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生产力论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石
生产力论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石

生产力论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石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方棫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214022907
  • 页数:379 页
图书介绍:邓小平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方针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当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目的也是解放生产力和促其发展;实现“两个转变”、“可持续发展”,更是生产力规模、结构、环境的直接优化;“科教兴国”更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伟大实践和直接应用;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展现社会主义经济活力,则更是国际共运史上一大突破、一大创举。邓小平已经离开了我们的世界,但是他的光辉思想和他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留给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胜利奋进的罗盘和指路明灯。
《生产力论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石》目录

前言 1

总序 1

第一章 生产力的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核心 3

第一节 邓小平以生产力为中心的经济思想的形成 3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复位 3

二、社会主义实践的拨乱反正和科学总结 13

三、中国最大的实际——“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定位 15

四、当代世界主题的科学分析 17

第二节 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基本内容 18

一、现代生产力的构成和组合 18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24

三、途径、重点:怎样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34

第一节 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 44

第二章 改革和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4

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第二次革命 45

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50

三、在改革中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57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64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长期的基本国策 68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68

二、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 74

三、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的开放格局 84

四、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92

第三章 改善和提高生产力诸因素的素质 99

第一节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99

一、怎样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99

二、“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 104

三、知识分子也是劳动者,全党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07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2

一、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112

二、要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 118

三、要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121

第三节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127

一、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28

二、坚持教育发展的正确方针 131

三、要多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135

第四节 信息也是生产力 139

一、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140

二、“信息要走产业化之路” 143

三、信息产业化的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 146

第五节 完善企业组织,搞好经济管理 149

一、加强企业管理,首先要坚持质量第一 150

二、加强企业管理,关键是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151

三、改革和完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 154

第四章 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 159

第一节 农业是根本 159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60

二、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161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 163

四、发展乡镇企业,繁荣农村经济 166

第二节 优化产业结构 173

一、调整、提高第二产业 173

三、市场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导向 178

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78

四、产业结构的形态演变 179

五、迎接知识经济的来临 181

第三节 讲求规模经济和时序经济 186

一、讲求规模经济 186

二、讲求时序经济 188

第四节 布局合理化 195

一、生产力布局的规律 196

二、我国生产力经济区域布局及优化 198

第五节 加强宏观调控 206

一、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206

二、健全和完善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 208

第一节 从温饱、小康到后小康 216

第五章 中国生产力发展战略 216

一、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217

二、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形成 219

三、“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的主要特点 222

四、实现“三步走”战略的重大意义 226

五、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229

六、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232

七、“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 233

第二节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34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 235

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236

三、在正确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辩证关系基础上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239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43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 246

第三节 科教兴国 248

一、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挑战与现实 248

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250

三、中国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55

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回顾与展望 256

第四节 实现“两个转变”,促进经济发展 262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63

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76

第五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85

一、生产力发展中的新观念 286

二、“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人口与生产力发展的相互关系 288

三、当前我国的人口问题 290

四、自然环境与生产力发展的相互关系 293

五、当前我国的环境状况 297

六、可持续发展战略与《21世纪议程》 298

第六章 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政治保证 305

第一节 政策稳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309

一、基本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经验教训的正确总结 310

二、基本路线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16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323

四、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在党 327

第二节 政治稳定——政治体制改革要配套推进 339

一、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39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50

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 363

后记 37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