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鸟类分类与识别
鸟类分类与识别

鸟类分类与识别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鲁长虎,费荣梅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760386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动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鸟体外部结构与量度,平胸总目、突胸总目鸟类的分类与识别特征以及鸟类生态类群及其识别,另外还有鸟类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鸟类分类与识别》目录

第一章 动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1

目录 1

第一节 种和亚种 2

一、种的定义 2

二、种的鉴别 4

三、亚种 4

第二节 分类系统和高级阶元 6

一、属 7

二、科 8

三、目、纲与门 9

第三节 动物命名法规 9

一、种名 10

二、亚种名 10

三、属名 11

五、模式 12

四、科名 12

六、优先权原则 13

第二章 鸟体外部结构与量度 15

第一节 鸟体外部结构 15

一、头部 16

二、颈部 18

三、躯干 19

四、嘴 19

五、翼或翅 21

六、尾 25

七、腿和脚 27

八、羽毛 30

第二节 鸟体的量度 32

第一节 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 34

第三章 平胸总目鸟类分类 34

第二节 美洲鸵鸟目(Rheiformes) 35

第三节 鹤鸵目(Casuariiformes) 36

一、鹤鸵科(Casuariidae) 36

二、鸸鹋科(Dromaiidae) 37

第四节 无翼目(Apterygiformes) 38

第五节 ?形目(Tinamiformes) 39

第四章 突胸总目鸟类分类 40

第一节 潜鸟目(Gaviiformes) 42

第二节 目(Podicipediformes) 44

第三节 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 45

一、信天翁科(Diomedeidae) 46

二、鹱科(Procellariidae) 47

三、海燕科(Hydrobatidae) 47

第四节 鹈形目(Pelecaniformes) 48

附:企鹅目(Sphenisciformes) 48

一、鸬鹚科(Phalacrocoracidae) 49

二、鹈鹕科(Pelecanidae) 51

三、鲣鸟科(Sulidae) 51

四、鹲科(热带鸟科,Phaethontidae) 52

五、军舰鸟科(Fregatidae) 52

第五节 鹳形目(Ciconiiformes) 53

一、鹭科(Ardeidae) 54

二、鹳科(Ciconiidae) 58

三、鹮科(Threskiornithidae) 59

四、红鹳科(Phoenicopteridae) 61

第六节 雁形目(Anseriformes) 61

第七节 隼形目(Falconiformes) 71

二、隼科(Falconidae) 74

一、鹗科(Pandionidae) 74

三、鹰科(Accipitridae) 76

第八节 鸡形目(Galliformes) 83

一、松鸡亚科(Tetraoninae) 85

二、雉亚科(Phasianinae) 88

第九节 鹤形目(Gruiformes) 103

一、三趾鹑科(Turnicidae) 104

二、鹤科(Gruidae) 104

三、秧鸡科(Rallidae) 106

四、鸨科(Otidae) 110

第十节 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111

一、雉鸻科(Jacanidae) 112

二、彩鹬科(Rostratulidae) 113

四、鸻科(Charadriidae) 114

三、蛎鹬科(Haematopodidae) 114

五、鹬科(Scolopacidae) 117

六、反嘴鹬科(Recurvirostridae) 123

七、瓣蹼鹬科(Phalaropodidae) 124

八、石鸻科(Burhinidae) 124

九、燕鸻科(Glareolidae) 125

第十一节 鸥形目(Lariformes) 126

一、贼鸥科(Stercorariidae) 127

二、鸥科(Laridae) 127

三、剪嘴鸥科(Rynchopidae) 131

四、海雀科(Alcidae) 132

第十二节 鸽形目(Columbiformes) 133

一、沙鸡科(Pteroclididae) 133

二、鸠鸽科(Columbidae) 134

第十三节 鹦形目(Psittaciformes) 139

第十四节 鹃形目(Cuculiformes) 140

第十五节 鸮形目(Strigiformes) 144

一、草鸮科(Tytonidae) 145

二、鸱鸮科(Strigidae) 146

第十六节 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 150

一、蟆口鸱科(Podargidae) 151

二、夜鹰科(Caprimulgidae) 151

第十七节 雨燕目(Apodiformes) 153

一、雨燕科(Apodidae) 153

二、凤头雨燕科(Hemiprocnidae) 155

