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蝴蝶古猿产地研究
蝴蝶古猿产地研究

蝴蝶古猿产地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祁国琴,董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30164431
  • 页数:3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研究云南元谋蝴蝶古猿产地的一本学术专著。系统阐述了小河和雷老两个古猿产区的地质、地层概况,新发现的蝴蝶古猿的牙齿、上下颌骨以及指骨的形态特征,并综合以往所发现的古猿材料讨论了蝴蝶古猿的系统分类位置。与蝴蝶古猿共生的哺乳动物多达100多种,其中40多种新发现的小哺乳动物对确定古猿的地质时代起了重要作用。哺乳动物群的组成和性质表明蝴蝶古猿生存的时代比禄丰古猿的时代要早,距今大约9(或8.5)~7(或6)Ma。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蝴蝶古猿生存的时代为距今8.2(或8.1)~7.2(或7.1)Ma,也比禄丰古猿早。哺乳动物群组成、沉积特征和化石埋藏状况表明蝴蝶古猿生活在亚热带以森林为主的生态环境中,当时的气候温暖、湿润,由于西南季风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蝴蝶古猿产地研究》目录

第一章 蝴蝶古猿产地的地质概况 1

图1.1 元谋、小河、雷老的地理位置 2

第一节 小河地区 郑良 张云翔 2

一、小河村的地理位置及地质概况 2

二、1998年的发掘 3

表1.1 小河9804地点剖面和竹棚9806地点剖面地层划分对比及测年沿革表 3

图1.2 小河地区地质略图及各发掘地点的分布 4

图1.4 9801地点T3南壁地层剖面图 5

图1.3 9801地点T1、T2东壁地层剖面图 5

图1.5 9802地点探方平面图及9802 T2北壁地层剖面图 6

图1.6 9803地点T1平面图及北壁地层剖面图 7

图1.7 9803地点T2平面图及北壁地层剖面图 8

图1.8 9803地点T3平面图及北壁地层剖面图 9

图1.9 9804地点探方西壁平面图及T2地层剖面图 10

图1.10 9805地点探方平面图 11

图1.12 9805地点探方T3西壁地层剖面图 12

图1.11 9805地点探方T1东壁地层剖面图 12

图1.14 9806地点探方T3西壁地层剖面图 13

图1.13 9806地点探方平面图 13

三、小河地区晚新生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14

一、雷老村的地理位置 16

图1.15 小河地区地层剖面及柱状对比 16

第二节 雷老地区 祁国琴 张云翔 16

二、1999年的发掘 17

图1.16 雷老野外素描:1208高地南望各发掘地点(1∶2000)(A);罗锅塘箐中的9905地点(1∶800)(B) 18

图1.17 雷老发掘地点平面分布 19

图1.18 雷老发掘地点的垂面分布 19

图1.19 9903地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 20

图1.20 9904地点发掘剖面(CD)和平面图 22

图1.21 9905T0探方平面图及地层剖面图 23

图1.22 9905T1和9905T2探方平面图及地层剖面图 24

图1.23 9906地点T1探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 25

三、雷老地区含古猿化石层的地层框架 28

图1.24 雷老大树箐梁子地层剖面 29

一、马大海地区的发掘 30

附录 大那乌地区早期人类产地的地质概况 祁国琴 30

