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图书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总目索引  上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总目索引  上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总目索引 上PDF电子书下载

综合图书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 出 版 社:南京:凤凰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7296194
  • 页数:644 页
图书介绍: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总目索引 上》目录

第1册:第一辑 辛亥革命 第二辑 南京临时政府(合一册) 1

第一辑 辛亥革命(1911年) 1

一、各地人民反抗斗争和武装起义 1

二、清政府预备立宪 4

三、四川保路运动 5

四、武昌起义及各省响应 6

第二辑 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 9

一、政治 9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政策法令 9

(二)南北议和 11

(三)临时大总统改选和临时约法公布 14

1.孙文辞职 袁世凯当选 14

2.北京兵变 15

3.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孙文公布临时约法 16

4.孙文宣告解职 16

(四)临时政府的北迁与南京留守府的设置 17

1.临时政府北迁 17

2.南京留守府的设置 17

二、军事 18

(一)章程 法令 18

(二)军事组织和人员任免 19

(三)奖恤 20

三、财政金融 21

(一)财政 21

1.经费 21

2.内债 21

3.外债 23

4.赋税 23

(二)金融 24

1.货币 24

2.银行 25

四、教育 26

第2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政治分册(一) 27

第三辑 北洋政府(1912年—1927年) 27

一、政治 27

一、北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 27

(一)中央机构的设置与官制的制定 27

(二)地方机构的设置与官制的制定 28

(三)内阁纠纷与更替 30

二、政策法令 33

三、议会 34

四、党派社团及会党起事 36

(一)党派 36

1.公民急进党 36

2.中国社会党 36

3.维持社会党 38

4.宗社党 38

5.民主党 38

6.共和党 38

7.进步党 38

8.无政府主义党团 39

9.公民党 40

10.新同盟会 41

11.中华国民社会党 41

第3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政治分册(二) 41

12.再造党 41

13.新中国党总支部 41

14.中华民国工党 41

(二)社团 41

(三)会党起事 44

五、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 46

(一)张振武方维被杀害案 46

(二)宋教仁被刺案 47

(三)洪宪帝制 47

(四)护国运动 49

(五)府院之争 50

1.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50

2.要求恢复旧约法召集国会速定宪法 51

3.海军独立 52

4.参战之争 52

5.段祺瑞去职及总理人选问题与各省独立起兵 54

6.解散国会和张勋北上调停 56

(六)张勋复辟 58

1.军人干政 58

2.复辟 58

3.反复辟兴师讨伐 59

4.奖恤惩赦 61

5.冯国璋就任总统 62

(七)南北议和 62

(八)驱徐迎黎 64

(九)废督裁兵 64

(十)逼黎出京 65

(十一)曹锟贿选 66

(十二)北京政变 67

(十三)善后会议 68

(十四)张作霖主政 68

第4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军 事分册(一)(上) 69

二、军事 69

一、北洋政府的军制 69

(一)陆军 69

1.中央军事机关设置及其主官任免 69

(1)参谋本部 69

(2)陆军部(军事部) 71

(3)训练总监部 75

(4)将军府 75

(5)军事处、统率办事处 76

(6)陆军各学校 76

2.陆军编制 76

(1)陆军更名前 76

(2)陆军更名后 76

(3)禁卫军、拱卫军 77

3.中央各师、中央暂编各师等编练及其主官任免 77

(1)中央各师 77

(2)中央暂编各师 98

(3)中央各混成旅 99

(4)中央暂编各混成旅 107

(5)中央各骑兵旅 108

4.各省陆军编练及其主官任免 108

5.其他陆军编练及其主官任免 129

(1)毅军 129

(2)振武军 129

(3)参战军(边防军)、西北边防军 129

(4)国民军 132

(5)安国军、直鲁联军、五省联军 132

(6)讨贼联军 133

第5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军事分册(一)(下) 134

6.各省区军事机构设置 134

(1)巡阅使 134

(2)都督(将军、督军、督理、督办)、都统 136

(3)护军使、镇守使 137

(4)陆军检阅使 146

(5)长江上游总司令 146

7.陆军规章制度 147

(1)补官、任职 147

(2)教育、学校、校阅 147

(3)军法 149

(4)奖恤 149

(5)征募 150

(6)测量 150

(7)军械 150

(8)礼节 150

(9)调查统计 151

(10)卫生、机构 151

(二)海军 151

1.海军机构设置与编制 151

(1)海军部(海军署) 151

(2)海军部所属各机构 152

(3)海军总司令处(公署) 153

(4)海军各舰队 153

(5)海军各舰艇 154

(6)海军各学校 155

2.海军主官任免 156

(1)海军部 156

(2)海军总司令处(公署) 157

(3)海军各舰队 158

(4)海军各舰(艇) 160

(5)海军各校 161

(6)海军造船厂 162

(7)海军陆战队 163

(8)海疆巡阅使署 163

(9)其他 163

3.海军经费及海军军旗 164

(1)海军经费 164

(2)海军军旗 164

4.海军规章制度 164

(1)考绩进级 164

(2)奖惩 165

(3)礼制 165

(4)其他 166

(三)航空 166

1.航空官制及条例 166

2.航空主官任免 167

3.购买外国飞机及聘用外员 168

4.整顿航空及开辟航线 169

5.外国飞机来华飞行 169

第6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军事分册(二) 169

二、从白朗起义到护法战争 169

(一)白朗起义 169

1.白朗军在鄂豫两省的发展 170

