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绘画发展史  下
中国绘画发展史  下

中国绘画发展史 下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远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0532170
  • 页数:825 页
图书介绍:《中国绘画发展史(套装上下册)》注重中国绘画本身的特征和各个时代之间的起承转合关系以及演进规律,力图勾勒出相对整体而全面的中国绘画发展线索与脉络;注重史料考证与理论思辨相结合,即从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实际出发,对历史现象进行理论判断,不简单套用某一理论框架,而是将其纳入史料的考证中不断修正,并将这种判断落实在具体的史料分析中,从而将研究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结合起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注重绘画的整体发展,关注民间绘画与文人、宫廷绘画的互动,关注少数民族绘画与汉族绘画的互动,将绘画的发展还原为一种文化表现形态来加以探讨,而不是将某特定阶层或地区的狭隘的绘画样式孤立地从历史中抽绎出来进行研究。
《中国绘画发展史 下》目录

第七章 文人画成熟的元代绘画 388

引言 388

第一节 时代主调与审美意识的嬗变 388

一、文化精神折射下的民族心理 388

二、遗民意识与遗民绘画 394

第二节 绘画新风的启导与变革 400

一、赵孟頫 400

二、高克恭 408

三、山水画创作的繁荣 411

第三节 抒情写意山水画粲然大兴——元四家 416

一、黄公望 416

二、吴镇 420

三、倪瓒 422

四、王蒙 428

第四节 花鸟画与君子画 431

一、院体花鸟与墨花墨禽画 432

二、竹石梅兰 433

第五节 人物画的变异与传承 437

一、道释画 437

二、白描人物画 440

三、肖像画 442

第六节 宫廷绘画与民间绘画活动 443

一、宫廷绘画与皇室绘画活动 443

二、民间绘画活动 446

第七节 丰富的壁画遗存 447

一、寺观壁画 447

二、墓室壁画 455

三、版画及其它画种 462

第八节 文人批评的发展 464

一、画史、画论著作 464

二、代表性绘画理论 466

三、对外绘画交流 470

第八章 文人化与世俗化共存的明代绘画 474

引言 474

一、明代政治体制与绘画发展的关系 474

二、从清逸型文人画到综合性文人画 475

三、明代工商经济发展与世俗化倾向 476

四、明代绘画的特色 477

第一节 盛极一时的画院 478

一、明代画院体制与创作旨趣 478

二、政教意识下的人物肖像画 480

三、两宋山水画思想的后继者 484

四、多姿多彩的院体花鸟画 485

五、继承元人余绪的院外画家 487

第二节 宋画的传承者——浙派 489

一、戴进与浙派 489

二、主将吴伟 492

三、浙派的衰落 494

第三节 正统文人占主导的前期吴门画派 496

一、吴门画派的形成 496

二、画派领袖沈周 497

三、画派掌门人文徵明 500

第四节 人情化的后期吴门画派 504

一、经济发展与世风流变 504

二、女画家与春宫图 506

三、风流才子唐寅 508

四、画苑高手仇英 510

五、吴门后学及吴门画派的意义 512

一、写意花鸟画的先驱陈淳 514

第五节 “青藤白阳”与写意花卉画 514

二、水墨大写意画的确立者徐渭 516

第六节 董其昌和松江诸画派:新审美观的确立 519

一、综合主义的文人画 519

二、董其昌和松江诸画派 522

三、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524

第七节 人物画的世俗化与怪异倾向 528

一、丁云鹏和吴彬的道释画 528

二、南陈北崔 528

三、曾鲸与“波臣派” 530

四、以苏州画家为代表的人物画的民间化与世俗化 531

第八节 版画创作大放异彩 532

一、独领风骚的徽派版画 533

二、各种流派的版画争芳斗艳 534

三、版画创作的鼎盛与广泛用途 536

第九节 宗教壁画、水陆画及民间年画 538

一、墓室和佛教壁画的遗存 538

二、藏传佛教流传地区的藏画、唐卡 538

三、水陆画 540

四、绚丽多彩的民间年画 541

第十节 商品经济与绘画收藏 542

一、好古之风与书画市场 542

二、活跃的绘画收藏与鉴赏的专业化 544

一、文人批评走向繁荣 546

第十一节 绘画理论的繁荣 546

二、代表性绘画理论 547

第九章 集大成的清代绘画 552

引言 552

第一节 四王吴恽及清初正统绘画 557

