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
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

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尔康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08048304
  • 页数:5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论述了自18世纪至20世纪末300年来,中国家族从封建末世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的演化过程中,其观念文化方面所发生的潜移默化的变化,及其家族形态和组织形式演变的轨迹。
《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目录

目录 1

绪论 三百年来家族流变之概述 1

一、写作设想 2

二、主要观点 6

(一)家族形态沿着两种路径变化 6

(二)家族观念的更新 11

(三)家族与国家关系转入新阶段 20

(四)家族的变化与社会的变革 25

第一章 清代宗族制的特点 29

第一节 宗族的绅衿平民化 30

一、聚族而居与祠堂的普遍建立 31

二、绅衿经理祠堂及主持祭祀 33

三、民间化与民众化的特色 40

第二节 宗族与政权的密切关系 41

一、祠堂教忠教孝与守法 42

二、政府对宗族的保护和支持 49

三、家族政府之间不协调的一面与族正制的兴废 55

第三节 “敬宗收族”的努力与成效的不相适应 71

一、有限的宗族公共经济难以起到收族作用 71

二、尊祖不够虔诚与宗法名分观念减弱 73

三、宗族制的实现在南北方的不平衡 76

四、宗族制在清代不同时期盛衰不一 82

五、余论:宗族教化权与宗族“自治” 84

第二章 清人“礼以义起”的宗法变革论 91

第一节 世道变异与家族理论和制度的更新 93

一、分封制废除使得与之俱生的三代宗法制失去依据 93

二、大宗法的宗子制不可能恢复 95

三、宗法改革必须批评泥古思想 96

四、改革的主导意识是通人情、重俗礼 97

五、改革总则:“礼以义起,权不反经” 99

第二节 各种宗法论的立论与内涵 101

一、小宗法主张者的立论与内涵 101

二、坚持小宗法论中的大宗法说 108

三、以小宗法为主的大小宗法结合论 111

四、“聚百世于一堂”的“一本观” 113

五、各派家族观共同的思想成分 125

第三节 改革观念产生于社会实践和家族民众化 126

第三章 清人“养为先务”的睦族观和家族通财观 131

第一节 以范氏义庄为楷模的建设家族公产的观念和追求 133

第二节 建设族产的睦族观念 140

一、建设家族义产以收族、睦族的内涵 140

二、清人“养为先务”观念的要义 149

第三节 关于家族通财观念的讨论 154

一、家族通财观念下对家族公有经济的建设 154

二、社会不稳定情况下为保持家族和家产而建设义田 157

三、对个人无条件地赡养族人观念的质疑 160

四、警惕义产引起纠纷及节制其发展的思想 162

五、对累世同居的异见 165

第四章 清人谱法中求实际与慕虚荣的矛盾观念 169

第一节 谱法中尚实与尚虚的表现与内涵 170

一、姓源、初祖、始祖、远年世系和联宗合谱 170

二、史志体例化 177

三、善恶并书与书善不书恶 181

四、对女性及两性关系的书法 185

五、对异姓继入与族人继出的书写讨论 189

六、名讳观念 192

七、生卒年、殇逝与丧服的谱法规范 195

第二节 家谱致误的原因与家谱的学术价值 198

一、家谱致误原因的综合考察 198

二、家谱的学术价值 201

第三节 清人修谱的个案研究——朱次琦的谱学成就 203

一、朱次琦宗事活动和谱学著述 204

二、朱次琦对谱牒学的贡献 205

第五章 20世纪上半叶式微中更生的家族 214

第一节 家族的主要活动与功能 217

一、祠堂建设及其功用 217

二、祭祀祖先及纪念活动 222

三、族产及其运用 228

四、家族纷争与祠堂教化 233

第二节 家族形态和类型 247

一、家族的多种类型 248

二、家族形态的特征 257