(1)白朗军早期活动情况 170

(2)白朗军攻克豫省唐县等地 170

(3)白朗起义军攻克鄂省枣阳等地 171

2.白朗军向豫皖鄂边境进军 172

(1)攻克豫东光山等地 172

(2)白朗起义军攻克皖省六安等地 172

3.白朗军进军陕甘 175

(1)攻克陕省商南等地 175

(2)攻克甘省秦州等地 176

4.白朗军回师豫境及失败 177

(1)白朗军挥师东归 177

(2)白朗军回豫失败 179

(二)宁赣之役 180

1.江西讨袁起义 180

(1)袁世凯罢免赣、粤、皖三省都督及议员提出质问书 180

(2)江西军政长官反对北军入赣 181

(3)湖口首义举兵讨袁及北军围剿战斗经过 181

2.南京讨袁起义 183

(1)黄兴就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 183

(2)讨袁军由徐州进攻韩庄及其失败 183

(3)北军围攻南京城 183

(4)刘之洁、陈之骥等投靠北军 185

(5)北军进入南京城烧杀抢劫罪行 185

3.各省独立响应讨袁 186

(1)安徽独立及讨袁战斗经过 186

(2)上海讨袁军进攻制造局 187

(3)湖南独立讨袁 189

(4)四川第五师举兵讨袁 189

(5)广东独立讨袁 190

(6)广西柳州边防营独立讨袁 190

(三)护国战争 191

1.云南首义与各地响应 191

(1)声讨称帝罪行 191

(2)进军四川 191

(3)各省独立 191

(4)军务院成立与撤销 193

(5)筹措军费 193

(6)对外关系 193

(7)各地起义 194

2.北军开入川湘抗拒护国军 196

(1)攻击漾电 196

(2)入川作战 196

(3)在湘作战 199

(4)入侵桂西 200

3.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201

(1)撤销帝制 201

(2)北洋军阀对袁复任总统态度 201

(3)南方各省反袁拥黎 202

4.袁世凯死后政局 202

(1)黎元洪继任总统 202

(2)更易各省长官及奖励护国功臣 203

(3)恢复旧国会与驻沪海军独立 203

(4)平定周王之乱与龙李之争 204

(四)护法战争 204

1.军政府成立 204

2.北军入湘同护法军作战 205

(1)傅良佐曹锟等先后率主力军入湘 205

(2)安武军入湘出湘 211

(3)冯旅从“援闽”到“援湘” 212

(4)奉军南下“援湘” 214

3.粤桂冲突与北军“援粤”粤军“援闽” 215

(1)龙济光窜犯广东沿海 215

(2)赣军“援粤”攻下南雄 217

(3)闽浙联军“援粤”与粤军“援闽” 218

4.北军进攻陕西 223

5.北军进攻鄂北 225

6.刘戴刘罗之争与北军入川 226

7.军政府改组 228

第7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军事分册(三) 228

三、军阀割据混战 228

(一)历次主要战争 228

1.直皖战争 228

2.第一次直奉战争 231

3.第一次江浙战争 234

4.第二次直奉战争 238

5.第二次江浙战争与奉浙之战 242

6.直鲁奉军阀联合进攻国民军 246

(二)南北战争及各地割据混战 248

1.湘省之南北战争 248

2.湘鄂及川鄂战争 250

3.闽省派系混战 251

4.川军派系之争及直系与滇黔军图川之混战 254

5.直系图粤之战 257

6.直系援赣混战 259

7.胡憨之战 259

8.皖直与奉直军阀争夺河南之战 261

9.奉直军入陕与靖国军战争 264

(三)北洋军阀抗拒国民革命军北伐及其失败 264

第8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外交分册 266

三、外交 266

一、外交部概况 266

二、美国、巴西等国承认中华民国 267

(一)承认问题报告 267

(二)美国、巴西等国的承认 267

(三)英、俄等国的承认 267

三、外事要案交涉 268

(一)禁烟交涉 268

(二)租界问题交涉 268

1.上海推广租界案 268

2.交还会审公廨案 269

3.天津租界案 269

4.收回德奥汉口天津租界案 269

(三)郑家屯事件交涉 269

(四)福州事件交涉 269

(五)山东问题交涉 270

1.山东青岛中立区问题交涉经过 270

2.鲁案交涉经过 270

(六)临城劫车案交涉 271

(七)五卅惨案交涉 272

(八)万县惨案交涉 273

四、中国参加国际活动 273

(一)中国参加保和会为陆战法规及惯例条约等签字画押 273

(二)中国参加万国禁烟会 274

(三)局外中立条规与中国参加欧战 274

(四)中国参加巴黎和会 274

(五)中国参加国际保工会和劳工大会 275

(六)中国参加国际航空条约 276

(七)中国参加国际交通运输公约 276

(八)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 276

五、中国与各国修订条约等事宜交涉经过 277

(一)中国与法国关于修订条约等交涉经过 277

(二)中国与日本关于修订条约等交涉经过 278

1.中日关于签订与废除二十一条交涉经过 278

2.中日军事协定交涉经过 278

3.中日互换邮政包裹协定交涉经过 279

4.中日修订通商条约交涉经过 280

5.中日修订关税互惠条约交涉经过 280

(三)中国分别与帝俄苏俄关于修订条约等交涉经过 280

1.中俄蒙恰克图会议订约经过 280

2.美日中在中俄边境武装干涉俄国革命 280

3.中国与苏俄劳农政府关于白俄官兵逃入新疆等问题交涉经过 281

4.苏俄劳农政府放弃帝俄与中国所订不平等条约 281

5.承认苏俄远东临时政府与中止帝俄使领待遇交涉经过 282

6.中国与苏俄劳农政府关于航运、通商交涉经过 282

7.中国与苏俄劳农政府关于中东铁路路权、通车、通商等交涉经过 282

8.中国与苏俄劳农政府关于俄蒙通商与撤废苏俄在蒙兵卡问题交涉经过 283

9.中国与苏俄劳农政府关于白俄问题及庚子赔款交涉经过 283

10.苏联成立及中苏关于解决悬案问题交涉经过 283

11.奉系东北地方自治政府与苏联政府之协定交涉经过 284

12.中国与苏联关于航空等问题交涉经过 284

13.北洋政府关于撤换苏联驻华大使暨搜查逮捕苏联使馆人员交涉经过 284

(四)中国与英国关于西藏、片马、威海卫等问题交涉经过 284

1.中英关于西藏问题交涉经过 284

2.关于英占云南片马交涉经过 285

3.收回威海卫租借地案交涉经过 285

(五)中国与美国关于续订公断条约等交涉经过 286

(六)中国与德国关于签订中德协约交涉经过 286

(七)中国与比利时关于修订通商行船条约交涉经过 287

(八)中国与西班牙修约交涉经过 287

(九)中国与智利、荷兰、瑞士、玻利维亚、葡萄牙、墨西哥、奥地利、波兰等国关于修订条约等交涉经过 288

1.中国与智利商订通好条约交涉经过 288

2.中国与荷兰订立公断专约交涉经过 289

3.中国与瑞士通好条约 289

4.中国与玻利维亚通好条约 289

5.中国与葡萄牙关于解决澳门划界悬案交涉经过 289

6.中国与墨西哥关于通商行船条约展限及工人入境交涉经过 289

7.中国与奥地利订立商约交涉经过 289

8.中国与波兰商订条约交涉经过 290

第9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财政分册(一) 290