图1.25 2000年元谋发掘地区 30

图1.26 MT1地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 31

图1.27 MT3地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 32

二、大那乌地区的发掘 33

图1.28 GT1地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 34

图1.29 GT1地点哺乳动物化石埋藏图 34

图1.30 ZT1地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 35

三、上那蚌地区的发掘 35

图1.31 ZT2地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 36

图1.32 ZT5地点发掘剖面和平面图 37

图1.33 ZT6发掘剖面和平面图 38

第二章 蝴蝶古猿(Lufengpithecus hudienensis)化石 40

第一节 攀登专项启动以来新发现的蝴蝶古猿化石研究 郑良 41

一、蝴蝶古猿上、下颌骨化石 41

表2.1 蝴蝶古猿上颌骨牙齿测量 41

图2.1 蝴蝶古猿上、下颌骨残段 42

图2.2 蝴蝶古猿下颌骨残段舌面 44

图2.3 蝴蝶古猿下颌骨残段嚼面 46

表2.2 蝴蝶古猿下颌骨牙齿测量 47

二、蝴蝶古猿单个牙齿化石 49

表2.3 蝴蝶古猿上中门齿测量 50

图2.4 蝴蝶古猿上门齿和上犬齿 51

表2.4 蝴蝶古猿上侧门齿测量 52

图2.5 蝴蝶古猿上犬齿 53

表2.5 蝴蝶古猿上犬齿测量 54

图2.6 蝴蝶古猿上颊齿 55

表2.6 蝴蝶古猿上第三前臼齿测量 56

表2.7 蝴蝶古猿上第四前臼齿测量 57

表2.8 蝴蝶古猿上第一臼齿测量 58

表2.9 蝴蝶古猿上第二臼齿测量 60

表2.10 蝴蝶古猿上第三臼齿测量 61

图2.7 蝴蝶古猿下门齿和下犬齿 62

表2.11 蝴蝶古猿下中门齿测量 63

表2.13 蝴蝶古猿下犬齿测量 64

表2.12 蝴蝶古猿下侧门齿测量 64

表2.14 蝴蝶古猿下第三前臼齿测量 65

表2.15 蝴蝶古猿下第四前臼齿测量 66

图2.8 蝴蝶古猿下颊齿 67

表2.16 蝴蝶古猿下第一臼齿测量 68

表2.17 蝴蝶古猿下第二臼齿测量 69

表2.18 蝴蝶古猿下第三臼齿测量 70

三、蝴蝶古猿指骨化石 71

图2.9 蝴蝶古猿右中指第三指骨 72

表2.19 蝴蝶古猿、黑猩猩、猩猩、现代人中指骨Ⅲ测量比较 73

一、标本和研究方法 74

第二节 蝴蝶古猿牙齿釉质层微观结构 赵凌霞 74

图2.10 蝴蝶古猿下中门齿(YV2013)中侧面釉面横纹 75

二、观察结果 75

图2.11 蝴蝶古猿牙齿釉质生长线 76

表2.20 蝴蝶古猿下颌门齿的牙冠形成时间估算 77

图2.12 蝴蝶古猿釉柱横切面形态 78

三、讨论 79

图2.13 蝴蝶古猿釉质纵切面 79

一、标本和研究方法 81

第三节 蝴蝶古猿下颌臼齿三维立体特征 刘武 81

图2.14 下臼齿齿冠咬合面测量标志点 82

二、测量结果与分析 83

表2.21 各样本组之间单个下臼齿DEMA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例数 83

表2.22 蝴蝶古猿和禄丰古猿下颌臼齿三维测量数据EDMA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志点距离的90%可信区间 84

表2.23 蝴蝶古猿和禄丰古猿下颌臼齿三维测量数据分别与猩猩对应数据EDMA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志点距离的90%可信区间 84

