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党的先进性与执政能力  中
党的先进性与执政能力  中

党的先进性与执政能力 中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3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天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2083184
  • 页数:132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坚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各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先进性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局势的能力等。
《党的先进性与执政能力 中》目录

第三篇 坚持先进性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423

第一章 党的执政能力的一般表现 423

第一节 党领导国家政权的能力 423

一、党领导制定与修改宪法 423

二、党依照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国家权力机关 424

三、党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干部 425

四、党领导政权机关的工作 427

第二节 党影响社会的能力 435

一、提高党的公信力 435

二、协调利益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438

三、发展社团,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 440

四、建设社区,提高民众的自治能力 447

一、决策是党的领导的基本职能 454

第三节 党的决策能力 454

二、党的科学决策“肇始了中华民族新的振兴” 458

三、党的决策能力取决于党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461

第四节 党的危机管理能力 472

一、危机管理:执政党绕不开的重大课题 472

二、SARS疫情挑战党的危机管理能力 477

三、党的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478

第二章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党的整体执政能力 487

第一节 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位 487

一、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重要建党原则 487

二、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共党建的一条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 488

三、思想理论建设是贯穿于党的一切建设的中心环节 489

四、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突出位置 490

第二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92

一、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立党之本 492

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494

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97

第三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98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498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500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502

第四节 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落到实处 506

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506

二、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07

三、加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509

第三章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511

第一节 党风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 511

一、党风与党的政治路线密切相联 511

二、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12

三、党的领导的正确性、有效性取决于党是否善于从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513

四、党群关系的密切程度是党的执政能力强弱的根本指标 514

第二节 党风建设的核心:密切党群关系 515

一、党群关系:执政党建设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515

二、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 517

三、勤政为民,真抓实干 519

四、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520

第三节 党风建设的热点:反对腐败 522

一、正确认识党内腐败现象 523

二、加强反腐败的对策研究,遏制腐败蔓延 525

三、正确认识反腐败成效,增强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 527

第四节 党风建设的关键:制度建设 529

一、靠制度加强党风建设既要营造大的制度环境,又要完善具体的制度体系 529

二、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解决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531

第一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干部是关键 533

一、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 533

第四章 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533

二、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 535

第二节 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的执政能力 536

一、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 536

二、按照“四化”要求建设干部队伍 537

三、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 541

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544

第三节 提高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 546

一、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546

二、不断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547

三、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548

四、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 549

五、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总揽全局的能力 549

六、提高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 550

七、提高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必须大胆使用干部 551

第四节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552

一、总结干部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 552

二、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554

三、进一步推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555

第五章 改进党的领导方法 提高党的领导艺术 558

第一节 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是领导者领导能力的体现 558

第二节 认识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特点,掌握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艺术的规律 560

第三节 总结人类领导活动的经验,明确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艺术的方向 561

一、综合运用各种领导方法 562

二、重视和运用科技新成果 563

三、继承、借鉴与创新 563

第四节 掌握基本的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 564

一、中国古代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 564

二、中国共产党传统的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 567

三、现代西方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 577

第六章 强化执政意识 构建执政方略 580

第一节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执政意识 580

一、执政图强的机遇意识 580

二、执政安邦的忧患意识 581

三、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 582

四、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 583

五、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 583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 584

一、依法执政 584

二、执政兴国 586

三、执政为民 586

第三节 构建执政方略 589

一、找准执政坐标 590

二、确立指导思想 591

三、明确执政目标 592

四、创新执政理念 593

五、提高执政能力 594

六、丰富执政资源 594

七、转变执政方式 595

八、造就执政保证 596

九、攻克执政难题 596

第四节 丰富执政资源 597

一、执政资源的含义、类型和特征 597

二、中国共产党开发执政资源的历史回顾和现实思考 599

三、努力开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 603

第七章 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613

第一节 党的领导地位和法理依据 613

一、党的执政地位是长期实践中形成的 613

二、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 61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提供了新的合法性来源 622

