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长垣县志
长垣县志

长垣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长垣县地方史志编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34804523
  • 页数:73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圣琼·佩斯评传下一篇:改革通鉴
《长垣县志》目录

概述 1

第一编 大事记 9

第二编 地理 61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61

第一节 地理位置 61

第二节 境域 61

第二章 建置 67

第一节 建置沿革 67

第二节 古城邑 71

第三节 县城 72

第四节 政区 73

第三章 地名 79

第一节 长垣县名由来 79

第二节 部分村名由来 79

第三节 村名 81

第四章 自然概貌 87

第一节 地质 87

第二节 地貌 90

第三节 气候 90

第四节 水文 94

第五节 土壤 97

第五章 物产 100

第一节 动、植物 100

第二节 矿藏 101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04

第一节 水旱灾 104

第二节 其他灾害 105

第三编 黄河 112

第一章 河道变迁 112

第一节 行河 112

第二节 河势 112

第三节 河患 116

第二章 黄河治理 124

第一节 堤防建设 124

第二节 河道整治 128

第三节 防汛 130

第四节 滞洪 131

第三章 滩区建设 134

第一节 生产堤的兴废 134

第二节 修筑避水台 135

第三节 改善交通 135

第二节 引黄灌溉工程 136

第四章 引黄灌溉 136

第一节 发展过程 136

第三节 淤灌改土 137

第五章 管理机构 138

第一节 黄河修防段 138

第二节 治黄科 滞洪办公室 138

第三节 治理黄河办公室(简称黄办) 139

第四编 经济 143

经济综述 143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45

第一章 农业 145

第二节 生产体制变革 146

第三节 农作物分布 148

第四节 农技 农艺 148

第五节 产量 155

第六节 农业机具 158

第七节 畜牧 161

第八节 农业区划 164

第九节 经营管理 165

第十节 管理机构 168

第一节 植树造林 169

第二章 林业 169

第二节 育苗 171

第三节 林木管理 171

第四节 林业技术推广 172

第五节 稀有树种 173

第六节 管理机构 173

第三章 水利 174

第一节 灌溉 174

第二节 排涝 179

第三节 淤灌稻改 181

第四节 治碱 182

第五节 渔业 183

第六节 管理机构 184

第四章 工业 187

第一节 电力 187

第二节 机械修造 191

第三节 冶金 193

第四节 纺织 皮革 缝纫 194

第五节 化工 196

第六节 建材 197

第七节 造纸 印刷 197

第八节 酿酒 198

第九节 五金 199

第十节 眼镜 200

第十一节 木器制造 201

第十二节 加工业 201

第十三节 企业管理 202

第十四节 管理机构 204

第五章 乡镇企业 206

第一节 乡镇企业结构 206

第二节 乡镇企业门类 206

第三节 乡镇企业典型简介 210

第四节 信息传递 212

第五节 管理机构 213

第六章 商业 215

第一节 国营商业 215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220

第三节 集体商业 224

第四节 个体商业 225

第五节 计划物资供应 226

第六节 对外贸易 227

第七节 集市贸易 229

第八节 管理机构 234

第七章 烹饪 236

第一节 厨师 236

第二节 烹饪技术 247

第三节 饮食业经营 250

第四节 民间烹调 253

第五节 风味小吃 255

第六节 《中餐食谱》简介 256

第八章 粮食 259

第一节 粮油购销 259

第二节 粮油储运 263

第三节 粮油市场管理 265

第四节 管理机构 266

第九章 交通 267

第一节 公路 267

第二节 水运 280

第三节 铁路 280

第四节 交通运输工具 282

第五节 管理机构 283

第十章 邮电 284

第一节 邮政 284

第二节 电讯 287

第三节 工程设备 289

第四节 管理机构 290

第十一章 财政 291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291

第二节 财政收入 292

第三节 财政支出 293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 294

第五节 财政监督 296

第六节 管理机构 296

第一节 税制 297

第十二章 税务 297

第二节 税收 299

第三节 管理机构 302

第十三章 金融 303

第一节 货币 303

第二节 当铺 钱庄 305

第三节 银行 信用社 306

第四节 现金管理 306

第五节 农业信贷 307

第六节 工商信贷 309

第八节 储蓄 312

第七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 312

第九节 保险 314

第十节 管理机构 314

第十四章 经济管理 316

第一节 计划 统计 316

第二节 审计 317

第三节 物价 317

第四节 计量 318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 319

第一节 县城建设 323

第十五章 城乡建设 323

第二节 乡村建设 324

第三节 环境保护 325

第五编 政治 32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329

第一节 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329

第二节 历届党代会 336

第三节 县委机构 337

附:县委领导人更迭表 340

第四节 宣传工作 342

第五节 统一战线 344

第六节 纪律检查 345

第一节 选举 347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347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48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350