四、财政 290

一、财政概况 290

(一)官制·章程·条例 290

(二)财政整理 291

(三)岁入岁出 292

第10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财政分册(二) 293

二、内外债 293

(一)内债 293

1.民国元年公债 293

2.民国三年公债 293

3.民国四年公债 293

4.民国五年公债 294

5.民国七年六厘短期公债暨六厘公债 294

6.民国八年公债 294

7.整理金融短期公债 295

8.赈灾公债 295

9.偿还内外短债八厘债券(九六公债) 295

10.民国十一年公债 295

11.民国十四年公债 296

(二)库券及短期借垫款 296

1.定期有利库券 296

2.盐余库券 296

3.烟酒库券 297

4.民国十二年特种库券(使领库券) 297

5.民国十三年特种库券(四二库券) 297

6.民国十五年春节库券 297

7.奥国赔款担保二四库券 298

8.银行短期借垫款 298

(三)外债 298

1.克利斯浦借款 298

2.善后大借款 298

3.同成铁路借款 299

4.瑞记洋行与奥国借款 299

5.导淮借款 299

6.四郑铁路借款 300

7.芝加哥大陆银行借款 300

8.善后续借款 300

9.交通银行两次日金借款 301

10.吉长铁路借款 301

11.京畿水灾借款 301

12.电信借款 301

13.吉会铁路借款 301

14.吉黑两省林矿借款 301

15.济顺、高徐及满蒙四铁路借款 302

16.参战借款 302

17.烟酒借款 302

18.赈灾借款 303

19.烟酒续借款 303

附录:庚子赔款 303

(四)统计与整理 304

三、赋税 305

(一)概况 305

(二)田赋 306

(三)关税 306

(四)盐税 307

(五)厘金 309

1.调查积弊·加税裁厘案 309

2.铁路货厘 310

(六)印花税 311

(七)所得税 312

(八)验契与契税 313

(九)牙·当税·矿税 313

1.牙·当税 313

2.矿税 313

(十)烟酒特许牌照税与烟酒税 314

(十一)官产官地 315

1.章则·条例 315

2.各省区山荒滩荡·屯田余田·旗产旗地 315

(十二)中央与地方杂税杂捐 316

第11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金融分册(一) 317

五、金融 317

一、概况 317

(一)组织机构 317

(二)章则制度 317

(三)筹议币制改革和改良银行制度 319

二、铸币 321

(一)铸发新主辅币 321

(二)滥铸轻质旧铜元 323

(三)制钱问题 324

(四)造币厂与铸政 324

三、国内重要银行与纸币 325

(一)中国银行 325

(二)交通银行 326

(三)平市官钱局与铜元票发行 327

(四)农工银行与存放款 328

(五)推行中交钞票 328

(六)中交停兑与京钞整理 330

第12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金融分册(二) 332

(七)中交挤兑风潮 332

(八)纸币印刷管理 333

(九)纸币发行流通调查统计 333

四、地方金融和币制 334

(一)北京 334

(二)直隶 334

(三)奉、吉、黑 335

(四)山东 338

(五)河南 338

(六)山西 338

(七)江苏、上海 339

(八)江西 340

(九)福建 340

(十)浙江 341

(十一)湖北 341

(十二)湖南 342

(十三)陕甘 343

(十四)新疆 343

(十五)四川 344

(十六)广东 345

(十七)广西 346

(十八)云贵 346

(十九)热察 347

五、特种金融 347

(一)邮政储金 347

(二)有奖储蓄与储蓄会 348

(三)交易所 348

六、帝国主义破坏币制操纵金融 349

(一)外国货币与银行 349

(二)英美 350

(三)日本 350

(四)法国 352

(五)俄国 352

第13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工矿业分册 353

六、工矿业 353

一、概况 353

(一)组织机构 353

(二)章则制度 353

1.工业章则 353

2.矿业章则 354

3.工矿业管理与建议 355

4.劳工管理与劳工生活 357

二、工业 357

(一)纺织工业 357

(二)面粉业 358

(三)制糖业 359

(四)烟草工业 359

(五)造纸业 360

(六)自来水电灯业 360

(七)制盐工业 360

(八)水泥陶瓷业 361

(九)附录:北洋政府时期工业统计表 361

三、矿业 361

(一)金银铜矿 361

(二)铁矿 363

1.全国 363

2.直隶 363

3.安徽 363

4.江苏 364

5.江西 364

6.福建 365

7.湖北 365

(三)钨矿 366

(四)锑矿 368

(五)铅锌锡矿 368

(六)煤矿 368

1.京兆直隶 368

2.热河 369

3.吉林 370

4.山西 371

5.山东 371

6.安徽 371

7.江苏 371

8.浙江 371

9.江西 372

10.湖北 372

(七)油矿 373

(八)附录:北洋政府时期矿业统计表 373

第14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农商分册(一) 373

七、农商 373

一、概况 373

(一)组织机构 373

(二)规章制度 374

二、农业 375

(一)农田水利与灾赈 375

1.农田水利 375

2.灾赈 377

(二)林业 379

(三)垦牧 380

(四)渔业 381

第15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农商分册(二) 382

三、商业 382

(一)国内商业 382

(二)国际贸易 386

第16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教育分册 387

八、教育 387

一、教育行政机构沿革 387

二、教育方针政策 387

三、学校教育 387

(一)学校教育法令 387

(二)高等教育 388

1.高等教育法令 388

2.高等教育概况 389

3.北京大学 389

4.国立自治学院 390

5.东南大学 390

6.成都高等师范 390

7.中国大学 390

8.民国大学 390

9.私立东吴大学 391

10.私立金陵大学 391

(三)中等教育 391

1.中学教育法令 391

2.中学校概况 391

3.师范教育法令 391

4.师范教育概况 391

5.实业教育 391

(四)小学教育 392

1.小学教育法令 392

2.小学教育概况 392

(五)蒙回教育与侨民教育 393

四、社会教育 393

(一)社会教育法令 393

(二)社会教育概况 393

五、国外教育 393

(一)派遣留学生法令 393

(二)全国留学生概况 394

六、捐资兴学 394

(一)捐资兴学法令 394

七、教育会议暨教育团体 394

(一)教育会议 394

1.临时教育会议 394