附:蜂鸟科(Trochilidae) 156

附:鼠鸟目(Coliiformes) 157

第十八节 咬鹃目(Trogoniformes) 158

第十九节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159

一、翠鸟科(Alcedinidae) 160

二、蜂虎科(Meropidae) 162

三、佛法僧科(Coracidae) 163

四、戴胜科(Upupidae) 164

五、犀鸟科(Bucerotidae) 165

第二十节 形目(Piciformes) 166

一、须科(Capitonidae) 167

二、啄木鸟科(Picidae) 168

三、向蜜科(Indicatoridae) 172

第二十一节 雀形目(Passeriformes) 172

一、阔嘴鸟科(Eurylaimidae) 177

二、八色鸫科(Pittidae) 178

三、百灵科(Alaudidae) 179

四、燕科(Hirundinidae) 180

五、鹡鸰科(Motacillidae) 181

六、山椒鸟科(Campephagidae) 182

七、鹎科(Pycnonotidae) 183

八、和平鸟科(Irenidae) 184

十、伯劳科(Laniidae) 185

九、太平鸟科(Bombycillidae) 185

十一、黄鹂科(Oriolidae) 186

十二、卷尾科(Dicruridae) 187

十三、椋鸟科(Sturnidae) 188

十四、燕?科(Artamidae) 189

十五、鸦科(Corvidae) 189

十六、河乌科(Cinclidae) 191

十七、鹪鹩科(Troglodytidae) 192

十八、岩鹨科(Prunellidae) 193

十九、鸫科(Turdidae) 194

二十、画眉科(鹛科,Timaliidae) 196

二十一、莺科(Sylviidae) 198

二十二、鹟科(Muscicapidae) 200

二十四、山雀科(Paridae) 202

二十三、长尾山雀科(Aegithalidae) 202

二十五、科(Sittidae) 203

二十六、旋木雀科(Certhiidae) 204

二十七、攀雀科(Remizidae) 205

二十八、啄花鸟科(Dicaeidae) 206

二十九、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 207

三十、绣眼鸟科(Zosteropidae) 208

三十一、文鸟科(Ploceidae) 208

三十二、雀科(Fringillidae) 210

三十三、鹀科(Emberizidae) 212

第五章 鸟类的生态类群及识别 213

第一节 鸟类的生态类群 213

第二节 鸟类识别基础 215

一、野外识别的准备 215

二、野外观察、摄影和录音技术 216

三、野外识别的依据 219

第三节 水域鸟类的识别 224

一、游禽类 224

二、涉禽类 228

三、水边小鸟 235

第四节 猛禽类的识别 238

一、隼类 238

二、鹰类 239

三、草鸮类 241

四、鸱鸮类 241

第五节 陆禽类的识别 243

一、沙鸡类 243

二、鸠鸽类 244

三、松鸡类 244

四、雉类 246

第六节 攀禽类的识别 247

一、杜鹃类 247

二、啄木鸟类 248

第七节 鸣禽类的识别 250

一、百灵和云雀类 250

二、燕类 251

三、山椒鸟和鹃?类 251

四、鹎类 253

五、伯劳类 253

六、黄鹂类 254

七、卷尾类 254

八、椋鸟和八哥类 255

九、鸦类 256

十一、画眉类 257

十、鸫类 257

十二、莺类 259

十三、鹟类 260

十四、山雀类 261

十五、长尾山雀类、攀雀类和鹪鹩类 261

十六、文鸟类 262

十七、雀类 262

十八、鹀类 264

第六章 鸟类的生物学 265

第一节 鸟类的迁徙 265

一、迁徙的概念及意义 265

二、居留类型 266

三、迁徙的内容 267

四、影响迁徙行为形成的因素 271

第二节 鸟类的繁殖 275

一、占区和领域 276

二、求偶与配偶形成 277

三、巢和筑巢 279

四、卵和孵卵 282

五、雏及其生长发育 285

第三节 鸟类的食性和取食 287

一、食性 287

二、取食策略 289

三、食物对鸟的限制作用 291

第四节 鸟类区系组成 292

一、种类组成 293

二、分布调查 294

三、居留型 294

四、从属区系 295

六、备注 296

五、生境分布 296

第五节 鸟类种群数量调查 297

一、路线统计法 297

二、样方统计法 299

三、线点统计法 300

四、频率指数估计法 301

五、条带统计法 301

六、垂矩统计法 302

七、固定半径样圆法 303

第六节 鸟类群落组成 304

一、鸟类群落的时空格局 304

二、鸟类群落的相似性指数 306

三、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测定 307

一、羽毛的概念 310

第一节 羽毛产品 310

第七章 鸟类产品 310

二、羽毛的商品名称 311

三、羽毛的作用 312

四、野生鸟类的经济羽毛 312

第二节 药用鸟类产品 334

一、药用鸟类入药部位 334

二、主要药用鸟类产品 335

第三节 观赏鸟类产品 339

一、活鸟观赏 339

二、标本观赏 340

三、工艺品观赏 341

第四节 食用鸟类产品 341

参考文献 344

附录 生僻字注音 3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