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山西主要农作物杂交育种技术
山西主要农作物杂交育种技术

山西主要农作物杂交育种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郝驼兰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6088·187
  • 页数:132 页
图书介绍:
《山西主要农作物杂交育种技术》目录

山西省主要农作物的区划及各区的主要育种目标南部平川区一、自然特点 1

二、主要育种目标和当前生产上区划的品种 2

(一)中熟冬麦区 2

(二)秋粮复播区 2

(三)中早熟棉区 3

中部平川丘陵区 3

一、自然特点 3

二、主要育种目标和当前生产上区划的品种 4

(一)晚熟冬麦区 4

(二)春播中熟区 4

(三)春播晚熟区 5

一、自然特点 6

北部高寒区 6

(五)特早熟棉区 6

(四)中部复播区 6

二、主要育种目标和当前生产上区划的品种 7

(一)春小麦区 7

(二)春播早熟区 7

受精授粉的生理学知识 8

一、授粉受精过程 8

二、受精的实质 10

(一)受精的概念 10

(二)受精过程的生理基础 11

三、受精的多重性 13

(一)花粉数量 14

(二)授粉次数 15

(三)混合授粉 16

(四)多父本现象 16

(五)受雄性因素影响的部位 17

四、受精的选择性 19

(一)受精的选择性及其意义 19

(二)受精选择性的基本原理 21

五、受精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3

品种间杂交育种 25

一、杂交亲本的选配原则 25

(一)双亲要优点突出、缺点少,主要性状要能互补 25

(二)选择亲本要以主要育种目标为依据 26

(三)要注意亲本对当地条件的适应性 27

(四)注意选择生态上差异大、地理上相距远的亲本 27

(五)选择亲本要考虑到性状的遗传规律 27

二、杂交的组配方式 28

(一)成对杂交 28

(二)复合杂交 29

(三)回交 30

(四)多父本混合授粉杂交 31

三、杂交亲本的花期调节 32

(一)分期播种 32

(二)光照处理 32

(三)春化处理或调节温度 32

(四)其他调节方法 33

四、花粉的保存及雌蕊授粉能力的鉴别 33

(一)花粉保存的条件 33

(二)雌蕊授粉能力的鉴别 34

五、主要农作物杂交技术 35

(一)小麦 35

(二)谷子 38

(三)马铃薯 42

(四)莜麦 45

(五)棉花 47

(六)大豆 51

(七)油菜 53

(八)胡麻 55

远绿杂交 58

一、什么叫远缘杂交 58

二、远缘杂交在作物育种上的现况 60

(一)小麦与黑麦的属间远缘杂交 61

(二)莜麦与燕麦的远缘杂交 62

(三)水稻与玉米的远缘杂交 63

(四)小麦与长穗偃麦草的远缘杂交 64

(五)春小麦与豌豆的远缘杂交 64

(六)高粱与甘蔗的远缘杂交 65

(八)粳稻与籼稻的远缘杂交 66

(七)陆地棉与中棉的远缘杂交 66

三、克服杂交不孕的方法 67

(一)杂交不亲和性 67

(二)不亲和的原因及花粉动态 68

(三)克服杂交不孕的方法 68

四、克服杂种不育的方法 72

(一)杂种不育的原因 72

(二)克服杂种不育的方法 75

无性杂交(无性嫁接) 84

一、无性杂交在育种上的成就 84

二、无性杂交的特点及其应用 85

(一)杂交范围一般较有性杂交广泛 85

(二)无性杂交当代就可以看到变异 86

(三)杂种的分离和稳定具有与有性杂交不同的特点 86

三、无性杂交的知识及杂交成活的条件 87

(二)砧木与接穗的年龄 88

(一)砧木与接穗的选配 88

(三)砧木与接穗叶片的去留 89

(四)嫁接的适宜时期 89

四、无性杂交的方法及其技术 90

(一)双子叶作物的嫁接法 90

(二)禾谷类作物的胚乳嫁接法 93

(三)块根、块茎类作物嫁接法 96

杂种优势利用 98

一、杂种优势利用简况 98

二、杂种优势形成的原因 99

(一)杂种优势形成原因的理论在逐步明确 99

(二)雄性不育优势的利用理论也在不断完善 101

三、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 101

(一)杂交种的种类 101

(二)自交系的选育 102

四、高粱杂种优势利用 109

(一)杂交高粱的“三系”及其相互关系 109

(二)杂交高粱“三系”的培育 111

杂种后代选择的基本方法 119

一、选择的基本方法 119

(一)个体选择法 119

(二)混合选择法 119

(三)改良混合选择法 120

二、杂交后代选育的基本方法 122

(一)系谱选育法 123

(二)混合选择法 126

(三)集团选择法 128

三、加速育种进程的途径 129

(一)专业研究和群选群育相结合 130

(二)革新育种技术,一年多代选育 1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