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
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

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家伦编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41213713
  • 页数:3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高校“文学理论”课教材,在传统教材体系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特点和自身创作的体会,提出了自己一些新的见解,如文学的理性、文学的功利性、创作过程中的顿悟等概念。
《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目录

目录 1

第一编 导论 1

第一章 文艺与文学 1

第二章 文学理论、文学史与文学批评 8

一、关于文学理论与文学史 9

二、关于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11

三、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要素、品格和形态 1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诞生 12

二、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16

一、文艺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性质 1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观点 16

三、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7

四、文学起源于劳动 17

五、阶级对立对艺术生产的制约作用 17

六、无产阶级文学的历史使命和党的文学的原则 17

七、文艺发展的继承性和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17

八、革命悲剧和文艺的鼓舞教育作用 17

九、关于艺术生产与文艺欣赏 18

十、关于艺术的典型化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8

十一、风格多样化和艺术民主 18

一、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当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19

二、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当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体系 19

第三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19

三、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当是十分重视民族文化传统的体系 20

四、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当是概括和总结社会主义文学新经验,回答社会主义文学新问题的体系 20

本编复习要点 20

第二编 文学本质论 22

第四章 文艺的起源和发展 22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 23

一、历来关于文艺起源的各种不同解释 23

二、文艺起源于劳动 25

第二节 文学发展与社会生活 29

一、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是经济基础 29

二、文学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32

三、其他上层建筑领域对文学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34

第三节 文学活动四要素的相互作用 36

第五章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38

第一节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38

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38

二、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质 40

三、文学的源泉是社会生活 40

四、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43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45

一、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46

二、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抽象的 47

三、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理性的 48

四、文学既是真实的也是虚构的 49

第三节 文学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的艺术 50

一、关于形象思维 50

二、文学用形象反映生活 54

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57

第六章 社会主义文学及其发展 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 65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遵循的党性原则 65

二、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68

三、社会主义文学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69

四、作家、艺术家必须同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 70

一、社会主义文学对本民族文学的纵向继承 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学的继承、借鉴与创新 72

二、社会主义文学对其他国家、地区、民族文学的借鉴 75

三、社会主义文学的创新——创造富于民族气质与现代意识的世界文学 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80

一、提倡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的文学 81

二、社会主义文学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85

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追求社会主义文学精品 87

本编复习要点 88

第三编 文学创作论 90

第七章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90

第一节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联系与不平衡性 90

一、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 91

二、精神生产的相对独立性 92

三、文学生产的特殊性 93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 96

一、生活在现实中的创作主体 97

二、创作主体对现实的表现 98

三、作为特殊的社会生活的创作客体 101

四、主体和客体在创作中的关系 104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106

一、文学创作的素材积累时期 107

二、文学创作的酝酿构思时期 109

三、文学创作的写作物化时期 113

一、文学形象的涵义 115

第四节 文学创作的典型化 115

二、典型人物——“熟悉的陌生人” 117

三、典型环境——“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118

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19

第八章 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 121

第一节 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 121

一、形象与意象 122

二、意象与超象 124

三、典型与意境 125

第二节 灵感与顿悟 133

一、灵感与顿悟是作家、艺术家天才的标志 134

二、灵感与顿悟的通常表现 135

三、灵感顿悟状态是创作的“化境” 137

第三节 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140

一、关于艺术真实 141

二、关于艺术概括 146

第九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 148

第一节 文学的基本类型及初步形成 149

一、现实型文学 149

二、理想型文学 151

三、象征型文学 153

四、文学类型在古代的初步形成 156

第二节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158

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158

二、19世纪的欧洲批判现实主义 162

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164

四、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65

第三节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167

一、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167

二、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浪漫主义潮流 170

三、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 171

第四节 现代主义诸流派 173

一、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174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75

三、两种主要的现代主义流派 176

四、如何对待现代主义文学? 180

本编复习要点 182

第四编 文学构成论 183

第十章 文学作品构成诸要素 183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要素 184

一、题材 184

二、主题、思想和情感 187

三、人物 189

四、环境 195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式要素 196

一、情节 196

二、结构 198

三、语言 199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02

一、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主导性和决定作用,内容决定形式 203

二、文学作品的形式服务于内容,但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反作用 203

三、文学作品应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204

第十一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 205

第一节 诗歌 206

一、诗歌的定义 207

二、诗歌的审美特征 207

三、诗歌的分类 210

第二节 小说 212

一、小说的定义 212

二、小说三要素 212

三、小说的分类 213

一、散文的特点 214

第三节 散文与报告文学 214

二、散文的分类 215

三、报告文学 216

第四节 戏剧文学与影视文学 217

一、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218

二、戏剧文学的分类 222

三、影视文学 224

本编复习要点 227

第十二章 文学消费与文学价值 229

第一节 文学的消费 229

第五编 文学消费论 229

一、文学生产与文学商品化 230

二、文学消费的过程及意义 231

三、当今文学消费中的积极面与消极面 232

第二节 文学的价值 233

一、文学的认识、教育、审美作用 234

二、文学的娱乐、休闲作用 235

三、文学影响力的有限性 236

第十三章 文学欣赏与文学评论 236

第一节 文学的欣赏 237

一、文学欣赏是文学阅读的高级形态 237

二、文学欣赏的一般过程 237

三、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241

第二节 文学的评论 244

一、文学评论的性质和任务 245

二、文学评论的标准 248

三、文学评论的美学原则和历史方法 252

第三节 从时空领域看文学的美学生命 253

一、文学作品取得和拓展空间领域的因素 254

二、文学作品取得和拓展时间长度的因素 256

三、社会主义文学理论应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259

本编复习要点 260

参考书目 261

后记 262

一、(古希腊)埃斯库罗斯:阿伽门农(第四场、第五场) 263

附录: 263

二、郭沫若:《凤凰涅槃》 277

三、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87

四、俞平伯:《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92

五、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 297

六、(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节选) 301

七、(俄)契诃夫:《艺术品》 303

八、(清)蒲松龄:《娇娜》 307

九、鲁迅:《一件小事》 310

十、胡适:《人力车夫》 312

十一、巴金:《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31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