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云南强震活动与预测方法研究
云南强震活动与预测方法研究

云南强震活动与预测方法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嘉政,皇甫岗,钱晓东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4162263X
  • 页数:3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12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云南强震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统计分析和现代数字地震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结果,重点突出了以现代数字地震学研究强震预测预报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的应用。
《云南强震活动与预测方法研究》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云南百年强震活动规律认识 1

§1.1 云南地震活动概述 2

1.1.1 地震活动水平的基本估计 2

1.1.2 地震灾害的特点 4

§1.2 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 6

1.2.1 地震带的划分 6

1.2.2 强震活动的周期性 7

1.2.3 强震活动带间的呼应关系 9

1.2.4 印尼—缅甸弧强震对云南地震活动的影响 11

§1.3 强震孕育及前兆表现的复杂性 14

1.3.1 判别孕震时段的困难 15

1.3.2 多点孕震状态下的前兆复杂性 15

1.3.3 不同地震类型产生的前兆分布 16

1.3.4 中强地震连发的含义 16

第二章 地震应力场与动力源分析 20

§2.1 区域断裂构造格局的演化 20

§2.2 震源机制及现代应力场 22

2.2.1 强震震源机制解 22

2.2.2 西南现代应力场分区特征 23

2.3.2 动力传递方式 37

§2.3 板缘动力学特征 37

2.3.1 板缘动力边界 37

2.3.3 动力耗散 38

§2.4 地震孕育的动力源分析 38

2.4.1 云南西部地震孕育动力源 39

2.4.2 云南东部地震孕育动力源 39

2.4.3 一个重要的认识 39

第三章 强震辐射波能量释放的定量研究 41

§3.1 地震波能量计算的基本关系 41

3.1.1 地震波辐射能的理论基础 41

3.1.2 地震矩与地震波辐射能量 43

§3.2 强震能量释放特征的预测意义 45

3.2.1 强震能量释放的时间变化 45

3.2.2 强震能量释放的空间分布 48

§3.3 用峰值速度估算中小地震的能量 51

3.3.1 峰值速度与地震波能量的关系 51

3.3.2 姚安地震序列的能量释放 52

3.3.3 地震矩、能量与τ0值的相关性 56

§3.4 能量释放衰减及其在预测中的应用 57

3.4.1 余震序列的能量衰减特征 57

3.4.2 衰减系数k值的物理意义 58

3.4.3 能量衰减异常与强震预测分析 59

第四章 数字地震测定现代震源新参数 63

§4.1 测定震源参数的基本理论 63

§4.2 用近场位移波形测定震源参数 64

4.2.1 资料分析 64

4.2.2 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 66

4.2.3 主震参数及能量释放 68

4.2.4 用波谱方法测定震源参数 69

§4.3 用远场位移波形测定震源参数 73

4.3.1 余震观测资料及震源参数结果 73

4.3.2 应力降时空分布特点 79

4.3.3 余震震源机制解 81

§4.4 用速度谱测震源参数的方法 85

4.4.1 速度谱测定地震矩 85

4.4.2 微震序列及测定结果 87

4.4.3 不同构造背景的应力降特征 90

§4.5 震源参数的前兆信息分析 92

4.5.1 区域台网数字地震观测资料 92

4.5.2 施甸地震序列震源参数测定结果 92

4.5.3 拐角频率、应力降随时间变化的前兆分析 96

§5.1 地震S波分裂现象的观测事实 100

第五章 地震横波分裂及应力监测 100

§5.2 S波分裂的理论及测量方法 102

5.2.1 S波分裂的理论基础 103

5.2.2 S波分裂机理及横波窗 104

5.2.3 S波分裂计算方法简介 106

§5.3 云南地震序列S波分裂研究 107

5.3.1 2001年永胜地震序列的S波分裂 107

5.3.2 2000年姚安地震序列的S波分裂 120

5.3.3 2003年大姚地震序列的S波分裂 125

5.3.4 1995年武定地震序列的S波分裂 132

§5.4 应力引起的横波各向异性及地震预测 137

第六章 近源地震波衰减与场地响应 139

§6.1 姚安地区的尾波衰减 139

6.1.1 使用资料及测定方法 140