第二节 依法治国要求转变党的执政方式 624

一、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625

二、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627

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 631

第三节 全面把握依法执政的内涵 634

一、依法进入国家政权组织 635

二、将党的路线和主张上升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 638

三、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639

专论 643

领导干部要做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模范 苏荣 643

筑牢领导干部先进性要求的思想政治基础 陈光林 647

适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要求全面提高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能力 周国富 653

在加快发展中体现先进性 在为人民服务中体现执政能力 顾伯平 656

坚持与时俱进 争创“三有三好”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巴音朝鲁 661

构建先进性长效机制加强机关党的先进性建设 郁义康 667

以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刘怀廉 672

关于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调查报告 王维贵 677

按照先进性要求增强党性 朱清敏 688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邢威 691

聚精会神抓整改 服务大局促发展 胡先来 695

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杨治润 698

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 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陈刚 703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水平 张立民 705

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具体要求形象化工作化制度化成果化的研究与探索 杨树德 709

加强干部培训 提高干部素质——三河市大规模多层次培训干部工作纪实 王凯军 714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坚持做到“四个引深、四个解决” 马斌 717

着力抓住四个关键环节 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梁嘉炽 720

用长效机制保证共产党员先进性 刘宗林 725

强化意识 做好表率 孙晋康 729

牢记“两个务必” 做新时期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 柴香稳 733

关于新民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刘正 736

建立健全三大机制 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 龙兴平 745

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李士杰 749

建立“三抓两联”工作机制 破解教徒聚居村党建难题——对永年县做好新形势下教徒聚居村党建工作的调查 刘付生 755

提高能力 树立形象 巩固品牌 杨国晋 760

腐败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最大障碍 陈元宏 764

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有益探索——泾川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实践与启示 马建军 769

对建设“双强”型村干部队伍的实践与思考 徐德才 772

崆峒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张兴荣 775

严把“四关”建强党员干部队伍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郭旭隽 778

乡镇干部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姚步新 781

提高认识 强化管理 切实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肖鹏 78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着重提高“三种能力” 马英利 789

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冯玉芳 79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哈磊 796

第四篇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801

第一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的创举和全新的课题 801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801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803

第二章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805

第一节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背景 805

第二节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 807

第三章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814

第一节 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814

一、推动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一心一意谋发展 814

二、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816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817

一、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817

二、推动建立“五个统筹”的有效体制机制 818

第三节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 820

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821

二、正确处理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六个重大关系 822

第四节 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24

一、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824

二、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825

第五节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826

第四章 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829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历史性的世纪抉择 829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失误 829

二、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833

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客观必然性 834

第二节 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重大意义 834

一、三种素质 835

第三节 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基本内容 835

二、四种才能 836

第四节 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主要途径 837

第五章 善于抢抓机遇应对挑战 839

第一节 机遇的本质和特点 839

第二节 重视历史机遇、抓住历史机遇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843

第三节 21世纪的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845

专论 851

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实干兴藏创业富民 杨传堂 851

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王富玉 855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孙淦 858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问题的思考 周云 861

搞好先进性教育 加快新洪江发展 刘克立 868

在推进龙海率先崛起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吴志明 871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努力提高管理现代金融企业的能力 孙涛 876

实施全民大创业 开启富民新征程 徐超 881

在谋求更快更好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先进性 陶和平 885

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中找位置 在强化政治保障职能上看作用——对静宁县陇兴化工集团公司开展“双培双建”活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徐爱国 890

创新载体促深化确保群众得实惠——以党员专业经济合作社为载体大力深化“双培双带”工程 马千里 893

第五篇 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897

第一章 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897

第一节 领导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897

第二节 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要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898

一、明确党的代表大会是党内集体领导的最高、最基本的形式 898

二、完善选举制 900

三、健全党的代表大会的决策和监督机制 902

四、大胆尝试代表大会常任制 903

第三节 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要健全民主集中制 904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动摇 905

