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浙江民俗文化发展概述 1
一、浙江人文地理与历史沿革 1
二、浙江民俗文化的发展及其演变 2
三、浙江民俗的主要特点 9
(一)生产方式 11
一、稻作生产习俗 11
第二章 生产民俗 11
(二)耕作方法 13
对工和帮工 13
租田 13
土地买卖 13
雇工 13
(三)生产用具的种类和制作 15
割稻 15
选种、晒种、浸种 15
选秧田 15
播种护秧 15
拔秧 15
插田 15
耘田 15
肥料 15
(四)农事节气和生产谚语 17
加工农具 17
整田农具 17
收获农具 17
灌溉农具 17
(五)农事和祭祀 18
(一)菱和茶叶的生产习俗 20
二、其他种植业生产习俗 20
开犁日 20
浸种辟邪 20
播种择时 20
开秧门 20
关秧门 20
敬土有谷 20
祭田公田婆 20
尝新 20
(三)席草和棉花的生产习俗 21
种橘 21
产菱 21
采茶 21
(二)中药材和瓜果的生产习俗 21
笕十八味 21
种贝母 21
种西瓜 21
(一)养蚕 22
三、养蚕习俗 22
种席草 22
植棉 22
(二)蚕花 23
蚕猫 23
养蚕设施 23
望蚕讯 23
(三)养蚕禁忌及祭祀 25
扫蚕花地 25
蚕花生日 25
祀蚕神 25
蚕花娘娘 25
轧蚕花 25
戴蚕花 25
接蚕花 25
(一)狩猎工具和狩猎方式 27
四、狩猎生产习俗 27
(二)猎兽法 28
(一)植树造林 29
五、山林生产习俗 29
(三)猎物分配 29
(二)护林 31
(四)伐木 32
(三)山林祭祀和禁忌 32
(五)毛竹生产习俗 34
(六)香菇生产习俗 35
(一)养猪习俗 36
六、畜牧业生产习俗 36
(二)养牛习俗 38
(四)养鹅、鸭、鸡习俗 39
(三)养羊习俗 39
(一)渔业生产方式 40
七、渔业生产习俗 40
(二)渔汛 48
保鲜与加工 48
生产关系习俗 48
分配习俗 48
船上分工 48
举鬃 48
海洋捕捞 48
淡水捕捞 48
养殖习俗 48
(三)风信俗语 49
(四)渔船种类 50
(五)行语、隐语和习惯用语 51
(六)祭祀和禁忌 52
(一)手工诸行 56
八、手工业生产习俗 56
造船仪式 56
出海祭 56
燂红 56
绾绲 56
船祭 56
开洋 56
烧金 56
谢恩 56
遇险和救险 56
信妈祖 56
船关菩萨 56
渔兆 56
行为禁忌 56
语言禁忌 56
饮食禁忌 56
(二)作工和学艺规矩 62
织龙须席 62
石匠 62
木匠 62
铁匠 62
烧炭 62
瓷匠 62
窑匠 62
理发匠 62
裁缝匠 62
织布 62
拷花布 62
丝织 62
织绸 62
制笔 62
制毡帽 62
造纸 62
灯彩行 62
制竹筘 62
锡箔业 62
制伞 62
(三)祖师爷信仰 64
学艺规矩 64
点工、包工和包作、劈作 64
(一)商贸分布与种类 65
九、商贸习俗 65
奉鲁班 65
奉窑神 65
机神庙 65
(二)集市贸易 67
会馆 67
商业分布 67
商业帮 67
坐商 67
摊贩 67
行商 67
伢郎 67
(三)商业经营 69
专业市 69
市日 69
庙会与香市 69
(四)商业规矩 70
行语 70
南北货店 70
商店取名 70
贴顺序条儿 70
招徕术 70
放账 70
红票与礼单 70
歇工与开门 70
金折 70
(五)民间借贷 71
商家称谓 71
厘金 71
归工 71
送力 71
回扣 71
红圈奖 71
拜师和辞退 71
(六)商业标识与信仰 74
洋钱会 74
钱庄和银号 74
银背 74
当铺 74
呈会 74
(一)家庭 77
一、家庭宗族与乡规民约 77
招牌 77
叫卖 77
信财神 77
供祖师 77
禁忌 77
第三章 家庭宗族与民间组织民俗 77
(二)宗族 81
顶户头 81
称谓 81
家规 81
分家 81
抱异 81
过继 81
过继子 81
抲花姑 81
(三)乡规民约 86
械斗 86
宗祠和族规 86
宗族田产山林 86
族谱的修谱和圆谱 86
祭祀 86
(一)慈善组织 88
二、民间组织 88
禁碑 88
护林公约 88
堰塘管理碑 88
管闸 88
罚规 88
现代民约 88
(二)公益组织 89
济生公所 89
公益会 89
