 378

11.4.2采取核定征收方式的企业 378

11.4.3征收方式确定的程序和方法 379

11.4.4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的鉴定时间及变更 380

11.4.5应纳所得税额的确定 381

11.4.6核定征收的纳税申报 382

11.4.6.2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办法 382

11.4.6.1实行定额征收办法 382

11.5企业所得税的汇总缴纳 383

11.5企业所得税的汇总缴纳 383

11.5.1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的解释 383

11.4.7对税务机关核定工作的要求 383

11.5.2成员企业解释及其汇总纳税条件 384

11.5.3银行保险企业成员企业的确认 385

11.5.5.1统一计算 386

11.5.5汇总纳税的原则 386

11.5.5.2分级管理 386

11.5.5.3就地预缴 386

11.5.4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税务登记 386

11.5.5.4集中清算 388

11.5.6汇总缴纳的审批机关 389

11.5.5.5不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的行业 389

11.5.5.6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的审批 389

11.5.7汇总(合并)纳税审批期限 390

11.5.8汇总纳税企业的税款预缴 390

11.5.9汇总纳税成员的纳税申报 390

11.5.10汇缴成员企业的监管 391

11.5.10.1汇总纳税的监管范围 391

11.5.10.2汇总纳税的监管级次 392

11.5.10.3对成员企业业务的监管 392

11.5.11西部地区实行汇总纳税的规定 394

11.6部分企业征收管理的具体规定 394

11.6.1建筑安装企业进行外出经营活动的纳税地点 394

11.6部分企业征收管理的具体规定 394

11.6.3电力企业所得税申报管理 395

11.6.2建筑安装企业申请开具外出经营证须具备的条件 395

11.7已取消和下放的企业所得税审批事项衔接 396

11.7已取消和下放的企业所得税审批事项衔接 396

附件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样式) 397

附件 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样式) 39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