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  第6卷  下  1991-2000  唐代文学研究论文摘要
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  第6卷  下  1991-2000  唐代文学研究论文摘要

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 第6卷 下 1991-2000 唐代文学研究论文摘要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璇琮,罗联添主编;陈友冰执行;戴伟华,李丰楙副主编;张明非本卷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三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6288856
  • 页数:922 页
图书介绍:唐代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辉煌的一个阶段,唐代文学研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研究中最富有成就的一个领域。新中国成立以来,唐代文学研究在观念、方法与范围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果宏丰。而台湾自1945年光复以来,唐代文学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历史的原因,几十年来两岸研究人员学术交流来往较少,对研究成果与现状缺乏全面的了解,为避免重复劳动而做到资料共享,从而推动唐代文学研究共同深入发展,我社隆重推出由傅璇琮、罗联添两位著名学者主编,由海峡两岸学者共同编撰的《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本卷为:著作提要:大陆部分1991-2000。
《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 第6卷 下 1991-2000 唐代文学研究论文摘要》目录

九十年代唐代文学研究实绩及特点 张明非 1

武后时期之洛阳文学 周祖譔 8

论张九龄山水诗的清澹风格 张明非 12

论元和五大诗人的参政意识与政治悲剧 尚永亮 16

对李商隐及其诗作的一些理解 王蒙 19

李商隐的托物寓怀诗及其对古代咏物诗的发展 刘学锴 23

唐人小说二题 孟祥荣 25

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的精神品质 陈飞 28

唐代边塞诗与民族问题 禹克坤 33

温韦词的意象交迭与分流:两种审美模式比较 乔力 36

隋唐五代类书与诗歌 贾晋华 40

李贺诗歌的童话世界 陶尔夫 44

盛唐气象论 赵克尧 48

杜甫五律的艺术结构与审美功能 赵谦 51

东方诗仙与西方诗魔——李白与拜伦比较研究 葛景春 55

讽喻诗和新乐府的关系和区别 王运熙 59

在沉沦中演进——试论晚唐诗歌创作趋向 袁行霈 63

论李白的个性意识与悲剧心态 傅绍良 68

杜诗情感意象的一种构图方式 林继中 72

审美时尚与韩孟诗派的审美取向 肖占鹏 76

《长恨歌》与《梅妃传》:历史与艺术的微妙冲突 张乘健 79

唐代律诗研究五题 许永璋 83

关陇文化与贞观诗风 尚定 88

论唐诗意境的新开拓 李晖 91

略论韩愈辞赋 龚克昌 96

龙女报恩故事的来龙去脉——《柳毅传》与《朱蛇传》比较观 白化文 101

唐诗中的时空观 王钟陵 105

杜诗八期论 裴斐 110

唐人传奇的诗韵乐趣 杨义 114

略说盛唐边塞诗美学特征 倪培翔 119

绝句的发展流变与艺术特色 郁沅 123

杜甫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关系 万云骏 127

论杜诗直起法 陈祥耀 130

杜甫诗歌对李贺诗风的影响 房日晰 134

试论大历诗歌的审美特征——兼论盛中之变 陈顺智 138

论陈子昂的悲剧 张明非 143

李白的传奇与史实 裴斐 147

论李白对唐王朝与边疆民族战事的态度 周勋初 152

论李贺的抑郁气质和躁动心态 陈友冰 157

唐人七夕诗文论略 董乃斌 163

试论初唐七古诗创造浑融意境的艺术经验 史有为 167

唐代诗文古今体之争和《旧唐书》的文学观 王运熙 170

卢骆歌行的结构模式与艺术渊源——兼析中古时期七言诗及其流变 尚定 174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小说”观 蒋凡 178

