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罪犯心理评估  理论·方法·工具
罪犯心理评估  理论·方法·工具

罪犯心理评估 理论·方法·工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胜尊著
  • 出 版 社:北京:群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1433143
  • 页数:46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罪犯评估总论、罪犯心理评估习题、几种辅助评估技术、罪犯心理评估的理论构建四大部分。
《罪犯心理评估 理论·方法·工具》目录

第一章 罪犯心理评估概说 1

一、关于心理评估的几组概念 1

(一)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 1

(二)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 3

(三)心理测验与心理评估 3

二、一般人群的心理评估 3

(一)一般人群心理评估的目标 4

(二)一般人群心理评估的项目 5

三、罪犯心理评估 8

(一)对初入监的罪犯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 9

(四)重新犯罪危险性预测 10

(三)对罪犯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10

(二)对罪犯暴力危险性的心理评估 10

四、罪犯心理评估模式 11

(一)美国监狱罪犯心理评估 11

(二)罪犯心理问题评估的Lazarus模式 15

五、罪犯心理评估的条件 17

(一)心理评估者的条件 17

(二)心理评估的环境条件 18

六、罪犯心理评估的原则 19

(一)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19

(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19

(六)多种综合评估方法并用的原则 20

(五)评估与咨询、诊断、治疗、教育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20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0

