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巽浩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10669222
- 页数:411 页
卷头语 1
第一章 农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3
第一节 农作学的产生与研究对象 3
一、国际上农作制研究蓬勃发展 3
二、中华大地呼唤农作学 5
三、农作学的萌芽、形成与发展 8
四、农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3
第二节 农作制的内涵、功能与研究内容 15
一、内涵 15
二、组成 17
三、特性 18
四、功能 19
五、农作制研究内容 20
参考文献 22
第二章 农作制基本原理 26
第一节 人工开放系统原理 26
一、农作制是一种人工开放系统 26
二、农作制的人工生态系统原理 28
三、农作制的经济系统原理 30
四、农作制的技术系统原理 32
五、能量加速散逸原理 32
六、物质非闭合流动原理 35
七、系统调控原则 36
参考文献 38
第二节 多重适应性原理 39
一、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 39
二、自然生态适应性 40
三、人工生态适应性 42
四、非生态适应性 43
参考文献 45
第三节 结构协调与升级升值原理 46
一、什么是农作制合理结构 46
二、结构调整原则 47
三、以农为本农牧结合农林牧渔合理布局 49
四、农作制的升级升值 50
参考文献 54
第四节 农作制地域分异原理 56
一、自然与人文地理分异规律 56
二、农作制地域分异规律 57
三、中国地域与农作制分异突出 58
四、因地制宜多元分类(区)运作 59
参考文献 62
第五节 农作制演进与可持续发展原理 63
一、历史上农作制演变进程 63
二、发达国家实行现代农作制 64
三、发展中国家推行高产集约农作制(“绿色革命”) 67
四、自然农作思潮的正负效应 68
五、探寻农作制的可持续发展 75
六、农作制演进规律 81
参考文献 83
第六节 集约持续农作原理 87
一、从粗放到集约——历史的必然 87
二、集约农作与环境 88
三、集约农作与经济效益 90
四、集约与持续的双向反馈关系 93
五、三个持续性结合原则 94
六、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集约持续农作 96
参考文献 98
一、农作制调控的关键——投入 101
第七节 投入原理 101
二、当今世界流行的反投入思潮分析 104
三、增加投入推进农作制现代化 109
参考文献 111
第三章 农作制类型 112
第一节 农作制分类 112
一、国际地理学会的分类 112
二、东西结合的农作制分类 114
第二节 世界农作制类型与特征 115
一、世界各地区农作制主要类型 115
二、原始生态型农作制 118
三、传统自给粗放型农作制 121
四、传统半自给半商品集约型农作制 123
五、现代化商品型农作制 127
第三节 中国农作制类型与分区(简介) 133
一、农作制历史演变进程 133
二、中国农作制主要类型与分区 133
三、全国一级区农作制特征比较 137
四、东部沿海、中部平原与西部农作制特征比较 143
五、全国各大行政区农作制发展战略 153
参考文献 162
第四章 中国农作制发展战略 164
第一节 推进传统农作制向现代农作制转变战略 164
一、新中国农作制的进展与特征 164
二、推进传统农作制向现代农作制转变 166
三、未来中国式现代农作制的框架设想 167
参考文献 169
第二节 坚持粮食安全与高产优质高效战略 170
一、粮食安全——中国农业永恒的主题与难题 170
二、高产优质高效战略 171
三、农业“新阶段论”的分析 171
四、高产的潜力与支柱 172
五、高产与高效的同步和背离 173
参考文献 174
第三节 多熟种植战略 175
一、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175
二、半壁江山 177
三、互补与竞争 179
四、传统技术现代化的前景 181
参考文献 182
第四节 农牧结合战略 184
一、农牧联系是农作制内最重要的联系 184
二、农牧结合的基本途径 185
三、功能 186
四、农牧结合模式 187
五、农牧结合是中国当前农作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87
第五节 资源高效利用与养育战略 189
一、资源与产量的有限性 189
参考文献 189
二、中国人均水土资源少 190
三、土地开拓空间有限 192
四、客观评估生态欠账 193
五、扬长避短贵在自强 195
六、资源高效利用与养育结合 195
参考文献 197
第六节 农田晋级战略 197
一、农田——宝中宝 198
二、惩治腐败保护耕地 199
三、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201
四、保护性耕作 204
五、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环境与作物产量影响 212
参考文献 236
第七节 草原森林正位战略 239
一、建设我国的主要生态屏障——草原 239
二、科学定位营造多功能的森林体系 242
参考文献 246
第八节 节水型农作制战略 247
一、圣人之治于世也,其枢在水 247
二、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248
三、治水、调水、节水、合理用水 249
四、作物的水生态适应性 250
五、建设节水型农作制 254
参考文献 255
第九节 现代农作经营战略 256
一、逐步向现代经营体制转变 257
二、农作经营非农化 259
三、健全市场化经营 260
四、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261
五、专业化、多样化与兼业化 264
六、劳动集约经营 265
七、农作经营社会化、组织化 267
参考文献 269
第十节 科技推动农作制升级战略 270
一、泛学科学研究——现代国际科技新动向 270
二、我国亟待加强泛学科性的农作学研究 271
三、求真务实、加强农作制科技体系建设 273
参考文献 274
第十一节 以工哺农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74
一、区域间农业协调发展 275
二、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276
三、彻底转变“多取少予”为“多予少取”政策 278
四、低投入低产出高投入高产出 279
五、农业保护空间大 281
六、走以工哺农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282
第十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农作制战略 284
一、全国不同区域农作制协调发展总体框架 284
参考文献 284
二、东部沿海地区农作制发展战略 294
三、东北地区农作制特征及其发展战略 302
四、黄淮海平原农作制发展战略——以山东省为例 309
五、长江中下游农作制发展战略——以江西省为例 316
六、长江中下游集约型高效农作制——以湖南省为例 331
七、西北地区农作制发展战略 335
参考文献 349
第五章 农作学研究方法 351
第一节 农作制分析(FSA) 351
一、FSA的原则、方法与步骤 351
二、FSA典例一——平原产粮区:河南省浚县 354
三、FSA典例二——大城市郊区:北京市顺义区 357
第二节 农作制试验研究与调查设计方法(FSRD) 365
一、FSRD的方法特点 366
二、FSRD的试验方法 368
三、FSRD的调查方法 370
四、结果分析与效果评价方法 373
第三节 宏观分析方法在农作制研究中的应用 375
一、总体(整体)分析与证伪 376
二、定位分析 378
三、历史分析 379
四、类型分析 381
五、多元分析 382
六、逻辑分析 383
第四节 农作制优化方法 385
一、农作制优化原理 385
二、资源评价方法 389
三、比较优势分析方法 389
四、生态适应性评价方法 391
五、种植业结构分析方法与典例 392
六、效益分析方法 400
七、能量分析法 401
八、规划设计方法 402
九、系统分析方法 404
十、精准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 406
参考文献 410
- 《翦伯赞全集 第10卷 中外历史年表 主编》翦伯赞著 2008
- 《农作制度创新模式与实践》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杭州萧山区执行部组,程湘虹编著 2008
- 《定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高占彪主编 2018
-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培训手册》舒畅主编 2014
- 《天津市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动态》张俊英,陈玉春主编 2018
- 《小学生文库 第1集 农业类 农作物害虫驱除法》周建人著 1933
-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手册》梁艳青著 2011
- 《公路工程造价员》陈楠主编 2013
- 《农网配电营业技师培训教材》王金笙主编 2010
- 《动物故事 70则中国原生态童话作品》何承伟本册主编 2013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