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站场及枢纽  修订版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站场及枢纽  修订版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站场及枢纽 修订版PDF电子书下载

交通运输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庆生主编;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13054110
  • 页数:736 页
图书介绍:本手册是铁路站场及枢纽设计的工具书。全书共分十六篇。主要内容包括车站及枢纽的平面布置、正线及站线的平面和纵断面、客运设备、货运设备、驼峰及调车场、安全设备、路基、排水、道路、轨道等方面的有关设计规定、经验、方法、常用数据、公式和图表资料等。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站场及枢纽 修订版》目录

第一篇 经济资料 1

第一章 货运量 1

第一节 货运量主要资料的编制 1

第二节 几种主要工矿企业厂外运输量参考表 1

目录 1

第二章 客运量 5

第一节 一般规定 5

第二节 客运量主要资料的编制 5

第三章 车站货运量和客运量的确定 6

第一节 车站货运量的计算 6

第二节 车站客运量的计算 7

第三节 运量预测步骤—四步(阶段)法 9

第一节 相关编组站的分工原则 10

第二节 车流量计算及组织原则 10

第一章 车流组织 10

第二篇 行车组织 10

第三节 货物列车数计算 11

第四节 枢纽内编组站分工 12

第二章 车站与区间通过能力及车站改编能力 13

第一节 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的基本规定 13

第二节 车站咽喉道岔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13

第三节 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14

第四节 驼峰解体能力的计算方法 16

第五节 调车场牵出线编组能力及调车线能力的计算方法 17

第六节 车站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的确定 18

第七节 区间通过能力及加强措施 19

第八节 车站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作业时分参考指标 21

第三篇 正线及站线的平面和纵断面 24

第一章 正线平面 24

第一节 圆曲线 24

第二节 缓和曲线与夹直线 24

第三节 曲线超高与加宽 26

第四节 车站正线平面 28

第五节 桥梁和隧道的线路平面 29

第二章 站线平面 30

第一节 曲线超高与轨距加宽的确定 30

第二节 直线及其长度 31

第三章 正线纵断面 33

第一节 区间正线的坡度 33

第二节 进出站疏解线路的坡度 33

第三节 站坪长度、站坪坡度及其相邻坡段坡度 34

第四节 桥梁上隧道内的线路坡度 35

第五节 坡度折算 36

第六节 坡段长度及连接 37

第七节 列车起动检查 39

第四章 站线纵断面 40

第一节 新建车站的站内线路坡度 40

第三节 站线坡段长度及连接 41

第二节 改建车站的站内线路坡度 41

第四篇 站场及枢纽的平面设计 44

第一章 会让站、越行站及中间站 44

第一节 会让站、越行站 44

第二节 中间站 45

第二章 区段站 49

第一节 区段站的分类与作业 49

第二节 区段站站址选择及布置图型 49

第三节 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 51

第三章 编组站 54

第一节 编组站的作业和分类 54

第二节 编组站布置图型的选择 54

第三节 编组站的布置图型 55

第四节 主要设备的配置 68

第四章 客运站、客车整备所及客运机务段 77

第一节 客运站 77

第二节 客车整备所 81

第三节 客运站与客车整备所及客运机务段的相互配置 86

第五章 货运站、货场 88

第一节 货运站 88

第二节 货场 89

第六章 工业站、换装站、港湾站及轮渡站 99

第一节 工业站 99

第二节 换装站 107

第三节 港湾站 112

第四节 轮渡站 115

第七章 枢纽 121

第一节 影响枢纽设计的主要因素 121

第二节 枢纽总布置图型 125

第三节 枢纽内主要设备的配置 128

第四节 进出站线路布置和疏解 132

第五节 迂回线、联络线 136

第八章 接轨站 138

第一节 接轨站的运营特征和作业 138

第二节 接轨站、点方案选择 139

第三节 接轨铁路引入的布置原则 139

第四节 接轨站布置原则 139

第九章 重载运输 141

第一节 概述 141

第二节 单元式重载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 141

第三节 单元式重载列车车站布置图型 141

第十章 施工过渡设计 145

第一节 施工过渡设计的一般原则 145

第二节 施工过渡步骤的安排 145

第三节 施工过渡工程的一般处理方法 145

第十一章 管线综合设计 149

第一节 设计范围及基础资料 149

第二节 设计原则 149

第三节 管线敷设的平、立面间距 150

第十二章 电气化铁路的相关要求 156

第一节 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AT所 156

第二节 接触网 157

第三节 供电段 159

第四节 防干扰 160

第五篇 客运设备 161

第一章 旅客站房、站前广场 161

第一节 旅客站房 161

第二节 站前广场 162

第一节 旅客站台的分类及尺寸 163

第二章 旅客站台 163

第二节 旅客站台墙及站台面 164

第三章 旅客站台雨棚 166

第四章 旅客跨线设备 168

第一节 跨线设备的设置及分类 168

