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 文学艺术的转型 art & literature
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 文学艺术的转型 art & literature

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 文学艺术的转型 art & literature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晓华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07070020
  • 页数:3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探讨文学艺术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 文学艺术的转型 art & literature》目录

上篇 现代文化视野中的中国文学 3

第一章 现代性的中国形态与文学叙事的嬗变与异化:尤以郭沫若和曹禺为例 3

第一节 现代性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解放叙事;个体叙事的兴盛和衰微 3

第二节 对现代性的片面实现与个体叙事在1949—1976年间的中断 19

第二章 对既有宏大叙事的怀疑态度与中国作家在20世纪80—90年代的两种选择 31

第一节 从单纯怀疑到理智经验主义:一个内在的进展 32

第二节 解构与狂欢:20世纪90年代中国探索派戏剧的欲望化图景 42

第三章 晚生代作家,后“文革”意识与面向事物自身的建构:从北岛、崔健、王小波到第四代诗人 49

第一节 晚生代作家与后“文革”意识:从单纯解构走向建构 49

第二节 面向事物自身的建构:以第四代诗人为例 55

第四章 走向个体主义时代:中国先锋文学家的集体抉择 66

第一节 制造断裂:晚生代作家成长为个体的努力 67

第二节 第三种批评:走向个体主义批评的尝试 73

第三节 从超越的视角看中国文艺批评的欠缺:个体主义批评的一个可能案例 78

第五章 个体文学在网络时代的存在方式 90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社区性与个体文学的复调化 91

第二节 由网络文学的多元互生性品格领受个体写作的超越性 97

第三节 互联网文化时代的个体化写作:一个非典型案例 100

第六章 现代性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人民性之维:同时建构人民叙事和个体叙事的可能性 104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人民性与个体性(公民性)——一个不得不重新考察的关系 104

第二节 人民性的两个维度与中国文学的方向:同时建构个体性的公民叙事与人民叙事 114

下篇 后现代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艺术 133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的真谛与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欠缺——新个体主义(泛个体主义Pan-individu-alism)概念的提出 133

第一节 现代性的危机与现代化的限度:一个逻辑上的考察 133

第二节 内蕴于现代性中的两个悖论与他们在文学艺术中的表现 140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的真谛与文学艺术应有的转向——对新个体主义(泛个体主义Pan-individualism)概念的初步阐释 148

第四节 从后现代主义的真谛看当代中国文艺批评的欠缺 154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运动与文学艺术的生态学视野:对新个体主义(泛个体主义Pan-individu-alism)的进一步阐释 159

第一节 对绝对中心主义思想的消解与生态视野的引入:为建构后现代文艺观所进行的准备性工作 159

第二节 生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交织与互生:为建构后现代文艺观所进行的必要回顾 164

第三节 在相互限定中敞开对个体性的共同珍视:生态主义与人文主义紧张的消解与新文艺观的使命 178

第四节 生态批评的去中心化意识与新个体主义(泛个体主义Pan-individualism)的实现:后现代文艺观演绎自身的一个范例 185

第三章 后现代转折与新主体论文艺学的建构 199

第一节 从征服世界的人学到守护家园的人学:超越旧主体论文艺学的必要性 199

第二节 走向新主体论文艺学:一个必要的导言 209

第三节 从新主体论文艺学的角度审视当代中国文学艺术:进行生态批评的几个尝试 216

第四章 生态语境与身体在文学艺术中的复兴 229

第一节 精神主体观的困境与身体主体观诞生的逻辑必然性:一个回顾 231

第二节 尼采对身体主体观的建构;从身体主体观与生态世界观的相互涵括看文学艺术转折的方向 238

第三节 生态意识、身体主体性与文艺批评的尺度 247

第五章 身体复兴、荒诞派文学与人类精神在后现代的归根之路 267

第一节 上帝之死与人类信仰的转向:身体在文学艺术中复兴的前提 269

第二节 身体的有限性与拜人宗教的悖论:一个逻辑的分析 279

第三节 拜人宗教的不可行与人类的迷惘:对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文本分析 290

第四节 后现代语境中的戈多到底是谁?——一个生态主义批评家的答案 315

主要参考文献 327

后记 3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