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河南省地质矿产志  上
河南省地质矿产志  上

河南省地质矿产志 上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河南省地南矿产厅地质矿产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05009885
  • 页数:638 页
图书介绍:
《河南省地质矿产志 上》目录

第一篇 地质事业发展史 1

第一章 大事记 1

概述 1

一、郑州市 (12 15

第一节 河南省地质矿产局 16

第二章 机构沿革 16

第三节 河南省冶金地质机构沿革 18

第二节 河南省煤田地质机构沿革 18

第五节 石油工业部门地质机构沿革 33

第四节 地质矿产部驻河南石油地质机构沿革 33

第七节 河南省建材地质机构沿革 36

第六节 化学工业部门地质机构沿革 36

第一节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 40

第三章 区域地质调查 40

第二节 1∶5万区域地质调查 43

第四章 矿产普查与勘探 46

第一节 水文地质 53

第五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53

第二节 工程地质 55

第二节 探矿工程技术队伍 57

第六章 探矿工程 57

第一节 探矿工作 57

第三节 探矿技术 63

第一节 物探工作 65

第七章 地球物理勘探 65

五、电法仪 67

第二节 仪器设备 67

一、测井仪 67

二、航空磁测仪 67

三、地面磁测仪 67

四、地震仪 67

七、放射性测量仪 68

六、重力测量仪 68

一、第一轮区域化探 69

第八章 地球化学探矿 69

第一节 1∶20万区域化探 69

二、第二轮区域化探重新整理 70

第二节 1∶5万化探 72

第三节 矿区化探 73

第一节 测试工作 74

第九章 岩矿测试 74

一、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岩矿测试中心 75

第二节 主要仪器设备 75

二、华北石油地质局实验室 78

一、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测试中心 79

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河南省地质勘探公司化验室 79

第三节 岩矿测试技术队伍 79

二、华北石油地质局实验室 80

四、化工部地质勘探公司实验室 81

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河南地质勘探公司化验室 81

第一节 测绘技术 82

第十章 测绘 82

第一节 测绘工作 82

四、地形图清绘 83

一、航空摄影测量 83

二、计算手段 83

三、距离丈量 83

(一)商丘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攻关研究报告 84

第十一章 地质科技与情报 84

第一节 地质科学研究 84

一、科学研究机构沿革 84

二、重要科技成果 84

(五)河南小秦岭阳平金矿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85

(二)化学光谱法测定痕量(10-6克)超痕量(10-9克)金 85

(三)豫西卢氏—灵宝地区区域地球化学及地球化学找矿初步研究报告 85

(四)河南省基岩地质图(1∶50万) 85

(九)栾川县南泥湖钼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及富集规律—关于小岩体、围岩蚀变与成矿关系的研究 86

(六)河南省构造体系图及河南省构造体系与地震分布规律图(1∶50万) 86

(七)河南小秦岭金矿资源总量预测德尔菲法研究(试点)报告 86

(八)河南小秦岭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富集规律的研究 86

一、情报机构与情报网络 87

(十)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钼矿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成晕 87