第三节 社会冲击下家族的变异与走向更生 262

一、传统家族在衰落之中 262

二、变异与更新家族的出现 266

三、销声匿迹的前奏 270

四、由古代家族向近代家族转化的过渡状态 271

第六章 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的家族观 273

第一节 各界人士的家族观 274

一、消灭家族和严厉批判家族的意识 274

二、改良家族的观点 277

三、民间的改良论 281

四、基本维护旧制的家族观念 283

第二节 家族观变化的原因 285

第七章 20世纪上半叶的家谱修纂和谱例改良 288

第一节 兴修家谱的追求与实践 288

一、修谱的热忱 288

二、修谱的组织与搜集资料的手段 293

第二节 修谱价值取向与新谱法 296

一、个人本位观与修谱目标 296

二、改良谱法的指导思想 299

三、新的编辑方法的采用 308

第三节 家谱的功能与特色 311

一、族谱的新功能 311

二、谱例改良的特色 312

第八章 20世纪下半叶家族宗亲活动概况 314

第一节 50至70年代家族的际遇与活动 316

一、土地改革运动对家族的瓦解 317

二、50年代陆续进行的社会运动对家族的影响 320

三、60年代初期的民间纂修家谱活动 322

第二节 20世纪最后20年家族活动的复兴 329

一、宗亲组织 330

二、祭祖和年会 335

三、修缮祠堂 338

四、协调或干预族内人际关系 340

五、宗族摩擦和械斗 348

六、家族与政府关系 351

七、家族活动及组织复现的原因 354

八、家族组织及活动的特点 356

第三节 家族与现代化 358

一、当前家族对个人扩大谋生手段的作用 359

二、家族与前现代商品经济的关系 364

三、台湾、香港及海外华人社会的现代家族企业 367

第九章 20世纪最后20年的族谱编修 374

第一节 编写族谱概况 375

一、缘起与编纂 375

二、修谱的热心人 378

三、经费 382

四、发谱:家族的盛大节日 386

第二节 新谱例的追求 387

一、新体例的探讨 388

二、新书例与秉笔直书的追求 395

三、当代族谱体例、书例综述 397

四、编写族志、村史的趋向 400

第三节 新的社会文化取向 404

一、开发族谱社会功能的价值取向 404

二、提倡建设现代伦理的思想文化取向 406

三、发扬祖先创业精神 409

四、进行文化建设的努力 411

第四节 新型族谱出现的问题 412

第五节 修谱与台港同胞、海外华人的关系 418

第十章 20世纪最后20年社会各界的家族观 423

第一节 文化学术界、政界的家族观 424

一、背景与主流声音:联宗续谱是封建文化活动 424

二、报刊常见的观点:宗族势力死灰复燃,必须取缔 426

三、从理论上、宏观上看家族与社会的不协调及其变革 428

四、家族将造成中国现代化的曲折长路论 431

五、从家族活动的某种合理性来认识它 433

六、家族“自治性”论 436

七、小结:实践之学的方法论 440

第二节 民间活动家理想中的家族 442

一、家族的位置:融会于改革开放时代之中 442

二、现代家庭家族伦理的探索 445

三、为实现现代化的文化追求 449

四、家族文化的认同及其扩展 451

第十一章 现代社会的宗亲会 455

第一节 清代移民与宗族 456

一、南洋移民的宗族活动 456

二、台湾移民的宗族活动 463

第二节 20世纪移民与宗亲组织的一般状况 472

一、60年代以前宗族组织在各地发展的不平衡 474

二、七八十年代宗亲会的发展 476

三、发展的原因和不足 481

第三节 宗亲会的成员与管理体制 482

一、宗族团体的名称与类型 482

二、宗亲会的结构 483

三、成员的性别、姓别和联宗 484

四、会费、基金会与公司 489

五、会员大会和理事会、监事会制 490

第四节 工业社会里宗亲会的功能 492

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494

二、互助互济和为宗亲谋求生存发展 496

三、开展联谊娱乐活动 499

四、政治功能 501

后记 5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