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印学
中国印学

中国印学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清辉著
  • 出 版 社: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10835909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中国印学艺术的起源、发展及现状的专题研究著作。
《中国印学》目录
标签:

第一章 玺印 1

第一节 印源 印称 1

第二节 西周鉨 11

第三节 春秋官私鉨 11

第四节 战国官私鉨 12

第五节 秦官私玺印 16

第六节 西汉官私印 19

第七节 新莽官私印 21

第八节 东汉官私印 21

第九节 三国官私印 24

第十节 晋代官私印 25

第十一节 十六国官印 26

第十二节 南北朝官印 26

第十三节 隋官印 27

第十四节 唐官私印 27

第十五节 五代十国官印 28

第十六节 北宋官私印 29

第十七节 南宋官私印 29

第十八节 辽官私印 30

第十九节 金官私印 30

第二十节 西夏官私印 31

第二十一节 元官印 31

第二十二节 明官印 32

第二十三节 清官印 33

第二十四节 民国官印 34

第二十五节 新中国公章 34

第二章 篆刻 35

第一节 唐宋——篆刻的形成期 35

一、唐宋文人使用鉴藏印 35

二、五代宋代文人刻书画款印 37

三、米芾刻自用印撰《书史》论用印 38

四、唐宋印谱字书推动篆刻的发展 39

五、唐宋文人篆印促使篆刻的形成 39

第二节 元代——篆刻的振兴期 40

一、赵孟頫撰《印史序》刻圆朱文印 40

二、赵氏圆朱文印孕育流派的萌生 41

三、吾衍撰《三十五举》倡学汉印 42

四、赵、吾倡导学习汉印影响印坛 43

五、王冕用花药石刻汉印 44

六、元花押印的特色 45

七、元代印谱字书的发展 45

第三节 明代——篆刻的兴盛期 46

一、明初吴门篆刻流派之先驱 46

二、文彭篆刻圆劲秀丽开创流派 47

三、受文彭印风影响的印人 48

四、何震篆刻猛利方刚形成“雪渔派” 49

五、受何震印风影响的印人 50

六、苏宣篆刻雄浑豪迈形成“?水派” 51

七、受苏宣印风影响的印人 52

八、朱简篆刻遒劲雄放自成“修能派” 53

九、汪关篆刻平和工丽形成“娄东派” 54

十、明末清初其他印人 55

十一、明清之际中国印学传入日本 55

十二、明代印学论著的开拓 56

1.周应愿《印说》的印论拓宽 56

2.甘旸《印章集说》的印论归纳 57

3.沈野《印谈》的自然之妙说 57

4.杨士修《印母》的印风如人说 57

5.徐上达《印法参同》的技法论 58

6.朱简《印经》的使刀如笔说 58

十三.明代原印拓谱、字典编撰的兴起 59

第四节 清代——篆刻的鼎盛期 60

一、清初八闽印人与黄枢的“漳海派” 60

二、程邃篆刻苍劲凝重创“徽派” 62

三、朱耷篆刻的书画意 63

四、许容的“如皋派” 63

五、林皋篆刻益加工丽被称为“林派” 64

六、王睿章的“云间派” 65

七、桂馥、陈克恕的篆刻与论著 65

八、“四凤”与“八怪”中印人篆刻的书画审美 66

九、“歙四家”与同期印人 69

十、丁敬青刚朴茂拓展切刀创“浙派” 70

十一、“浙派”“西泠八家” 71

十二、“浙派”其他印家 73

十三、邓石如刚健婀娜印从书出创“邓派” 75

十四、吴熙载篆刻稳健骏迈发展“邓派” 77

十五、吴咨善用金文、隶书刻印 79

十六、徐三庚篆刻飘逸奇丽另树一帜 79

十七、赵之谦雄浑绰约印外求印创“赵派” 80

十八、胡篆刻古朴冷逸自成一家 82

十九、吴昌硕雄拙磅礴集众之成创“吴派” 83

二十、黄士陵方劲朴拙博采印文创“黟山派” 85

二十一、清代的印学论著 87

1.周亮工开《印人传》之先 87

2.秦爨公《印指》气说、生趣说 87

3.袁三俊《篆刻十三略》创作论 87

4.张在辛《篆法心印》技法论 88

5.许容《说篆》用刀十三法 88

6.吴先声《敦好堂论印》技法说 88

7.清代中后期印家印论刻于印款 89

二十二、清代的印谱、字书 89

二十三、清代西泠印社的诞生 91

第五节 近代——篆刻的繁荣期 92

一、近代篆刻 92

二、近代印家 92

1.齐白石 92

2.黄宾虹 王大炘 赵石 邓散木 94

3.易孺 赵时 陈衡恪 95

4.王福庵 李尹桑 简经纶 96

5.乔大壮 钱瘦铁 潘天寿 97

6.王个簃 邓散木 来楚生 98

三、近代印学论著的盛行 99

四、近代印谱字书的盛行 100

五、近代印学组织的发展 101

第三章 印式 103

第一节 印文内容分类印 103

一、官印 103

二、帝族印 103

三、官爵印 103

四、蛮夷印 104

