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红云著
  • 出 版 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0055249
  • 页数:2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方面的实证研究专著,是作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求学期间的博士论文。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心理语言学家和二语习得研究者在元认知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分析了该领域研究中的争议与不足。第二部分翔实报告了作者所进行的四项实证研究的过程与结果。第三部分总结了本研究中的主要调查结果,分析了本研究在调查方法方面的贡献与不足,讨论了它们对元认知理论研究与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启示和实践意义,并探讨了今后二语学习与元认知研究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目录

第一部分 引言与相关研究 1

第一章 引言 2

第二章 元认知理论研究 5

2.1 元认知及相关概念的含义 5

2.1.1 元认知的界定 5

2.1.2 元认知与认知的区别 7

2.2 元认知构成要素研究 9

2.2.1 Flavell的理论框架 10

2.2.1.1 元认知知识 11

2.2.1.2 元认知体验 12

2.2.2 Nelson与Narens的理论框架 13

2.2.3 其他研究者的观点 16

2.3 元认知特点研究 19

2.3.1 元认知的可陈述性 19

2.3.2 元认知的发展性 21

2.3.3 元认知的动态性 22

2.4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23

2.5 小结 24

第三章 元认知理论、二语习得与二语写作研究 26

3.1 元认知策略与认知策略的界定及元认知策略的分类 27

3.2 对Flavell元认知理论框架的验证性研究 30

3.2.1 元认知与二语学习 31

3.2.2 元认知与具体语言技能的学习 33

3.3 元认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37

3.4 元认知与二语写作 39

3.5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42

3.6 小结 45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46

第四章 探索性纵向研究 49

4.1 研究目的 50

4.2 研究对象 50

4.3 二语写作元认知教学主要原则 51

4.4 数据资料收集 56

4.4.1 第1阶段数据资料收集 56

4.4.1.1 限时与非限时作文练习与测试 56

4.4.1.2 开放式问卷 58

4.4.1.3 非正式小组访谈 60

4.4.2.1 限时与非限时作文练习与测试 61

4.4.2 第2阶段数据资料收集 61

4.4.2.2 周记调查 62

4.4.3 作文评阅 65

4.5 作文成绩统计结果与分析 68

4.5.1 统计结果 68

4.5.2 结果分析 76

4.6 开放式问卷与周记调查资料的归类整理结果与分析 78

4.6.1 归类整理方法 78

4.6.2 归类整理结果 81

4.6.3 元认知构成要素分析与讨论 86

4.6.3.1 元认知主体能力评估 87

4.6.3.2 元认知任务评估 88

4.6.3.3 元认知策略 89

4.6.3.4 元认知体验 92

4.6.4 写作元认知构成要素理论框架新探之一 93

4.6.5 元认知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93

4.6.6 元认知特点分析与讨论 95

4.6.6.1 元认知的发展变化性 95

4.6.6.2 元认知的动态性 98

4.7 该项研究设计的主要长处与不足 99

4.8 小结 100

第五章 对SEL与USEL写作元认知能力的横向研究 102

5.1 研究目的 103

5.2 研究对象 103

5.2.1 研究对象的确定 103

5.2.2 与研究对象的沟通 104

5.3 数据资料收集 106

5.3.1 电话访谈和小组会议 106

5.3.3 开放式问卷填写 107

5.3.2 三类作文测试 107

5.3.4 有声思维实验数据资料收集 108

5.3.4.1 总体设计 108

5.3.4.2 实验培训 110

5.3.4.3 实施过程 110

5.3.5 半结构式访谈 112

5.4 数据资料整理 112

5.4.1 外教对作文的评阅 112

5.4.2 有声思维实验录音资料的转写和编码 114

5.4.3 开放式问卷与半结构式访谈资料整理 119

5.5.1.1 元认知主体能力评估 121

5.5 结果与讨论 121

5.5.1 写作元认知构成要素 121

5.5.1.2 元认知策略 124

5.5.1.3 元认知体验 127

5.5.2 写作元认知构成要素理论框架新探之二 128

5.5.3 写作元认知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130

5.5.4 写作元认知特点分析 131

5.5.4.1 元认知的动态性 131

5.5.4.2 元认知的可陈述性 132

5.5.5 写作时间的设计与作文成绩的关系 134

5.6 该项研究设计的主要长处与不足 139

5.7 小结 140

第六章 写作元认知理论框架的确定一因子分析研究 141

6.1 研究目的 142

6.2 研究对象 142

6.3 调查工具 144

6.3.1 问卷的设计 144

6.3.2 问卷的两次试测 145

6.3.3 问卷的篇幅问题 146

6.4.1 因子的确定过程 147

6.4 因子分析 147

6.4.2 因子的命名 152

6.4.3 共同因子的确定 153

6.5 结果与讨论 153

6.5.1 写作元认知构成要素理论框架新探之三 153

6.5.2 写作元认知理论框架确定的意义 156

6.5.3 关于未进入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框架的变量的讨论 157

6.6 该项研究设计的主要长处与不足 159

6.7 小结 159

7.1 研究目的 160

第七章 写作元认知对作文成绩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研究 160

7.2 研究对象 161

7.3 数据整理 162

7.4 验证性因子分析主要研究结果与讨论 164

7.5 写作元认知与作文成绩之间因果关系研究结果 166

7.6 写作元认知与作文成绩之间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讨论 172

7.6.1 写作元认知构成要素理论框架新探之四 172

7.6.2 写作元认知与作文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 179

7.7 该项研究设计的主要长处与不足 184

7.8 小结 185

第三部分 综合讨论 186

第八章 主要调查结果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187

8.1 写作元认知理论框架的确立及其意义 188

8.2 写作元认知与作文成绩之间因果关系的确定及其意义 192

8.3 写作元认知特点调查结果及其意义 196

8.4 对SEL与USEL横向研究的主要结果及其意义 199

8.5 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201

8.6 小结 207

第九章 研究方法的贡献与不足 209

9.1 贡献 210

9.2 不足 212

9.3 展望 213

参考文献 216

附录 228

附录1:第1学期初(2002年10月初)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问卷 228

附录2:第1学期上半学期(2002年10月底)实验组学生问卷 228

附录 228

附录3:第1学期中(2002年11月中旬)实验组学生问卷 229

附录4:第1学期末(2002年12月底)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问卷 229

附录5:实验组学生作文范文选(2002年10月—2003年7月) 232

附录6:限时作文测试题目及相关问卷 233

附录7:非限时作文题目及相关问卷 234

附录8:学生周记内容范围提示资料 236

附录9:给SEL与USEL的信 237

附录10:有声思维结束后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239

附录11:二语写作元认知情况问卷 239

附录12:实验组学生写作周记选 246

附录13:有声思维录音转写文字资料选(SEL 2) 249

附录14:有声思维实验后半结构式访谈录音整理文字选(SEL 2) 255

附录15:作文评阅参考标准 257

附录16:参加大型闭合式问卷调查的学校(共61所) 257

附录17:给参加“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学生的信 259

附录18:参加“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的学校(共107所) 259

附录19:“主体评估、任务评估、策略和四级成绩对作文成绩的影响”效应值表 261

附录20:写作元认知对作文成绩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参考) 262

附录21:二语写作元认知要素、元认知因子、观测变量路径系数明细表 263

后记 2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