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唐诗研究
唐诗研究

唐诗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松勤,胡可先,陶然著(杭州师范大学)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8045714
  • 页数:4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绪论,唐诗的演进阶段,唐诗诗体,唐人诗论,唐诗文献,唐诗与政治,唐诗与宗教,唐诗与科举八章。
上一篇:隋唐历史故事下一篇:习惯铸造人格
《唐诗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节 唐诗繁荣的标志 1

第二节 唐诗繁荣的原因 3

一 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4

二 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 5

三 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 7

四 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9

第三节 唐诗的分期 11

第二章 唐诗的演进阶段 14

第一节 初唐诗歌 14

一 贞观前后的诗坛 14

二 “四杰”与初唐诗歌 19

三 “沈宋”的律诗与陈子昂的“唐音” 30

第二节 盛唐诗歌 35

一 张九龄与山水田园诗派 35

二 高适、岑参与边塞诗 46

三 将唐诗推向巅峰的李白与杜甫 58

第三节 中唐诗歌 79

一 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 80

二 韩孟诗派与柳宗元、刘禹锡 86

三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106

第四节 晚唐诗歌 118

一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119

二 李商隐与深婉绮丽诗风 123

三 “咸通”诗人群与唐末诗风 132

第三章 唐诗诗体 140

第一节 唐诗诗体的形态与演进 140

一 唐诗诗体的辨识 140

二 唐诗诗体的形态分类 145

三 唐诗诗体的演进趋势 151

第二节 以时代论诗体 160

一 大历体 160

二 元和体 164

三 长庆体 168

第三节 以诗人论诗体 172

一 沈宋体 172

二 上官体 176

三 王杨卢骆体 179

四 陈拾遗体 181

五 韦柳体 183

六 韩孟体 185

七 元白体 186

八 张王乐府 189

九 温李体 190

十 姚贾体 192

十一 皮陆体 194

第四节 以体裁论诗体 199

一 古体 199

二 近体 203

三 杂体 211

四 新歌行体 216

五 新乐府 220

第四章 唐人诗论 224

第一节 唐人诗论概述 224

一 唐人诗论的四种表现形态 224

二 唐人诗论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227

第二节 唐人重要诗论举隅(上) 234

一 上官仪的“六对”、“八对”说 234

二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236

三 王昌龄《诗格》 237

四 李白的诗论 242

五 杜甫的诗论 245

第三节 唐人重要诗论举隅(下) 249

六 殷璠《河岳英灵集》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249

七 皎然《诗式》 254

八 以白居易为代表的美剌教化理论 262

九 司空图《诗品》 267

第五章 唐诗文献 274

第一节 唐诗文献的种类、流传和散佚 274

一 总集种类与源流 275

二 别集种类与源流 281

三 作家传记资料 285

四 敦煌文献 289

第二节 唐诗重要别集叙录 290

(一)王勃《王子安集》 330

(二)杨炯《盈川集》 330

(三)卢照邻《卢昇之集》 330

(四)骆宾王《骆临海集》 330

(五)陈子昂《陈伯玉文集》 330

(六)孟浩然《孟襄阳集》 330

(七)王维《王右丞集》 330

(八)高适《高常侍集》 330

(九)岑参《岑嘉州集》 330

(十)韦应物《韦苏州集》 330

(十一)李白《李翰林集》 330

(十二)杜甫《杜工部集》 330

(十三)孟郊《孟东野诗集》 330

(十四)韩愈《昌黎先生集》 330

(十五)柳宗元《柳宗 330

元集》 330

(十六)李贺《李长吉歌诗》 330

(十七)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330

(十八)元稹《元氏长庆集》 330

(十九)刘禹锡《刘宾客集》 330

(二十)杜牧《樊川文集》 330

(二十一)李商隐《玉溪生诗集》 330

(二十二)温庭筠《温飞卿诗集》 330

(二十三)皮日休《皮子文薮》 330

(二十四)韩偓《韩翰林集》 330

(二十五)韦庄《浣花集》 330

第三节 唐诗重要总集叙录 330

(一)许敬宗等《翰林学士集》 346

(二)崔融《珠英集》 346

(三)殷璠《河岳英灵集》 346

(四)殷璠《丹阳集》 346

(五)芮廷章《国秀集》 346

(六)元结《箧中集》 346

(七)李唐成《玉台后集》 346

(八)令狐楚《御览诗》 346

(九)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346

(十)姚合《极玄集》 346

(十一)韦庄《又玄集》 346

(十二)韦穀《才调集》 346

(十三)佚名《搜玉小集》 346

(十四)顾陶《唐诗类选》 346

(十五)胡震亨《唐音统签》 346

(十六)御定《全唐诗》 346

(十七)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346

(十八)孙洙《唐诗三百首》 346

第六章 唐诗与政治 346

第一节 武周革命与文学环境的变化 346

一 建立以文章取士制度 347

二 降低士族威望 348

三 政治与文学中心的东移 350

四 《三教珠英》的编纂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 352

五 从“北门学士”到“珠英学士” 353

六 文化环境从儒学化到文学化 355

第二节 安史之乱与唐诗转型 357

一 文人的爱国之情与书生之气 358

二 文学重心的多元化 364

第三节 永贞革新与元和新变 372

第四节 牛李党争:政治漩涡中的文人命运 376

第五节 甘露之变与文士全身远祸的心态 383

第七章 唐诗与宗教 388

第一节 唐代三教的调和与对抗 388

第二节 唐诗与佛教 391

一 佛教对唐诗的影响 391

二 唐代僧诗考察 394

三 佛教与唐代白话诗派 396

四 王维与佛教 398

第三节 唐诗与道教 401

一 道教对唐诗的影响 401

二 三李与道教 406

三 游仙诗的繁盛与道教的影响 415

第八章 唐诗与科举 419

第一节 唐代的科举制度 419

一 唐代科举考试的流程 420

二 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 425

第二节 进士试与省试诗 428

一 唐代的进士科考试 428

二 省试诗 430

第三节 行卷风气与行卷诗 434

一 唐代举子行卷的社会风尚 435

二 行卷诗 443

第四节 赴举诗、及第诗和落第诗 447

一 赴举诗 447

二 及第诗 450

三 落第诗 453

引用书目 459

后 记 4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