一、王时敏、王鉴 557

二、王原祁与娄东派 559

三、王翚和虞山派 560

四、吴历 562

五、恽寿平及常州派 565

第二节 石涛、八大等清初名家 571

一、石涛 571

二、八大山人 577

三、傅山、担当和其他画家 585

第三节 安徽、金陵等地域画派 588

一、弘仁和新安派 588

二、萧云从与姑熟派 590

三、其他徽派画家 591

四、龚贤、髡残及金陵画坛 593

第四节 宫廷绘画 597

一、宫廷绘画运作与管理 597

二、宫廷绘画的盛期 599

三、供奉内廷的中外画家 608

四、宫廷油画和“线法画” 612

一、盐商与扬州画坛 614

第五节 “扬州画派”及清中叶画坛 614

二、“扬州画派”诸家 616

三、清中叶的其他画派 619

四、仕女画及肖像画制作 621

第六节 版画、民间年画和壁画 623

一、殿版画、插图和画谱的刊行 623

二、杨柳青、桃花坞等地的年画 624

三、佛教壁画和唐卡 629

四、太平天国壁画及其他 631

第七节 晚清绘画 636

一、海上画派的崛起 636

二、世俗化的人物画 642

三、“二居”及岭南画坛 643

四、从碰撞中走向变革 645

第八节 画学理论 647

一、繁盛的画学著述 647

二、画学著述各门类 650

三、理论建树和特色 652

第九节 绘画鉴藏与著录 657

一、绘画鉴藏概貌 657

二、宫廷收藏 658

三、私家收藏 659

四、鉴藏著录 661

一、大变动时代的文化背景 666

第十章 社会大变革中的民国绘画 666

引言 666

二、此起彼伏的美术运动与思潮 667

三、为人生而艺术与为艺术而艺术 671

四、现代美术教育的崛起 673

第一节 中国画变革的论争 675

一、现代美术格局中的中国画 675

二、美术界“三足鼎立”的出现 678

第二节 写实主义中国画的崛起 686

一、写实主义与中国画的变革 686

二、徐悲鸿 688

三、蒋兆和 691

第三节 中西融合中国画风的兴盛 693

一、中西融合画风的形成 693

二、林风眠 694

三、刘海粟 697

第四节 在传统中寻求突破的中国画风 699

一、继承中的创造 699

二、齐白石 700

三、黄宾虹 702

四、潘天寿 705

五、张大千 707

六、傅抱石 712

第五节 三足鼎立的中国画画家群与画会 714

第六节 风格与主张多元的油画 720

一、油画引入本土的历程 720

二、域外求法的留学生们 721

三、多元派别与风格 723

四、现代主义油画群体 725

五、著名油画家 726

第七节 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兴版画运动 729

一、鲁迅与新木刻运动 729

二、从“一八艺社”到“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 730

三、40年代木刻的繁荣 732

四、关于木刻创作的论争 735

五、著名木刻家 736

第八节 民国时期的年画 737

一、民国初年的时事年画 738

二、民国初年的改良年画 739

三、石印年画 742

四、新兴年画种类——月份牌年画 743

第九节 绘画史论著述 747

一、现代美术史论研究的繁荣格局 747

二、中国古代画论研究 748

三、中国画(美术)史编著 749

四、西方绘画(美术)史编著 752

五、绘画基本理论研究 753

第一节 原始社会(距今约180万年—公元前2070年) 756

《中国绘画发展史》年表 756

第二节 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763

第三节 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768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776

第五节 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783

第六节 五代两宋辽金夏(公元907年—1278年) 793

第七节 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 801

第八节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804

第九节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807

第十节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814

跋 819

作者简介 8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