表2.24 蝴蝶古猿与各对比样本之间EDMA分析的结果 86

图2.15 齿尖数据的三维坐标分布 87

图2.16 齿沟隙点三维数据的分布 88

图2.17 齿颈点三维数据的分布 89

表2.25 蝴蝶古猿与各比较样本之间的Z值 91

三、讨论 91

第四节 蝴蝶古猿牙齿特征与食物结构 刘武 92

一、材料与方法 93

二、分析结果 94

表2.26 蝴蝶古猿与其他大猿类及南方古猿上第一门齿与上第一臼齿齿冠长比例系数(I1/M1) 94

图2.18 第一上臼齿与第三上臼齿齿冠面积比 95

表2.27 蝴蝶古猿与禄丰古猿下第二臼齿切割脊观察结果 95

表2.28 下第二臼齿切割脊观察统计及比较 96

表2.29 部分中新世及现生大猿类相对釉质厚度 97

图2.19 部分中新世古猿体重数据的分布 98

三、讨论 98

图2.20 蝴蝶古猿与其他现生及化石大猿类臼齿切割脊SQ分布及食性情况 100

一、蝴蝶古猿形态综述(基于全部材料) 101

第五节 蝴蝶古猿的分类和系统位置 郑良 101

表2.30 蝴蝶古猿与现生大猿类及人类眶间宽指数比较 102

表2.31 蝴蝶古猿与现生大猿类面型指数比较 104

二、元谋盆地的古猿是一个种还是几个种? 106

三、元谋盆地古猿的归属和名称 107

四、蝴蝶古猿系统分类位置探讨 108

第三章 蝴蝶古猿哺乳动物群 113

第一节 小哺乳动物 邱铸鼎 倪喜军 113

一、化石记述 113

表3.1 王氏岩松鼠牙齿测量 114

图3.1 王氏岩松鼠和雷老岩松鼠(新种)的颊齿 115

图3.2 祖花松鼠(新种)与丽松鼠(未定种)的颊齿 118

表3.2 原始长吻松鼠牙齿测量 121

图3.3 原始长吻松鼠和长吻松鼠(未定种)的颊齿 122

图3.4 元谋巨松鼠(新种)和普通松鼠(属、种未定)的颊齿 124

图3.5 滇林飞齿鼠和亚洲中新鼯鼠的颊齿 126

图3.6 优美上新鼯鼠(新种)和姜氏云鼯鼠(新属、新种)的颊齿 127

二、小结 129

表3.3 元谋和禄丰松鼠动物群的组成及关系 130

第二节 灵长目(除蝴蝶古猿外) 潘悦容 131

图3.7 进步印度懒猴(新种)的正型标本(YV2122)右m2嚼面 132

一、化石记述 132

表3.4 进步印度懒猴(新种)下臼齿测量及与喜马拉雅印度懒猴的比较 132

图3.9 小中国兔猴(新种)的牙齿 135

图3.8 小中国兔猴(新种)的下犬齿和下前臼齿 135

图3.10 小中国兔猴(新种)的颊齿嚼面 136

表3.7 小中国兔猴(新种)下前臼齿测量及与其他兔猴的比较 138

表3.5 小中国兔猴(新种)上臼齿测量及与石灰坝中国兔猴和那格利西瓦兔猴的比较 138

表3.6 小中国兔猴(新种)下犬齿测量及与石灰坝中国兔猴和那格利西瓦兔猴的比较 138

表3.8 小中国兔猴(新种)下臼齿测量及与其他兔猴的比较 139

图3.11 小元谋猿(新属、新种)的上、下颊齿嚼面 141

图3.12 小元谋猿(新属、新种)颊齿嚼面 141

图3.13 小元谋猿(新属、新种)的颊齿与蝴蝶古猿乳齿(嚼面)比较 142

表3.9 小元谋猿(新属、新种)上、下齿系测量 144

图3.15 小元谋猿(新属、新种)与南亚小猿类的比较 145

图3.14 小元谋猿(新属、新种)与东非小猿类的比较 145

二、小结 148

第三节 食肉目 祁国琴 148

表3.10 古印度犬熊牙齿的测量和比较 149

图3.16 古印度犬熊的上下臼齿 149

一、化石记述 149

图3.17 钦吉毗瑟犬(相似种)右上第一臼齿(PDYV1091)嚼面 150

表3.11 钦吉毗瑟犬(相似种)牙齿的测量和比较 151

图3.20 杨氏印度熊(新种)左上第一前臼齿(V6893.7) 152

图3.19 杨氏印度熊(新种)左上犬齿(V6893.3) 152

图3.18 杨氏印度熊(新种)右上第三门齿(YV2510.1) 152

图3.21 杨氏印度熊(新种)左上第二前臼齿(YV2510.5) 153