2.地方教育会议 395

3.教育行政会议 395

4.全国师范校长会议 395

5.全国教育联合会议 395

(二)教育团体 395

1.中央学会 395

2.教育会 395

3.教授要目编纂会 396

4.学术审定会 396

5.教育调查会 396

6.北京留法俭学会 396

7.华法教育会与华法教育分会 396

8.全国教育会联合会 396

9.读音统一会 396

10.中华职业教育社 397

11.中华教育改进社 397

12.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 398

13.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 398

14.中华新教育共进社 398

15.体育会及体育有关文件 399

八、教科书 400

九、教育统计 400

第17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文化分册 401

九、文化 401

一、尊孔读经 401

(一)规复祀孔 401

(二)倡导读经 401

(三)倡设国教与尊孔社团 402

二、社会文化设施 403

(一)社会文化机构设置及其章则 403

(二)图书馆、阅书报处、讲演所的设立及有关令文 403

(三)小说、戏剧、影片的审核与奖禁 404

1.小说 404

2.戏剧 404

3.电影 405

三、文物古迹与博物馆 405

(一)保护文物古迹的令文 405

(二)古物的盗毁与流失 406

1.清室与军阀盗毁古物 406

2.外国商人串购与盗运古物 406

3.博物馆(院、所)的设立 407

四、新闻通讯 407

(一)有关报刊、通讯社的法规与令文 407

(二)报馆、杂志社、通讯社之创设 408

(三)禁阻列强在华非租界地开设报馆 408

五、出版与查禁 409

(一)出版法规与令文 409

(二)编译出版机构 410

(三)出版品的查禁 410

1.查禁令文 410

2.查禁书刊 411

六、文化学术团体 412

(一)国家文化学术机构 412

(二)民间文化学术团体 413

七、佛教文化 415

(一)保护寺庙章则与令文 415

(二)佛教团体 415

(三)佛教院校 416

第18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民众运动分册 416

十、民众运动 416

一、工人运动 416

(一)厂矿工人罢工斗争 416

(二)铁路工人罢工斗争 418

1.各铁路工人罢工 418

2.二七大罢工 419

(三)北洋政府阻挠工人组织活动与镇压措施 421

(四)五卅惨案 422

1.惨案发生与各地的声援 422

2.谈判与交涉 424

3.北洋政府镇压人民爱国行动 426

4.赔偿与抚恤 427

二、农民运动 427

(一)各地响应白朗起义及北洋军阀的剿办 427

(二)各地农民抗捐抗税及反对占地夺佃的斗争 428

三、学生运动 430

(一)各界反对不平等条约、抵制日货 430

(二)五四运动 432

1.运动的爆发与政府的镇压 432

2.各地响应 433

3.以上海为中心展开三罢斗争 434

4.反日爱国运动继续发展 435

5.反对鲁案直接交涉 438

6.北洋政府查禁各地救国团体 440

(三)各校反对军阀政府摧残文化教育 441

1.索薪运动 441

2.安庆姜高琦事件 443

3.军阀政府查禁新思潮的传播 444

(四)军阀政府镇压纪念日活动 445

(五)为收回旅大的斗争 446

(六)六一惨案 448

(七)三一八惨案 448

四、绅商运动 449

(一)抗捐罢市 449

(二)集资收回胶济铁路权自办 450

(三)争取电车水电商办 451

(四)万县惨案与学商各界的抗争 451

第19册:第四辑 从广州军政府至武汉国民政府 第一分册第四辑从广州军政府至武汉国民政府(1917年—1927年) 453

一、政治 453

一、政府的建立与人员任免 453

二、政策法令及规章制度的制订 457

三、重大的历史事件 459

(一)护法和滇桂系的破坏 459

(二)孙中山重返广州组织大元帅府 460

(三)反对曹锟贿选 461

(四)国民党改组和国共第一次合作 461

(五)孙中山北上及逝世 462

(六)廖仲恺被刺案 463

(七)国民党“二大”及查办西山会议派 463

(八)中山舰事件 465

(九)迁都之争 465

(十)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466

(十一)蒋介石“四一二叛变 466

(十二)汪精卫叛变 467

四、社团组织立案 468

五、工农群众运动 468

(一)关于群众运动的方针政策 468

(二)“五卅”惨案省港大罢工和其他罢工运动 469

(三)农民运动的发展与反动势力的摧残 471

(四)声援北京“三一八”惨案和广州学联改选 472

第20册:第四辑 从广州军政府至武汉国民政府 第二分册二、军事 473

一、军事机构设置和人员任免 473

二、颁布军事法令 475

三、重大的军事战役 475

(一)粤桂之战和驱除岑陆 475

(二)第一次北伐 475

(三)讨伐陈炯明 477

(四)讨伐沈鸿英 480

(五)平定商团叛乱 480

(六)第二次北伐 482

(七)第一次东征 484

(八)平定刘杨之乱 485

(九)第二次东征 486

(十)李宗仁统一广西 487

(十一)北伐战争 489

四、军费 490

三、财政经济 491

一、财经机构设置 491

二、财经法令章则 492

三、财政 493

(一)收支状况 493

(二)赋税和杂捐 493

(三)公债 495

(四)金融 495

(五)工商业和邮电交通 496

四、外交 497

一、政策法令与参加国际活动 497

二、重大事件 499

(一)关税自主斗争 499

(二)反对关税会议 499

(三)汉浔惨案 499

(四)南京事件 500

五、文化教育 501

第21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501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501

政治分册(一) 501

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501

第一编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1927年4月—1937年7月) 501

一、政治 501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501

(一)宣言政纲 501

(二)行政组织 501

1.中央机构 501

(1)国民政府组织 501

(2)五院组织 502

2.地方组织 502

3.特别区市组织 503

(三)国民会议与国民大会组织 503

1.国民会议的召集 503

2.国民大会组织 504

(四)基本法与内政民刑法规 504

1.“约法”与“宪草” 504

2.内政法规与反共措施 504

3.民法与刑法 505

第22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505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505