施茶会 89
敬老院 89
郭安公所 89
银会 89
同善会 89
舍材会 89
广济会 89
(三)信仰组织 90
义龙会 90
桥会 90
路会 90
(四)娱乐体育组织 91
六亲会 91
路灯会 91
天灯会 91
义祭会 91
胡公会 91
岁修会 91
惜字纸会 91
(一)绸缎 92
一、衣料 92
狮子会 92
锣鼓会 92
第四章 服饰民俗 92
(二)布料 93
(一)成人服饰 94
二、服饰 94
主家布 94
双梭布 94
腰机布 94
士林蓝布 94
夏布 94
染布 94
(二)婴幼儿服饰 99
布扣 99
渔民服饰 99
短衫 99
马褂 99
旗袍 99
肚兜 99
笼裤 99
栲汁衣 99
蓑衣 99
大腰布拦 99
腰巾 99
汤布 99
腰裙 99
钱褡 99
(一)帽饰 101
三、帽饰和鞋饰 101
婴衣 101
抱裙 101
涎兜 101
开裆裤和满裆裤 101
兜肚 101
连腿裹肚衣 101
小棉袄 101
连脚棉裤 101
斗篷 101
(二)鞋饰 102
石榴帽 102
儿童帽 102
学士帽 102
西瓜帽 102
笠帽 102
凉帽 102
永康帽 102
麻帽 102
乌毡帽 102
紫金冠帽 102
方巾帽 102
公子帽 102
狮子帽 102
狗头帽 102
月亮帽 102
船帽 102
鱼帽 102
(一)佩戴 104
四、佩戴、发饰及化妆 104
布鞋 104
蒲草鞋 104
绣花鞋 104
棉鞋 104
麻鞋 104
棕鞋 104
钉靴 104
裹腿 104
布袜裹脚 104
(二)发饰及化妆 107
系红线 107
戴耳环 107
插钗簪 107
戴戒指 107
佩玉 107
香袋 107
插花 107
戴耳坠 107
头插 107
落地圈 107
银饰 107
系海宝贝 107
寄名锁 107
挂长命锁 107
(一)米类 109
一、主食 109
男子发饰 109
孩童发饰 109
妇女发饰及发型 109
画眉 109
染指甲 109
第五章 饮食和医药卫生民俗 109
(二)番薯 110
粉干 110
黄米 110
冬舂米 110
蒸谷米 110
(四)其他类 111
索面 111
(三)麦类 111
麦糕、麦饼 111
(一)日常菜肴 112
二、副食 112
团类 112
糕类 112
饼类 112
羹类 112
(二)海鲜 115
干菜类 115
蔬菜类 115
肉类 115
豆类 115
(三)著名菜肴 117
海鲜食品 117
海鲜食法 117
(四)小吃 121
著名瓯菜 121
著名杭菜 121
著名绍菜 121
著名宁菜 121
(一)饮水和饮茶 123
三、饮茶、烟酒及食俗信仰 123
风味小吃 123
海鲜小吃 123
(二)烟酒习俗 125
用茶风俗 125
农村饮水 125
伏前水、冬水 125
茶馆 125
风味茶 125
冲茶 125
各种茶饮 125
(三)食俗信仰 127
酒席坐位 127
烟 127
吸旱烟 127
嗅鼻烟 127
吸烟礼节 127
制酒 127
绍兴老酒 127
(一)卫生习惯 129
四、民间医药卫生习俗 129
吃素 129
吃茧圆 129
以茶祭神 129
吃撑腰糕 129
菱瑞 129
吃塌棵菜 129
典月饼 129
煨粉团 129
尝五味 129
八宝菜 129
(二)民间医术 131
预防传染病 131
掸尘 131
荠菜 131
立夏乌饭 131
端午除五毒 131
六月六沐浴 131
饮水卫生 131
海水洗澡 131
挖草药 131
(三)民医、药馆和医俗 132
海岛单方土药 132
刮痧 132
拔罐 132
挑痧 132
针灸 132
常用草药及其传统疗法 132
农村单偏方 132
(一)农村住房 135
一、房屋 135
中医 135
草药郎中 135
走坊郎中 135
祝由科 135
江湖医生 135
捉牙虫 135
中药铺 135
只赊不让 135
坐堂 135
撮药 135
辟邪 135
第六章 居住与交通民俗 135
(二)城镇住房 137
石壁茅屋 137
村落与建房 137
草屋和瓦屋 137
水阁 137
六枪屋 137
腰门 137
直舍横舍 137
(三)民居建筑形式 140
门匾 140
结构特点 140
瓦屋 140
店面屋 140
台门 140
(四)建房仪式 141
砖石技艺 141