机理的研究 87

(十一)河南省矿产资源汇编 87

第二节 地质科技情报 87

(三)出版科技性和情报性刊物 93

二、情报交流活动 93

(一)参观学习 93

(二)开展动态分析 93

三、地质参考资料 94

(四)情报刊物交流 94

二、郑州煤炭工业学院 95

第十二章 地质教育 95

第一节 大学 95

一、焦作矿业学院煤田勘探专业 95

一、郑州煤田职工地质学院 96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 96

一、郑州地质学校 96

二、黄河水利学校有关地质专业 96

第三节 职工学校 96

第四节 技工学校 97

二、第一地质调查队职业中专 97

三、地质矿产局和化工部地质勘探公司职工学校 97

二、原本地质档案 98

第十三章 资料、陈列、图书 98

第一节 资料 98

一、地质资料管理 98

四、储量表 99

三、资料借阅 99

二、其它部门和基层单位图书馆 100

第二节 陈列馆 100

第三节 图书 100

一、省地矿局图书馆 100

(二)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 101

第十四章 学术团体 101

第一节 地质学会 101

一、地质学会会员代表大会 101

(一)第一届学会会员代表大会 101

(一)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 102

(三)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 102

(四)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102

二、学术交流 102

(一)夏令营活动 103

(二)与中国地质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合办的学术讨论会 103

(三)各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交流 103

三、地学科普 103

第二节 地质技术经济及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104

(二)科普讲座 104

(三)青少年地学知识有奖竞赛 104

四、其它 104

(一)出版刊物 104

(二)优秀论文评选 104

第一章 地层 109

第二篇 地质志 109

(二)地层划分 115

第一节 太古界(Ar) 115

一、登封群(Ardn) 115

(一)分布 115

(三)时代归属 120

(一)分布 121

(四)调查研究 121

二、太华群(Arth1) 121

(二)地层划分 123

(四)地质调查研究 128

(三)时代归属 128

(二)地层划分 129

三、大别群(Ardb) 129

(一)分布 129

(四)地质调查研究 132

(三)时代归属 132

(二)地层划分 133

第二节 下元古界(Pt1) 133

一、嵩山群(Pt1sn) 133

(一)分布 133

(三)嵩山群的统一划分及时代归属 139

(四)调查研究 140

(二)地层划分 142

二、秦岭群(Pt1qn) 142

(一)分布 142

(三)秦岭群层序的确定 147

(四)时代归属 151

(五)调查研究 152

(二)地层划分及时代归属 154

三、陡岭群(Pt1d1) 154

(一)分布 154

(二)地层划分 157

(三)地质调查研究 157

四、苏家河群(Pt1sj) 157

(一)分布 157

一、熊耳群(Pt?xn) 160

(三)时代确定 160

(四)调查研究 160

第三节 中元古界(Pt2) 160

(一)地层划分 161

二、汝阳群(Pt?ry) 166

(二)时代确定 166

(三)调查研究 166

(一)地层划分 168

(三)调查研究 172

(二)时代确定 172

(一)地层划分 173

三、官道口群(Pt?qn) 173

(二)时代确定 179

(一)地层划分 180

(三)调查研究 180

四、信阳群(Pt2xy) 180

(三)调查研究 182

(二)地层时代 182

第四节 上元古界(Pt3) 183

(一)地层划分 184

一、洛峪群(Pt3Iy) 184

(一)地层划分 187

(二)时代确定 187

(三)调查研究及划分沿革对比情况见汝阳群 187

二、栾川群(Pt3In) 187

(三)调查研究 192

(二)时代确定 192

(一)地层划分 193

三、二郎坪群(Pt3er) 193

(三)调查研究 199

(二)时代确定 199

(一)地层划分 200

四、毛堂群(Pt3mt) 200

(一)豫西地层分区震旦系 203

(二)时代确定 203

(三)调查研究 203

五、震旦系(Z) 203

(二)北秦岭地层分区震旦系 207

(三)南秦岭地层分区震旦系 209

(四)调查研究 212

(一)下寒武统(∈1) 213

第五节 寒武系(∈) 213

一、华北地层区寒武系 213

(二)中寒武统(∈2) 216

(三)上寒武统(∈3q) 219

(一)丹江北区 221

二、秦岭地层区南秦岭地层分区寒武系 221

(二)丹江南区 223

(一)华北地层区 225

三、调查研究 225

(二)秦岭地层区南秦岭地层分区 227

(一)下奥陶统(O1) 229

第六节 奥陶系(O) 229

一、华北地层区奥陶系 229

(二)中奥陶统(O2) 230

(一)下奥陶统(O1) 234

二、秦岭地层分区奥陶系 234

(二)中上奥陶统(O2-3) 235

(一)华北地层区 237

三、地质调查研究 237

(二)秦岭地层区南秦岭地层分区 238

第七节 志留系(S) 239

一、中泥盆统白山沟组(D2b) 241

第八节 泥盆系(D) 241

(一)王冠沟组(D3w) 242

二、上泥盆统(D3) 242

(二)葫芦山组(D3h) 244

三、地质调查研究 245

(一)中石炭统本溪组(C2b) 246

第九节 石炭系(C) 246

一、华北地层区石炭系 246

(二)上石炭统(C3) 249

(一)下石炭统(C1) 252

二、北秦岭地层分区东段石炭系 252

(二)中石炭统(C2) 254

(三)上石炭统(C3) 256

(一)下石炭统(C1) 258

三、南秦岭地层分区石炭系 258

(二)中石炭统(C2) 260

(一)华北地层区 261

四、地质调查研究 261

(二)北秦岭地层分区东段 262

一、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1x) 263

(三)南秦岭地层分区 263

第十节 二叠系(P) 263

(一)上石盒子组(P2s) 266

二、上二叠统(P2) 266

(二)石千峰组(P2s) 270

三、地质调查研究 271

(一)下三叠统(T1) 272

第十一节 三叠系(T) 272

一、华北地层区三叠系 272

(二)中三叠统(T2) 276

(三)上三叠统(T3) 279

二、北秦岭地层分区三叠系 284

(一)华北地层区 286

三、地质调查研究 286

(二)北秦岭地层分区 287

(一)中下侏罗统义马组(J1-2y) 289

第十二节 侏罗系(J) 289

一、华北地层区侏罗系 289

(二)中侏罗统马凹组(J2m) 291

(一)中侏罗统朱集组(J2z) 293

(三)中上侏罗统(J3) 293

二、秦岭地层区侏罗系 293

(二)上侏罗统段集组(J3d) 294

(一)华北地层区 295

三、地质调查研究 295

第十三节 白垩系(K) 296

(二)秦岭地层区 296

(一)下白垩统白湾组(K1b) 297

一、豫西南地层分区白垩系 297

(二)上白垩统(K2) 298

一、溶洞 (1 299

二、大别山北麓地层分区白垩系 300

(一)下白垩统陈栅组(K1c) 300

(二)上白垩统周家湾组(K2z) 301

三、华北地层区白垩系 302

(一)下白垩统(K1) 302

