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卢那察尔斯基文艺理论批评的现代阐释
卢那察尔斯基文艺理论批评的现代阐释

卢那察尔斯基文艺理论批评的现代阐释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正民,王志耕,邱运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1106041
  • 页数:26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力求把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思想和文艺批评放在原有的历史语境中考察,同时更注意现代阐述。
上一篇:怪味人生下一篇:绝代双骄 1
《卢那察尔斯基文艺理论批评的现代阐释》目录

第一章 卢那察尔斯基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3

第一节 走上艰难的革命道路(1892—1904) 3

导论 卢那察尔斯基其人 3

第二节 同列宁并肩战斗(1904—1907) 4

第三节 革命低潮时期的迷误(1907—1912) 6

第四节 回到革命队伍,投入十月革命(1912—1917) 8

第五节 战斗在教育人民委员岗位上(1917—1929) 9

第六节 最后的岁月(1929—1933) 11

第一节 卢那察尔斯基的历史贡献 14

一 领导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建设 14

第二章 卢那察尔斯基的历史贡献和个性特征 14

二 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15

三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17

第二节 卢那察尔斯基的个性特征 18

一 充满热情和不知疲倦的革命家 18

二 天赋异常和知识渊博的艺术家和理论家 19

三 充满矛盾又非常真诚的人 20

第三章 卢那察尔斯基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意义 23

上编 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思想 33

第四章 卢那察尔斯基早期文艺思想 33

第一节 卢那察尔斯基早期文艺思想的发展 34

第二节 《实证主义美学原理》 37

第三节 文学艺术与无产阶级革命问题 44

一 对文学艺术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的独到见解 44

二 批判资产阶级颓废主义文学 48

三 评论以高尔基为代表的新生的无产阶级文学 50

第五章 卢那察尔斯基十月革命后文艺思想的发展 56

第一节 首次全面阐发列宁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56

第二节 阐明按照文艺的特点领导文艺的原则 58

第三节 论述艺术的继承和革新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60

第四节 指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个广泛的纲领 62

第一节 坚持审美的立场 66

第六章 卢那察尔斯基文艺思想的特征 66

第二节 坚持开放的原则 68

第三节 坚持创新的精神 69

中编 文艺批评家卢那察尔斯基 75

第七章 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批评理论 75

第一节 论文艺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76

一 教条的和玄学的批评 78

二 印象主义批评 79

三 启蒙主义批评 79

四 历史主义批评 80

五 马克思主义批评 81

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任务 82

第二节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82

二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性质和特点 83

三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标准 84

四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的素养 87

第八章 卢那察尔斯基的俄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91

第一节 18—19世纪初俄国文学批评的研究 92

第二节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 97

一 别林斯基文学批评的研究 98

二 车尔尼雪夫斯基文学批评的研究 99

三 杜勃罗留波夫文学批评的研究 100

第三节 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 102

一 普列汉诺夫文学批评的研究 103

二 列宁文学批评的研究 106

第九章 卢那察尔斯基文艺批评的社会历史维度和美学维度 113

第一节 卢那察尔斯基文艺批评的社会历史维度 114

一 阶级分析和反映论 114

二 起源学和功能学 117

三 社会历史和创作主体 119

第二节 卢那察尔斯基文艺批评的美学维度 121

第三节 卢那察尔斯基文学批评理论结构的内在矛盾和文化根源 125

第十章 卢那察尔斯基文艺批评的文体特征 132

第一节 独特的艺术作品 132

一 宏观把握和精细品味的结合 133

二 科学性和论辩性、战斗性的结合 135

三 情感、形象和理性的融合 137

第二节 丰厚的思想艺术修养 140

下编 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批评实践 147

第十一章 卢那察尔斯基论俄苏文学 147

第一节 “艺术生产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理论的批评辨析 147

第二节 “复调艺术”理论的社会学阐释 159

第三节 艺术与现实关系的辩证解析 166

第四节 作家的阶级性和对阶级性的超越 172

第五节 政治性的文学与文学的政治性 182

第十二章 卢那察尔斯基论欧洲文学 194

第一节 在社会语境中认识文学 195

第二节 文学的标准中的形式 201

第三节 艺术个性与现实的辩证法 204

第四节 非文学的标准 211

第五节 隐含的道德立场 215

第六节 社会学立场上的文学史观 223

一 整体的文学史观 223

二 自觉的社会学批评理念 226

三 反理性主义的文化立场 231

余论 鲁迅与卢那察尔斯基 241

附录 卢那察尔斯基年表 264

后记 26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