三段式 141
檐、檐廊与披屋 141
一字形平屋 141
木结构方式 141
(五)房屋租赁和典卖 144
打灶 144
选地安土 144
建房破土 144
上梁 144
祭梁 144
迁居 144
(六)建屋信仰 145
断卖 145
租屋 145
典屋 145
卖屋 145
(一)灶具及食具 146
二、器用 146
镇宅石 146
土偶和凤角 146
影壁 146
建房禁忌 146
(二)家具及用具 147
食箩 147
灶 147
手罐儿 147
汤罐 147
饭甑 147
笊篱 147
(一)道路及桥梁 150
三、交通 150
眠床 150
衣橱 150
半桌、春凳 150
棒槌 150
茶筒 150
鞋拔 150
袜板子 150
竹簟 150
罐头灯 150
蜡烛台 150
鸡囱 150
鹤兜 150
渔家生活用具 150
香篮 150
(二)舟船 152
藤桥 152
石板路 152
泥路 152
石子路 152
碇步桥 152
石拱桥 152
石梁桥 152
木拱廊桥 152
八字桥 152
竹桥 152
(三)车与轿 156
泥马船 156
海船 156
航船 156
埠船 156
货船 156
舢板船 156
梭船 156
脚划船 156
明瓦船 156
花船 156
丝网船 156
香船 156
罛船 156
游船 156
戏班 156
船 156
渡船 156
(一)产前礼俗 159
一、诞生礼 159
独轮车 159
板车 159
人力车 159
兜轿 159
眠轿 159
平轿 159
官轿 159
花轿 159
香轿 159
素轿 159
藤轿 159
轿埠 159
轿行 159
桥神 159
第七章 人生礼仪民俗 159
(二)产后礼俗 161
催生与分娩 161
求子和孕期 161
(三)周岁后礼俗 170
满月和百日 170
浴儿放食 170
报生与贺生 170
做月里和三朝 170
取名和祈福 170
(二)笄礼 173
(一)冠礼 173
周岁礼俗 173
拜师求学 173
小人节 173
二、成年礼 173
(一)定亲 174
三、传统婚嫁礼俗 174
(二)成婚 179
订婚与聘礼 179
媒介与相亲 179
合婚 179
(三)婚后诸俗 191
洞房礼俗 191
报告婚期 191
嫁妆礼俗 191
出嫁礼俗 191
迎亲礼俗 191
拜堂礼俗 191
侍筵坐筵 191
(一)入赘 195
四、传统婚姻形式和婚嫁禁忌 195
会郎 195
回郎 195
归宁(回花) 195
提红桶 195
回花牛 195
做年婿 195
果子带 195
交家坐筵 195
孝顺席 195
会亲 195
头聚饭 195
走仙桥 195
望朝 195
新娘下厨 195
辞岁 195
(二)交换婚和转房婚 196
坐家招夫 196
招赘女婿 196
进婿 196
招夫养子 196
(三)订小亲和童养媳婚 197
插花婚姻制 197
调换亲 197
姑换嫂 197
转房婚 197
(四)再醮 198
等郎媳 198
订小亲 198
指腹婚 198
并亲 198
小媳妇 198
(五)卖婚、典妻和抢亲 200
守寡 200
连娘对 200
拜孤孀 200
转接 200
二婚亲 200
(六)冲喜和冥婚 202
(七)旧俗婚嫁禁忌 203
(一)做寿习俗 204
五、寿诞习俗 204
借嫁 204
望门寡 204
生人妇再嫁 204
离婚 204
忌生肖相克 204
(二)祝寿礼物 205
女婿寿 205
年龄避讳 205
(三)寿堂的设置与祝寿仪式 207
长寿面 207
寿桃山 207
送寿匾 207
送寿屏、寿联 207
(四)做冥寿 208
做寿仪式 208
寿堂摆设 208
暖寿和正寿 208
(一)葬式 209
六、丧葬习俗 209
(二)墓式 211
草灰葬 211
石棚葬 211
悬棺葬 211
土葬 211
火葬 211
二次葬 211
甏葬 211
(三)做寿坟寿材及寿衣 213
公墓 213
砖室墓 213
土坑墓 213
椅子坟 213
圹式坟 213
榻床式坟 213
土墩墓 213
塔形坟 213
棺寮 213
(四)送终与守灵 215
(五)戴孝与报丧 216
吃羹饭 216
送终 216
移尸 216
落地 216
凉尸 216
移铺 216
守灵 216
点明灯 216
(六)入殓与吊丧 218