刘长卿与唐诗范式的演变 蒋寅 182

文学价值与文学史价值的不平衡性——陈子昂评价的一个新角度 刘石 187

柳宗元的文章论 周振甫 191

柳诗风格论略 梁超然 198

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兼论中国诗歌高潮期的时代政治特征 余恕诚 202

李杜独尊与八世纪诗歌的价值重估 吴光兴 206

论张祜的诗 尹占华 211

柳宗元贬谪期创作的“骚怨”精神——兼论南贬作家的创作倾向及其特点 戴伟华 214

杜甫、李商隐七律之比较 孙琴安 218

论龙朔初载的诗风新变 杜晓勤 222

卢照邻的病变与文变 刘成纪 226

盛唐时期诗歌人文意义的再发现 邓小军 231

略论杜甫诗学与中国文化精神 胡晓明 235

别具匠心:唐诗的制题艺术 王辉斌 240

《花间集序》的词学观点及《花间集》词 贺中复 244

百年徘徊——初唐诗歌的创作趋势 袁行霈 250

关于王梵志传说的探源与分析 陈允吉 256

李白歌诗的悲剧精神 林继中 260

传神肖貌 诗画交融——论唐诗对唐代人物画的借鉴吸收 陶文鹏 264

李商隐桂管罢归及三峡行役诗探微——兼论证陈寅恪先生的一项假设 周建国 269

李白待诏翰林失败原因刍议 李子龙 273

唐前期宫廷诗研究 许总 278

自成一家之体 卓为百代之宗——韦应物的诗史意义 蒋寅 283

孟贾异同论——兼论中晚唐诗歌的分期 景凯旋 287

论郊岛与姚贾 尹占华 292

略论孟郊的心态与山水诗创作的审美追求 李芳民 295

晚唐五代词发展兴盛的文化观照 刘尊明 298

对文人入幕与盛唐高岑边塞诗几个问题的考察 戴伟华 303

论齐梁诗风在中唐时期的复兴 孟二冬 307

唐代通俗诗研究 谢思炜 311

论唐代诗选家的审美鉴赏批评 陈良运 315

苏颋年谱 郁贤皓 尹楚彬 319

李白诗歌与盛唐音乐 葛景春 322

略论两宋杜诗学中存在的一种倾向 裴斐 326

混沌的心灵场——谈李商隐无题诗的结构 王蒙 330

唐诗体派论 许总 333

唐传奇新探 卞孝萱 337

道教与唐代诗歌语言 葛兆光 341

双白簃唐诗卮谈 朱金城 345

“诗之余”:论中唐文士词的文化品位与审美特征 乔力 350

创作范式的提倡和初盛唐诗的普及——从《李峤百咏》谈起 葛晓音 354

唐代文人的维摩信仰 孙昌武 357

唐代的释门散文 张弓 362

张籍二题 季镇淮 367

文以明道和中唐文的新变 吴相洲 369

唐诗学历史回顾和走向预测 黄炳辉 372

唐代文学的文化规定 陈选公 376

孤寂与熙悦——唐代寒食题材诗歌二重意趣阐释 罗时进 383

论李白题画诗文 王定璋 387

“牛鬼蛇神”与中唐韩孟卢李诗的荒幻意象 陈允吉 389

白居易与李商隐 谢思炜 394

唐宋绝句议论化的差异及衍变 张学忠 397

论五代十国的宗白诗风 贺中复 400

中晚唐的苦吟之风及其成因初探 吴在庆 406

自然范型:李白的人格特征 罗宗强 411

杜诗学 廖仲安 414

姚贾诗派的界内流变和界外余响 张宏生 419

唐诗中的“丝路”之旅 胡大浚 424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 陈尚君 汪涌豪 428

李白诗歌的两种思想倾向和后人评价 王运熙 432

陇右艰难诗兴多 张忠纲 437

论唐肃宗黜华用实主张对诗风新变的影响 吴相洲 441

论唐人小赋 霍松林 445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对心灵世界的表现——兼谈李诗研究的方法问题 余恕诚 453