二、用完备的制度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 908

三、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 909

四、正确认识民主集中制与首长负责制这两种领导制度的关系 910

第四节 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要健全党组制度 912

一、充分认识设立党组的必要性 913

二、明确党组的性质和作用 913

三、把握党组的设置范围,改进党组工作方法 915

第二章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917

第一节 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917

一、新的执政环境: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外部条件 917

二、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内在要求 919

第二节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起点 921

一、党的传统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由党在战争年代形成的“领导习惯”沿袭而来的 921

二、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践中的两种模式分析 922

一、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选择 925

第三节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925

二、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关键 928

第四节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方向 933

一、强化政党功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础 933

二、政治协调与沟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前提 934

第三章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938

第一节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938

第二节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942

一、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执政 942

二、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943

三、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944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945

第四节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948

一、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948

二、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949

第五节 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951

一、加强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 951

二、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953

三、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 954

专论 955

在抗灾救灾的实践中体现和升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孔垂柱 955

党员领导干部如何保持先进性 黄映玲 961

浅议加强政府改革与建设 宋祎 96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扎实做好干部工作 朱世平 969

“三支队伍”齐抓 联动培养聚力——江苏省宿迁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探索 张惠春 972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思考 柳宗顺 977

把党的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党管干部工作的始终 刘春梅 981

提高组织决策能力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核心 刘水舟 985

新形势下提高县市委执政能力的若干思考 甘国栋 989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 王远杰 994

以改革的精神积极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 司桂梅 998

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机制创新 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效益 贾传建 屈庆东 1002

当前司法改革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刘继祥 孟祥玉 1008

第六篇 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1014

第一章 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 1014

第一节 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1014

第二节 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是我们党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 1016

第三节 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集中体现在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 1017

第二章 中国先进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1020

第一节 理论创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 1020

第二节 大力营造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 1022

第三节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1023

第四节 爱护和关心理论工作者 1024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呼唤着文化体制的改革 1026

第三章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1026

第二节 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028

一、增强微观活力 1028

二、健全文化市场体系 1028

三、依法加强管理 1028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研究 1029

第三节 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1029

一、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 1030

二、增强主流媒体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030

三、加强互联网宣传管理 1032

第四节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033

一、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033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034

三、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 1036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1039

一、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1039

第四章 坚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1039

第一节 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1039

第二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1041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1042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1042

第三节 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1043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1044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客观要求 1044

第四节 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046

一、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 1046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047

第五节 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1049

一、充分认识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重大意义 1049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1050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051

第五章 提高把握先进文化的能力 1052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105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一面精神旗帜 1055

第三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1057

一、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1057

二、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058

三、大力弘扬文化建设中的主旋律,正确处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 1058

四、组织创作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1059

五、必须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 1059

第四节 大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1061

一、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作用 1062

二、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1063

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1065

四、努力实施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1068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1073

专论 1077

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高度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王全书 1077

宣传思想工作体现先进性须在创新上下功夫 赵锐久 1081

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努力探索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新途径 张福胜 1085

弘扬革命传统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农国忠 1090

加强理论武装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首要任务 欧振宝 1093

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 刘建新 1101

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赵国庆 1105

试论古田会议精神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启示 张斯良 1107

第一节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是由执政党的特点所决定的 1115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追求的目标 1115

第一章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性 1115

第七篇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 1115

二、从执政党的地位和功能来说,它也必须把整合社会利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1117

三、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1119

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 1120

五、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是正确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迫切需要 1121

六、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是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有力措施 1123

七、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正确选择 1124

第二节 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 1125

一、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126

二、必须注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1128

三、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法制 1129

四、必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1131

五、必须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1134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立论依据 1136

一、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时期 1136

第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要问题 1136

二、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关键的发展阶段 1137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 1139