(七)出殡入圹 221
开吊 221
乞水沐尸 221
穿寿衣 221
含口钱 221
照材 221
留丁留财 221
入棺 221
封材 221
随葬品 221
设孝堂 221
设灵台 221
(八)其他丧俗 224
点主 224
百家饭 224
出丧 224
碎甏执幡 224
点火把 224
摆路祭 224
三墩火 224
暖圹 224
入穴 224
转材 224
种万年青 224
(一)春节 227
一、春季节日 227
回山 227
领灯抢红 227
招魂 227
婴儿夭折 227
亡母找儿 227
百日周祥 227
小祥 227
大祥 227
治丧禁忌 227
第八章 岁时节日民俗 227
(二)立春节 232
长八日 232
放爆竹 232
接神拜祖 232
穿新衣 232
家拜 232
新年饭 232
厅堂布置 232
行香 232
兜喜神方 232
拜年 232
财神生日 232
白日子 232
清唱班 232
收珍与开年 232
新年禁忌 232
人日 232
谷日 232
(三)元宵节 234
煨春 234
迎春 234
燂春 234
祭芒神 234
探春 234
茹春 234
送春牛图 234
卖春柴 234
(四)拦街福和二月二 240
高跷 240
龙灯上山 240
灯会 240
元夜 240
灯酒宴 240
猜灯谜 240
赞龙 240
吃元宵 240
吃毛芋 240
摇青竹 240
打老鼠眼 240
拔五更 240
祭天官 240
迎火兽 240
马驾 240
闹琼花 240
抬架 240
扮水仓 240
扮笑戏 240
(五)三月三、戏禹庙和迎东岳 242
(六)清明节 243
(一)浴佛节 245
二、夏季节日 245
祭祖 245
扫墓 245
祭扫烈士墓 245
簪柳 245
吃螺蛳 245
做清明饼 245
踏青 245
(二)立夏节 246
牛生日 246
放生 246
吃乌米饭 246
(三)端午节 249
立夏食俗 249
防疰夏 249
买红花 249
称人 249
五郎八保上吴山 249
(四)夏至节 255
送节 255
浴兰令节 255
灭五毒 255
描端午老虎 255
挂香牌 255
龙舟竞渡 255
划台阁 255
午时草浴 255
蛋壳老虎 255
端午食俗 255
系长命线 255
香袋 255
百草汤 255
推龙船 255
游宝塔 255
五月忌 256
(五)六月六及六月其他节日 256
祭田公田婆 256
吃伏茶 256
(一)立秋与七夕 257
三、秋季节日 257
晒霉节 257
晒伏 257
分龙 257
天贶节 257
吕祖下丹药日 257
彭祖生日 257
尝新 257
(二)中元节 259
七姑亭 259
乞巧 259
拜干娘 259
鹊桥渡 259
挂七结 259
洗头节 259
女儿节 259
送巧人 259
(三)地藏王节 261
拜矮凳 261
兰盆节 261
放水灯 261
盂兰盆会 261
祀孤魂 261
放焰口 261
百家愿 261
(四)中秋节 263
烧狗屎香 263
点柚灯 263
放水灯 263
(五)重阳节 266
太平军生日 266
团圆节 266
八月十六过中秋 266
拜月 266
赏月与吃月饼 266
赏月小摆设 266
观潮节 266
(一)立冬和冬至 267
四、冬季节日 267
重阳糕 267
登高 267
饮菊花酒 267
挑重阳担 267
农民节 267
(三)还冬和送节 269
(二)腊八节和做年糕 269
冬节 269
长生日 269
长至 269
长夜节 269
拜冬至 269
(四)小除夕 270
(五)除夕 272
接灶 272
掸蒙雍 272
送灶神 272
送灶 272
吃豆腐渣 272
祝福 272
(一)天地崇拜 277
一、诸神信仰 277
摆珍 277
分岁酒 277
烧十庙香 277
吃塌棵菜 277
贴年对 277
贴 277
“香火” 277
谢年 277
出行 277
讨彩 277
拜真主 277
摇毛竹 277
跳火灰 277
供帧子太公 277
送年 277
打响卜 277
躲猫 277
团年 277
第九章 民间信仰民俗 277
(二)植物崇拜 280
石神 280
天公爷 280
日月神 280
雷电神 280
水火神 280
地神 280
山神 280
(三)动物崇拜 281
树神 281
秧神 281
