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湖南民族关系史  下
湖南民族关系史  下

湖南民族关系史 下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南省民族研究所组编;李昌俊,彭继宽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05076186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准确地把握了湖南以汉民族为主体,包括土家、苗、瑶、侗等土著少数民族长期共存的民族关系特征,科学地论述了湖南境内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的源流与变迁,及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相互关系。
《湖南民族关系史 下》目录

概论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1949~1957年) 1

第一节 民族地区的解放与人民政权的建立 1

一、民族地区争取解放的斗争 2

二、民族地区的解放 3

三、民族地区人民政权的建立 5

第二节 清剿土匪 9

一、土匪概况 9

三、“湘西王”陈渠珍起义 11

二、1949年秋冬季的剿匪 11

四、根除湘西匪患 12

第三节 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0

一、土地改革 20

二、社会主义改造 25

第四节 少数民族访问团的访问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34

一、各级民族访问团的访问 34

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39

第五节 少数民族的识别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43

一、少数民族的识别 43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51

第六节 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 62

一、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的重要性和方针政策 62

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的措施 63

三、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 67

第七节 民族语言调查和民族文字的创制 68

一、民族语言的调查 68

二、民族文字的继承和创制 70

第八节 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 73

一、建立民族工作机构 73

二、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 74

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75

四、做好维护民族团结工作 76

五、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78

六、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 80

第二章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曲折中发展(1957~1977年) 83

第一节 “反右”扩大化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84

一、民族地区“反右”斗争扩大化概况 84

二、“反右”扩大化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87

一、民族地区“大跃进”、“公社化”概况 90

第二节 “大跃进”、“公社化”对民族地区的影响 90

二、“大跃进”、“公社化”对民族地区的影响 92

第三节 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97

一、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概况 98

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101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102

一、民族地区“文化大革命”概况 102

二、“文化大革命”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106

第五节 民族经济在曲折中增长 110

一、党和政府重视民族经济的发展 111

二、民族地区工业有所发展 113

三、民族地区农业有所增长 114

第六节 民族文化在挫折中前进 116

一、各级领导对民族文化的重视 116

二、民族文化的成果 118

第七节 民族教育在艰难中发展 121

一、民族教育得到重视 121

二、民族教育仍有发展 122

一、湘西自治州的医疗卫生工作 127

第八节 医疗卫生事业继续开展 127

二、四个自治县的医疗卫生工作 131

第九节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曲折中成长 133

一、党和政府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133

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 135

第三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恢复和发展(1978~1990年) 138

第一节 民族工作机构的恢复与设立 138

一、各级党委民族工作机构的设置 139

二、各级人民政府民族工作机构的设置 140

四、民族研究学术团体的建立 143

三、省人大及省政协民族工作机构的设置 143

第二节 民族地区平反冤假错案 144

一、纠正反“地方民族主义”的错误 144

二、纠正反右派扩大化的错误 145

第三节 民族政策法规的制定与贯彻 146

一、民族政策的制定与施行 146

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实施 148

第四节 少数民族成分的恢复与落实 149

一、湘西北部分群众恢复为土家族 150

二、湘西南部分群众恢复为苗族和侗族 153

三、江永、汝城等地部分群众恢复为瑶族和畲族 155

四、桑植等地部分群众恢复为白族 157

第五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157

一、芷江侗族自治县的建立 158

二、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建立 158

三、麻阳苗族自治县的建立 159

四、各族民族乡的恢复与建立 159

第六节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不断壮大 160

一、从优秀的少数民族工人、农民中录用干部 161

二、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 162

三、加大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工作力度 163

第七节 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的相关工作 164

一、继续开展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 164

二、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 164

三、妥善处理各种民族矛盾,改善民族关系 165

四、各族干部献身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167

第八节 狠抓各项民族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 169

一、开展“两棉”赊销,发放救灾粮 170

二、管理民族专项资金的发放与使用 170

三、继续执行财政“三项照顾”政策,并给予财政补贴 172

四、继续执行民族贸易“三项照顾”政策 173

五、减免民族地区部分税收 174

六、实施“以工代赈”工程 175

七、实行定点扶贫 175

八、开展智力支边工作 177

第九节 民族文化的振兴与发展 179

一、加强民族文化设施建设 179

二、开展民族文艺汇演和文化交流活动 181

三、推动影视事业发展 182

四、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 183

五、编写“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185

六、整理出版少数民族古籍 186

七、全面开展民族研究工作 186

第十节 振兴民族教育卫生事业 188

一、调整各类学校设置,构建教育体系 188

二、发展学前教育 189

三、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推进中等教育改革 190

四、发展成人教育 190

五、开展民族语文教学试点工作 191

七、增加民族教育经费 192

六、实行降分录取少数民族考生 192

八、扶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193

第四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1990~2000年) 196

第一节 民族经济的发展 197

一、发展民族经济的政策措施 197

二、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205

三、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208

第二节 民族教育的振兴 210

一、民族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逐步落实 211

二、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13

三、“两基”工作稳步推进,教育普及程度和人口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 216

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民族教育体系日趋完善 218

五、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19

第三节 民族文化的繁荣 221

一、民族文化设施较大改善 221

二、民族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223

三、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绩显著 226

四、民族研究不断推进 228

五、民族语言文字试行效果明显 230

六、民族传统体育蓬勃发展 232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235

一、民族法制建设的加强 236

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46

三、民族乡的调整与发展 251

第五节 新的民族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 257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政策面临的新问题 258

二、对原有民族政策的清理衔接 260

三、一系列新的民族政策的出台 263

第六节 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工作 270

一、调处各种民族矛盾和纠纷 271

二、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 276

三、开展各种民族联谊活动 280

四、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 284

第七节 西部大开发对新世纪民族关系的推进 291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 292

二、西部大开发给民族地区发展带来的机遇 294

三、西部大开发对新世纪民族关系的影响 296

四、在西部大开发中促进新世纪民族关系的发展 299

参考书目 302

后记 30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