(二)上白垩统秋扒组(K2g) 305

四、地质调查研究 306

(一)豫西南地层分区 306

(二)大别山北麓地层分区 307

(三)华北地层区 307

第十四节 下第三系(E) 309

一、豫西南地层分区下第三系 310

(一)古新统白营组(E1b) 312

(二)下始新统玉皇顶组(E2y) 312

(三)中始新统大仑房组(E2d) 313

(四)上始新统核姚园组(E2h) 313

(五)渐新统廖庄组(E3i) 313

二、大别山北麓地层分区下第三系 314

三、豫西地层分区下第三系 315

(一)古新统、下始新统剖面 315

(二)中始新统张家村组(E2z) 317

(三)上始新统卢氏组(E2I) 318

(四)渐新统大峪组(E3d) 320

四、豫东平原地层分区下第三系 320

(一)下始新统孔店组(E2k) 320

(二)中、上始新统及渐新统 320

五、地质调查研究 324

(一)豫西南地层分区和大别山北麓地层分区 324

(二)豫西地层分区 324

(三)豫东平原地层分区 325

第十五节 上第三系(N) 327

一、豫西北地层分区上第三系 328

(一)中新统(N1) 328

(二)上新统(N2) 331

二、豫东地层分区上第三系 334

(一)中新统馆陶组(N1g) 334

(二)上新统明化镇组(N2m) 335

三、秦岭地层分区上第三系 335

(一)李官桥盆地淅川县香花乡凤凰镇村剖面 335

(二)南阳盆地邓县白落村钻井剖面 336

四、地层调查研究 337

第十六节 第四系(Q) 338

一、豫西北地层分区第四系 338

(一)下更新统(Q1) 339

(二)中更新统(Q2) 341

(三)上更新统(Q3) 342

(四)全新统(Q4) 343

二、豫东北地层分区第四系 344

(一)下更新统冲积—湖积层(Q?) 344

(二)中更新统冲积—湖积层(Q?) 345

(三)上更新统冲积—湖积层(Q?) 345

(四)全新统(Q4) 346

三、豫东南地层分区第四系 346

(一)下更新统五里店组(Q1w) 346

(二)中更新统(Q2) 347

(三)上更新统(Q3) 347

(四)全新统(Q4) 347

四、豫西南地层分区第四系 347

(一)下更新统冲积—湖积层(Q?) 347

(二)中更新统冲积—湖积层(Q?) 347

(三)上更新统(Q3) 348

(四)全新统(Q4) 348

五、河南省第四纪冰碛和冰期 348

六、地质调查研究 349

第二章 岩浆岩 350

第一节 岩浆岩单元及岩浆活动期的划分 350

一、岩浆岩单元的划分 350

(一)准地台岩浆岩区 350

(二)准地台—褶皱系过渡岩浆岩区 354

(三)褶皱系岩浆岩区 355

二、岩浆活动期的划分 357

第二节 侵入岩各论 360

一、超基性侵入岩 360

(一)岩石类型 362

(二)岩石化学特征 363

(三)岩体实例 363

二、基性侵入岩 369

(一)岩石类型 369

(二)岩石化学特征 369

(三)岩体实例 374

三、中性侵入岩 375

(一)岩石类型 379

(二)岩石化学特征 379

(三)岩体实例 382

四、碱性侵入岩 387

(一)磨沟正长斑岩体 389

五、酸性侵入岩 392

(一)深成相花岗岩 392

(二)浅成相酸性侵入岩 418

第三节 火山岩 432

一、中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 432

(一)旋回韵律划分 434

(二)岩石类型 437

(三)岩石化学特征 439

(四)微量元素含量 442

(五)喷发环境、类型、喷发相及岩浆成因 442

(六)变质作用 446

二、晚元古代二郎坪群火山岩 446

(一)岩石类型 447

(二)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特征 449

(三)二郎坪群细碧岩的确定依据 451

(四)喷发类型及喷发相 452

三、晚元古代毛堂群火山岩 454

(一)旋回韵律划分 454

(二)岩石类型 458

(三)岩石化学特征 463

(四)微量元素特征 466

(五)喷发作用 466

四、晚元古代(?)变质碱性火山岩 467

五、中元古代白垩纪火山岩 474

(一)旋回韵律的划分 475

(二)岩石类型 476

(三)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特征 478

(四)基本地质特征 480

六、新生代火山岩 481

(一)喷发旋回韵律的划分 482

(二)岩石特征 483

(三)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特征 484

(四)新生代火山岩的构造控制因素及岩浆成因分析 487

第四节 岩浆岩与矿产 488

一、侵入岩与矿产 488

(一)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 488

(二)与中性岩有关的矿产 488

(三)与浅成相酸性斑岩有关的矿产 489

二、火山岩与矿产 490

第五节 岩浆岩工作 491

第三章 构造 495

第一节 构造旋迥及构造层 495

一、构造旋迥 495

(一)嵩阳旋迥 497

(二)中条旋迥 497

(三)王屋山旋迥 498

(四)晋宁旋迥 499

(五)加里东旋迥 501

(六)华里西旋迥 502

(七)印支旋迥 502

(八)燕山旋迥 503

(九)喜马拉雅旋迥 504

二、构造层 504

(一)地槽型构造层 504

(二)地台型构造层 507

(三)中新生代断(拗)陷型构造层 510

第二节 河南省深断裂 512

一、北北东向深断裂系 513

(一)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1) 513

(二)聊城—兰考深断带(2) 514

(三)北北东深断裂系基本特征 515

二、北西西向深断裂系 516

(一)焦作—商丘深断裂(3) 516

(二)栾川—确山—固始深断裂带(4) 516

(三)瓦穴子—鸭河口—明港深断裂(5) 518

(四)朱阳关—夏馆—大河深断裂(6) 518

(五)西官庄—镇平—龟山—梅山深断带(7) 519

(六)木家垭—内乡—桐柏—商城深断裂带(8) 520

(七)北西西向断裂系基本特征 520

第三节 地质构造单元 521

一、中朝准地台 522

(一)山西台隆(Ⅰ1) 524

(二)华熊台缘拗陷(Ⅰ2) 527

(三)嵩箕台隆(Ⅰ3) 530

(四)华北拗陷(Ⅰ4) 533

(五)鲁西台隆(Ⅰ5) 539

二、秦岭褶皱系(Ⅱ) 540

(一)北秦岭褶皱带(Ⅱ1) 542

(二)南秦岭褶皱带(Ⅱ2) 548

(三)桐柏—大别褶皱带(Ⅱ3) 550

(四)南阳—襄樊拗陷(Ⅱ4) 551

(五)潢川拗陷(Ⅱ5) 553

第四节 地质构造研究史略 555

一、地质力学研究 556

二、断块构造说研究 557

三、板块构造说研究 557

四、重力构造说研究 558

五、其它研究 558

第四章 地球物理勘查 559

第一节 磁法勘探 559

一、区域磁场 560

(一)豫北负磁场区 560

(二)豫东正磁场区 561

(三)豫中开阔平静负磁场区 561

(四)伏牛—大别强烈变化升高磁场区 562

二、岩、矿石磁性特征 566

(一)岩浆岩磁性特征 566

(二)变质岩磁性特征 572

(三)沉积岩磁性特征 572

(四)铁矿石磁性特征 572

三、磁法勘探 573

(一)航空磁法勘探 573

(二)地面磁法勘探 575

(三)典型矿区磁法勘探 576

第二节 重力勘探 578

一、区域重力场地球物理特征 578

(一)从山东聊城经兰考、开封、许昌至南阳重力勘探 578

(二)从安阳经汤阴、新乡、郑州、登封、临汝、汝阳付店至西峡重力勘探 578

(三)从林县经辉县、修武、巩县、嵩县、栾川至商南重力勘探 578

(四)从平顺经沁阳、洛阳、洛宁、卢氏至丹凤重力勘探 578

(五)从阳城经三门峡、灵宝至潼关重力勘探 579

(六)从台前经郸城、成武、曹县、太康、周口、漯河、遂平至泌阳重力勘探 579