谷神 281
稻花祭 281
(四)器物崇拜 283
蚱蜢将军生日 283
鸟神 283
鱼神 283
蚕神 283
猿神 283
狗生日 283
(六)祖先崇拜 284
鸟图腾 284
机神 284
井神 284
宅神 284
厕神 284
床公床母 284
花轿神 284
(五)图腾崇拜 284
龙图腾 284
(七)佛道神 285
墓祭 285
家祭 285
祠祭 285
(八)圣贤神 286
无常 286
观音 286
三官 286
寿星 286
城隍神 286
仙姑 286
(九)行业神 289
汤和 289
防风神 289
颜真卿 289
岳爷会 289
胡公爷 289
支将军 289
文信国公大忠祠 289
戚武毅公祠 289
刘国师 289
陈靖姑 289
东岳爷 289
五显爷 289
徽猷神 289
二、庙会 292
蒙恬 292
葛仙翁 292
药王神农 292
妈祖 292
赵公明 292
文昌帝君 292
锅神 292
欧冶子 292
唐明皇 292
菇神 292
(一)神佛庙会 293
(二)圣贤庙会 295
排田漾庙会 295
观音香期 295
忠靖王庙会 295
太保庙会 295
瘟元帅庙会 295
陈十四庙会 295
龙王庙会 295
东皇庙会 295
城隍庙会 295
黄神会 295
(三)其他庙会 298
西塘七老爷庙会 298
舜王庙 298
祭禹大典 298
夏禹庙会 298
防风王庙会 298
双忠庙会 298
杨王老爷庙会 298
网船会 298
曹娥庙会 298
(一)巫及招魂巫术 300
三、巫与巫术 300
四月十八挂灯 300
祠山大帝生日 300
龙子菩萨庙会 300
双蝶节庙会 300
袁化庙会 300
(二)驱疫巫术 301
(三)辟邪巫术 303
(一)算命、看相与测字求签 304
四、预知信仰 304
(二)求梦圆梦与卜兆 306
(一)雕塑 309
一、民间工艺美术 309
第十章 文化娱乐民俗 309
(二)金银绣和印染 311
彩石镶嵌 311
青田石雕 311
黄杨木雕 311
东阳木雕 311
瓯塑 311
(三)灯和龙灯 312
温州夹缬 312
金银绣 312
桐乡蓝印花布 312
(四)其他手工艺品 314
凳板龙 314
硖石灯彩 314
珠灯 314
首饰龙 314
(一)民间音乐 316
二、民间音乐与歌舞 316
龙泉青瓷 316
龙泉宝剑 316
温州漆器 316
乐清刻纸 316
(二)民间舞蹈 321
器乐曲 321
劳动号子 321
小调 321
灯调 321
(一)民间曲艺 332
三、民间曲艺与戏剧 332
劳动舞 332
龙舞 332
狮舞 332
宗教祭祀舞蹈 332
纪念舞 332
传说舞 332
其他舞蹈 332
(二)民间戏剧 337
其他曲艺 337
评书评词 337
滩簧鼓词道情莲花 337
(一)神话、传说、故事 344
四、民间文学 344
调腔 344
宁海平调 344
松阳高腔 344
醒感戏 344
绍剧 344
婺剧 344
湖剧 344
睦剧 344
姚剧 344
越剧 344
杭剧 344
甬剧 344
滑稽戏 344
瓯剧 344
皮影戏 344
布袋戏 344
花鼓戏 344
木偶戏 344
(二)歌谣 347
(三)谚语 349
风俗歌 349
引歌 349
劳动歌 349
时政歌 349
仪式歌 349
情歌 349
生活歌 349
历史传说歌 349
儿歌 349
(一)体育 352
五、民间体育和游戏 352
(二)竞技 354
打罗汉 354
打秋千 354
放风筝 354
滚铁环 354
跳绳 354
踢毽子 354
射毽河 354
(三)游戏 356
斗鸡 356
推掌比赛 356
手顶棍 356
打木桥 356
劈甘蔗 356
斗牛 356
一、地理人文环境 358
第十一章 畲族民俗 358
老虎护蛋 358
摸桩儿 358
造屋宕 358
解绷绳 358
纵“骆驼” 358
堆雪人 358
抬轿子 358
斗“雄鸡” 358
抢四角 358
(一)农事 359
二、生产习俗 359
(二)狩猎 360
(三)手工业 361
猎物分配制度 361
石压 361
竹吊 361
竹枪 361
毒矢 361
陷阱 361
累刀 361
信猎神 361
(一)服饰 362
三、生活习俗 362
花带 362
花边 362