(四)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 20

七、不同类别的罪犯心理评估 21

结论 22

摘要 23

参考文献 24

第二章 罪犯心理评估项目 26

一、罪犯心理评估的内容 26

(一)服刑人员常见心理问题 26

(二)罪犯心理健康的一般内容 28

二、罪犯心理评估维度 30

(一)维度设定的依据 30

(三)罪犯危险性评估 30

(二)罪犯心理面貌评估 31

(三)罪犯心理发展评估 37

(四)罪犯群体互动评估 40

三、罪犯心理评估的重点对象 41

(一)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罪犯 41

(二)顽固犯心理评估 42

(三)危险犯心理评估 42

(四)重刑犯心理评估 43

四、精神疾病诈病的评估 44

(一)诈病者的心理活动 45

(二)诈病的现象学特征 45

(三)评估要点 46

摘要 47

结论 47

参考文献 48

附:人际关系归因量表测题 49

第三章 罪犯心理评估方法论 51

一、罪犯心理评估的一般方法论 51

(一)观察法与实验法 51

(二)黑箱辨识方法 53

(三)系统分析方法 58

(四)科学模型 60

二、研究方法的价值评定 63

(一)准确性和可靠性 63

(二)罪犯心理评估中科学事实的获取 70

三、关于心理评估实验设计的若干问题 71

(一)实验及其类别 71

(二)推论和相应的统计方法 72

(三)实验操作 73

四、关于研究结果的解释 74

(一)个性解释与共性解释 75

(二)因果解释 76

(三)功能解释 77

结论 77

摘要 78

参考文献 80

一、罪犯个体心理评估方法 81

第四章 罪犯心理评估方法 81

二、会谈评估法 83

(一)会谈方式 83

(二)会谈内容 88

(三)会谈基本技巧 88

三、行为评估法 96

(一)自然观察法 97

(二)模拟评估法 97

(三)参与观察法 98

(四)心理生理评估 99

四、罪犯神经心理学评估 100

(二)霍尔斯蒂德—内田成套测验(HRB) 101

(一)成套测验与个体化测验 101

五、罪犯群体心理评估方法 104

(一)社会测量法 104

(二)参照测量法 109

结论 109

摘要 110

参考文献 112

第五章 罪犯心理评估的程序与实施技巧 113

一、罪犯心理评估的程序 114

(一)对罪犯犯罪前生存环境及个体当时认识状况评估 114

(二)罪犯入监后生存环境评估 116

(三)罪犯危险性评估 116

(五)人格发展评估 117

(四)罪犯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117

(六)重新犯罪可能性评估 118

二、罪犯心理评估的阶段 119

(一)入监初期阶段:明确心理评估的目的,进行会谈评估 120

(二)入监教育阶段:收集资料并建立心理档案 120

(三)进入监区后的劳动改造阶段:完善评估项目,制定心理矫治计划 122

(四)出监教育阶段:综合评估结果,提出预测和建议报告 122

三、罪犯心理评估的实施技巧 123

(一)动态系统运筹策略 123

(二)自我监测法及实施技巧 125

(三)关键事件法及实施技巧 126

(一)一般信息 127

(二)要解决的问题 127

四、罪犯心理评估报告的一般格式 127

(三)实施的测验 128

(四)背景信息 129

(五)行为观察 129

(六)测验结果的解释 130

(七)测验结果与生活历史的结合 131

(八)危险性预测 132

(九)总结与建议 132

附:罪犯心理评估报告举例 133

结论 135

摘要 135

参考文献 136

(一)人的心理是可以测量的 138

第六章 罪犯心理测验 138

一、与心理测验有关的两个问题 138

(二)测量层次 139

二、心理测验的有关概念 141

(一)测验的信度 141

(二)测验的效度 145

(三)测验的标准化与常模的制定 151

三、罪犯心理测验的种类 152

(一)成就测验 152

(二)智力测验 153

(三)能力倾向测验 153

(四)人格测验 153

(三)安置功能 154

(四)评价功能 154

四、心理测验的功能 154

(二)诊断功能 154

(一)选拔功能 154

五、罪犯心理测验实施的方式方法 155

(一)团体测验法 155

(二)个别测验法 155

六、罪犯心理测验误差的控制 156

(一)由主试因素引起的误差及其控制 156

(二)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及其控制 158

七、罪犯心理测量的标准化 159

(三)被试本身引起的误差及其控制 159

八、罪犯心理测量的规范化 160

(一)准备 161

(二)施测 161

(三)收尾 162

(四)罪犯心理测量结果的合理化解释 162

九、心理评估者的职业道德 163

附1: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 164

附2: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165

结论 167

摘要 167

参考文献 170

一、DSM-Ⅳ简介 171

第七章 心理与精神诊断工具 171

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175

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简介 185

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 185

四、人格测验(mmPI) 193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检验(MMPI) 193