(七)从肥城经济宁、夏邑、临泉、新蔡、罗山以南重力勘探 579

(八)从永城经涡阳、固始陈淋至金寨以南重力勘探 579

(九)从运城经夏县、济源、沁阳、温县、原阳、开封、民权、商丘到张集重力勘探 579

(十)渑池—洛阳—巩县重力勘探 579

(十一)临汝—郏县—临颖—周口—沈丘—涡阳重力勘探 579

(十二)卢氏黑沟—固始重力勘探 579

(十三)商南—应山重力勘探 579

(十四)栾川—南召—方城—社旗—信阳—光山—金寨重力勘探 579

(十五)栾川—方城—社旗—信阳—光山—金寨重力勘探 579

二、岩、矿石物性特征 580

三、重力勘探 580

(一)石油、天然气重力勘探 580

(二)盐碱重力勘探 582

(三)金属矿重力勘探 583

第三节 电法勘探 584

一、区域电场特征 584

二、省地层电性 585

三、电法勘探及成果 585

(一)煤田电法勘探 585

(二)盐碱电法勘探 588

(三)石墨矿电法勘探 588

(四)石灰岩电法勘探 589

(五)石油、天然气电法勘探 589

(六)水文地质电法勘探 589

(七)金属矿电法勘探 589

第四节 地震勘探 592

一、河南省地震波特征 593

(一)上、下第三系分界处 593

(二)新生界与中生界之间 593

(三)在奥陶系浸蚀面上 593

(四)不同时代地层界面 593

(五)下第三系 593

(六)能清楚地反映出断裂、超覆、退覆、剥蚀、尖灭和不整合等地质现象 594

二、石油及天然气地震勘探 594

(一)东濮凹陷地震勘探 594

(二)南阳凹陷地震勘探 597

(三)开封凹陷地震勘探 597

(四)周口凹陷地震勘探 598

(五)济源凹陷地震勘探 598

(六)其它地区地震勘探 599

三、煤田地震勘探 599

(一)豫南地区煤田地震勘探 599

(二)豫北地区煤田地震勘探 600

(三)豫东地区煤田地震勘探 601

(四)其它矿种地震勘探 601

第五节 井中地球物理勘探 601

一、煤田测井 602

(一)物性特征 602

(二)测井仪器 603

(三)地质解释及水平 605

二、水文、工程地质测井 606

三、金属矿与非金属矿测井 607

四、石油测井 610

第五章 地球化学勘查 611

第一节 主要成矿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分布 612

一、金、银 612

(一)区域丰度低 612

(二)金、银区域分布不均匀 613

二、铜 614

三、铅、锌 615

四、钼、钨 616

五、砷、锑 617

六、铬、钴、镍、钒、锰、钛、铁 617

七、氟、磷、钡、锶 619

(一)与含磷岩系有关的异常 619

(二)与炭质岩系有关的异常 620

(三)与变质岩系有关的异常 620

(四)与中—基性岩浆岩有关的异常 620

八、其它元素 621

第二节 地球化学异常 622

一、异常元素组合和成因类型 622

(一)桐柏—大别山地区 622

(二)豫西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 623

(三)洛南、商南幅区域化探 624

二、典型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627

(一)小秦岭金矿田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627

(二)桐柏破山银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630

(三)栾川南泥湖钼矿田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632

(四)低温热液锑、砷矿带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635

(五)银家沟铅锌、硫铁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638

第三篇 矿产志 639

第一章 能源矿产 639

第一节 煤 642

一、石炭—二叠纪煤田 642

(一)地质特征 642

(二)鹤壁煤田 652

(三)焦作煤田 656

(四)济源煤田 659

(五)渑池煤田 662

(六)新安煤田 666

(七)宜洛煤田 669

(八)临汝煤田 673

(九)偃龙煤田 676

(十)荥巩煤田 679

(十一)新密煤田 682

(十二)登封煤田 685

(十三)禹县煤田 688

(十四)平顶山煤田 691

(十五)韩梁煤田 695

(十六)永城煤田 698

(十七)确山煤田 701

二、侏罗纪煤田—义马煤田 704

(一)含煤岩系 705

(二)矿区构造 705

(三)煤层 705

(四)煤质 705

(五)开采技术条件 706

三、中、下石炭统煤田 707

(一)含煤岩系 707

(二)矿区构造及岩浆活动 708

(三)煤层 708

(四)煤质 709

(五)开采技术条件 710

(六)地质调查与勘探 711

四、三叠纪煤田—南召煤田 711

(一)含煤岩系 711

(二)矿区构造及岩浆活动 712

(三)煤层 712

(四)煤质 712

(五)开采技术条件 713

(六)地质调查与普查 713

第二节 石油、天然气 714

一、石油地质基本特征 714

(一)中新生代凹陷的分布 714

(二)中新生代凹陷地质构造 714

(三)生油层系 717

二、油气田地质 722

(一)中原油气区 722

(二)河南油田 735

(三)其它凹陷油气远景 748

第三节 石煤 751

一、元古界石煤 751

二、下寒武统石煤 752

三、中石炭统石煤 753

第四节 油页岩 754

一、桐柏吴城油页岩石 754

(一)矿床地质特征 754

(二)普查勘探 754

二、栾川潭头油页岩矿 755

(一)矿床地质 755

(二)开采情况 755

(三)发现与勘探 755

三、孟县杨树沟油页岩点 756

第五节 铀矿 756

一、遂平铀矿 756

(一)矿区地质 756

(二)矿床地质 757

(三)开采技术条件 758

(四)地质普查 758

二、鲁山铀矿 758

(一)矿床地质 758

(二)矿体地质 759

(三)矿床成因 760

(四)矿石技术加工 760

(五)地质调查史 760

三、方城铀矿 761

(一)地质概况 761

(二)矿床特征 761

四、洛宁县上陶峪铀矿点 761

五、其它铀矿点 762

第二章 有色金属矿产 764

第一节 钼矿 764

一、南泥湖钼矿田 764

(一)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床 764

(二)上房沟钼(铁)矿床 774

二、夜长坪钼矿床 779

(一)矿床地质 779

(二)矿体、矿石和矿产储量 780

三、雷门沟钼矿床 781

(一)矿床地质 781

(二)矿体、矿石和矿产储量 782

(三)采选技术条件 783

(四)矿床发现与普查评价 784

四、其它钼矿床及矿点 784

第二节 铝土矿 784

一、重要矿床 787

(一)巩县竹林沟铝土矿 787

(二)巩县水头铝土矿 788

(三)巩县钟岭铝土矿 789

(四)巩县茶店铝土矿 789

(五)新安县贾沟铝土矿 790

(六)新安县石寺铝土矿 791

(七)新安县竹园—狂口铝土矿 791

(八)新安张窑院铝土矿 792

(九)偃师夹沟铝土矿 793

(十)渑池曹窑铝土矿 797

(十一)禹县方山铝土矿 797

二、普查、勘探简述 799

第三节 金矿 800

一、小秦岭金矿田 800

(一)矿田地质 800

(二)矿床地质 803

(三)成矿条件 805

(四)矿床实例 808

(五)矿田发现史和地质勘探工作 813

二、桐柏银洞坡金矿 815

(一)矿田地质 815

(二)矿床地质 816

(三)矿石采、冶技术条件 818

(四)矿山开采及地质工作 818

三、洛宁上宫金矿 819

(一)矿区地质 819

(二)矿床地质 819

(三)矿石采、冶技术条件 820

(四)矿山开采及地质工作 820

