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永远的丰碑  1
永远的丰碑  1

永远的丰碑 1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殷立群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7023589
  • 页数:1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中国现代史上具有转折点的重要会议及战争进行了编辑、整理。
上一篇:宋西事案下一篇:斋名集观
《永远的丰碑 1》目录
标签:丰碑 主编

中国民主党派 5

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5

二、中国民主同盟 18

三、中国民主建国会 28

四、中国民主促进会 35

五、中国农工民主党 41

六、中国致公党 48

七、九三学社 53

八、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57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66

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 66

二、共青团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71

三、共青团在土地革命斗争中 85

四、共青团的改造和重建 92

五、青年团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时期 105

六、继承和发扬共青团的革命传统 116

中华全国总工会 128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128

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135

三、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诞生 144

四、三次劳大至五次劳大 158

五、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恢复 171

六、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工会运动 181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4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各项条件的准备 194

二、农业合作化 204

三、手工业合作化 218

四、和平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 227

秋收起义 255

一、工农必须有武装 255

二、两次省委会议 262

三、暴动前的部署 269

四、霹雳一声震乾坤 277

五、“不能打长沙” 287

六、队伍向何处去? 293

七、三湾改编 30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09

一、湘赣边界红一角 309

二、井冈山会师 321

三、龙源口大捷 326

四、“黄洋界上炮声隆” 332

五、八角楼的灯光 341

六、在经济封锁面前 345

七、井冈红旗不倒 353

中央革命根据地 367

一、红旗跃过汀江 367

二、横扫千军如卷席 378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389

四、反第四次大“围剿” 395

五、建设一个新世界 402

六、“大军西去气如虹” 409

九一八事变 426

一、蓄谋已久的方针 426

二、转嫁危机的出路 434

三、箭在弦上 439

四、柳条沟事件 450

五、“不抵抗主义” 458

六、抗日义旗不倒 465

七、锦州和辽西的陷落 473

八、激战哈尔滨 479

二万五千里长征 489

一、突破封锁线 战略大转移 489

二、黎平兵转西 遵义丰碑立 493

三、赤水出奇兵 金沙巧渡急 498

四、结盟过彝区 大渡飞兵袭 507

五、翻越大雪山 两军喜会师 516

六、生死大搏斗 跋涉水草地 521

七、攻下腊子口 直罗镇奠基 530

八、三军大会师 长征得胜利 535

遵义会议 549

一、王明是怎样上台的 549

二、根据地来了帮“洋房子先生” 555

三、第五次反“围剿”和湘江战役 565

四、从痛苦中觉醒 578

五、扭转乾坤的会议 586

六、遵义会议的光芒 594

一二九运动 603

一、民族存亡的关头 603

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611

三、全民族抗日救国的大风暴 623

四、踏上与工农相结合的征程 631

五、历史的回声 638

西安事变 661

一、西北三角同盟 661

二、从“哭谏”到兵谏 673

三、华清池的枪声 681

四、中共代表团 691

五、降下和平帷幕 699

六、悲壮的送行 707

卢沟桥事变 718

一、北平西南的明珠 718

二、乌云遁向山海关 721

三、筑起血肉长城 725

四、卢沟月夜的枪声 737

五、血战卢沟桥 746

六、“与南苑同在” 755

七、坚强的后盾 761

陕甘宁边区 771

一、概述 771

二、边区的形成及演变 773

三、建立“三三制”的新民主主义政权 783

四、坚持抗战,保卫边区 797

五、自力更生,建设边区 810

六、边区的文化教育工作 818

七、边区的历史地位 825

侵华战争 831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针步骤和准备 831

二、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全国抗战的实现 844

三、“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854

四、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864

五、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配合友军作战 872

六、八路军实行战略展开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粉碎日军的围攻创建抗日根据地 900