政治分册(二) 505

二、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重要决策与党内派系斗争 505

(一)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与重要决议案 505

1.国民党中央特别会议 505

2.国民党第二届第四、五中全会 505

3.国民党“三大”与历次中央全会 505

4.国民党“四大”与历次中央全会 507

5.国民党“五大”与历次中央全会 508

(二)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 508

1.蒋介石胡汉民与汪精卫改组派的争斗 508

2.蒋介石与桂系及北方军阀的争斗 509

3.蒋胡矛盾与宁粤纷争 510

4.上海“和平统一”会议 511

5.西南实力派继续与蒋介石的斗争 513

三、第三党的崛起与其他党派社团的组织活动 514

(一)邓演达与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514

(二)生产人民党 514

(三)中国青年党 514

1.中国青年党的组织活动 514

2.国民党对青年党的防制措施 514

(四)中国国家社会党 515

(五)中华民族社会党 515

(六)其他社团的组织活动 515

1.铸魂学社 515

2.中韩民族抗日大同盟 516

3.中华五族救国同盟会 516

4.革命青年同志会 516

5.华北民众自卫救国会 516

6.上海市忠义会 516

7.江西各界统一救国大同盟 516

第23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517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517

政治分册(三) 517

四、国民党的“民众运动”与工农学各界的斗争 517

(一)国民党的“民运”概况 517

1.国民党的民众团体组织原则与训练方案 517

2.国民党民众训练实施概况 517

(二)国民党防范工人罢工的措施与各地罢工概况 518

1.国民党的工会组织法与训练纲要 518

2.工人团体组织概况 518

3.劳资关系法与劳资纠纷 518

4.各地工人罢工概况 519

(1)上海市 519

(2)各省 520

(三)国民党防范农民抗租抗捐斗争的措施与各地农民的反抗斗争 523

1.国民党的农会法与组织概况 523

2.各地的农民的抗租抗捐斗争 523

(1)浙江省 523

(2)江苏省 524

(3)其他 524

第24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525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525

政治分册(四) 525

(四)国民党防范青年学生运动概况 525

1.颁布青年学生团体组织法与实施情况统计 525

2.所谓整饬学风与防范、破坏青年学生运动概况 525

(五)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国民党的政策措施 526

1.五三惨案与国民党对人民反日爱国活动的遏制 526

2.九一八事变后各界反对依赖国联要求一致抗日的斗争 528

(1)国民党对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压制政策与处理概况 528

(2)上海文化界与学生的抗日救国斗争及国民党的防范措施 528

(3)北平学生的抗日救国活动与国民党的阻挠破坏 529

(4)上海、北平等地学生请愿团在南京的斗争及其被镇压 529

(5)江苏各界反日救国会等的抗日活动 530

(6)东北民众反日救国会的抗日活动 530

(7)其他各地反日救国会等的抗日活动 531

3.一·二八事变后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532

(1)上海各界反对淞沪停战妥协的斗争 532

(2)全国各地反对淞沪停战议和与要求收复失地的呼声 532

(3)各抗日救亡团体的组织活动 534

4.“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的爆发 535

(1)“一二·九”运动的爆发与各地学生的响应 535

(2)国民党防制学生爱国运动的政策措施 535

(3)各地民众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 537

第25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538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538

政治分册(五) 538

五、民族事务 538

(一)行政法规 538

(二)蒙事 538

1.蒙古地方行政 538

2.德王自治及其与日本妥协活动 541

3.国民政府对蒙古的宣抚及蒙古人民的抗日爱国斗争 545

(三)藏事 546

1.组织法规 546

2.第十三世达赖圆寂与黄慕松入藏致祭 546

3.第九世班禅在内地活动及其返藏受阻 554

(四)新疆省政情 561

1.新疆事变经过 562

2.关于解决新疆事变的建议和措施 563

3.各方要求罢免金树仁及其判决 566

4.新疆事变后的政情 567

六、侨务 568

(一)侨务行政 568

(二)华侨爱国活动 568

七、重大历史事件 570

(一)国民政府迁都洛阳与国难会议的召集 570

(二)福建事变 570

1.福建人民政府的成立及其政策措施 570

2.福建人民政府的失败 571

(三)蒋介石发起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572

(四)西南事件 572

(五)西安事变 573

1.张杨对蒋兵谏 573

2.国民党政府对西安事变的处置 574

3.“陕甘善后问题”的政治解决 575

第26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579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579

军事分册(一) 579

二、军事 579

一、国民政府军制 579

(一)军事行政机关组织 579

1.军事委员会及所属机构 579

(1)军事委员会 579

(2)行营及绥靖公署 579

2.国防会议 580

3.各部院组织 580

(1)参谋本部 580

(2)军政部 580

(3)训练总监部 580

(4)兵站总监部 580

(5)海军部 580

(6)军事参议院 581

(二)部队组织编制 581

1.军官佐法规 581

(1)陆海空军官制官规 581

(2)陆军组织官制 581

(3)海军组织官制 582

(4)空军组织官制 582

2.士兵征募法规 583

3.宪警保安组织法规 583

4.军需后勤法规 584

(三)军事院校组织编制 584

二、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与军事编遣 585

(一)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与北洋军阀的溃灭 585

(二)西征 587

(三)军事编遣 589

三、国民党军阀混战 591

(一)蒋桂战争 591

第27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599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599

军事分册(二) 599

(二)蒋冯战争 599

(三)蒋唐战争 603

1.唐生智反蒋 603

2.作战经过 603

(四)蒋张桂战争 604

(五)蒋阎冯战争 607

1.陇海路战场 607

2.津浦路山东战场与消灭石友三 610

(1)津浦路山东战场 610

(2)消灭石友三 612

3.平汉路暨陕陇战场 613

第28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617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617

军事分册(三) 617

四、国民党反共军事“围剿” 617

(一)南昌起义后的反共军事 617

1.追击南昌起义部队与镇压广州起义 617

2.平江起义前后遏阻湖南红军的发展 618

3.阻击闽境红军东征 618

(二)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618

(三)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 619

(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及红军的发展 619

(五)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 619

(六)对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围攻 620

1.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620

2.国民党军对边区革命根据地三次围攻的失败 620

3.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边区的第四次围攻 622

4.红四方面军西征后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坚持根据地的斗争 622

第29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623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623

军事分册(四) 623

(七)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围剿” 623

1.北路 623

2.东路 623

3.西路 624

4.南路 624

(八)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追堵” 624

1.阻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624

2.对红军第六军团的“追堵” 625

3.对红二十五军北进的“追堵” 625

4.对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追堵” 625

第30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627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627

