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文科学报的当代化研究
中国文科学报的当代化研究

中国文科学报的当代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翁奕波,汪小珍,曾建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3417072
  • 页数:26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研究如何推进我国文科学报当代化的理论专著。
《中国文科学报的当代化研究》目录

序一 龙协涛 1

第一篇 绪论 翁奕波 1

第一节 “当代化”概念的提出 3

一.从我国学报的产生看“当代化” 3

序二 吴定宇 5

二.从我国学报的发展历程看“当代化” 6

第二节 “当代化”概念的科学内涵 11

一.“当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阶段性定位 11

二.“当代化”是“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体现 13

第三节 关于“现代化”与“当代化” 20

第二篇 文科学报与精神文明 曾建平 25

第一节 学报高层次的出版文化与人类的先进文化 25

一.文化学视角下的学报出版行为 27

二.文科学报的当代文化特性及内涵 29

三.文科学报出版文化的地位及先进性 31

第二节 文科学报的意识形态性与人类的精神文明 36

一.学报出版文化的新意识形态性 36

二.文科学报出版传媒品质与精神文明的营造 44

一.教化的政治概念与德治意义 56

第三节 文科学报的教化性与德治 56

二.文科学报出版传媒的教化性 58

三.文科学报的人文教化与社会化 59

第四节 文科学报的认知性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62

一.人文文化是“为人”和“人为”的文化 62

二.人文文化“文化力”之支撑作用 64

第三篇 文科学报与政治文明 曾建平 66

第一节 文科学报的学术性与政治民主 66

一.文科学报是政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文明学系统” 66

二.当代文科学报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后现代政治文明” 69

三.民主政治有赖文科学报等隐性民主文化的滋养 71

四.文科学报的学术与政治是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 73

五.渗透于文科学报之中的政治意识形态 78

六.文科学报对政治民主的影响具有能动性 80

第二节 科学性与政治性对编辑思想的影响 83

一.科学性与政治意识形态性 83

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编辑思想的构成及品质 86

第四篇 文科学报与法治文明 汪小珍 90

第一节 文科学报与法治文明建设的互动 92

一.法律的调整是文科学报规范运作的保障 92

二.文科学报是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95

一.文科学报主体的著作权意识 102

第二节 当代著作权制度下的文科学报 102

二.文科学报所参与的多重社会关系及其法律调整的意义 104

三.学报著作权独特的权利发生机制 111

四.学报著作权的权利内容及其归属 117

五.正确看待学报著作权的价值 129

第三节 文科学报多重著作权法律关系 134

一.学报法律关系概说 134

二.学报著作权法律关系的三种分类观察 136

三.当代法治下文科学报多重著作权法律关系概述 140

一.作者著作权的实在化 167

第四节 作者著作权的实在化与学术期刊的立场 167

二.著作权人追求实在权利对学术期刊学术质量的影响 172

三.学术期刊的立场 174

四.学术期刊保守立场的关键是编辑流程法治化 177

第五篇 文科学报与物质文明 翁奕波 182

第一节 文科学报的准商品属性与市场经济 184

一.文科学报的准商品属性 185

二.文科学报与市场经济 189

第二节 文科学报的品牌铸造与市场经济 192

一.打造品牌,是文科学报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 192

二.打造品牌,是文科学报个性风格形成的必然结果 193

三.打造品牌,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市场发展的需要 196

第三节 文科学报的学术性、创新性与知识经济 202

一.文科学报的本质属性——学术性 202

二.文科学报生命力的源泉——创新性 205

三.文科学报与知识经济 206

第四节 文科学报的传播功能、人才培育功能与信息时代 212

一.文科学报的知识信息特征及其传播功能 212

二.文科学报的信息传播功能与信息时代 215

三.文科学报的人才培育功能与知识经济 220

第一节 编辑主体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禀赋 225

第六篇 文科学报编辑主体的职业修养 翁奕波 225

一.编辑主体的政治理论素质与涉政原则的把握能力 226

二.编辑主体的传统文化素养与广博的人文学识 229

第二节 编辑主体的知识功底和学术素养 238

一.编辑主体的知识功底与编辑学养 238

二.编辑主体的学术素养和文字写作能力 243

第三节 编辑主体的职业品格修养 254

一.安贫乐道的职业道德意识 254

二.“为人作嫁”的奉献精神 258

三.“慎独”的境界 261

后记 翁奕波 2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