一、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1139

二、协调好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群体和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1141

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1142

四、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优化社会秩序,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团结 1143

五、在全社会倡导并形成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和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1145

六、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146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理论问题 1147

一、和谐社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渊源 1147

二、和谐社会的类型和定义 114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149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 1150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体制改革 1151

第三章 贯彻“四个尊重”,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 1154

第一节 充分肯定和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的历史发展观 1154

第二节 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实现发展的重要保证 1158

一、要科学认识阶级和阶层的新变化,造就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1160

二、要充分认识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161

三、正确认识公正和效率的关系,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1161

第三节 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我们党的重要经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 1162

一、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适应国内外形势需要,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1165

二、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正确处理和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创建和谐稳定社会的重要途径 1165

三、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1166

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1167

第四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四个尊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67

活力的体制机制 1168

二、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决破除束缚人们创造 1168

一、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1168

三、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既要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的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1170

四、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 1171

五、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1172

第四章 协调各方面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173

第一节 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 1173

一、社会差别问题 1173

二、贫富差距和社会贫困问题 1174

三、社会成员分化和流动问题 1176

四、社会就业问题 1177

五、群体性事件问题 1178

第二节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科学地分析和认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1179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1179

二、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 1181

三、领导与群众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方面 1183

四、人民内部矛盾的对抗和激化现象 1184

第三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思路 1187

一、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 1187

二、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机关一切言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的方针 1188

三、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注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目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任务 1189

四、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合理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效保证 1192

五、提高领导干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稳定的能力,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环节 1192

第四节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1193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 1193

二、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 1195

三、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197

第五章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1199

第一节 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的新格局 1199

一、单位制及其局限性 1200

二、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1201

第二节 齐抓共管,努力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1205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1205

二、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1206

三、加强社区建设,完善城市居民自治,不断提高城市基层社会自我管理水平 1208

四、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 1211

第三节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214

一、大力发展社会保险事业,为劳动者编织一张可靠的“安全网” 1215

二、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1217

三、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219

四、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1220

第六章 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1222

第一节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 1222

一、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1222

二、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 1225

第二节 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 1226

一、保持和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226

二、健全人民群众信访机制,畅通社情民意渠道 1228

三、重视新型传媒的舆论和信息传播作用 1229

四、探索与创新民情民意表达体系 1230

第三节 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1230

一、必须重视公共危机的应对和处置问题 1230

二、危机管理和处置的一般原则 1232

三、健全与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1233

第四节 有效发挥司法机关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 1233

一、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1233

二、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1235

第五节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238

一、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应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 1238

三、重视基层基础建设,把各项治理措施落实到基层 1239

二、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全面加强防范工作 1239

四、健全和完善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1241

五、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 1242

第七章 坚持党的群众观念,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1243

第一节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 1243

一、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1243

二、群众观点是我们党一切政治活动的重要思想基础 1245

第二节 增强群众观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 1251

一、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1251

二、党在执政活动中必须始终紧密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1253

三、执政党贯彻自己的纲领体现自己的主张实现自己的目标需要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1255

第三节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面临的重要任务 1257

一、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为我们提出了新的群众工作任务与课题 1257

二、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1259

三、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1261

专论 1264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紧密联系起来 王伟光 1264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金银焕 1269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必须把握八个关系 王建鸣 1276

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武瑞琪 1281

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推进“民本岳阳”和谐崛起 易炼红 1285

在“大、新、实”上下功夫 努力推进新形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朱世平 1289

建设和谐领导班子 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李庆卓 1292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环境 毕华峰 1295

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紧密结合起来 黄启学 1300

从抓基本制度入手化解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 宋世宽 1306

增强司法能力 提高司法水平 在司法领域体现和保持党的先进性 关升英 1309

加强农村党建 建设和谐农村 代贤军 彭玉霞 1313

多民族和谐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王文学 1316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董会儒 13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