李商隐的挑战 王蒙 457

樊南文的诗情诗境 刘学锴 461

李商隐诗版本考 黄世中 465

论唐前期文明华化的主导倾向——从各族文化的交流对初盛唐诗的影响谈起 葛晓音 470

元和末年韩愈与佛教关系之探讨 阎琦 475

论杜牧诗文的渊源 胡可先 480

唐五代词与道教文化 刘尊明 483

母题与嬗变:从《长恨歌》到《杨贵妃》——悲剧与宗教的关系 张哲俊 488

李诗别笺 安旗 492

杜甫的穷儒意识与诗歌创作 邓魁英 495

白居易宦海沉浮及其山水之吟 刘维治 500

论许浑诗在晚唐的典型意义 罗时进 504

论唐末诗派的形成及其特征——以咸通十哲为例 臧清 508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陶文鹏 512

长吉诗艺术渊源论 吴企明 517

《唐诗纪事》中计有功本人的说明与评论 杨明 521

《全唐诗》工作底本探秘 佟培基 525

论杜甫的拗体七律 金启华 529

论唐人小说对史传传统的内在超越——中国古典小说文体独立历程再回顾 李钊平 531

乐府古辞的经典价值——魏晋至唐代文人乐府诗的发展 钱志熙 535

唐代科举诗论略 张浩逊 540

陈子昂“兴寄”说新论 徐文茂 544

李白仙侠文化人格的美学精神 康震 549

试论南唐中主李璟的词 杨海明 553

杜甫诗文中的音乐世界 张志烈 556

白居易与日本平安朝汉诗 肖瑞峰 559

《长恨歌》接受史研究——兼论古代叙事诗批评的形成发展 陈文忠 564

中晚唐怀古诗的审美时空 张晶 569

唐初三十年的文学流程 傅璇琮 573

略论唐诗学发展史的体系建构 朱易安 576

李白屡遭挫折与备受赞誉之两面观 周勋初 581

论李白书风 佟培基 586

论李商隐与柳仲郢 毛水清 589

论唐代小说的创作方法 程国赋 595

论佛学对皎然诗学的深刻影响 姜光斗 599

论初盛唐绝句的发展——兼论绝句的起源和形成 葛晓音 604

游仙访道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王友胜 609

“求奇”与“求味”——论贾姚五律的异同及其在唐末五代的流变 刘宁 611

关于唐诗——兼谈近百年来的唐诗研究 胡明 616

李白性格及其历史文化内涵——李白新探之一 赵昌平 621

试论方干的隐居及其心态 吴在庆 626

逸韵流风踵唐启宋——五代诗歌的艺术特征 彭万隆 630

唐代关中的文学士族 李浩 634

小说观念与《全唐五代小说》的编纂 李时人 640

论李商隐诗歌的佛学意趣 吴言生 645

地域文化的整合和盛唐诗歌的艺术精神 杜晓勤 649

诗歌:从韩愈到李商隐——兼谈文学演进中的穿透与移位现象 余恕诚 654

从意象建构看建安与盛唐风骨 张学松 658

李白的“相如情结”——李白新探之二 赵昌平 661

李白诗中的“自然”意识 詹福瑞 665

李杜歌行论 薛天纬 670

武则天与初唐文学 傅璇琮 674

论律诗定型于初唐诸学士 陈铁民 677

“三元说”与中唐枢纽论的学术因缘 查屏球 681

孤峭人格与荒寒境界——论柳宗元山水诗文中的独特禅意 胡遂 685

主体的自由和现实的困惑——晚唐五代词与禅道之关系 成松柳 688

论唐诗抒情艺术范式的三大品性 潘百齐 692

“道”与“侠”的合流——关于李白的人格形态及评价问题 章继光 697

试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及其新闻传播性 沈文凡 699

寓意山水的个体忧怨和美学追求——论柳宗元游记诗文的直接象征性和间接表现性 尚永亮 704

唐玄肃两朝翰林学士考论 傅璇琮 709

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 蒋寅 712

杜诗名词缩略语研究 马德富 716

大历浙东和湖州文人集团的形成和诗歌创作 尹占华 720

论晚唐的咏史组诗 莫砺锋 724

道士与唐诗 李乃龙 728

李白任翰林学士辨 傅璇琮 733

五十年来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比较 陈友冰 737

附录 大陆唐代文学研究论文目录索引(1991—2000) 黄高潮 7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