七、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篇重要军事著作 945

八、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 959

九、新四军实行战略展开在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 997

十、东北抗日联军继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1017

十一、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的形势我党我军的方针和任务 1037

第二次反共高潮 1047

一、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 1047

二、华北敌后军民开展反“扫荡”,反“蚕食”和反“治安强化运动”斗争 1062

三、粉碎敌顽夹击坚持华中敌后抗战 1094

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形势我党我国的方针和任务华北敌后军民战胜严重困难的斗争 1117

五、华中敌后军民展开反“清乡”、反“清剿”和反“扫荡”斗争 1143

六、全面反攻前的形势我党我军的方针和任务 1163

七、向日伪军占领的城市交通要道展开大规模进攻 1175

八、歼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 1190

八 路军 1213

一、八路军是由红军改编的人民武装 1213

二、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1219

三、健儿首战平型关 1223

四、创建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1235

五、发动“百团大战” 1250

六、适时举行攻势作战,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1259

七、实行全面战略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1265

新四军 1277

一、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成立新四军 1277

二、各支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1282

三、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 1288

四、黄桥战役胜利,打开苏北抗战局面 1292

五、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1301

六、重建军部,整编部队 1308

七、开展攻势作战,扩大解放区 1324

八、举行战略反攻,争取抗战胜利 1329

开辟华南抗日根据地 1339

一、武汉失守后的形势 我党我军的方针和任务 1339

二、八路军主力挺进冀鲁平原和粉碎日军对山区各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1350

三、实行自卫反击,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 1379

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连续“扫荡” 1397

五、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1427

六、新四军东进北上发展华中抗日游击战争 1448

七、豫鄂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1473

八、开展与坚持华南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 1489

恢复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1509

一、敌后抗战进入恢复发展时期的形势我党我军的方针和任务 1509

二、华北我军深入贯彻“敌进我进”的方针继续粉碎敌军“扫荡”恢复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1516

三、继续开展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斗争扭转华中敌后抗战局面 1555

四、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三次反共高潮 1576

五、开展攻势作战,实行局部反攻 1585

六、向河南、湘粤边、苏浙皖边敌后进军,开辟新区 1616

七、加强攻势作战猛烈扩大解放区 1640

南京大屠杀 1698

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698

二、国际安全区的梦魇 1708

三、天下竟有杀人游戏和竞赛 1716

四、令人发指的日军兽行 1726

五、肆无忌惮的抢劫与纵火 1732

六、面对死亡的不屈反抗 1738

七、历史的回声 1745

台儿庄会战 1753

一、华北沪宁沦陷 日寇肆虐华夏 1753

二、鲁豫鏖战在即 千军弯弓秣马 1763

三、勇士浴血疆场 敌酋终被击垮 1769

四、战绩彪炳千秋 精神永著中华 1786

皖南事变 1803

一、开拔云岭 北上抗日 1803

二、丕岭枪响 星潭突围 1809

三、怒吼东流山 血染石井坑 1817

四、身陷囹圄 大义凛然 1826

五、夜半惊雷 英魂销殒 1835

六、同讨共伐 前仆后继 1844

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 1858

一、蒋介石劫收抗战胜利果实 1858

二、“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 1862

三、国统区人民的反内战反独裁斗争 1873

四、各界群众的抗暴斗争 1876

五、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 1885

六、工人、学生的反迫害、争生存斗争 1893

七、反对美帝扶植日本的斗争 1901

八、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欢呼新政协 1905

百团大战 1914

一、多事之秋 1914

二、天时地利人和 1920

三、运筹帷幄 1923

四、太行霹雳 1928

五、胜利之本 1939

六、榆辽攻坚 1943

七、涞灵灭寇 1951

八、全线破击 1958

九、反击“扫荡” 1964

十、功昭日月 1971

抗战胜利 1979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和我党的方针 1979

二、加速实行战略转变调整战略部署 1986

三、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停战协定的签订 1995

四、反对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进一步做好对付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 2011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2033