6.1.2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141

§6.2 期纳地区上地壳的Qp和Qc 144

6.2.1 Qc(f)和Qp(f)的测量结果 144

6.2.2 期纳地区上地壳Q值特征 146

§6.3 大姚地区下地壳尾波Qc值 147

6.3.1 观测资料及计算结果 147

6.3.2 下地壳尾波Qc值特征 150

§6.4 近场尾波衰减与构造的依赖性 151

6.4.1 近源尾波衰减测定方法 152

6.4.2 武定地震尾波衰减与构造的依赖性 154

6.4.3 断层两侧S波平均自由程 159

§6.5 近源地震波的场地放大 161

6.5.1 姚安地震的场地放大响应 161

6.5.2 期纳盆地的场地放大响应及分析 166

§6.6 场地放大对等震线走向的影响 172

§7.1 峰值速度测定震源应力的理论 175

7.1.1 峰值参数与剪应力τ0值 175

第七章 峰值应力参数的动态预测图像 175

7.1.2 峰值参数与应力降Δσ 177

7.1.3 考虑介质影响的测定关系 177

7.1.4 1985年武定Ms6.5余震序列τ0值 178

§7.2 非均匀震源模型的标度分析 181

7.2.1 地震标度特征的复杂性 181

7.2.2 非均匀震源模型的震源谱 181

7.2.3 用峰值速度测定地震应力降 183

§7.3 非均匀模型研究永胜地震应力降 183

7.3.1 峰值速度与应力降的关系 184

7.3.3 余震序列应力降的时空特征 186

7.3.2 峰值速度与震级的关系 186

7.3.4 余震序列应力降特征分析 188

§7.4 非均匀模型研究大姚地震序列τ0值 189

7.4.1 峰值速度求环境应力τ0值 189

7.4.2 观测资料及测定结果 190

7.4.3 环境应力τ0值与震源深度的关系 193

§7.5 τ0值在地震短临预测中的应用 194

7.5.1 数字地震资料对地震的动态预测研究 194

7.5.2 小区域应力强度背景值的差异 197

7.5.3 应力场动态变化及其对地震活动的监视 199

§8.1 地震尾波理论及Q值估算方法 203

第八章 尾波Q值的前兆特征研究 203

§8.2 用尾波优势频率测定区域Qc值 207

8.2.1 昆明及周围地区的Qc值分布 207

8.2.2 禄劝Ms6.3余震序列尾波Qc值 209

8.2.3 云南地区尾波Q值区划 215

§8.3 尾波振幅衰减率的空间变化 217

8.3.1 澜沧—耿马地震序列基本参数 217

8.3.2 尾波振幅衰减率的测定 218

8.3.3 主震后尾波衰减率的空间变化 221

§8.4 尾波测定震源参数的方法研究 226

8.4.1 尾波Qc和B(fp)估算地震矩 226

8.4.2 尾波振幅和持续时间估算地震矩 227

8.4.3 尾波强度A0(f)与M0和MD的关系 228

8.4.4 S波散射平均自由程 229

§8.5 尾波Q值时空变化的地震预测分析 230

8.5.1 1992年期纳Ms5.4地震序列尾波特征 230

8.5.2 1993年中甸Ms5.8地震前后尾波衰减研究 236

第九章 强震中短期预测的改进型破裂时间法 242

§9.1 破裂时间法的基本理论关系 242

9.1.1 地震破裂临界现象的观测解释 242

9.1.2 破裂时间方程的基本理论 245

9.2.1 使用地震的基本参数 246

§9.2 破裂时间法对地震中短期预测研究 246

9.2.2 改进型破裂时间法模拟结果 249

§9.3 主震地震矩与系数k/m的关系 252

§9.4 中短期预测效果的回溯性检验 258

第十章 强震危险区预测的搜索技术 263

§10.1 主震位置的地点搜索技术研究 263

§10.2 搜索技术对云南地震的动态模拟 266

§10.3 强震危险区预测的稳定性评价 270

§10.4 地点搜索技术的预测检验及应用 274

§11.1 地震视应力的计算方法 277

第十一章 地震视应力空间分布及预测应用 277

§11.2 云南地区视应力时空分布 278

§11.3 余震序列的视应力研究 282

11.3.1 2000年姚安6.5级余震序列的视应力 285

11.3.2 2003年大姚6.2级余震序列的视应力 285

11.3.3 主震和余震序列视应力比较 288

§11.4 地震效率与断层摩擦 291

11.4.1 地震效率和地震波辐射效率 291

11.4.2 用震源参数讨论断层摩擦及其热增量 293

§11.5 地震标度能CR 295

12.1.1 地震位错模型理论 298

第十二章 震源参数的标定关系研究 298

§12.1 地震标定律的理论关系 298

12.1.2 地震标定关系分析 301

§12.2 适用云南地区的地震标定律关系 303

§12.3 用标定关系研究地震破裂过程 307

12.3.1 姚安M6.5主震震源参数 307

12.3.2 主震破裂过程分析 308

§12.4 统一震级标度——矩震级 310

12.4.1 地震标度的复杂性 310

12.4.2 建立统一震级标度的讨论 311

参考文献 3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