图3.22 杨氏印度熊(新种)带第四前臼齿—第二臼齿的右上颌,正型标本(V6893.9) 154

图3.23 杨氏印度熊(新种)左下犬齿(V6893.5) 155

图3.26 杨氏印度熊(新种)左下第一臼齿(YV2510.9) 156

图3.25 杨氏印度熊(新种)右下第四前臼齿(YV2510.8) 156

图3.24 杨氏印度熊(新种)右下第二前臼齿(YV2510.6) 156

表3.12 印度熊上颊齿的测量和比较 157

图3.27 杨氏印度熊(新种)右下第三臼齿(V6893.14)嚼面 157

表3.13 印度熊下颊齿的测量和比较 158

图3.28 杨氏印度熊(相似种)的牙齿 161

图3.29 熊科(属、种未定)右下第三臼齿(PDYV1959) 162

表3.14 巴伐利亚假熊(亚种)牙齿的测量和比较 163

图3.30 巴伐利亚假熊(亚种)牙齿 163

表3.15 维氏始蜜獾牙齿的测量和比较 164

图3.31 维氏始蜜獾右上第四前臼齿(PDYV291) 164

图3.33 水獭(未定种)左下第一臼齿(PDYV204) 165

图3.32 始蜜獾维氏亚种和皮氏亚种上裂齿的测量比较 165

表3.16 肿颌西瓦水獭牙齿的测量和比较 166

图3.35 元谋平齿獾和鼬科(属、种未定) 166

图3.34 肿颌西瓦水獭左下第四前臼齿(PDYV1585) 166

图3.36 盐岭毗瑟狸(相似种)和灵猫科(属、种未定) 167

表3.17 盐岭毗瑟狸(相似种)牙齿的测量和比较 168

表3.18 灵猫型鼬鬣狗牙齿的测量和比较 169

图3.37 灵猫型鼬鬣狗颊齿 169

表3.19 翁氏滨鬣狗牙齿的测量和比较 170

图3.38 翁氏滨鬣狗右上第一臼齿(PDYV610) 170

图3.39 卓美傍鬣狗 171

表3.20 卓美傍鬣狗牙齿的测量和比较 172

图3.41 鬣狗科(属、种未定2) 173

图3.40 鬣狗科(属、种未定1) 173

图3.42 剑齿虎(未定种) 174

图3.43 小后猫右下第一臼齿(PDYV316) 175

表3.21 后猫牙齿的测量和比较 175

二、小结 176

图3.44 猫属(未定种)、猫科(属、种未定)及食肉类(科、属、种未定) 176

第四节 长鼻目 吉学平 张家华 177

图3.45 小河四棱齿象的上臼齿嚼面 178

图3.46 小河四棱齿象的上臼齿 179

图3.47 小河四棱齿象的下臼齿嚼面 179

图3.48 小河四棱齿象的下第三臼齿嚼面 180

图3.49 小河四棱齿象下颊齿嚼面 180

表3.22 小河四棱齿象上臼齿的测量与比较 181

表3.23 小河四棱齿象下第三臼齿测量 182

表3.24 小河四棱齿象下臼齿的测量与比较 182

表3.25 小河四棱齿象下乳前臼齿测量 183

图3.51 竹棚短颌象的右下第三臼齿(PDYV1758)嚼面 184

图3.50 竹棚短颌象的上第三臼齿嚼面 184

表3.27 竹棚短颌象与有关标本上第三臼齿比较 185

表3.26 竹棚短颌象上第三臼齿测量 185

图3.52 原始剑棱齿象的左下第二臼齿嚼面 186

图3.53 脊棱齿象(未定种)右上第四乳臼齿(PDYV1753)嚼面 187

表3.28 原始剑棱齿象下第二臼齿测量 187

第五节 奇蹄目 邓涛 高峰 188

图3.54 中间亚大唇犀的幼年右下颌骨 189

图3.55 小河的中间亚大唇犀 190

表3.29 中间亚大唇犀下颊齿测量 192

第六节 偶蹄目 潘悦容 刘建辉 董为 195

一、化石记述 196

图3.56 云南西猯(未定种)的下臼齿 196

表3.30 云南西猯(未定种)下臼齿的测量与比较 197

图3.57 弓颌猪(未定种)颊齿嚼面 198

表3.31 弓颌猪(未定种)臼齿的测量与比较 199

图3.58 似猪兽河猪的牙齿 201

表3.32 似猪兽河猪颊齿的测量与比较 202

图3.59 元谋臼齿猪 204

表3.33 元谋臼齿猪前臼齿的测量与比较 207

