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秉公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4018799X
  • 页数:3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的宗旨是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具有明显的专著性。同时,在表达形式上追求教材性,也就是在遵循教材写作规范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创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体系。本书主要作为研究生专题教学的教材,也可供高校本科生学习使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目录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1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 1

一、思想政治教育 1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 5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6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6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 7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0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 10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4

第四节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回顾 16

一、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16

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理论 21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23

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经验 33

第五节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理论 35

一、社会适应的理论 36

二、人格自律的理论 37

三、德性教育的理论 40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42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42

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辩证关系原理 42

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原理 44

三、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原理 45

四、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原理 47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理 49

六、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原理 50

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原理 51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借鉴 52

一、教育学知识借鉴 52

三、伦理学知识借鉴 53

二、心理学知识借鉴 53

四、人格学知识借鉴 54

五、政治学知识借鉴 55

六、法学知识借鉴 55

七、社会学知识借鉴 56

八、美学知识借鉴 56

九、系统科学知识借鉴 57

十、行为科学知识借鉴 58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 59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59

一、社会结构性地位 59

二、社会功能性地位 64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 65

一、根本性社会职能 66

二、具体性社会职能 69

一、社会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73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73

二、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78

三、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 79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历史考察 82

一、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 82

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生命线 83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85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87

第一节 个人与社会 87

一、个人与社会的含义 88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89

三、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95

第二节 主体与客体 96

一、主体与客体的含义 97

二、主体与客体的特点 97

三、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99

一、思想与行为的含义 101

第三节 思想与行为 101

二、行为产生的机制 102

三、对人的动机与行为的作用 104

第四节 内化与外化 105

一、内化与外化的含义 106

二、内化与外化的内在矛盾 106

三、实现内化与外化的条件 108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 112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 11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114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内涵 115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 116

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118

三、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转化过程 119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多端性 120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120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同时性 121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广泛社会性 121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反复性 121

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践性 122

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塑造与改造的统一性 122

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性 123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 124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综合结构 124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综合性 124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综合结构 126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综合结构 13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综合结构的功能 134

一、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功能 134

二、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合力 137

三、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调节 139

一、“自我实现说”述评 141

第三节 对若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评价 141

二、“行为科学说”述评 142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44

第一节 社会适应规律 144

一、目标设计的两类适应 144

二、目标设计依据的演进 145

三、目标设计的根本依据 146

第二节 要素协同规律 147

一、要素协同的价值 147

二、要素的横向协同 148

三、要素的纵向协同 150

第三节 过程充足规律 151

一、过程的四个要素 151

二、过程充足的依据 152

三、过程充足的方法 153

一、人格“黑箱” 154

第四节 人格行为规律 154

二、人格超前分析 156

三、人格滞后分析 156

四、人格咨询分析 157

第五节 自我同一规律 158

一、自我意识的结构 158

二、自我意识的矛盾 159

三、自我意识的同一 159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机制的含义 162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机制 16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机制的重要前提 163

一、人的一般属性 164

二、人性的特征 166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机制 172

一、说服机制 172

二、激励机制 174

三、调节机制 176

四、沟通机制 178

五、管理机制 180

第一节 教育对象的人格素质结构 182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分析 182

一、思想道德素质 183

二、心理素质 184

三、智能素质 185

四、需要素质 185

五、身体素质 185

第二节 教育对象的思想意识分析 186

一、教育对象思想意识概念 186

二、教育对象思想意识的结构 187

三、教育对象思想意识结构的特点 189

四、教育对象思想意识结构的功能 191

五、教育对象思想意识的转化 193

六、教育对象思想意识转化的影响因素 195

一、国外学者人格动力结构理论评析 197

第三节 教育对象的人格动力结构 197

二、人格学的人格动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200

第四节 教育对象的人格特征 207

一、主体选择性 207

二、客体可塑性 209

三、二重组合性 210

四、同气相求性 212

五、挫折防御性 213

第五节 教育对象人格的发展历程 214

一、教育对象人格动力结构的发展阶段 214

二、教育对象人格的年龄特征发展阶段 219

第六节 教育对象思想与人格形成的条件分析 222

一、“遗传说”解释 222

二、“社会文化说”解释 222

四、“人本主义说”解释 223

五、“潜意识说”解释 223

三、“学习经验说”解释 223

六、“综合形成说”解释 224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225

第一节 设计目标和内容的依据 225

一、社会依据 226

二、文化依据 226

三、时代依据 226

四、身心依据 227

五、理论依据 227

第二节 设计目标和内容的原则 228

一、目的性原则 228

二、整体性原则 228

三、相关性原则 229

四、层次性原则 230

一、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 231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31

二、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 232

三、引导人们产生积极的行为 238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42

一、世界观教育 242

二、政治观教育 243

三、人生观教育 244

四、道德观教育 245

五、法制观教育 247

六、创造观教育 249

七、健康心理教育 250

第五节 安排目标与内容的逻辑 251

一、结构迁移说 252

二、阶段形成说 253

三、同时反复说 254

四、人格结构发展阶段说 255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 258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 258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258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 259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 261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 264

一、社会环境 264

二、单位环境 266

三、家庭环境 268

四、社交环境 270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标准 271

一、环境建设的总体标准 271

二、环境建设的具体标准 272

第四节 大众传播环境 273

一、大众传播的含义 273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 275

三、大众传播环境建设 276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279

第五节 校园文化环境 279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281

三、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283

第六节 企业文化环境 285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286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286

三、企业文化环境建设 289

第七节 家庭文化环境 292

一、家庭文化的含义 293

二、家庭文化的功能 294

三、家庭文化环境建设 296

第八节 社交圈环境 300

一、社交圈的含义 300

二、社交圈的功能 302

三、社交圈环境建设 305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功能 309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概念 309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概念 309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 309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结构 312

一、建立主体结构的原则 312

二、主体的组织结构 313

三、主体的人员结构 314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素质 316

一、政治素质 316

二、思想素质 317

三、道德素质 318

四、智能素质 319

五、心理素质 321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管理 322

一、主体管理的意义 322

二、主体机构的管理 323

三、主体人员的管理 324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 327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327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概念 327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范围 32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 329

一、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329

二、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330

三、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原则 330

四、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则 331

五、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原则 332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 332

一、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332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及其基本模式 333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举例 335

一、定性分析法 335

二、模糊综合评估法 336

附录 3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