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石渠县志
石渠县志

石渠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渠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220050062
  • 页数:570 页
图书介绍:
《石渠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篇 建置沿革 41

第一章 历史沿革 41

第二章 政区 43

第一节 疆域演变 43

第二节 区划 44

第三节 镇乡 45

第二篇 自然地理 57

第一章 地质 57

第一节 地层 57

第二节 构造 58

第三节 岩浆岩 59

第四节 变质岩 60

第二章 地貌 61

第一节 基本特征 61

第二节 地貌类型 61

第三节 地貌分区 62

第四节 主要山脉、河流 63

第三章 气候 65

第一节 基本特征 65

第二节 主要气象要素 66

第三节 气候分区 73

第四章 资源 74

第一节 矿产资源 74

第二节 土地资源 77

第三节 水资源 79

第四节 生物资源 80

第五节 能源 83

第六节 旅游资源 84

第五章 灾害 85

第三篇 人口 91

第一章 人口状况 91

第一节 人口演变 91

第二节 人口结构 93

第二章 计划生育 96

第一节 计生概况 96

第二节 计生措施 98

第四篇 经济管理 101

第一章 经济概况 101

第二章 计划管理 102

第三章 统计管理 103

第一节 报表管理 104

第二节 专业统计 104

第四章 基本建设 104

第五章 物资 105

第一节 机构 105

第二节 管理 105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106

第一节 集市贸易 106

第二节 企业登记 107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107

第七章 物价管理 107

第八章 国土管理 107

第一节 开发利用 108

第二节 土地征用 108

第三节 土地监察 109

第五篇 农牧业 110

第一章 生产关系的变革 11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生产关系 110

第二节 农业合作社 111

第三节 人民公社 111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12

第二章 牧业生产 112

第一节 畜种资源及改良利用 112

第二节 管理 126

第三节 草地资源及改良利用 130

第四节 牲畜疫病防治与检疫 139

第五节 畜牧业产量与产值 157

第六节 科教兴牧 160

第三章 农业 163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 163

第二节 土地面积和种类 164

第三节 主要作物及分布 164

第四节 农业技术推广 166

第五节 农作物保护及肥料 168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 169

第七节 农业规划 171

第八节 洛须农业综合开发 172

第六篇 林业 174

第一章 林业资源 174

第一节 资源现状 174

第二节 森林调查及林区划分 175

第二章 林业生产 176

第一节 引种 176

第二节 育苗 177

第三节 更新造林 177

第四节 采伐 177

第五节 经销 178

第三章 森林资源保护 178

第一节 护林防火 178

第二节 封山育林 178

第三节 育林基金 179

第四节 依法治林 179

第四章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180

第七篇 工业 交通 城乡建设 181

第一章 工业 181

第一节 工业概况 181

第二节 县内主要工业企业 183

第三节 乡镇工业企业 186

第二章 交通 187

第一节 古道 187

第二节 渡口 桥梁 188

第三节 公路 192

第四节 运输 195

第五节 公路养护 197

第六节 管理 197

第三章 城乡建设 199

第一节 机构 199

第二节 建设 200

第三节 建筑 204

第四节 管理 206

第五节 环保 208

第八篇 邮电 209

第一章 机构 209

第二章 邮政 210

第一节 邮路 210

第二节 邮政业务 211

第三章 电信 213

第一节 线路与设备 213

第二节 电信业务 214

第九篇 商业 217

第一章 早期商业 217

第二章 国营商业 218

第一节 管理 218

第二节 购进 220

第三节 销售 222

第四节 商业网点 224

第三章 私营商业 226

第四章 集市贸易 226

第五章 饮食 服务 227

第十篇 粮油 228

第一章 粮政机构 228

第一节 田赋粮政机构 228

第二节 解放后粮政机构 228

第二章 粮食征购 229

第一节 粮赋 229

第二节 粮食征购 230

第三章 粮油供应 231

第一节 牧区粮食供应 231

第二节 城镇粮油供应 232

第四章 粮油调运与保管 234

第一节 粮油调运 234

第二节 仓储保管 236

第十一篇 金融 238

第一章 机构 238

第一节 人民银行、农业银行 238

第二节 建设银行 240

第三节 信用社 240

第二章 货币 242

第一节 种类 242

第二节 流通 242

第三节 现金管理 243

第三章 金融活动 247

第一节 存款 247

第二节 信贷 252

第三节 公债 国库券 255

第四节 结算 256

第十二篇 财税 258

第一章 机构沿革 258

第一节 民国时期 258

第二节 解放以后 258

第二章 财政收入 260

第一节 解放前财政收入 260

第二节 解放后财政收入 261

第三章 财政支出 266

第一节 行政事业支出 266

第二节 其他事业费 267

第三节 企业投资 267

第四节 支农资金 267

第五节 社会抚恤救济费 268

第六节 基本建设投资 268

第七节 其他支出 268

第四章 财税管理 271

第一节 财政管理 271

第二节 税务管理 272

第三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273

第五章 审计 273

第十三篇 党政群团 政协 274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274

第一节 中共石渠县工作委员会 274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 278

第三节 中共石渠县委员会工作 286

第四节 党的基层组织 292

第五节 中共石渠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305

第二章 国民党石渠县党部 307

第三章 权力机关 308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08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309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313