表3.34 元谋臼齿猪臼齿的测量与比较 208

图3.60 进步丘齿鼷鹿(相似种)颊齿 210

表3.35 进步丘齿鼷鹿(相似种)上颊齿的测量比较 211

表3.36 进步丘齿鼷鹿(相似种)下颊齿的测量 211

表3.37 进步丘齿鼷鹿(相似种)下臼齿测量数据比较 212

图3.61 羚鼷鹿(未定种)下臼齿 213

表3.38 羚鼷鹿(未定种)下颊齿测量数据与比较 213

图3.62 云南鼷鹿(未定种)颊齿 214

表3.39 云南鼷鹿(未定种)上颊齿测量 215

表3.41 元谋与禄丰的云南鼷鹿下颌骨高度及厚度测量数据比较 216

表3.40 云南鼷鹿(未定种)下颊齿的测量 216

图3.63 麝(未定种)的臼齿 217

图3.64 粗壮真角鹿 218

表3.42 粗壮真角鹿鹿角标本的测量 219

表3.43 粗壮真角鹿的颊齿测量与齿高系数 220

表3.44 粗壮真角鹿与其他真角鹿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比较 222

表3.46 缓枝副麂(相似种)角测量 223

表3.45 短枝副麂角的测量 223

表3.47 矮麂角的测量比较 224

图3.65 雷老麂的角(PDYV1762) 225

表3.48 雷老麂角的测量 226

图3.66 麂亚科(属、种未定)带第三前臼齿—第三臼齿的右下颌(PDYV1640) 227

二、小结 228

第四章 蝴蝶古猿的地质时代及生存环境 229

表4.1 蝴蝶古猿哺乳动物群的组成 229

第一节 蝴蝶古猿的地质时代 祁国琴 倪喜军 229

一、与蝴蝶古猿共生的哺乳动物群的组成 229

二、与蝴蝶古猿共生的哺乳动物群的时代 235

图4.1 元谋、禄丰以及西瓦立克几种竹鼠在时间上的分布 236

表4.2 蝴蝶古猿动物群中某些大哺乳动物的相近属种在西瓦立克地层中的分布 238

第二节 蝴蝶古猿的生存环境 239

表4.3 蝴蝶古猿动物群中某些大哺乳动物的相近属种在欧洲地层中的分布 239

图4.2 蝴蝶古猿动物群的组成比例图 240

一、哺乳动物群所反映的生存环境 祁国琴 倪喜军 240

图4.3 元谋和禄丰小哺乳动物群中不同栖息地选择类型的组成 242

二、地层沉积和化石埋藏特征所反映的生存环境 张云翔 242

图4.4 小河地区动物化石长轴骨骼分布玫瑰图 243

图4.5 元谋雷老9904地点犀牛骨架埋藏示意图 244

第一节 地层概述 岳乐平 张云翔 245

第五章 蝴蝶古猿产地的古地磁年代测定 245

一、雷老地层剖面 246

二、小河地层剖面 246

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实验室测试 岳乐平 张云翔 247

图5.2 元谋蝴蝶古猿地点古地磁样品热退磁结果 248

图5.1 雷老剖面采样路线示意图 248

图5.3 雷老剖面古地磁测量与对比结果 249

图5.4 小河剖面古地磁测量与对比结果 250

二、小河剖面 251

一、雷老剖面 251

第三节 测量结果及古猿化石古地磁年龄讨论 岳乐平 张云翔 251

附录一 禄丰古猿化石层年代及与蝴蝶古猿年代对比 岳乐平 张云翔 252

一、地层概述 252

图5.5 禄丰古猿地点A、D剖面古地磁测量结果 253

二、样品采集及实验室测试 253

三、含古猿化石地层的古地磁年龄及地层时代 254

图5.6 禄丰古猿地点A、D剖面与元谋小河剖面磁性地层对比 255

附录二 雷老含古猿化石地层的古地磁测年 孙东怀 256

一、野外选择剖面和采样 256

二、剩磁测量与数据处理 256

三、测量结果与磁性地层的划分 257

表5.1 热退磁参数 257

图5.7 雷老古猿地点地层剖面的古地磁测量与磁性地层对比 258

四、结论 259

参考文献 260

英文摘要 27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