四、嵩县祁雨沟金矿 820

(一)矿区地质 820

(二)含矿角砾岩体地质特征 821

(三)矿体和矿石 821

(四)成矿温度及其热液特征 822

(五)矿石采、冶技术条件 822

(六)金矿开采及地质工作 822

五、镇平县蚕头山—祁子堂金矿 823

六、其它金矿床 823

七、伴生金 823

八、砂金 826

(一)嵩县高都川砂金矿 826

(二)淅川丹江流域砂金矿 828

第四节 银矿 829

一、桐柏破山银矿床 829

(一)矿床地质 829

(二)矿体、矿石与矿产储量 830

(三)开采技术条件 834

(四)矿床普查勘探 835

(五)矿山建设 835

二、罗山皇城山银矿床 835

(一)矿床地质 835

(二)矿体、矿石与储量 835

(三)矿床采、选技术条件 836

(四)矿床普查与详查 837

第五节 铜矿 837

一、镇平县秋树湾铜(钼)矿床 838

(一)矿床地质 838

(二)矿体、矿石与矿产储量 838

(三)开采技术条件 839

(四)普查勘探 839

二、桐柏刘山岩铜(锌)矿 839

(一)矿床地质 839

(二)矿床、矿体及矿产储量 839

(三)开采技术条件与矿山建设 840

(四)普查勘探 840

三、济源县小沟铜矿 841

(一)矿床地质 841

(二)矿体、矿石与矿产储量 841

(三)开采技术条件 841

(四)矿床发现与普查 841

四、信阳县杜家畈铜矿 842

(一)矿床地质 842

(二)矿体、矿石与矿产储量 842

(三)开采技术条件 842

(四)矿山建设 842

(五)地质调查与普查评价 842

五、内乡板厂铜矿(红卫铜矿) 843

(一)矿床地质 843

(二)矿体、矿石与储量 843

(三)地质普查 844

六、鲁山窟窿山铜矿 844

(一)矿床地质 844

(二)矿床发现 845

七、卢氏朱家沟铜矿 845

(一)矿床地质 845

(二)开采技术条件 845

(三)矿床发现与普查勘探 846

八、共生与伴生铜矿床 846

(一)卢氏八宝山铁铜矿 846

(二)卢氏曲里铁、锌、铜矿床 846

(三)栾川县骆驼山硫铁矿中伴生铜 846

(四)灵宝、小秦岭金矿中伴生铜 846

(五)灵宝银家沟硫铁矿中伴生铜 847

九、其它铜矿床 847

第六节 铅锌矿 848

一、铅锌矿床的类型 848

(一)碳酸盐岩层中的层控铅锌矿床 848

(二)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848

(三)脉状铅锌矿床 848

(四)伴生铅锌矿床 848

二、铅锌矿床 849

(一)栾川县马超营矿带大洞沟铅锌矿 849

(二)方城县维摩寺铅锌矿 850

(三)方城县尚洞铅锌银矿 851

(四)栾川县赤土店铅锌矿 852

(五)汝阳县西灶沟铅锌矿 853

(六)洛宁县固始沟铅银矿 854

(七)卢氏县后瑶峪铅锌矿 855

(八)南召县铅厂铅锌矿 856

三、伴生铅锌矿 857

(一)与金银矿床伴生的铅锌矿 857

(二)与铁、铜矿床伴生的铅锌矿 857

(三)与硫铁矿床伴生的铅锌矿 857

(四)其它铅锌矿床和矿点 858

第七节 锑矿 858

一、卢氏大河沟—掌耳沟锑矿田 858

(一)矿田地质 858

(二)开采 859

(三)发现与普查勘探 859

二、南召大庄锑矿 860

三、罗山仙桥锑矿 860

第三章 黑色金属矿产 862

第一节 铁矿 862

一、舞阳铁矿 862

(一)矿田地质 862

(二)矿床地质 864

(三)矿床实例 865

二、鲁山铁山岭铁矿 875

(一)矿床地质 875

(二)采选技术条件 875

(三)矿山建设 875

(四)普查勘探 876

三、鲁山县西马楼铁矿 876

(一)矿床地质 876

(二)采选技术条件 876

(三)普查勘探 877

四、许昌铁矿 877

(一)矿田地质 877

(二)矿床地质 878

(三)采选技术条件 879

(四)普查勘探 879

五、行口铁矿 880

(一)矿床地质 880

(二)普查勘探 880

六、卢氏八宝山铁矿 880

(一)矿区地质 880

(二)矿床地质 881

(三)采选技术条件 882

(四)普查勘探 882

七、卢氏曲里铁矿 882

(一)矿区地质 882

(二)矿床地质 883

(三)采选技术条件 884

(四)普查勘探 884

八、安林铁矿 884

(一)矿田地质 884

(二)矿床地质 885

(三)采选技术条件 886

(四)矿山建设 886

(五)普查勘探 886

九、南召杨树沟铁矿 887

(一)矿区地质 887

(二)矿床地质 887

(三)采选技术条件 888

(四)矿山建设 888

(五)普查勘探 888

十、永城大王庄铁矿 889

(一)矿区地质 889

(二)矿床地质 889

(三)采选技术条件 890

(四)普查勘探 890

十一、泌阳条山铁矿 890

(一)矿区地质 890

(二)矿床地质 891

(三)采选技术条件 891

(四)矿山建设 892

(五)普查勘探 892

十二、桐柏铁山庙铁矿 892

(一)矿区地质 892

(二)矿床地质 893

(三)采选技术条件 893

(四)矿山建设 893

(五)矿床发现和普查勘探 893

十三、栾川上房钼矿矽卡岩型伴生铁矿 894

(一)矿床地质 894

(二)综合利用技术条件 894

十四、渑池岱嵋砦铁矿 894

(一)矿区地质 894

(二)矿床地质 895

(三)开采技术条件 895

十五、汝阳武湾铁矿 896

(一)矿区地质 896

(二)矿床地质 896

(三)开采技术条件 897

(四)普查勘探 897

十六、博爱茶棚铁矿 897

(一)矿区地质 897

(二)矿床地质 898

(三)开采技术条件 898

(四)普查勘探 898

十七、渑池县焦地铁矿 898

(一)矿区地质 898

(二)矿床地质 899

(三)开采技术条件 900

(四)普查勘探 900

第四节 钛矿 900

一、新县红显边金红石风化壳砂矿 900

(一)矿床地质 900

(二)普查勘探 900

二、新县杨家冲金红石风化壳砂矿 908

三、西峡八庙—西坪金红石矿 908

四、方城柏树岗金红石风化壳砂矿 908

第三节 钒矿 909

一、淅川余家庄钒矿床 909

(一)矿床地质 909

(二)采选技术条件和厂矿建设 910

(三)发现与普查勘探 910

二、舞阳赵案庄和王道行铁矿伴生钒矿 910

三、商城石门冲钒矿点 910

第四节 锰矿 910

一、信阳红石洞锰矿 910

(一)矿床地质 910

(二)发现与普查 911

二、其它锰矿点 911

(一)桐柏县黄岗乡大坡岭锰矿 911

(二)汝阳县龙王庙和叶县河套寨锰矿点 912

第四章 稀有金属矿产 913

第一节 卢氏西南部稀有金属矿 913

一、矿田地质 913

二、南阳山铌、钽、锂矿床 913

(一)白云母微斜长石型 913

(二)白云母钠长石微斜长石型 914

(三)锂云母钠长石型 914

三、储量与开采 915

四、地质工作 915

第二节 南召大庄稀有金属矿 916

一、矿区地质 916

二、伟晶岩脉 916

三、储量 916

四、发现与普查 916

第三节 其它铌钽稀有元素矿区 917

一、方城塔山 917

二、嵩县黄水庵 917

三、信阳天目山 917

第四节 其它绿柱石矿点 918

第五章 非金属建筑材料矿产 919

第一节 水泥灰岩 919

一、水泥灰岩含矿层位 919

二、水泥灰岩资源 919

三、典型矿床 919

(一)鹤壁市鹿楼水泥灰岩 919

(二)安阳子针西山水泥灰岩 921

(三)洛阳龙门敖子岭—杨沟寨水泥灰岩矿床 921

(四)密县七里岗战鼓山水泥灰岩 922

(五)确山秀水泥灰岩 923

(六)南阳浦山(西段)水泥大理岩 924

四、其它水泥灰岩矿产地及地质特征一览表 924

五、水泥灰岩普查与勘探 924

第二节 水泥粘土 932

一、义马市吴坡水泥粘土矿 932

(一)矿床地质 932

(二)采选技术条件 934

(三)矿山建设与地质勘探 934

二、截止1985年底上矿产储量表矿区 934

三、1985年已勘探完尚未入平衡表的矿区 934