五、义军印 104

六、官署印 104

七、私印 104

八、姓名印 105

九、字印 107

十、号印 107

十一、姓名字号印 108

十二、地名印 108

十三、总印 108

十四、家居印 109

十五、后裔印 109

十六、书简印 109

十七、生辰印 110

十八、生肖印 110

十九、纪年印 110

二十、斋馆印 111

二十一、鉴赏印 112

二十二、收藏印 112

二十三、吉语印 113

二十四、成语印 113

二十五、闲文印 114

二十六、肖形印 115

二十七、四灵印 116

二十八、花押印 116

二十九、花纹印 116

三十、诗词印 117

三十一、书法印 117

三十二、绘画印 117

三十三、诗书画印 118

三十四、校辑印 118

三十五、勾拓印 118

第二节 用印形式分类印 119

一、封泥 119

二、火漆 120

三、合验印 120

四、骑缝印 120

五、会子印 120

六、烙马印 121

七、烙木印 121

八、印木 122

九、印漆 122

十、印子金 122

十一、印陶 122

十二、陶? 123

十三、印砖 123

十四、印瓦 123

十五、印瓷 123

十六、印砚 123

十七、瓦印 124

十八、瓦当 124

十九、仓粟印 124

二十、斗检封 124

二十一、厌胜印 125

二十二、宗教印 125

二十三、殉葬印 125

第三节 印章形制分类印 127

一、穿带印 127

二、戒指印 127

三、带钩印 127

四、臂钏印 127

五、连柄转向印 127

六、母子套印 127

七、连套印 128

八、联珠印 128

九、两面印 129

十、五面印 130

十一、六面印 130

十二、六面八印 131

十三、十四面印 131

十四、常用印形印 132

1.方形印 132

2.圆形印 132

3.长方形印 132

4.扁方形印 132

5.椭圆形印 132

十五、间用印形印 133

1.矩形印 133

2.凸形印 133

3.菱形印 133

4.三角形印 133

5.六角形印 133

6.八角形印 133

7.上方下圆形印 133

8.上圆下方形印 133

9.心形印 133

10.瓢形印 133

11.葫芦形印 133

12.胜形印 133

13.连珠形印 133

十六、其他印形印 134

十七、随石形印 134

十八、押字图形印 134

第四节 制印工艺分类印 135

一、铸印 135

二、凿印 135

三、琢印 136

四、烧印 136

五、焊印 136

六、刻印 136

第四章 印制 137

第一节 印制历程 137

第二节 历代印制 138

第五章 印材 146

第一节 金属类印材 146

第二节 矿物类印材 147

第三节 陶瓷类印材 150

第四节 动物类印材 150

第五节 植物类印材 151

第六节 化合类印材 152

第七节 石质类印材 152

第六章 印钮 160

第一节 印钮简史 160

第二节 钮制形式 162

第三节 石钮雕刻 170

第四节 石章仿古 175

第五节 石章保养 176

第七章 篆书 177

第一节 商代篆书 177

第二节 西周篆书 178

第三节 东周篆书 179

第四节 秦代篆书 180

第五节 汉代篆书 181

第六节 三国篆书 183

第七节 两晋至唐代篆书 183

第八节 五代至明代篆书 184

第九节 清代篆书 185

第十节 近现代篆书 186

第八章 篆法 187

第一节 书篆执笔、用笔、用墨 187

第二节 篆书结字与基本笔画法 194

第三节 秦篆笔序、习篆顺序 196

第九章 字法 199

第一节 准确识篆 199

第二节 艺术用篆 207

第十章 章法 212

第一节 常用之章法 212

第二节 章法廿五法 216

第三节 章法失误辨 226

第十一章 刀法 228

第一节 刀法与艺术效果 228

一、冲刀法 228

二、切刀法 229

三、辅助刀法 230

第二节 用刀之法 230

第三节 刀法失误辨 232

第十二章 款法 235

第一节 边款的用意 235

第二节 边款技法艺术的演进 235

第三节 边款位置与形式 251

第四节 边款刻法与拓印 253

第十三章 刻印 256

第一节 刻印材料、用具 256

第二节 刻印过程 261

第三节 摹、临、习作法 263

第四节 印文用字法 268

一、印内求印 268

二、印外求印 273

三、自篆入印,印从书出 275

第五节 印谱、字书 276

第十四章 用印 280

第一节 用印的历史 280

第二节 其他的用印 283

第三节 书画用印法 284

附 中国印学史简表 287

跋 韩天雍 2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