第四节 主要活动 351

第三章 人民政府 35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53

附:县政府领导人更迭表 360

第二节 基层政权 362

第三节 干部 363

第四节 信访 367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 369

第一节 历届会议 369

第二节 组织机构 369

第三节 主要活动 370

第五章 政法 371

第一节 公安 371

第二节 检察 373

第三节 审判 374

第四节 司法行政 375

第一节 工会 377

第六章 群众团体 377

第二节 农民团体 379

第三节 共青团 380

第四节 妇女团体 382

第五节 工商团体 385

第七章 清 民国党政机构 387

第一节 清代县衙 387

第二节 国民党 三青团 392

第三节 民国时期县政权 394

第四节 县参议会 395

附:日伪政权 396

第六编 军事 401

第一章 防务 401

第一节 兵防 401

第二节 驻军 402

第二章 地方武装 408

第一节 团练 乡勇 408

第二节 保卫团 自卫团 408

附:日伪自卫团 409

第三节 自卫总队(还乡团) 410

第四节 人民地方武装 410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12

第三章 民兵 412

第二节 训练 413

第三节 民兵代表大会 414

第四节 民兵活动 414

第四章 兵役 417

第一节 旧兵制 417

第二节 建国后的兵役制度 417

第五章 兵事 419

第一节 古代战役 419

第二节 历代农民斗争 419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 421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 424

第六章 军事机构 427

第一节 县人民武装部 427

第二节 乡镇武装部 427

第七编 文化 431

第一章 教育 431

第一节 学校 431

第二节 教学 441

第三节 教师 443

第四节 管理机构 448

第五节 进士 大学生 留学生辑录 449

第二章 科技 454

第一节 科技队伍 454

第二节 科技成果 456

第三节 科技情报 457

第四节 管理机构 459

第三章 文化 460

第一节 文化设施 460

第二节 文艺团体 461

第三节 群众文艺 464

第四节 文艺创作 469

第五节 新闻 484

第六节 文物古迹 486

第七节 文化机构 493

第八节 档案 495

第四章 卫生 498

第一节 医疗 498

第二节 医药 503

第三节 防疫灭病 504

第四节 卫生保健 507

第五节 管理机构 508

第六节 医药卫生团体 509

第一节 群众体育 513

第五章 体育 513

第二节 学校体育 515

第三节 竞赛 515

第四节 体育设备 519

第五节 业余体校 519

第六节 管理机构 520

第八编 社会 523

第一章 人口民族 523

第一节 人口 523

第二节 民族 527

第二节 节育措施 528

第二章 计划生育 528

第一节 节育政策 528

第三节 节育成果 529

第三章 劳动工资 532

第一节 知识青年下乡 532

第二节 城镇劳动就业 534

第三节 职工工资调整 534

第四章 优抚安置 536

第一节 优属抚恤 536

第二节 退伍军人安置 537

第一节 社会救济 539

第五章 社会福利 539

第二节 生产救灾 540

第三节 福利“五保” 542

第六章 宗教 543

第一节 佛教 543

第二节 道教 543

第三节 伊斯兰教 544

第四节 天主教 544

第五节 基督教 545

第二节 白枪会 546

第一节 红枪会 546

第七章 会道门 546

第三节 一贯道 547

第四节 圣贤道 西华堂 东阳道 547

第五节 其他 548

第八章 民俗 549

第一节 家庭 549

第二节 婚姻 549

第三节 生子 550

第四节 丧葬 550

第五节 节日 551

第六节 衣食住行 553

第七节 城乡古会 557

第八节 禁忌 557

第九节 社会新风 558

第十节 陋习 562

第九章 方言 民谚 563

第一节 方言 563

第二节 民谚 574

第三节 歇后语 576

第十章 姓氏 578

城关镇 583

第九编 乡镇概况 583

常村乡 585

张寨乡 587

魏庄乡 589

孟岗乡 591

方里乡 593

赵堤乡 595

佘家乡 597

丁栾乡 599

满村乡 601

樊相乡 603

恼里乡 605

芦岗乡 607

苗寨乡 609

武丘乡 611

第十编 人物 615

一、传记 615

二、传略 632

三、烈士英名录 636

四、长垣县知名人士表 657

五、长垣县功臣表 669

一、古诗文辑存 687

附录 687

二、旧志序文选 689

三、旧志简介 697

四、重要文献 699

五、本志编修始末 712

增记 717

一、大事记略 717

二、三年基本情况 726

三、县主要领导人名录 727

四、资料选录 729

五、改革时期明星谱 73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