第四节 选举 315

第四章 行政机关 315

第一节 土司 部落 315

第二节 清末政权机构设置 319

第三节 民国政权机构设置 319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320

第五节 基层政权 323

第五章 政协 325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325

第二节 政协工作 329

第六章 群众团体 331

第一节 工会 331

第二节 妇联 333

第三节 共青团 336

第十四篇 军事 340

第一章 机构 340

第一节 解放前武备 340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 341

第三节 驻军 343

第二章 兵役 344

第一节 解放前兵役 344

第二节 解放后兵役 344

第三章 民兵 345

第一节 组织 345

第二节 训练 346

第三节 作用 347

第四章 重要兵事 349

第一节 赵尔丰剿灭昂翁降白仁青 349

第二节 平息武装叛乱 350

第三节 九团温波寺攻坚战斗 352

第四节 从石渠渡江发起的昌都战役 353

第十五篇 政法 355

第一章 公安 356

第一节 机构 356

第二节 安全工作 刑事侦查 警卫 357

第三节 治安管理 358

第四节 预审 看守 362

第五节 武警 363

第二章 检察 363

第一节 检察机关 36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364

第三节 法纪、控申检察 366

第四节 经济检察 366

第五节 监所检察 367

第三章 法院 368

第一节 机构 368

第二节 刑事审判 368

第三节 民事审判 370

第四节 经济审判 371

第五节 案件复查 373

第六节 其他工作 374

第四章 司法 375

第一节 法制宣传 376

第二节 公证 376

第十六篇 民政 劳动人事 378

第一章 民政机构 378

第二章 行政区划管理 379

第一节 行政区划调整 379

第二节 地名普查与规范 380

第三节 处理行政区域界线争议 380

第三章 救灾救济 381

第一节 严重自然灾害赈济 381

第二节 抗御1996年特大雪灾 383

第三节 扶贫帮困工作 389

第四章 优抚安置 390

第一节 拥军优属 390

第二节 退伍安置 391

第三节 革命烈士褒扬 391

第五章 婚姻登记管理 392

第六章 劳动人事机构 392

第七章 干部职工 393

第八章 人事管理 395

第九章 就业安置 398

第十章 劳动安全监察 399

第十一章 社会保险 400

第十七篇 教育 401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及学校管理 401

第一节 机构 401

第二节 体制 401

第三节 学校内部管理 402

第二章 教育种类及方式 403

第一节 幼儿教育 403

第二节 小学教育 403

第三节 中学教育 407

第四节 扫盲教育 408

第三章 教学内容与方法 409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 409

第二节 德育教育 412

第三节 双语教学 413

第四节 勤工俭学 414

第四章 学生 415

第一节 招生与巩固 415

第二节 考试、升学与流向 416

第五章 教师 417

第一节 队伍形成 417

第二节 待遇和地位 418

第六章 经费 设备 419

第一节 经费 419

第二节 校舍及设备 422

第十八篇 卫生 424

第一章 机构 42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24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机构 425

第三节 医学教育机构 427

第二章 医疗服务 427

第一节 医疗队伍 427

第二节 医疗管理 429

第三节 设施及经费 430

第三章 疫病防治 432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432

第二节 地方病及慢性病防治 435

第三节 公共卫生 437

第四章 妇幼保健 439

第一节 新法接生 439

第二节 妇幼保健 439

第十九篇 文化体育 441

第一章 文化 441

第一节 民族语言文字 441

第二节 群众文化 442

第三节 图书 档案 444

第四节 电影 广播 电视 446

第五节 民间文艺 447

第六节 建筑、绘画及民间工艺 455

第七节 名胜古迹 459

第二章 体育 461

第一节 学校体育 461

第二节 民间体育 462

第三节 职工体育 464

第四节 体育竞赛 465

第二十篇 藏传佛教 467

第一章 传入与发展 468

第一节 苯波教 468

第二节 宁玛派 468

第三节 萨迦派 469

第四节 格鲁派 469

第五节 噶举派 469

第二章 藏传佛教寺庙 470

第三章 寺庙组织机构及管理 474

第一节 寺庙组织机构 474

第二节 寺庙经济 474

第三节 教务活动 475

第四章 寺庙文化艺术 476

第五章 政府对寺庙的管理 478

第一节 宗教事务工作机构 478

第二节 佛教协会 479

第三节 寺庙民主管理机构 479

第二十一篇 乡风民俗 481

第一章 生产习俗 481

第一节 牧区生产习俗 481

第二节 农区生产习俗 483

第二章 生活习俗 484

第一节 服饰 484

第二节 饮食 486

第三节 住所 489

第四节 用品 491

第三章 民俗 492

第一节 家庭 492

第二节 婚姻 493

第三节 节日 494

第四节 娱乐 496

第五节 礼俗 497

第六节 丧葬 497

第七节 谚语 498

第八节 禁忌 500

第二十二篇 人物 502

第一章 人物传略 502

扎·巴格·尔金久美却吉旺波 502

居·米旁·郎杰嘉措 503

仁青贝 503

噶玛拨曲 504

隆朵嘉措 505

工却邓珠 505

洛布招登 505

更登降措 505

拉节西珠 506

嘎玛巴·日必多吉 506

邓天庆 507

尼麦曲加 508

第二章 英名录 508

一、石渠县本籍烈士名录 508

二、石渠县外籍烈士名录 511

附录 514

一、文摘 514

二、风情 563

后记 5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