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清末民初刑诉法典化研究
清末民初刑诉法典化研究

清末民初刑诉法典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成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11093286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详细考察中国古代法典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清末民初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动因、进程、具体内容及其价值与经验。
《清末民初刑诉法典化研究》目录
标签:刑诉法 研究

导论 1

一、中国古代法典化发展历程 1

目录 1

二、清末修订刑诉法(草案)——奠定司法独立的始基 10

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刑事诉讼制度——开启刑诉民主化的先河 13

四、《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法典化的实现与实施 14

上篇 历史回顾 17

第一章 法典化的渊源——夏、商、西周制定不予公布的刑书 17

第一节 “明德慎罚”、“以德配天”的指导原则 17

一、修订《九刑》 18

第二节 制定不予公布的刑书 18

二、修订《吕刑》 19

第三节 西周刑事司法组织 20

第四节 刑事诉讼制度 21

一、起诉制度 22

二、证据制度 22

三、审判制度 23

四、上报复审与直诉 25

五、判决的执行 26

二、主要法律形式 28

一、立法指导思想 28

第二章 秦汉社会转型与法典化运动 28

第一节 秦代法典化运动 28

第二节 汉代法典化运动 29

一、立法指导思想 29

二、制定法律 30

第三节 司法机构的变化 31

一、皇帝主掌全国审判大权 31

二、廷尉作为中央司法长官,负责审理全国重要案件 32

三、地方司法机构,负责审理当地案件 33

四、司法原则的变化 35

五、诉讼审判制度 41

六、司法监察制度 60

七、法律实施状况 66

第三章 封建法典化的第一次高潮——隋唐的刑事立法和司法 70

第一节 隋朝的刑事立法和司法 70

一、刑事立法概况 70

二、《开皇律》的主要成就 71

一、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72

二、主要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72

第二节 唐朝刑事立法 72

三、《武德律》与《贞观律》 73

四、《永徽律疏》 73

第三节 唐朝刑事司法 75

一、司法机构的系统化 75

二、诉讼制度的完善化 76

三、监察制度的严密化 80

第一节 明朝的刑事立法思想与立法过程 85

一、明朝的刑事立法思想 85

第四章 封建法典化的第二次高潮——明清时期的刑事立法和司法 85

二、明朝的刑事立法概况 90

第二节 清朝的刑事立法思想与刑事立法 96

一、清朝的刑事立法思想 96

二、清朝的刑事立法过程 98

三、严刑峻法维护高压统治 100

四、维护旗人特权和满族统治 102

五、刑事处罚原则 103

第三节 明朝刑事司法及其特点 105

一、中央司法机关设置的发展变化 105

二、地方及特务司法机构的特点 106

三、审判制度的发展与会审制度 109

第四节 清朝刑事司法及其特点 112

一、中央“三法司”与京师地方司法机构 112

二、地方司法体制与旗人司法管辖 114

三、秋审与九卿会审 116

下篇 刑诉法的近代化 123

第五章 思想转型与理论引进 123

第一节 思想转型与理论引进的背景 123

一、19世纪中叶的中国社会 125

二、19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的社会概况 138

一、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转折 144

第二节 思想转型 144

二、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 147

三、思想转型的第二个阶段 162

四、维新变法运动 170

五、民主共和时期的思想转型 178

第三节 理论引进 185

一、引入了全新的价值理念 185

二、刑事诉讼理论的引进 193

第六章 刑事诉讼法典化动因 199

第一节 危机和应对——近代社会的急剧变迁 199

一、政局的变动 199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社会阶层多元化 203

三、西方法文化的刺激 207

第二节 “欧风美雨”的洗礼——司法独立和程序公正理念与原则的引进 211

一、人权理性的影响 212

二、刑事诉讼法原则和制度的引进 217

第三节 备受抨击的传统司法——传统诉讼体制的弊端和中华法系的缺陷 227

一、传统观念的落伍 228

二、体例弊端的评价 232

第四节 现实和传统的结合——清末修律对大陆法系的认同 234

一、统治者对德日君主立宪制的青睐 234

二、法律形式法典化的传统 237

三、易于操作的法典移植 239

四、国内法律职业者群体的缺失 240

第五节 融入世界潮流——18至19世纪欧洲的刑事诉讼法典化运动 242

第六节 “中外通行,有裨治理”的期许——收回领事裁判权的强烈愿望 244

第七节 小结 245

第七章 刑事诉讼法典化进程 247

第一节 艰难的初创——清末刑事诉讼法典化的尝试与挫折 247

一、《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的制定与搁浅 248

二、司法改革催生诉讼制度现代化 256

三、未及审议颁行的《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 266

第二节 承前启后的过渡——南京临时政府的刑事诉讼措施 270

第三节 继承和发展——民国北京政府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努力 274

一、前清刑事诉讼法律的继受 275

二、颁行单行刑事诉讼法规 276

三、《刑事诉讼条例》的颁行 277

四、分庭抗礼的产物 278

第四节 法典化结晶——南京国民政府颁行《刑事诉讼法》 280

第五节 小结 281

第一节 刑诉法典结构变革的主流态势 284

一、划时代变革的主要标志 284

第八章 刑诉法典的结构变革 284

二、划时代变革的主要动因 285

三、变革走向近代化转型 289

第二节 四部刑诉法典结构变革透视 295

一、四部刑诉法典结构对照表 295

二、光绪三十二年《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结构要览 296

三、宣统二年《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结构评价 299

四、民国十年《刑事诉讼条例》结构变化 301

五、民国十七年《刑事诉讼法》结构分析 304

第三节 刑诉法典的结构价值 306

一、创新价值 306

二、范本价值 308

三、实用价值 311

第四节 刑诉法典结构的主要缺陷 321

一、欠缺理论支撑 321

二、对传统与移植的关系缺乏深入研究 323

三、篇幅条目由简趋繁 327

第九章 刑诉法典施行 329

第一节 刑诉法典施行概况 329

一、四部刑诉法典施行的大致情况 329

二、刑诉法典施行的环境 335

三、刑诉法典施行的冲突 337

第二节 刑诉法典施行中各级审判厅设立运行 342

一、光绪三十二年司法独立 342

二、实行四级三审制 343

三、各级审判厅设立促进刑诉法典施行 344

第三节 刑诉法典施行中的诉讼模式 346

一、纠问式 346

二、告劾式 347

三、抗辩式 348

第四节 刑诉法典施行经典案例 349

一、彰显人道回归的司法主线 381

第五节 刑诉法典施行亮点 381

二、实行无罪推定否定司法专横 382

三、发挥刑诉法典的柔性和张力 384

四、促进部分治外法权收回 385

五、精英司法的光环 388

第六节 刑诉法典施行的主要不足 392

一、行政干预司法的幽灵始终存在 392

二、领事裁判权阻碍刑诉法典普遍施行 393

三、人权“差序格局”仍然有所表现 394

四、基层施行明显不足 395

一、符合历史潮流的法律近代化 398

第十章 刑事诉讼法典化的价值与经验 398

第一节 理论和实践价值 398

二、参古酌今、会通中西的法律近代化 401

三、清末民初刑事司法改革的成就 405

四、建立了大陆法系的法律模式 408

第二节 经验借鉴 411

一、法律的近代化必须建立在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411

二、中国清末民初的法律改革经验 415

参考书目 423

后记 4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