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古埠·新花·硕果  循序自主作文教学实验与研究
古埠·新花·硕果  循序自主作文教学实验与研究

古埠·新花·硕果 循序自主作文教学实验与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路洪亮主编
  • 出 版 社: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11072114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具体作文教学实例出发,引导老师如何指导中学生写作文。
《古埠·新花·硕果 循序自主作文教学实验与研究》目录

一、“循序自主作文教学实验与研究”实验课题概述 1

(一)四大训练序列之一——阅读积累序列 2

(二)四大训练序列之二——课内外仿写序列 3

(三)四大训练序列之三——作文训练序列 3

(四)四大训练序列之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序列 4

二、特色鲜明的作文教学实验 5

(一)“以人为本”,提供“自主”精神张扬的沃土 7

(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作文教学之路 13

(三)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作文教学实验 22

(四)构建向生活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 27

(五)“多元参与,和谐运行”的作文教学机制 33

(六)“教育科研”、“教学常规”互相促进的实验理念 38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 42

上编 说话和写话——以说促写,以写促说 42

一、说话融入语文教学 42

(一)听、说、写的意义及其关系 43

(二)引导学生观察,激发说话、写话兴趣 45

(三)多角度多层次边仿、边练、边创 45

(四)设立写话作业,巩固和提升说话成效 51

(五)说写话教学一般规律 53

(六)激励评价,互相促进 59

二、阅读与积累,为习作提供语言 60

(一)低段兴趣阅读的目的与要求 61

(二)阅读方法指导与练习 63

(三)抄写——多功能阅读 65

三、综合实践,接触生活 66

(一)内容、范围 66

(二)观察、体验、表达 67

(三)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70

(四)结合生活感受,自主说写练笔 79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 82

中编 片段训练与习作——连段成篇,仿写结合 82

一、课内学法课外练 82

(一)依托教材制订计划,结合实际超越发展 83

(二)仿练有机结合,技能循序提高 85

(三)观察训练促写作 86

(四)片段训练与指导 89

(五)多种形式,主动练习,显现特色 90

(六)讲评、再练、提高 92

二、阅读与积累,为习作奠定基础 96

(一)阅读方法 96

(二)学写读书笔记 100

(三)听记——阅读的深化 109

三、综合实践活动 112

(一)作文融入生活,陶冶情操,积累素材 112

(二)“谈天说地”,交流感受体验 116

(三)参与活动,发展自我 118

(四)语文能力的综合展示——手抄报 118

(五)编辑文选 122

(六)三会两赛 122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123

下编 自主习作与快速作文 123

一、命题作文:学方法、练能力 123

(一)制订计划,确保循序渐进 124

(二)阅读课落实读写学习目标,做到一课一得 125

(三)作文单项训练,突破重点、难点 130

(四)综合练习,全面提升 132

(五)创新习作——构图想像作文 133

(六)自我命题,舒畅习作 138

(七)写日记和周记,深化自命题练习 143

(八)生活作文,放飞自我 144

二、综合训练见成效,快速作文展风采 148

(一)毕业班作文训练螺旋推进,周密计划 148

(二)快速作文的意义 152

(三)单项训练,再上水平 153

(四)多题一作摸底,一题多作拔高 169

三、阶梯式仿写,发展创新 171

(一)单项仿写,对症下药 171

(二)篇章仿写,建构框架 172

(四)创新仿写,自我展示 174

(三)综合仿写,各取所长 174

四、强化作文评讲,形成自改习惯 175

(一)评讲作文的一般方法 175

(二)教给自改方法,训练自改能力 176

五、阅读与积累,为习作增色添彩 184

(一)高年级阅读目标与管理 185

(二)写好特色读书笔记 186

(三)交流、评价、点拨和调控 188

(四)开展读书活动,让书伴学生终生 189

(一)走进大千世界,丰富生活体验,获取习作素材 190

六、综合实践活动,全面融入生活,开创用语文的广阔时空 190

(二)语文实践活动的常规管理 193

(三)学生自编文选,留下个人足迹 200

(四)鼓励自创自写,记录生活独特感受 201

结语 实践与反思 206

一、学校在科研路上大踏步奋进 206

(一)全面落实新《课标》 206

(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 210

(三)横向带动各学科共同发展 214

二、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15

附录 2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