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法理学教程
法理学教程

法理学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国华主编;叶传星,朱景文,朱力宇,杨晓青,张曙光,吕世伦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300018998
  • 页数:563 页
图书介绍:
《法理学教程》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法学和法理学 1

第一节 法学、当代中国法学及其历史使命 1

第二节 法学的分类、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10

第三节 法学、法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14

第四节 研究法学、法理学的意义 17

第五节 研究法学、法理学应有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21

第一编 法的起源、本质和历史发展 29

第二章 法的起源 29

第一节 社会和社会调整 29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整 33

第三节 国家与法的产生 39

第三章 法的概念和本质 46

第一节 法的术语和外部特征 46

第二节 法的内容和社会阶级本质 51

第三节 法的概念的几个基本方面 59

第四节 法的基本职能和作用 62

第五节 法的定义 69

第四章 法与利益 83

第一节 利益的概念、属性和分类 83

第二节 法与利益的一般关系 86

第三节 法的创制中的利益问题 90

第四节 法的实现中的利益问题 92

第五章 法的价值 94

第一节 法的价值的概念和特性 94

第二节 法的工具性价值 96

第三节 法本身的价值 99

第四节 法与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的关系 103

第六章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 112

第一节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的概念 112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 118

第三节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123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建立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 133

第二编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133

第七章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133

第二节 法的继承性与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137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142

第八章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1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 14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的社会本质 15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的国家强制性和居民自愿遵守性 158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一国两制” 161

第五节 对有关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的几种观点的商榷 165

第六节 社会主义法的定义 177

第九章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180

第一节 法的原则的概念、种类和研究意义 180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一般社会原则 183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 185

第一节 全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190

第十章 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190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经济建设作用 195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民主建设作用 201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精神文明建设作用 207

第五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在对外关系方面的作用 213

第十一章 社会调整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法 222

第一节 社会生活的规范性调整和社会调整系统 22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 22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233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其他社会规范、技术规范 242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法律意识、法律文化 2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制与法律意识 24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制与法律文化 258

第十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 267

第一节 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 267

第二节 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276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 283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调整及其机制 288

第一节 法律调整的概念 288

第二节 法律调整的对象 290

第三节 法律调整的方法、方式、类型 292

第四节 法律调整的机制 294

第五节 法律调整的效果 297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法治和法律秩序 3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和法律秩序的概念 3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 30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 314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新文化与法治 319

第三编 法的创制 327

第十六章 法的创制 327

第一节 法的创制的概念、阶段和形式 327

第二节 法的形成 331

第三节 认识、分配和协调利益是法的创制的重要内容 333

第四节 当代中国法的创制工作的基本原则 335

第五节 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 341

第十七章 法律规范 353

第一节 法律规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53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结构 355

第三节 法律规范的种类 361

第十八章 法的体系 372

第一节 法的体系的概念、社会主义法的体系的特点 372

第二节 法的部门及其划分标准 379

第三节 当代中国法的部门的划分和主要部门简介 383

第十九章 法的渊源 391

第一节 法的渊源的概念 391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394

第三节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404

第二十章 法的实现和法的适用 411

第一节 法的实施、实现 411

第四编 法的实施、实现 411

第二节 法的适用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416

第三节 法的适用的主要阶段 423

第四节 当代中国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427

第二十一章 法律规范的效力、解释和类推适用 441

第一节 法律规范的效力 441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解释 451

第三节 法律规范的类推适用 459

第二十二章 法律关系 463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 463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种类 471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474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479

第五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 485

第六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490

第一节 合法行为 497

第二十三章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497

第二节 违法行为 500

第三节 产生违法的原因 506

第四节 法律责任 509

第五节 法律制裁 511

第六节 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513

第二十四章 法律监督 523

第一节 法律监督的概念、种类和意义 523

第二节 当代中国国家监督的基本形式 527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监督的主要形式 532

第五编 西方法理学述评 537

第二十五章 西方法理学述评 537

第一节 古西腊罗马法理学 537

第二节 西方中世纪法理学 540

第三节 西方17至18世纪的法理学 543

第四节 西方19世纪的法理学 545

第五节 现代西方三大法理学主流派 549

第六节 当代西方法理学思潮 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