一、全面内战爆发时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和我军的战略方针 2033

二、敌人发动全面进攻我军在各个战场打击敌人 2043

三、逐步扩大歼灭战规模打破敌人的全面进攻 2084

四、挫败敌人的重点进攻,举行局部反攻 2120

五、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2161

六、战争进入第二年时的形势。我军的任务和战略方针 2174

七、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2183

八、西北、华东战场我军举行反攻作战 2217

九、我军在晋察冀、东北等战场发动攻势 2235

十、1948年初的战争形势 我军开展新式整军运动 2248

十一、中原我军发动新攻势 粉碎中原敌人防御体系 2256

十二、华北、东北我军发动新的攻势迫使敌人陷入更严重的困境 2277

延安整风 2300

一、为什么要进行延安整风 2300

二、延安整风的内容 2306

三、延安整风的经过 2315

四、延安整风的基本方针和方法 2345

五、延安整风的伟大意义 2349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 2356

一、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2356

二、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363

三、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 2375

四、共产国际与中共三次左倾错误 2388

五、共产国际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403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414

一、国际和国内背景 2414

二、会议的筹备历程 2416

三、大会的议事日程 2423

四、七届一中全会 2460

五、团结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 2462

重庆谈判 2467

一、英明决策 2467

二、飞抵重庆 2475

三、国共和谈 2482

四、针锋相对 2495

五、广泛团结 2503

六、胜利返延 2510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防御 2518

一、撕毁协议 内战爆发 2518

二、中原军区 胜利突围 2525

三、华东军民 南征北战 2532

四、三晋战场 顽强抗击 2542

五、三下江南 四保临江 2549

六、转战陕北 三战三捷 2554

七、孟良崮上 克王牌师 2560

八、对敌开始 局部反攻 2566

进军大别山 2574

一、伟大的战略转折 2574

二、突破黄河天险 2580

三、鲁西南大捷 2586

四、战场上的谍影 2593

五、果断的决定 2597

六、勇闯四道水 2604

三大战役 2617

一、战争进入第三年时的形势和我军的任务 2617

二、举行济南战役,攻克坚固设防、重兵据守的济南城 2624

三、举行辽沈战役,歼灭卫立煌集团,解放东北全境 2640

四、举行淮海战役歼灭刘峙集团 2666

五、举行平津战役歼灭傅作义集团 2698

六、西北野战军继续发展进攻,钳制胡宗南集团 2723

七、战略决战后的形势和我军的任务 2730

八、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南昌等地 2743

九、向福建进军解放东南沿海岛屿 2762

十、向中南进军,解放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 2773

十一、攻克太原和平解放绥远 2802

十二、向西北进军解放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诸省 2812

十三、向西南进军,解放贵州、云南、西康、四川、西藏诸省 2831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852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2861

一、赴京赶考应民情 进军全国发号令 2861

二、群贤云集筹国事 建政宏论宗旨定 2871

三、领导须靠共产党 肝胆相照用贤能 2876

四、五星红旗开新宇 空前盛会终定鼎 290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915

一、积极呼应新政协 2915

二、坦诚相见情切切 2926

三、民主协商谋国事 2943

四、翻开历史新一页 2959

抗美援朝 2975

一、朝鲜问题 2975

二、赴朝出征 2980

三、五次战役 2988

四、外交风云 2995

五、停战谈判 2998

六、积极防御 3005

七、爱国热潮 3015

八、实现停战 3023

三反五反运动 3036

一、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3036

二、“三反”的由来和发展 3049

三、“五反”的开展 3072

四、对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 3087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3096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 3096

二、“新思潮派”和“动力派” 3104

三、史学家的新贡献 3115

四、“神州国光社”与福建事变 3128

五、中国农村社会性质之争 3135

六、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3147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历史的必然选择 3158

二、制宪史上的根本革命 3167

三、民主选举谱写新篇 3176

四、新中国的历史丰碑 3187

五、总结过去继往开来 3200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215

一、凯歌高奏的年代 3215

二、充分酝酿 精心准备 3221

三、民主、团结、胜利的盛会 3226

四、英明决策和辉煌成就 3237

五、民族复兴的伟大起点 325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