第三节 玻璃石英砂岩 935

一、渑池县方山玻璃石英砂岩矿 935

二、确山县玻璃石英脉矿 935

第四节 膨润土 936

一、信阳上天梯矿区钙基膨润土 936

二、信阳上天梯矿区火山沉积型膨润土 939

(一)第一含矿层 939

(二)第二含矿层 940

(三)第三含矿层 940

(四)第四含矿层 940

(五)第五含矿层 940

(六)第六含矿层 940

三、普查与勘探 941

第五节 珍珠岩 941

一、上天梯矿区刘家冲矿段珍珠岩 941

二、上天梯矿区冯楼矿段杨家湾矿段的珍珠岩 941

三、开采与普查勘探 942

第六节 沸石岩和含碱玻璃原料 942

第七节 陶瓷粘土(附陶瓷用长石) 943

一、禹县神垕陶瓷粘土 944

(一)矿床地质 944

(二)开采利用 945

(三)地质工作 945

二、巩县钟岭陶瓷粘土 945

(一)矿床地质 945

(二)开采利用 945

(三)普查勘探 945

三、博爱九府坟陶瓷粘土 946

(一)矿床地质 946

(二)开采利用 946

(三)地质普查 946

四、宜阳李沟陶瓷粘土 946

(一)矿床地质 946

(二)开采利用 947

(三)地质普查 947

五、济源克井南庄陶瓷粘土 947

(一)矿床地质 947

(二)地质找矿 948

六、卢氏八宝山陶瓷粘土 948

(一)矿床地质 948

(二)地质普查 948

七、淅川太山庙沟陶瓷粘土 948

(一)矿床地质 948

(二)开采利用 948

(三)地质工作 949

八、其它陶瓷粘土矿点一览表 949

九、利用 949

第八节 大理石和花岗石材 952

一、太行矿带 952

(一)沉积型大理石矿床 952

(二)岩浆型花岗石矿床 954

(三)变质型大理石矿床 954

(四)开发利用情况 955

二、嵩箕矿带 955

(一)沉积型大理石矿床 955

(二)岩浆型花岗石矿床 955

(三)变质型大理石矿床 956

(四)开发利用情况 956

三、新渑汝确矿带 956

(一)沉积型大理石矿床 957

(二)变质型大理石矿床 957

(三)岩浆型花岗石矿床 957

(四)开发利用情况 957

四、秦岭矿带 957

(一)沉积型大理石矿床 958

(二)沉积方解石脉型大理石矿床 961

(三)变质型大理石矿床 963

(四)岩浆型花岗石矿床 966

(五)开采利用情况 967

五、大别矿带 968

(一)变质型大理石矿床 968

(二)岩浆型花岗石矿床 968

(三)开采利用情况 968

第九节 石膏 968

一、桐柏县安棚石膏矿 968

(一)矿床地质 968

(二)开采技术条件 969

(三)地质工作 969

二、淅川县新宅子石膏矿 970

(一)矿床地质 970

(二)采选技术条件 970

(三)地质工作 970

三、三门峡陈家山石膏矿 971

(一)矿床地质 971

(二)地质普查 971

四、鲁山辛集石膏矿 971

(一)矿床地质 971

(二)采选技术条件 972

(三)发现及地质工作 972

第十节 蛭石 972

一、灵宝蛭矿 972

(一)矿田地质 972

(二)发现及普查 973

二、镇平蛭石矿 973

(一)矿床地质 973

(二)发现及普查 973

三、新县一商城南部蛭石矿 974

(一)矿田地质 974

(二)发现与普查 974

第十一节 滑石 974

一、拐河滑石矿 974

(一)矿田地质 974

(二)发现与普查 975

二、其它矿点概况 976

第十二节 石棉 976

第十三节 建筑用砂 977

一、遂平砂 977

二、淮滨砂(黄砂) 977

第六章 非金属冶金辅助原料 978

第一节 耐火粘土 978

一、矿带地质 978

(一)豫北矿带 978

(二)豫西、豫中矿带 979

(三)矿石特征 980

二、矿床实例 980

(一)焦作上刘庄耐火粘土矿 980

(二)焦作磨石坡耐火粘土矿 981

(三)巩县涉村耐火粘土矿 982

(四)新安郁山耐火粘土矿 983

(五)鲁山县梁洼耐火粘土矿 983

三、其它矿床一览 984

(一)现将其它已入储量表的矿床列表 984

(二)未上储量表的矿床 984

第二节 熔剂灰岩和白云岩 993

一、含矿层位 993

(一)熔剂灰岩 993

(二)白云岩 993

二、矿床实例 994

(一)平顶山市姚孟寨熔剂灰岩 994

(二)确山县独山熔剂灰岩 994

(三)密县乔地熔剂灰岩 995

(四)焦作市王窑熔剂灰岩 995

(五)巩县钟岭熔剂灰岩 996

(六)卢氏县八宝山白云岩 997

(七)鲁山县梁洼刘家坡白云岩 997

(八)安阳县鹿山—林县上坡白云岩 998

三、其它矿产地地质特征一览表 998

四、普查勘探 998

第三节 萤石 1006

一、嵩县陈楼萤石矿 1006

(一)区域地质 1006

(二)矿体与矿石 1007

(三)矿石储量:(见表257) 1007

(四)采选技术条件 1007

(五)矿山建设 1009

(六)矿产发现和普查勘探 1009

二、信阳尖山萤石矿(老虎洞、五里坡区段) 1009

(一)矿床地质 1009

(二)矿体、矿石和矿产储量 1009

(三)采选技术条件 1010

(四)矿山建设 1010

(五)矿产发现和普查勘探 1010

三、栾川柳扒店萤石矿 1010

(一)矿床地质 1010

(二)矿体、矿石和矿产储量 1011

(三)采选技术条件 1011

(四)矿山建设 1011

(五)普查勘探 1011

四、其它萤石矿点地质简况表258 1011

第四节 硅石 1011

一、新安县方山头石英岩矿 1011

(一)矿区地质 1011

(二)矿床地质 1015

(三)勘探程度及开采利用 1015

二、新安甲子沟硅石矿 1016

三、密县坡景山硅石矿 1016

第五节 高铝耐火材料 1016

一、南阳隐山蓝晶石矿 1016

(一)矿区地质 1016

(二)矿体 1017

(三)采选技术条件 1017

(四)矿产发现和普查勘探 1017

二、西峡红柱石矿 1017

三、镇平、舞阳夕线石矿点 1018

第六节 铸型用砂 1019

一、矿床地质 1019

二、采、选、冶技术条件 1020

三、矿山建设 1020

四、普查勘探 1020

第七章 非金属化工原料矿产 1021

第一节 天然碱矿(附岩盐) 1021

一、桐柏县吴城天然碱矿 1021

(一)区域地质 1021

(二)矿床地质 1022

(三)采选技术条件 1023

(五)普查勘探 1024

(四)矿山建设 1024

二、桐柏县安棚天然碱矿 1025

(一)区域地质 1025

(二)矿床地质 1025

三、岩盐 1027

(一)濮阳一带岩盐 1027

(二)舞阳一带岩盐 1029

第二节 黄铁矿 1029

一、沉积型黄铁矿 1030

(一)焦作市冯封黄铁矿 1030

(二)博爱县柏山黄铁矿 1031

(三)济源县官洗沟黄铁矿 1032

(四)荥阳—巩县地区黄铁矿 1033

(五)新安县竹园—狂口黄铁矿 1033

(六)其它 1034

二、热液型黄铁矿 1035

(一)灵宝银家沟黄铁矿 1035

(二)栾川县骆驼山硫铁矿 1038

三、伴生硫 1039

第三节 化工灰岩 1039

一、确山县南山化工灰岩 1039

(一)区域地质 1039

(二)矿床地质 1040

(三)开采技术条件 1040

(四)地质工作与开采 1040

二、息县浦公山—大脉山化工灰岩 1041

(一)矿区地质 1041

(二)矿床地质 1041

(三)地质工作及开采 1041

三、三门峡市杨庄化工灰岩 1041

(一)矿区地质 1041

(二)矿床地质 1042

(三)地质工作 1042

四、其他化工灰岩产地(表) 1042

五、地质工作 1042

第四节 蛇纹岩 1043

一、信阳县卧虎蛇纹岩 1043

(一)矿床地质 1043

(二)采矿技术条件 1045

(三)勘探与开采 1045

二、信阳县张家冲蛇纹岩 1045

(一)矿床地质 1045

(二)采选技术条件 1046

(三)勘探与开采 1046

三、桐柏县柳树庄蛇纹岩 1046

(一)矿床地质 1046

(二)采选技术条件 1047

(三)地质普查 1047

第五节 磷矿 1047