(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199

(三)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 202

五、智力测验 206

(一)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206

(二)中国比内测验 208

六、罪犯改造成效评估量表 209

(三)瑞文渐进测验 209

(一)量表结构 210

(二)量表的技术指标 210

七、美国加州心理测验(CIP) 211

结论 212

摘要 213

参考文献 214

第八章 罪犯危险性评估 215

一、罪犯危险性评估的意义 215

二、罪犯危险性评估的途径 215

三、国外罪犯危险性评估综述 216

(一)西方国家关于罪犯危险性评估的历史沿革 216

(二)西方国家经常使用的罪犯危险性评估工具述评 221

四、中国罪犯危险性评估现状与发展模式探讨 225

(一)罪犯危险性的人格评估模式 225

(二)罪犯危险性的认知评估模式 227

(三)罪犯危险性的应激评估模式 228

(四)罪犯危险性的情绪评估模式 229

(五)罪犯危险性的概率评估模式 230

结论 231

摘要 231

参考文献 232

第九章 罪犯暴力危险性评估 234

一、罪犯暴力危险性评估的含义 234

(一)两种危险性评估方法之比较:临床的与统计的 235

二、罪犯暴力危险性评估的方法 235

(二)暴力危险性的一般评估方法 238

(三)特殊研究方法 239

三、暴力危险性评估维度 239

(一)罪犯人格特征评估 240

(二)人口统计特征评估 241

(一)根据监狱实际确定预测目的及方向 242

(四)整理分析资料 242

(二)设计预测方案 242

(三)收集该服刑人员的信息 242

四、罪犯心理评估的基本程序 242

(四)暴力犯行为方式的评估 242

(三)精神健康状况评估 242

(五)作出预测报告 243

(六)提出防范建议 243

五、罪犯危险性评估(预测)应注意的问题 243

六、关于我国罪犯暴力危险评估的几点思考 243

(一)当前的押犯形势与暴力危险性评估 243

(二)加强罪犯危险性评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45

(三)及时吸收罪犯危险性评估的研究成果 245

七、暴力危险性评估举例 245

(一)Hotaling及Sugarman的研究 246

(二)Aldarondo Sugarman的研究(1996) 247

(三)McFarlane,Campbell,Wilt,Sachs,Urich, Xu的研究(1999) 247

(四)婚姻暴力危险评估量表 248

附1:危险评估量表(Danger Assessment,DA) 249

附2:简易冲突对应行为量表(Briel Conflict Tactics Scale,Form R) 251

(五)我国婚姻暴力犯之危险评估 252

结论 254

摘要 255

参考文献 256

第十章 罪犯自杀危险性评估 257

一、关于自杀的理论 257

(一)迪尔凯姆关于自杀的分类 257

(二)日本关于自杀的理念 258

(三)卡文关于自杀的理论 258

二、罪犯自杀危险性因素 259

(一)巴特尔(Battle)危险因素评价清单 260

(二)罪犯自杀前征兆 261

(三)罪犯自杀的常见原因 262

三、自杀危险水平的分类评估 264

附:危机干预的分类评估量表(TAF) 265

四、中国用于罪犯自杀危险性评估的相关研究 271

(一)服刑人员自杀倾向量表 271

(二)自杀态度问卷 272

附:自杀态度调查问卷 273

五、自杀行为发生的精神因素 275

六、罪犯自杀危机的干预、治疗与防范 277

(一)罪犯自杀危机干预 277

(三)罪犯自杀预防 279

(二)罪犯自杀危机治疗 279

附:焦虑自评量表 281

结论 282

摘要 282

参考文献 284

第十一章 罪犯应激评估 285

一、关于应激的几种含义 286

二、罪犯的应激源 288

(一)职业应激源 288

(二)家庭危机和紧张 289

(三)环境应激 291

(四)监禁状态下罪犯的应激源 292

(一)情绪变化 293

三、应激过程的心理变化 293

(二)防御反应 294

(三)认知活动出现障碍 295

四、应激评估工具 296

(一)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 296

(二)应付方式问卷 299

附:应付方式问卷 302

(三)防御方式问卷 305

附 防御方式问卷(DSQ) 307

(四)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311

(五)PSTR心理应激测试表 315

(六)ZS心理应激测试表 317

结论 321

摘要 322

参考文献 323

第十二章 人格与人格障碍评估 324

一、人格及人格的类别 324

(一)人格的涵义 324

(二)人格的形成 326

(三)人格分类 326

二、犯罪人格与罪犯人格 328

三、罪犯人格评估的常用测验 328

(一)投射测验 329

(二)主体测验 333

(三)自陈量表 334

(四)行为观察 336

(五)阿尔波特人格评估方法概观 336

四、对犯罪有影响的两种基本情绪:基本敌对和基本焦虑 339

(一)基本敌对与基本焦虑的形成 339

(二)基本焦虑的控制策略 340

五、关于人格障碍 342

六、人格障碍的类型及表现 344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345

(二)强迫型人格特征 347

(三)癔症型人格或表演型人格特征 347

(四)偏执型人格的特点 347

七、反社会人格与犯罪行为 348

(五)分裂样人格特点 348

八、偏执性与好诉讼人格障碍 349

九、冲动性人格 351

十、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司法鉴定 352

(一)人格障碍的责任能力鉴定 352

(二)神经症、醉酒及其他短暂特殊意识状态下违法行为的责任能力评定 353

结论 354

摘要 354

参考文献 356

第十三章 变态人格犯罪与心理剖绘技术 358

一、心理剖绘的原理 358

三、心理剖绘技术的价值 360

二、心理剖绘技术的适用范围 360

四、现场心理痕迹提取 361

(一)一般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痕迹提取 362

(二)精神病患者在犯案现场留下的心理痕迹 363

(三)变态人格者留下的心理线索 366

(四)性变态案犯作案的特点 367

(五)几种常见变态人格者作案识别要点 369

五、罪犯心理剖绘的程序 372

(一)资料输入 372

(二)分析研判 373

(三)犯罪评估 374

(四)解读真凶 377

(五)调查 377

(六)逮捕 378

附:心理剖绘实例 379

七、行为习惯反映的心理痕迹 386

结论 388

摘要 388

参考文献 389

第十四章 罪犯情绪评估 391

一、罪犯情绪评估的意义 392

二、情绪的生理学评估 393

(一)心率与脉搏容积 394

(二)呼吸 394

(五)化学测定 395

(四)声音应激分析器 395

(三)皮肤电反应 395

三、脑化学研究与电生理研究对情绪评估的贡献 396

(一)边缘系统与情绪活动 396

(二)激素影响情绪的产生 396

(三)激素与防御、攻击行为 398

(四)边缘系统与动机 399

四、表情测量方法 401

(一)面部感情记录技术(FAST) 402

(二)最大限度辨别运动编码系统(Max) 404

(三)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 407

五、情绪主观体验测量方法 407

(一)形容词检表 407

(二)维度等级量表 412

六、情绪控制与健康情绪 415

(一)情绪的控制 415

(二)健康情绪的标准 417

结论 418

摘要 418

参考文献 419

第十五章 测谎技术 421

一、测谎技术发展简史 421

(一)西方国家测谎状况 422

(二)我国心理测试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423

二、测谎技术的原理 425

(二)研究环境 427

(一)被试的选取 427

三、测谎现场实验研究 427

(三)仪器设备 428

(四)测试程序 428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 428

四、测谎的作用 428

五、测谎的步骤 429

(一)熟悉案情,准备测试 430

(二)测试技术阶段 430

(三)完成报告 430

六、我国测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30

附:测谎实例 431

摘要 433

结论 433

参考文献 435

第十六章 罪犯心理评估的理论建构 436

一、罪犯心理评估理论建构的过程 436

(一)从观察到经验概括 436

(二)从经验概括到理论 439

(三)理论概括常用的抽象策略 441

(四)扎根理论 442

二、罪犯心理评估理论检验的过程 443

(一)推演假设 443

(二)假设检验 444

三、我国罪犯心理评估的理论贡献 445

(一)战犯心理评估理论与实践 446

(二)普通刑事犯的心理评估理论与实践 447

(三)劳教人员心理评估理论与实践 448

四、《中国罪犯心理评估系统》的研制与运用 449

(一)研制COPA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449

(二)COPA的内容与研制进展 450

(三)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COPA-PI)简介 451

(四)中国罪犯心理测试罪犯心理结构(COPA-OCPS)分测验简介 456

五、COPA的运用情况 459

结论 460

摘要 460

参考文献 4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