军事分册(五) 627

(九)对川陕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进犯 627

1.对红四方面军根据地的进犯 627

2.对一、四方面军会师前后的追堵 628

(十)对湘鄂川黔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进犯 628

1.在红二军团革命活动时期 629

2.在红军第二方面军活动时期 629

(十一)对红二、四方面军联合北上抗日的“追堵” 629

1.追堵红二方面军长征 629

2.追堵红军第二、四方面军等北上会师 630

(十二)在中央红军长征后对江南革命根据地的进犯 631

五、“一·二八”淞沪抗战 631

(一)“一·二八”事变前夕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及日本浪人的挑衅活动 631

(二)国民政府下令取消上海各反日救国团体 631

(三)十九路军抗日备战 632

(四)“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后军事部署 633

(五)第十九路军与第五军抗击日本侵略军各次战役经过 633

六、东北抗日义勇军等的斗争 635

(一)吉黑两省义勇军战况 635

(二)辽宁义勇军战况 636

(三)热察两省义勇军战况 637

(四)东北义勇军一部退入苏境归国 638

七、长城抗战与察绥抗日同盟军 639

(一)汤玉麟委弃热河 639

(二)二十九军长城抗战 640

(三)察绥抗日同盟军的崛起及其失败 640

1.日军侵入察北与察绥抗日同盟军崛起 640

2.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与各方反应 641

3.蒋汪调军压迫同盟军与宋哲元接收察政 642

4.吉鸿昌领导同盟军坚持斗争及其失败 644

八、国民党对福建人民政府的“讨伐” 644

第31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645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645

外交分册(一) 645

三、外交 645

一、国民政府外交概况 645

(一)外交行政组织 645

(二)外交方针政策与“改订新约” 645

(三)外交活动概况与上海租界工厂检查案 647

1.外交活动概况 647

2.购买军火与聘用外籍顾问 648

3.上海租界工厂检查案 648

二、中日关系 649

(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与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 649

1.对日政策及中日外交言论 649

(二)济南惨案与万宝山事件 650

1.济南惨案及其交涉经过 650

2.万宝山事件 651

(三)日本侵略东北与九一八事变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651

1.日本阴谋侵略东北 651

2.九一八事变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652

3.日本对东北的占领 659

(四)日本制造伪满洲国与国联的活动 660

(五)一·二八事变与上海停战协定的签订 661

第32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666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666

外交分册(二) 666

(六)日本扩大侵略范围与各种非法活动 666

(七)日本对华北、华南的侵略与调整中日邦交 667

1.日本对华北的侵略与觊觎华南 667

2.中日关于调整邦交的交涉与成都、北海事件 668

(八)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668

1.日本对华经济侵略概况 668

2.贩毒与走私 670

(1)日本在华大肆贩卖毒品 670

(2)日本在华猖獗走私 670

3.火柴统制与垄断纺织业 671

三、国民政府与欧美诸国关系 671

(一)中德关系 671

1.中德外交概况 671

2.所谓中德经济合作 671

3.德国军事顾问在华活动 672

(二)中英关系 672

1.英国在华活动简况 672

2.收回英国租界、租借地的交涉 673

(三)中美关系 673

1.限制华侨入境 673

2.美国对中日纠纷的态度与各国保证互不侵犯申请书 673

3.美国经济调查团来华与中美白银协定及中国专营桐油的交涉 674

(四)中法关系 674

1.法国在华非法活动与苛待华侨 674

2.中法关于滇越铁路协定与供售军械 675

3.改善中法关系与收回权利 675

(五)中意关系 675

1.意大利高等顾问在中国的活动 675

2.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 675

(六)中苏关系 676

1.中东路事件与国民政府对苏政策 676

2.中苏会议与复交 676

3.新苏商约与新苏互维驻领关系 677

4.中苏关系的改善 678

第33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678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678

财政经济分册(一) 678

四、财政经济 678

一、财经会议 678

(一)重要财政会议及提案 678

(二)全国经济会议及提案 679

二、财政概况 679

(一)财政行政组织与法规 679

(二)整理与统一全国财政 680

1.财政的整理与统一 680

2.地方财政的整理 681

3.财政收支与预决算 682

4.财政施政报告 685

第34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685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685

财政经济分册(二) 685

三、税制与税收 685

(一)关税 685

1.关税自主与关税新约的签定 685

(1)关税自主之实施 685

(2)关税新约之签定 686

2.关政与关税 686

3.各国对中国进口关税的干涉 690

(二)盐务 691

1.盐政与盐法 691

2.盐税与缉私 692

3.盐务稽核总所年报选编 693

(三)裁厘改统及其他 693

1.裁撤厘金 693

(1)中央饬令裁厘概况 693

(2)各省执行裁厘情形 694

2.改货物统税 696

(1)改统概况 696

(2)举办卷烟与货物统税 696

3.印花烟酒税 698

4.征收营业税 698

5.其他货物税及捐税的征收 699

6.田赋 700

(1)中央饬令整顿田赋概况 700

(2)地方田赋的整理及废除苛杂 700

第35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701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701