一、磷矿类型、规模及分布 1047

二、鲁山辛集磷矿 1048

三、商城石门冲磷矿 1048

第六节 重晶石 1055

一、汲县大池山重晶石 1055

(一)矿床地质 1055

(二)地质普查 1058

二、其它矿点 1058

第七节 含钾岩石 1058

一、矿床地质 1058

(一)林县牛岭山含钾岩石 1058

(二)泌阳罗庄—团山一带含钾岩石 1059

二、矿床普查与利用 1059

第八节 泥炭 1060

一、辉县卓水泥炭 1060

二、林县大柳滩泥炭 1060

第九节 砷矿 1060

一、小红沟砷矿 1060

二、石门砷矿 1060

三、地质工作 1060

第八章 蓝石棉、水晶、宝玉石 1062

第一节 蓝石棉 1062

一、马头山蓝石棉矿 1062

(一)矿床地质 1062

(二)地质工作 1063

二、张营蓝石棉矿 1063

(一)矿床地质 1063

(二)普查 1063

三、三岔口蓝石棉矿 1064

(一)矿床地质 1064

(二)发现与地质工作 1064

四、竹园蓝石棉矿 1064

(一)矿床地质 1064

(二)地质工作 1065

五、鸡笼山蓝石棉 1065

(一)矿床地质 1065

(二)地质工作 1066

六、东川蓝石棉矿 1066

(一)矿床地质 1066

(二)地质工作 1067

七、蓝石棉矿床(点)的分布 1067

第二节 压电水晶矿 1067

一、压电水晶矿产地 1067

(一)南闯压电水晶矿 1068

(二)桑树沟压电水晶矿 1069

(三)赤土店和石宝沟压电水晶矿 1071

(四)陶湾压电水晶矿 1072

(五)先主山水晶砂矿 1073

二、水晶矿地质工作 1074

第三节 宝玉石 1075

一、独山玉(南阳玉) 1075

(一)矿床地质 1075

(二)矿床开采与地质普查 1076

二、密玉 1077

三、松石 1077

四、淅川西峡黑绿玉 1077

五、淅川虎晴石 1077

六、息县玉(蔡川玉) 1078

七、南阳紫水昌 1078

八、泌阳水晶 1078

九、砚石 1079

第九章 其他非金属矿产 1080

第一节 石墨 1080

一、镇平县小岔沟石墨矿 1080

(一)矿床地质 1080

(二)采选技术条件 1081

(三)地质工作 1081

二、灵宝泉家峪石墨矿 1081

(一)矿床地质 1081

(二)采选技术条件 1082

(三)地质工作 1082

三、内乡石墨矿 1082

四、淅川石墨矿 1082

五、鲁山县瓦屋水底沟石墨矿 1082

(一)矿床地质 1082

(二)采选技术条件 1083

(三)地质工作 1083

六、济源石墨矿 1084

第二节 云母 1084

一、卢氏南部白云母矿 1084

(一)伟晶岩脉 1084

(二)矿脉 1084

(三)采选技术条件 1084

(四)矿山建设 1085

(五)普查 1085

二、西峡陈阳坪白云母矿 1085

(一)伟晶岩脉 1085

(二)矿脉 1085

(三)采选技术条件 1085

(四)矿山建设 1085

(五)普查 1085

三、新县土门白云母矿 1086

(一)矿床地质 1086

(二)矿山开采 1086

(三)普查 1086

四、镇平县二龙金云母矿 1086

(一)矿床地质 1086

(二)普查开采 1087

第三节 天然油石 1087

一、助泉寺和井湾油石矿床特征 1087

二、开采与普查 1088

第四节 铸石原料 1088

第五节 琥珀 1089

第六节 海泡石 1089

一、矿点地质 1089

二、地质工作 1090

第四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091

第一章 水文地质 1091

第一节 地下水赋存形式 1091

一、地下水赋存形式 1091

二、影响地下水赋存的因素 1091

(一)气象 1091

(二)水文 1092

(三)地质、地貌 1094

第二节 水文地质条件 1097

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097

二、含水岩组与富水性 1097

(一)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1097

(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 1102

(三)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 1102

(四)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1102

(五)变质岩类裂隙、裂隙岩溶含水岩组 1103

三、地下水补给、迳流及排泄 1104

(一)基岩山区 1104

(二)平原地区 1104

四、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 1104

(一)地下水化学特征 1104

(二)地下水水质评价 1105

五、地下水动态变化 1105

(一)河南省地下水动态变化 1105

(二)郑州市城市供水地下水动态变化 1114

第三节 地下水资源 1115

一、全省地下水资源 1115

(一)浅层地下水资源 1115

(二)中深层地下水资源 1117

(三)研究历史与质量评述 1117

二、商丘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 1121

(一)取得的成果 1121

(二)浅层水资源计算 1121

(三)浅层水资源 1122

(四)水资源研究 1123

三、焦作地区地下水资源 1124

(一)主要成果与质量 1124

(二)水资源研究 1125

四、周口“三水”转化及水资源 1125

(一)“三水”转化模型 1126

(二)“三水”资源综合利用最优方案 1126

(三)综合利用管理模型 1126

(四)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作为有机整体进行总水资源计算 1126

五、河南省地下水资源供需预测与平衡分析 1126

(一)用水量预测 1126

(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127

第四节 综合性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1127

一、1∶20万水文地质调查 1127

二、1∶10万水文地质调查 1129

(一)安阳河冲洪积扇水冶—安阳剖面调查 1129

(二)小南海泉泉域调查 1129

(三)珍珠泉泉域调查 1130

(四)百泉泉域水文地质调查 1130

(五)沁河冲洪积扇及白涧河、神仙河、槽河冲洪积扇群水文地质调查 1131

(六)调查沿革 1132

三、1∶5万水文地质调查 1132

(一)宜阳县洛河河谷水文地质调查 1132

(二)鲁山县沙河两岸综合水文地质调查 1133

(三)调查研究 1133

第五节 农田供水 1134

一、水文地质勘察 1134

(一)周口地区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1134

(二)驻马店地区水文地质普查 1135

(三)开封地区东部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 1136

(四)孟津县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 1137

(五)灵宝、陕县黄土地区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 1138

(六)新乡地区东区段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 1139

(七)偃师县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 1140

二、农田供水研究发展 1141

第六节 城市供水 1141

一、供水状况 1141