斗笠 362
(二)饮食 363
男子服饰 363
妇女服饰 363
发饰 363
花鞋 363
带竹镯 363
(三)居住 364
分食 364
喜吃麻糍 364
泥鳅芋头汤 364
喜食热锅 364
饮酒 364
喝茶 364
(一)婚姻 365
四、人生礼仪习俗 365
寮 365
厝 365
灼火 365
(三)寿诞 371
成丁礼 371
歌做媒 371
做表姊 371
唱哭嫁歌 371
叫亲 371
考赤郎 371
调新郎 371
梳妆 371
新娘头饰 371
向父母告别 371
溜筷 371
含糖饭 371
步行当轿 371
撒五谷 371
传代 371
吃卵茶 371
举盘说花 371
闹新房 371
长夜对歌 371
回门对歌 371
(二)生育 371
胎盘 371
吃落地酒 371
拜树神 371
领养婴儿 371
(四)丧葬 372
吃寿饭 372
上寿 372
择日做寿 372
寿礼 372
寿酒 372
(五)岁时习俗 373
金瓶葬 373
唱哭歌 373
做功德 373
(一)宗族 374
五、村落与宗族 374
开年驾 374
三月三 374
抢猪节 374
(二)社会组织 375
财产继承 375
祠堂 375
畲族长 375
宗谱 375
排行 375
(三)交际 376
路会 376
禁山会 376
(一)民间文学 377
六、文化习俗 377
唱考歌 377
唠歌 377
三杯茶 377
喜烘火 377
(三)体育游戏 380
钉鞋舞 380
盘瓠传说 380
创世神话 380
其他传说 380
民歌 380
(二)歌舞 380
蹈步舞 380
猎捕舞 380
(一)信仰 381
七、信仰与巫术 381
竹秋千 381
爬竹竿比赛 381
竹弓箭比赛 381
竹枪比赛 381
盘柴槌 381
打尺寸 381
操磉 381
(二)巫术 384
汤氏夫人 384
图腾崇拜 384
祖先崇拜 384
祖图 384
奏名传法 384
插花娘娘 384
陈靖姑 384
田公元帅 384
信凤凰 384
(一)堕民的形成 386
一、绍兴堕民 386
巫师 386
过关 386
拔伤 386
打暗 386
第十二章 特殊人群民俗 386
(二)堕民的习俗 387
(二)九姓渔户的风俗习惯 388
(一)九姓渔户的来历 388
二、九姓渔户 388
(一)小姓的来历 391
三、小姓 391
(二)小姓的风俗习惯 392
主要参考文献 393
后记 394
- 《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翻译研究》杨山青,朱必俊著 2019
- 《洪洞民俗》董爱民著 2019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解析》刘汉杰著 2019
- 《乐清传统民俗》南伟然著 2004
- 《东北民俗喜剧的文化传承》(中国)卢晓侠 2019
- 《山东省志 民俗志 1840-2005 下》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2016
- 《白俄罗斯民俗与文化:基于民间文化的田野调查》(白俄罗斯)奥克萨娜·科托维奇 2020
- 《阜阳民俗文化研究》刘宏,张文波编著 2018
- 《“跨文化研究”丛书 国家·历史·民俗》董晓萍著;(法)金丝燕,董晓萍主编 2019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编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甘肃民族民间歌曲全集 第2卷 酒泉市卷》周永利主编;郑午副主编 2016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 甘肃》《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编写组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甘肃民族民间歌曲全集 第11卷 陇南市卷》薛华杰主编;顾雅琦副主编 20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