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炎斌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43843684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目录

第一章 高等职业教育概述 1

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

一 职业教育及其发展 1

二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兴办及发展 7

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15

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15

二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18

第三节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26

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26

二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29

三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第二章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构成 37

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37

一 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认识 37

二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42

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46

一 培养目标:职业定向性和职业技能性 47

二 专业设置:以市场、职业、技术为坐标 48

三 教学设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 49

四 课程模式:理论与实践并重 50

五 教师队伍:朝“双师型”方向发展 51

六 人才培养途径:产学研合作 52

七 学生毕业:“双证书制” 54

第三节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55

一 人才培养目标 55

二 人才培养制度 57

三 人才培养过程 58

四 人才培养评价 59

第三章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依据 62

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62

一 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63

二 树立终身教育的大职教观念,加强职业培训 65

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68

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68

二 高等职业教育的立足点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70

三 高等职业教育具体培养的是劳动型人才 72

第三节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72

一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知识结构 73

二 以适应岗位需要为目标的职业能力结构 75

三 与社会经济发展及灵活的社会用人机制相适应的素质结构 77

第一节 教育的功能 81

第四章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81

一 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82

二 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 84

第二节 社会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87

一 高等职业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87

二 高等职业教育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90

三 高等职业教育受文化传统的制约 91

第三节 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91

一 教育内部关系规律的探讨 92

二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93

第一节 加拿大的CBE人才培养模式 97

第五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97

一 CBE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背景 98

二 CBE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99

三 CBE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步骤 100

第二节 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 102

一 美国社区学院的产生及发展 102

二 美国社区学院的主要特征 103

第三节 英国的CBET人才培养模式 105

一 英国CBET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及发展 105

二 英国CBET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107

第四节 澳大利亚的TAFE培养模式 109

一 TAFE模式的产生及发展 109

二 TAFE模式的内容及主要特点 111

第五节 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116

一 “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116

二 “双元制”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118

三 对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120

第六节 日本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24

一 日本“产学合作”模式的产生背景 124

二 日本“产学合作”模式中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 125

第七节 我国台湾地区高职教育的基本模式 126

一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26

二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127

第八节 发达国家及地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129

一 政府政策的支持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保证 130

二 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130

三 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必须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 131

四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应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式 131

五 应加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和推广 132

六 高职教育应立足地方,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办学,并积极拓展服务功能 133

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134

第六章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134

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属性和人才培养目标内涵表述的历史发展 135

二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分析 136

三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139

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 141

一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构成要素 142

二 新时期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146

三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设计中应处理的关系 149

第三节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及保障体系 150

一 建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量化管理体系 151

二 制定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计划 152

三 科学论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突出高职特色 153

四 坚持高职办学特色,构建实训教学体系,建立开放性的办学体制或办学体系 157

五 加强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160

第七章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161

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主要特点 162

一 “实用性”特点 162

二 “地方性”特点 162

三 “速变性”特点 163

四 “灵活性”特点 163

五 “宽窄并存”特点 164

六 “复合性”特点 165

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166

一 方向性原则 166

二 需求第一的原则 167

三 条件可能的原则 168

四 科学规范的原则 169

五 适度超前的原则 170

六 校企结合的原则 171

七 效益最大的原则 172

第三节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依据及程序 173

一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依据 173

二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程序 175

第四节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方法与要求 180

一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主要方法 180

二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 184

第八章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193

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193

一 课程的定义 193

二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概念 196

三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类型 197

四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 200

一 高职教育课程的目标 202

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202

二 高职教育课程的内容 207

第三节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依据与原则 213

一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213

二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则 217

第四节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21

一 改革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 221

二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223

第五节 高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225

一 校本课程的含义 225

二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226

三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228

第九章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232

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使命与素质 233

一 高职院校教师的使命 233

二 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36

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基本要求 243

一 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243

二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245

第三节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248

一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及特点 248

二 “双师型”教师对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250

三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51

四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 260

第十章 产学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65

第一节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66

一 产学研结合的内涵与特征 266

二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和意义 270

三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 275

四 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基本途径 278

一 我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概况 281

第二节 我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概况及几种典型模式 281

二 我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几种典型模式 283

第三节 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01

一 根据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多样性,坚持走自己的路子 301

二 学校与企业要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共守协议 302

三 坚持互惠互利和优势互补的原则 303

四 加强产学研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303

五 加强对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 304

六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304

参考文献 306

后记 3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