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研究
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研究

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贤刚,许光清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8900275
  • 页数:267 页
图书介绍:全书紧紧围绕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这一中心思想,首先从理论方面解释了对目前全球面临的平均气温升高、海平面升高、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现实问题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其次,着重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这两方面入手,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温室气体排放等现状给气候变化带来的深远影响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目前一些具体的、可行的技术措施以及部分国家取得的实际成效。最后,对目前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政策和技术政策进行了详细阐述,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案例分析,并针对我国实际国情,对今后我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政策上和技术上的建议。
《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

一、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 1

(一)气候问题的认识过程 1

(二)观察到的气候变化事实 3

(三)气候变化的影响 4

(四)气候变化归因 8

(五)气候问题的公共属性 10

二、我国城市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 11

(一)对海岸带系统的影响 14

(二)对水资源的影响 15

(三)对社会经济系统和人居环境的影响 16

(四)对健康的影响 16

(五)城市化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意义 18

三、我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18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评估行动 19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缓行动 21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行动 24

(四)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建设 26

(五)其他 28

第二章 气候变化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 30

一、外部性理论 30

(一)外部性的含义 30

(二)外部性的分类 31

(三)传统的外部性理论 35

(四)外部性内在化的一般途径和批判 39

(五)传统外部性理论的发展——代际外部性 41

二、全球公共物品理论 42

(一)公共物品理论 43

(二)全球公共物品理论 47

(三)气候变化的全球公共物品属性 51

三、政策矩阵分析 52

(一)命令控制型政策 54

(二)经济激励型政策 58

(三)自愿型政策 64

四、利益相关者分析 65

(一)利益相关者 65

(二)案例——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责任制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66

(三)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局限 68

五、政策费用效益分析 68

(一)费用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 69

(二)政策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 71

(三)政策费用效益分析的指标 73

(四)政策费用效益分析的主要方法 74

第三章 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 81

一、减排情景及路径选择 81

二、调整产业结构 86

(一)产业结构变动规律 86

(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87

(三)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88

(四)产业结构变化与环境关系 91

(五)中国产业结构的特征与调整 92

三、节能和提高能效 95

(一)中国能效现状分析 96

(二)中国的节能政策体系和措施 98

四、优化能源结构 102

(一)世界能源结构的演进历史及趋势 102

(二)中国能源结构特点 105

(三)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实践 107

五、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 110

(一)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110

(二)农业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 111

(三)废弃物处理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 115

六、增加碳汇 115

(一)森林碳汇 116

(二)草地碳汇 117

(三)农田碳汇 118

第四章 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 121

一、适应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121

(一)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给人类带来严峻挑战 121

(二)已经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环境的影响 122

(三)对气候变化未来影响的认识 126

(四)其他压力的出现,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加剧 128

(五)不同国家受到的不同影响 129

二、适应的概述 130

(一)影响、脆弱性和适应的定义(IPCC) 130

(二)适应气候变化的四个阶段 130

三、适应气候变化人类已做出的响应 133

(一)国际气候变化适应战略回顾 133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变化适应战略 135

(三)已有的国际合作 137

(四)国际气候变化适应行动选择的总体态势 138

(五)目前适应所存在问题 139

四、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的具体适应措施及政策制定 141

(一)农业 141

(二)林业 142

(三)水资源 143

(四)人体健康 144

(五)生物多样性 145

(六)岸带 146

五、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建议 148

(一)将适应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148

(二)强化国际合作 152

(三)加强能力建设 152

第五章 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政策 156

一、财政政策 156

(一)财政预算投资政策 157

(二)财政补贴 158

(三)政府采购 159

二、税收政策 161

(一)激励性税收 162

(二)惩罚性税收 163

(三)税收再使用 164

(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税收政策 164

三、价格政策 166

(一)价格政策的制定依据 167

(二)我国目前的一些价格政策组成 168

四、银行信贷政策 172

(一)自愿性行业基准——赤道原则 173

(二)政府主导的信贷政策 174

五、基于市场的碳权交易政策 177

(一)碳权交易市场的类型 177

(二)国外碳权交易实践 179

(三)我国的碳权交易市场实践 181

(四)碳权交易市场发展进展 182

六、碳基金 182

(一)碳基金的运行机制 183

(二)碳基金的资金机制 185

(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碳基金 185

(四)中国碳基金的发展情况 187

七、气候保险 188

(一)气候保险的概念 189

(二)国外在气候保险方面的实践 189

(三)气候保险面临的不确定性 190

八、REDD+ 191

(一)REDD+的实施机制 191

(二)REDD+对中国的影响 192

(三)实施REDD+存在的一些问题 192

第六章 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政策 196

一、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196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为什么需要技术政策 198

(一)技术的学习效应 198

(二)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 201

(三)新技术的成本高,不具有市场竞争性,商业投资低 202

(四)技术的外部性 203

(五)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204

三、技术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技术政策 205

(一)研究、开发与示范(RD&D)阶段 206

(二)部署与扩散阶段 208

(三)充分市场竞争阶段 210

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的推广政策 211

(一)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 211

(二)干熄焦(Coke Dry Quenching,CDQ) 214

(三)高炉炉顶压差发电技术(Top-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 Plant,TRT) 216

(四)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 217

(五)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 218

(六)半导体LED照明 220

(七)中水回用技术 222

五、政策实施要点 224

(一)政策实施的系统性 224

(二)政策实施的长期性与连续性 224

(三)政策的灵活性 226

第七章 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案例分析 228

一、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案例 228

(一)纽约:绿色基础设施计划 232

(二)威尼斯:MOSE项目——建立防潮闸 236

二、城市减缓气候变化的案例分析 238

(一)伦敦:建设低碳首都 238

(二)五省八市低碳试点 242

第八章 我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建议 248

一、应对气候变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248

(一)应对气候变化与城市经济发展 248

(二)应对气候变化与社会福祉 250

二、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 251

(一)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 251

(二)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政策 253

三、命令控制型政策和经济激励型政策 255

(一)命令控制型政策 255

(二)经济激励型政策 257

四、我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建议 26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