(一)郑州市 1141

(二)洛阳市 1141

(三)开封市 1141

(四)新乡市 1142

(五)安阳市 1142

(六)焦作市 1142

(七)平顶山市 1142

(八)鹤壁市 1142

(九)南阳市 1142

(十)商丘市 1143

(十一)信阳市 1143

(十二)漯河市 1143

(十三)许昌市 1143

(十四)三门峡市 1143

(十五)周口市 1143

(十六)驻马店市 1144

(十七)濮阳市 1144

(十八)义马市 1144

二、城市供水勘察研究 1144

第七节 缺水山区找水 1145

一、太行山断块构造碳酸盐岩类严重缺水区 1145

二、嵩、箕山褶皱断裂构造碳酸盐岩类与碎屑岩类缺水区 1145

三、伏牛山褶皱构造碳酸盐岩类与碎屑岩类缺水区 1146

四、山间盆地碎屑岩类缺水区 1147

第八节 河南省水文地质分区 1147

一、分区原则 1147

二、分区及特征 1147

第九节 矿区水文地质 1151

第十节 平原区水文物探 1153

一、地表以下2米深度视电阻率的变化 1153

二、浅层富水区 1153

(一)浅层极富水区 1153

(二)浅层强富水区 1153

(三)浅层中等富水区 1153

(四)浅层弱富水区 1154

三、深层富水区 1154

(一)极富水区 1154

(二)淡水砂层富集区 1154

(三)淡水砂层较富集区 1154

四、咸水的分布 1154

第二章 工程地质 1156

第一节 区域工程地质 1156

一、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1156

(一)岩体类型 1156

(二)土体类型 1158

二、动力地质现象 1161

(一)岩溶 1161

(二)滑坡、崩塌 1162

三、工程地质分区 1162

(一)分区原则 1162

(二)各区工程地质特征 1162

四、区域工程地质勘察研究 1172

第二节 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 1174

一、水利水电工程 1174

(一)三门峡巨型水利枢纽 1174

(二)板桥水库 1177

(三)小浪底水库工程 1181

(四)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地质勘察 1184

二、线路工程 1189

(一)陇海铁路郑州—徐州段复线工程 1189

(二)段—汲送电线工程 1191

三、桥梁工程 1191

(一)桥址工程地质条件 1192

(二)大桥工程及勘察 1194

四、隧道工程 1194

(一)硖石驿铁路隧道 1194

(二)连地水下铁路隧道 1195

(三)郑州“7401”工程 1197

五、高层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 1200

(一)新乡市服装大楼工程 1200

(二)洛阳拖拉机厂和轴承厂厂址工程 1202

第三节 环境工程地质 1203

一、水库泥砂淤积 1203

二、路堤沉陷、地面沉降 1204

(一)三门峡铁路专用线水库路堤沉降 1204

(二)洛阳涧西区地面沉降 1205

三、路基滑坡、地面塌陷 1206

(一)宜阳503厂石灰石矿的破碎带 1206

(二)郑州市区部分地段地面塌陷 1207

四、水库诱发地震 1207

(一)水库诱发地震概况 1207

(二)水库诱发地震研究 1208

五、城市环境工程地质 1208

(一)环境工程地质分区及土体组合特征 1208

(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213

(三)郑州市环境工程地质勘察 1214

第三章 环境水文地质 1215

第一节 城市地下水下降漏斗与水质污染 1215

(二)地下水污染 1215

(一)水位下降漏斗 1215

(二)地下水污染 1219

(三)工作研究 1219

二、开封市 1219

(一)水位下降漏斗 1219

(三)工作研究 1222

(三)回灌试验 1223

三、洛阳市 1223

(一)地下水下降漏斗 1223

(二)地下水污染 1223

(一)水位下降漏斗 1224

(四)工作研究 1224

四、平顶山市 1224

五、许昌市 1224

七、三门峡市 1225

(二)水质污染 1225

(三)工作调查 1225

六、漯河市 1225

(一)水位下降漏斗 1225

(二)水质污染 1225

(三)工作调查 1225

二、土壤盐碱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1226

八、商丘市 1226

九、南阳市 1226

十、焦作市水质污染 1226

第二节 盐碱化防治 1226

一、盐碱地状况 1226

三、盐碱化程度 1228

(一)氯化物为主的盐土 1228

(二)硫酸钠为主的盐碱土 1228

(三)氯化物、硫酸盐为主的混合土 1228

(四)重碳酸型为主的碱化土 1228

(一)形成原因 1229

四、土壤盐分的积聚特征 1229

(一)不同类型土壤的盐分特征 1229

(二)不同深度土壤的盐类特征 1229

五、盐碱化形成原因与盐分来源 1229

(二)盐分来源 1231

(一)一米深度内储量 1232

六、盐分运移规律 1232

(一)盐分含量变化 1232

(二)土壤化学类型的变化 1232

七、土壤盐分储量 1232

(一)水文地质措施 1233

(二)土壤盐分的分段储量 1233

八、土壤盐碱化改良措施 1233

(三)农业耕作技术措施 1234

(二)农田水利措施 1234

九、盐碱化防治分区 1235

(一)分类与评价指标 1236

十、井灌井排的洗盐试验 1236

(一)东獐鹿市井灌井排盐碱土改良试验 1236

(二)兰考孟寨深层水洗盐压盐试验 1236

(三)开封惠北除涝治碱试验 1236

十一、盐碱化水、土分类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 1236

十二、盐碱改良工作研究 1240

(二)分类、指标的实用 1240

一、咸水分布 1241

第三节 地下咸水 1241

二、咸水的分布规律与埋藏特征 1242

三、咸水的水化学特征 1243

(一)古湖沼相掩埋型 1245

四、咸水的动态变化 1245

(一)水位动态 1245

(二)水化学动态 1245

五、咸水成因类型 1245

(一)利用方法 1246

(二)古河道埋藏型 1246

(三)古盐渍化型 1246

(四)其它成因类型 1246

六、咸水利用与改造 1246

(二)咸水灌溉过程中土壤盐分的动态变化 1247

(四)咸水利用与改造的效果 1248

(三)咸水改造 1248

八、咸水工作研究 1249

七、浅层咸水区淡水补给资源 1249

(二)形成条件 1251

第四节 肥水 1251

一、肥水成因类型与形成条件 1251

(一)成因类型 1251

四、肥水调查研究 1252

二、肥水的水文地质特征 1252

(一)肥水的地下水类型 1252

(二)肥水的涌水量 1252

(三)肥水含氮量动态变化 1252

(四)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1252

三、利用肥水灌溉的增产效果 1252

(一)氟的来源 1253

第五节 地方病 1253

一、氟中毒 1253

(三)水氟含量与分布 1254

(二)土(岩)中氟含量及分布 1254

(四)地下水氟的形成与富集 1255

(五)氟中毒病况与饮水氟含量的关系 1256

二、地方性甲状腺肿及克汀病 1257

四、食管癌 1258

三、大骨节病与克山病 1258

(二)发病原因 1259

(一)病情概况 1259

五、地方病工作研究 1260

一、地下热水分布 1261

第四章 地热 1261

第一节 地下水热水分布及水化学类型 1261

(三)硫酸盐氯化物型地下热水 1267

二、水化学类型 1267

(一)重碳酸盐型地下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