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怀玉,张传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3110698
- 页数:397 页
导言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与问题 1
一、当代(东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特殊意义与问题 1
二、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 9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 12
第一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传播与发展 17
第一节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传播 18
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之争 1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传播 24
三、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26
第二节 列宁早期对唯物史观的捍卫和应用 30
一、批判民粹派“主观社会学”理论,捍卫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31
二、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阐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4
三、批判“经济主义”对自发性的崇拜,阐明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6
第三节 第一次俄国革命前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阐发 38
一、“物理学危机”:进一步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代意义 39
二、第一次俄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问题的凸显 41
三、经验批判主义的流行与列宁批判的实质和意义 42
四、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党性原则 44
五、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原理的阐述和发展 47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入系统研究 53
第一节 列宁的《哲学笔记》与唯物主义辩证法研究 54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列宁转向黑格尔哲学研究 54
二、逻辑学、认识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57
三、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入探讨 63
第二节 列宁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揭示帝国主义的本质 67
一、列宁对帝国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68
二、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观与方法论的变革意义 70
三、批判社会沙文主义,阐发战争与革命的辩证法 74
第三节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与新贡献 77
一、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78
二、社会主义“一国首先胜利”理论的辩证法思考 80
三、列宁对国家与革命理论的辩证考察与系统阐发 83
第三章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俄的传播与发展 88
第一节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哲学思想 89
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辩证法 89
二、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及其发展 93
三、十月革命后列宁的主要哲学思想 97
四、苏俄理论界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初步研究和阐发 1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苏联哲学 104
一、布哈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104
二、机械论派与辩证论派之争 107
三、德波林学派与“正统派”之争 110
四、德波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111
五、苏联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 113
第三节 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与失误 116
一、对列宁主义哲学的实质与基本问题的系统阐述 116
二、《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缺陷 119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语言学中的运用和发展 123
四、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 125
第四章 战后苏联东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变与发展 131
第一节 战后苏联哲学演变的历史进程与总体特征 132
一、在教条禁锢中的初期松动与反复 132
二、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中期发展 135
三、从改革到迷失方向的后期蜕变 137
第二节 苏共二十大之后苏联哲学的探索与发展 140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 140
二、关于辩证法研究的争论 143
三、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发展 146
四、科技革命、全球性问题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探索 148
第三节 “改革和新思维”时期苏联哲学的反思与改革 152
一、“哲学与生活”讨论会对苏联哲学的反思 153
二、对苏联全面改革的哲学思考 155
三、人的哲学与社会主义的人道化 158
第四节 东欧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索与发展 16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框架的重新认识 162
二、系统论、决定论与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化探索 164
三、实践、反映与认识论问题研究的深入展开 166
四、“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点研究 168
五、人、人道主义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研究的热潮 171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175
第一节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17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17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概况及其主要观点 179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中的三次大论争 18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运用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185
一、中国国情的初步分析与民主革命纲领的最初制定 186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萌芽 187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191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深入发展与系统化 195
一、唯物辩证法在确立党的政治策略中的创造性运用 196
二、唯物辩证法在确立党的军事策略中的杰出运用 198
三、《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 200
四、《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204
第六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全面展开 209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深入发展 210
一、《论持久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战争问题的典范 210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辩证法 215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218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创造性运用 220
一、中国社会性质与中国革命对象、任务、动力、性质的科学分析 220
二、政治经济文化的辩证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制定 222
三、批判各种错误倾向,坚持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 224
第三节 延安整风运动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227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刻论证 227
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文艺工作中的运用 231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创造性提出 232
第四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解放战争中的杰出运用和发展 236
一、唯物辩证法在制定革命战略策略中的杰出运用 236
二、唯物史观在新中国创立过程中的巨大指导作用 241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初步探索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曲折发展 2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24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确立 249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 254
三、《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初步探索 2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曲折发展 264
一、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深刻阐发 264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尝试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曲折发展 268
第三节 毛泽东晚年主观主义错误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哲学思想 276
一、“左”倾思想路线的迅速发展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76
二、林彪集团的唯意志论和“四人帮”斗争哲学的泛滥及其危害 279
第八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 284
第一节 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85
一、“两个凡是”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对立 285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 289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29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开创中的创造性运用 294
一、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95
二、破除超越阶段的“左”的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97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 299
四、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 302
第三节 邓小平南方谈话与历史唯物主义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304
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305
二、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改革开放 307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 309
四、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312
第四节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314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315
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统一起来 316
三、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观点,把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统一起来 317
四、坚持事物矛盾的辩证法,把矛盾的对立面统一起来 319
五、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历史观,把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实际利益结合起来 320
第九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跨世纪发展 32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辩证逻辑 324
一、唯物辩证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构中的创造性运用 324
二、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的科学阐发 329
第二节 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使命与创新的哲学思想 335
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 336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39
三、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哲学思想 341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持和发展 34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34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法 350
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354
第十章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 357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 358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基本依据和实践基础 358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361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深厚哲学基础 363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贡献 365
一、作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 366
二、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370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在科学发展观中的杰出运用和发展 375
一、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辩证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375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及其要求 37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辩证法 382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的辩证法 384
第四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89
一、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90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丰富内涵 392
后记 397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幸福的哲学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3》周国平 2019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问题探幽》陈冬生,王枫桥责编 2019
- 《批判 建构与实践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梅丽著 2019
- 《弗雷格逻辑主义研究》刘靖贤著 2019
-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研究》刘正刚,李晓,田军著 201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谭劲松,金一斌主编 2018
-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70年》王京清 2019
- 《DK医学史》李虎译;(英国)史蒂夫·帕克 2019
- 《哲学与人生》梁琦,徐海峰主编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