财政经济分册(三) 701

四、内外债 701

(一)国民政府筹借整理内外债方针政策与组织机构 701

1.国民政府筹借整理内外债方针政策 701

2.整理内外债委员会的设立及其活动 702

(二)内债 702

1.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 702

2.续发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 703

3.卷烟税国库券 703

4.军需公债 703

5.财政部善后短期公债 704

6.津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 704

7.民国十七年金融短期公债 704

8.民国十七年金融长期公债 704

9.民国十八年赈灾公债 704

10.民国十八年裁兵公债 704

11.续发卷烟税库券 705

12.疏浚河北省海河工程短期公债 705

13.民国十八年关税库券 705

14.民国十八年编遣库券 705

15.铁道部收回广东粤汉铁路公债 705

16.民国十九年电气事业长、短期公债 705

17.民国十九年关税公债 706

18.民国十九年交通部电政公债 706

19.民国十九年卷烟税库券 706

20.民国十九年关税短期库券 706

21.民国十九年善后短期库券 706

22.民国二十年卷烟税库券 706

23.民国二十年江浙丝业公债 706

24.民国二十年关税短期库券 707

25.民国二十年统税短期库券 707

26.民国二十年四川善后公债 707

27.民国二十年盐税短期库券 707

28.民国二十年赈灾公债 707

29.民国二十年金融短期公债 707

30.民国二十一年内债整理案 707

31.民国二十一年江浙丝业短期公债 708

32.民国二十二年爱国库券 709

33.民国二十二年续发电气事业公债 709

34.民国二十二年华北救济战区短期公债 709

35.民国二十二年关税库券 709

36.民国二十三年关税库券 709

37.民国二十三年财政部与意庚款借款银团借款合同 709

38.民国二十三年第一期铁路建设公债 709

39.民国二十三年玉萍铁路公债 710

40.民国二十三年六厘英金庚款公债 710

41.民国二十四年俄退庚款凭证 710

42.民国二十四年统税凭证 710

43.民国二十四年金融公债 711

44.民国二十三年关税公债 711

45.民国二十四年四川善后公债 711

46.民国二十四年整理四川金融库券 711

47.民国二十四年电政公债 712

48.民国二十四年水灾工赈公债 712

49.第二期铁路建设公债 712

50.民国二十五年短期国库凭证 712

51.民国二十五年统一公债 712

52.民国二十五年复兴公债 713

53.第三期铁路建设公债 713

54.民国二十五年四川善后公债 713

55.民国二十五年整理广东金融公债 713

56.民国二十六年京赣铁路建设公债 713

57.民国二十六年辟浚广东省港河工程美金公债 713

58.民国二十六年粤省铁路建设公债 713

(三)外债(美棉麦借款) 714

1.各方反对签订美棉麦借款 714

2.各方利用美棉麦借款建议案 714

3.美棉麦借款经理与偿还情形 715

(四)内外债整理概况 716

1.各方要求偿还内外债 716

2.主计处、财政部等历年度债务费概算书 716

3.日本部分债务整理概况 716

4.内外债整理概况 717

(五)附录 718

第36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718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718

财政经济分册(四) 718

五、金融货币 718

(一)金融概况 718

1.金融统制机构与法规 718

2.金融业工作计划及报告选 719

(二)货币与金银问题 719

1.中央造币厂 719

2.金银问题与白银外流 721

3.废两改元 723

4.币制政策与法币的实施 725

(1)货币概况 725

(2)法币政策的实施 727

(三)国家金融垄断机构的建立 731

1.对中国交通两银行的控制 731

2.中央银行的设立与巩固 731

3.中国农民银行的增设 733

4.中国国货银行的筹设 734

(四)地方金融 735

1.地方银行与钱庄 735

2.地方金融业的整饬 736

(五)特种金融 739

1.交易所 739

2.保险业 740

3.邮政储金汇业局与中央信托局的设立 740

第37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741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741

财政经济分册(五) 741

六、工矿业 741

(一)工矿业概况 741

1.工矿业法规 741

2.利用外资与限制设厂 742

3.实业提案与实业行政工作报告 742

(二)工矿业统计 743

1.工业统计 743

2.矿业统计 744

3.各业工人人数、工资、工时统计 744

(三)“国营”工矿业 745

第38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747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747

财政经济分册(六) 747

(四)私营工矿业 747

1.棉纺织业 747

2.丝纺织业 749

3.面粉工业 751

4.卷烟工业 752

5.火柴工业 752

6.制糖工业 753

7.水泥工业 753

8.化学工业 754

9.煤铁业 754

10.有色金属工业 755

第39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756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756

财政经济分册(七) 756

七、农业 756

(一)农村经济危机与挽救对策 756

1.农村经济危机状况的调查 756

2.重要决议案 756

(二)地政改良 757

1.土地问题的调研 757

2.重要土地法规 757

3.租佃制度改良 758

4.土地政策的实施 758

5.垦殖政策 758

(三)复兴农村经济 759

1.农村合作社 759

2.农产改良与统制 760

3.水利建设 760

(四)灾荒与救济 761

1.灾荒概况 761

2.灾荒救济 761

(五)农业发展状况 762

1.农业生产力水平 762

2.重要经济作物生产调查 762

3.林业管理与渔牧业状况 763

第40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764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764

财政经济分册(八) 764

八、商业 764

(一)商业法规 764

(二)国货运动 764

1.抵制外货 764

2.倡用国货 765

3.提倡国货措施 766

(三)国内商业调查统计 766

1.公司与商号 766

2.特种商业 766

(四)国内主要商品市况与管理 767

1.粮食 767

2.茶叶 768

3.棉花 769

4.蚕丝 769

(五)对外贸易 770

1.进出口管理与总值 770

2.国别贸易 770

3.埠别概况 771

4.商品结构 771

第41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771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771

财政经济分册(九) 771

九、交通邮电 771

(一)组织机构与法规 771

1.组织机构 771

2.法规 772

(二)铁路 772

1.铁路建设计划 772

2.铁路管理与建设报告等 772

(三)公路 773

1.公路建设计划 773

2.公路建设概况及工作报告等 774

(四)航运与航空 777

1.航政概况 777

2.国营招商局概况 778

3.海港建设 780

4.航空业 781

(五)邮政电信 781

1.邮政 781

2.电信 783

第42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784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784

教育分册(一) 784

五、教育 784

一、教育宗旨与学制系统 784

(一)教育宗旨 784

(二)学制系统 785

二、教育行政 785

(一)中央教育行政机构设置 785

1.中央教育行政委员会 785

2.大学院与大学区的设立及裁撤 785

3.教育部组织设置 786

(二)教育法令 786

(三)教科图书编审 787

(四)捐资兴学 787

(五)教育经费 787

(六)教育建议与报告 788

三、高等教育 788

(一)教育法令 788

(二)院校整顿 789

(三)大专院校概况 789

(四)国外留学 791

1.派遣留学生法规 791

2.留学概况 791

四、中等教育 792

(一)教育法令 792

(二)教育概况 792

五、初等教育 793

(一)小学教育 793

1.教育法令 793

2.教育概况 793

(二)国民义务教育 794

1.教育法令 794

2.教育概况 795

(三)改良私塾 795

第43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796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796

教育分册(二) 796

六、社会教育 796

(一)民众教育 796

1.法令规章 796

2.教育概况 796

(二)平民教育 797

1.定县实验区章则 797

2.定县实验区概况 797

(三)图书馆(民众教育馆) 797

七、蒙藏(边疆)教育 798

(一)教育法规与计划 798

(二)教育实施概况 799

八、华侨教育 799

(一)教育法令 799

(二)教育概况 800

九、党化教育 801

(一)教育原则与方案 801

(二)学校训育 802

(三)党义教育 802

(四)公民教育 803

(五)党义课程审查与出版 803

十、反共的“特种教育” 804

(一)特教法规 804

(二)特教实施概况 804

(三)特教经费 805

十一、国防教育 806

(一)学生军训 806

(二)战时学校特种教育 806

十二、科研事业 807

(一)学术研究机关 807

1.中央研究院 807

2.其他科研机关 807

(二)学位制度与科学奖金 808

1.学位制度法规 808

2.科研优奖办法 808

第44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809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809

