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为马克思辩护  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
为马克思辩护  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

为马克思辩护 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耕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3071806
  • 页数:5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中的一本,主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上一篇:文子要诠下一篇:池畔莲钞 第1集
《为马克思辩护 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目录

上篇 3

马克思哲学的主题和体系:一种新解读 3

1.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3

2.哲学主题的根本转换及其现代意义 7

3.马克思哲学体系的特征 11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一种新解读 17

1.重新审视法国唯物主义及其派别 18

2.重新审视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及其特征 21

3.重新审视唯物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25

马克思: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 31

1.反对形而上学与建立“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 32

2.从人的存在出发与开辟“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 35

3.结语:超越近代唯物主义的视野 41

马克思哲学的后代意蕴 44

1.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哲学 45

2.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后现代” 51

3.马克思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 58

1.实践本身的矛盾特征 66

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一种新解读 66

2.实践本体论的内涵和意义 72

3.斯大林和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理解 77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一种新解读 84

1.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自然前提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84

2.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 93

3.实践活动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98

4.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107

5.实践: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112

1.社会的实践本质 118

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特殊性:一种新解读 118

2.社会的整体性及其与实践的关系 122

3.客观过程的两种形式及其区别 125

4.人类总体历史的发展进程与民族历史发展的“跨越”现象 127

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一种新解读 131

1.问题的提出 131

2.何谓“自然历史过程” 133

3.社会经济规律在何种意义上是自然规律 135

4.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在何种意义上与自然历史过程相似 139

社会发展中的自然形态、派生形态和超越形态 143

1.社会发展中自然形态及其典型分析 144

2.社会发展中的派生形态及其形式 145

3.社会发展中超越形态及其原因 147

4.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新层次规律 15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一种新解读 154

1.生产力的特征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154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 159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现代特点 163

1.历史必然性观念的确立 166

马克思的历史必然观念:一种新解读 166

2.历史必然性观念的革命变革:马克思历史必然性观念的基本特征 169

3.反历史必然性观念泛起的原因和环节 173

4.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对历史必然性的否定及其失误 175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及其历史进程:一种新解说 180

1.“两个必然”的客观依据 180

2.“两个必然”的实现进程 185

3.“两个必然”的全面实现 189

1.从康德的批判反思、黑格尔的思辨反思到马克思的实践反思 195

马克思的实践反思理论:内涵、牲征和意义 195

2.马克思实践反思理论的总体特征 198

3.马克思的实践反思理论与历史认识论 204

4.马克思的实践反思理论与现代认识论 209

建构、反思、反映:对马克思认识论的一种新解读 214

1.思维的建构性及其实质 214

2.思维的反思性及其作用 221

3.思维反映存在的形式 225

思维的内在矛盾:一种新解读 230

1.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矛盾:意识是被意识到的意识 231

2.建构性思维与反思性思维的矛盾:思维是被反思着的思维 234

3.知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矛盾:思维操作是把运动的东西静止化 237

4.哲学思维是包含着反思的综合性思维 240

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及其客观性:一种新解读 245

1.哲学史上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观念 246

2.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250

3.自我意识和客观性 254

知性思维向辩证思维的现代“复归” 259

1.“拒斥形而上学”与可证实性 260

2.“悖论”与无矛盾性 264

3.形式化和非形式化、系统和非系统 269

4.主体性原则和现代思维运动的三个层次 273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方法 278

1.社会有机体范畴的内涵 279

2.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分析法 282

3.社会有机体的再生产分析法 285

4.社会有机体的总体——要素分析法 288

1.“从后思索法”的提出及其基本原则 292

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原则、内容和意义 292

2.“从后思索法”的基本内容 296

3.“从后思索法”的现代意义 300

马克思的科学抽象法:一种新解读 304

1.科学抽象法的内涵及其基本环节:起点范畴、中介范畴和终点范畴 305

2.科学抽象法的根本原则: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309

3.科学抽象法的具体运用:研究方法、叙述方法、批判方法 312

1.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 319

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和思维逻辑 319

下篇 319

2.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逻辑 327

3.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标志 334

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 341

1.法国唯物主义中的机械唯物主义派 341

2.法国唯物主义中的人本唯物主义派 345

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及其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353

1.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的理论贡献 353

2.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的理论局限 361

3.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对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影响 365

4.结束语 371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372

1.社会哲学的理论渊源 372

2.社会哲学的主要观点 374

3.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哲学 380

4.结束语 382

从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 384

1.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384

2.从黑格尔历史辩证法到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理论途径 386

3.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基本特征 389

费尔巴哈、舍勒、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一种新解读 393

1.费尔巴哈哲学人本学的理解:人是“多名”的 393

2.舍勒哲学人类学的理解:人是“生命冲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体 397

3.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劳动构成人的“全面的本质” 400

斯大林与卢卡奇的本体论思想:一种比较研究 406

1.从列宁到斯大林 406

2.从《历史和阶级意识》到《社会存在本体论》 412

3.简短的结论 419

西方历史哲学的现代转向及其启示——历史唯物主义现代形态的现代建构原则 422

1.西方历史哲学的现代转向:从历史本体论转向历史认识论 423

2.历史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生长点 427

3.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 430

社会科学方法的发生、范式及其历史性转换——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及其现代性 433

1.社会科学方法系统的发生和独立化 438

2.社会科学方法的范式系统 438

3.社会科学方法范式的历史性转换 442

胡塞尔:从先验自我转向生活世界——从马克思的观点看 446

1.建构“严密科学的哲学”的危机:转向生活世界 447

2.欧洲科学的危机:转向生活世界 453

3.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的基础 457

4.简短的结语 462

德里达:从解构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的观点看 464

1.《马克思的幽灵》的主导思想 465

2.德里达话语转向的理论途径 469

3.德里达“靠近”马克思主义的双重内涵 474

4.简短的结语 477

后现代主义:背景、实质和意义——从马克思的观点看 480

1.众说纷纭的后现代话语 481

2.重释现代性 485

3.一种知识态度和边缘话语 491

后殖民主义:实质、特征及其局限——从马克思的观点看 496

1.后殖民主义的崛起及其实质 496

2.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504

3.后殖民主义的理论局限 510

附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内涵、基础与问题——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版20周年之际 519

再版后记 5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