文化分册(一) 809

六、文化 809

一、文化统制设施 809

(一)中央文化管理机构设置 809

(二)文化统制方针政策与措施 809

二、新闻出版 810

(一)新闻出版法规 810

(二)出版发行概况 811

(三)对进步出版品等的查禁 811

1.查禁措施 811

2.查禁概况 812

(四)迫害书店与记者 813

三、文化艺术 814

(一)艺术改良与推进计划 814

(二)对“不良”影片的查禁 814

1.检查机构设置 814

2.检查影片法规 815

3.禁映影片概况 815

(三)迫害文化人士 816

四、民俗礼仪 817

(一)改良习俗 817

(二)取缔陋习 817

(三)废除神祠邪祀迷信活动 818

第45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819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 819

文化分册(二) 819

五、尊孔读经 819

(一)崇祀孔子 819

(二)孔庙修葺与管理 820

(三)孔学社团 820

六、文物古迹 820

(一)文物管理机构设置 820

(二)文物保存法令 821

(三)文物毁失情况 822

七、文化团体 823

(一)团体组织法规 823

(二)团体组织概况 823

(三)中外文化协作团体 824

八、国民体育 825

(一)行政组织 825

(二)体育法规 825

(三)体育实施概况 826

九、宗教团体 827

(一)宗教政策 827

(二)各省宗教概况 827

(三)宗教团体活动 827

1.佛教 827

2.基督教 828

第46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829

第二编: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八年抗战 829

政治分册(一) 829

第二编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八年抗战(1937年7月—1945年9月)一、政治一、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 829

(一)国民政府西迁 829

(二)中央机关组织概况 829

(三)省市组织概况 831

(四)新县制实施与保甲制度的加强 831

二、战时重要方针政策法令 832

(一)抗建纲领与总动员法的制定 832

(二)对日和战态度与措施 833

三、国民党历次重要会议概况 836

(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836

(二)中国国民党第五届第四次至十二次中央全会 836

(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 838

(四)中国国民党六届一中全会 839

四、国民参政会与地方参议会和国民大会 839

(一)国民参政会的召开 839

1.国民参政会组织概况 839

2.国民参政会历次会议重要提案 840

(二)省县参议会 841

(三)所谓实施“宪法”与国民大会 842

第47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843

第二编: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八年抗战 843

政治分册(二) 843

五、国民党制造反共摩擦事件概况 843

(一)防共限共法令与措施 843

(二)第一次反共摩擦 846

1.对陕甘宁边区封锁与进犯 846

2.陇东事件 847

3.平江惨案晋西事变确山惨案 847

4.对冀鲁察绥地区袭击 848

5.对晋豫地区袭击 849

6.对苏皖鲁豫及鄂豫皖边区袭击 849

7.对新四军摩擦 850

8.黄桥事件 851

(三)第二次反共摩擦 854

1.皖南事变 854

2.继续对陕甘宁边区封锁与进犯 855

3.对冀豫抗日根据地袭击 856

4.对晋绥抗日根据地袭击 856

5.继续对鄂豫苏皖新四军袭击 857

6.对闽赣抗日游击队“清剿” 859

(四)第三次反共摩擦 859

1.加强对陕甘宁边区封锁 859

2.对鲁南豫南八路军袭击 859

3.对晋绥八路军袭击 859

4.对湘鄂、鄂赣八路军南下支队袭击 860

第48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860

第二编: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八年抗战 860

政治分册(三) 860

5.对鄂南赣北新四军袭击 860

6.对苏浙皖新四军袭击 860

7.对闽浙赣抗日根据地袭击 862

8.对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袭击 862

六、政党与社团 863

(一)党派的组织活动 863

1.中国青年党 863

(1)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活动 863

(2)在敌伪占领区的活动 863

2.中国国家社会党 863

3.中华民族社会党 864

(二)社团的组织活动 864

1.战时人民团体组织法规 864

2.社团组织活动 864

(1)牺牲救国同盟会 864

(2)华北青年协进会 865

(3)中国铸魂学社 865

(4)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 866

(5)中国青年励志会 867

(6)江苏青年协会 867

(7)西北青年抗敌协会 867

(8)救国青年同盟会 867

(9)广东省青年抗日团体 867

(10)中国青年抗战建国协会 868

(11)东北抗战建国协进会 868

(12)东北青年学会 868

(13)中国民主青年同盟 869

3.压制人民抗日团体 870

(三)三青团的组织活动 870

1.历史沿革 870

2.基本理论与主张 870

3.组织与活动概况 870

(1)组织章则与机构人事 870

(2)主要活动 871

第49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872

第二编: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八年抗战 872

政治分册(四) 872

七、少数民族与华侨事务 872

(一)蒙藏委员会组织 872

1.蒙藏委员会机构和法规 872

2.蒙藏委员会成立驻藏办事处 872

(二)蒙古民族事务 873

1.蒙古地方行政 873

2.伪蒙政权组织和活动 875

3.伊盟事变 877

(三)西藏民族事务 877

1.中国坚决反对英国侵略分裂西藏阴谋 877

2.噶厦非法成立外交局 878

3.藏族僧俗反对侵略祈祷抗战胜利 878

4.九世班禅返藏受阻圆寂善后处理暨转世灵童之寻访 879

(1)返藏受阻 879

(2)圆寂及善后处理 881

(3)寻访转世灵童 886

5.寻访十三世达赖转世灵童及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 888

(四)华侨事务与华侨抗日爱国活动 893

1.侨务委员会组织与侨务法规 893

2.侨务工作报告 894

3.华侨抗日救国活动 895

4.日伪对华侨的争夺 897

5.华侨投资国内活动 898

6.华侨救济与垦殖 899

(五)新疆民族事务 900

1.新疆地方行政 900

2.新疆哈民流亡甘青案 902

第50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903

第二编: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八年抗战 903

政治分册(五) 903

八、工农群众运动 903

(一)战时“民运政策” 903

(二)工人运动 904

1.防止工人罢工措施 904

2.各地工人罢工概况 904

(三)农民运动 906

1.“农运政策” 906

2.各地农民反虐政斗争 907

(四)学生运动 908

1.学运政策 908

2.各校学生的爱国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