第二节 跨线设备的选用及相关要求 169

第六篇 货运设备 171

第一章 仓库、站台和堆货场面积及货物线长度的计算 171

第一节 仓库、站台和堆货场面积的计算 171

第二节 货物装卸线长度的计算 171

第二章 仓库与站台 173

第一节 货物仓库 173

第二节 货物站台 174

第三节 仓库、站台与线路的配置 179

第三章 低货位、协作货位、筒仓及堆货场 181

第一节 低货位 181

第二节 协作货位 182

第三节 筒仓 183

第四节 堆货场 186

第一节 装卸机械的分类及选择 191

第二节 装卸机械的生产定额 191

第四章 装卸机械与搬运机械 191

第三节 装卸机械与搬运机械规格及技术性能 192

第四节 装卸机械的主要附属设备 209

第五章 特种货物运输设备 211

第一节 危险货物运输设备 211

第二节 液体货物运输设备 214

第三节 易腐货物运输设备 217

第四节 牲畜运输设备 221

第五节 货车洗刷除污设备 223

第一节 检斤设备的分类及选择 226

第六章 检斤设备 226

第二节 地中衡的设置条件及要求 227

第三节 轨道衡的设置条件及要求 227

第七篇 机务设备、车辆设备 229

第一章 机务设备 229

第一节 概述 229

第二节 段、所总平面布置 230

第三节 常用机车主要参数 234

第二章 车辆设备 236

第一节 车辆段 236

第二节 车辆运用设备 239

第三节 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 242

第四节 货车和客车概要尺寸 242

第一节 区间闭塞方式及采用条件 248

第一章 信号设备类型及采用条件 248

第二节 站内信号设备及采用条件 248

第八篇 信号设备 248

第四节 机车信号、列车超速防护及采用条件 249

第五节 驼峰调车场的信号设备类型及采用条件 249

第三节 遥控与遥信 249

第二节 站内各种信号机的设置原则 251

第一节 一般要求 251

第三节 站内色灯信号机的机构、灯光配列和用途 251

第二章 站内信号机 251

第一节 一般要求 253

第二节 钢轨绝缘的设置地点 253

第三章 轨道电路钢轨绝缘的设置 253

第一节 驼峰类型 255

第一章 驼峰类型及调速系统种类 255

第二节 调速系统种类 255

第九篇 驼峰及调车场 255

第二节 资料的分析 256

第一节 资料的收集 256

第二章 设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256

第三节 车辆溜放阻力 257

第四节 推峰速度、车辆平均溜放速度及重力加速度 259

第五节 调速及防溜设备 260

第三章 驼峰及调车场线路 264

第一节 推送线 264

第二节 驼峰溜放部分平面 265

第三节 峰高 276

第四节 驼峰溜放部分纵断面 278

第五节 钩车溜放间隔检算 280

第六节 调车场 282

第七节 迂回线、禁溜线 286

第二节 驼峰间隔制动位制动能力 288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88

第四章 驼峰及调车场调速,防溜设备选型及制动能力设计 288

第三节 调车场制动位制动能力 289

第四节 调车场内减速顶制动能力计算 290

第五节 小能力驼峰溜放部分减速顶布置 291

第六节 调车场尾部防溜设备 291

第五章 驼峰生产房屋及有关设备 292

第一节 驼峰信号楼 292

第二节 其他生产房屋 292

第三节 驼峰有关设备 293

第二节 对既有驼峰系统诊断 294

第一节 既有驼峰的特点 294

第六章 大、中能力驼峰的现代化改造 294

第三节 改造方案的确定 295

第七章 小能力驼峰设计示例 296

第一节 设计资料 296

第二节 驼峰平面设计 296

第三节 峰高、纵断面设计 297

第四节 减速顶布置设计 298

第五节 车辆溜放间隔检算 298

第一章 避难线 299

第十篇 安全设备 299

第一节 避难线的作用 299

第二节 避难线的设计原则 299

第三节 避难线的平面、纵断面、轨道及路基 300

第二章 安全隔开设备 301

第一节 概述 301

第二节 设置条件 301

第三节 设置位置 302

第三章 止挡设备 305

第一节 类型 305

第二节 适用条件 305

第二节 一般路基设计标准 307

第一节 一般要求 307

第一章 路基 307

第十一篇 路基、排水及道路 307

第三节 路基防护、加固及路堤地基表层处理 318

第四节 铁路用地 319

第二章 排水 321

第一节 站场排水的范围 321

第二节 排水沟、管的水力计算 321

第三节 站场排水及排水设备 326

第四节 站场排水系统图示例 350

第三章 道路 351

第一节 概述 351

第二节 站场道路 351

第三节 改移道路及铁路与道路交叉 366

第四节 常用汽车规格与性能 372

第一节 轨道的组成及构造 379

第一章 轨道的组成及类型 379

第十二篇 轨道 379

第二节 轨道类型的选择 380

第三节 正线轨道加强 381

第四节 轨道高度 382

第二章 钢轨及配件 388

第一节 一般要求 388

第二节 钢轨形式及尺寸 388

第三节 钢轨配件 395

第四节 钢轨接头 399

第五节 无缝线路 400

第三章 道岔 402

第一节 概述 402

第二节 道岔的组成部分及转换设备 404

第三节 道岔的主要尺寸及总布置图 406

第四节 交叉渡线与复式交分道岔的组合 430

第五节 道岔的连接 434

第一节 一般要求 436

第四章 轨枕 436

第二节 木枕 437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枕 438

第四节 新型轨下基础 441

第一节 道床材料规格及选用 459

第五章 道床 459

第二节 道床横断面 460

第三节 道床体积 462

第四节 站内线路道床间洼垄铺填道碴 513

第一节 轨道防爬设备 527

第六章 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 527

第二节 曲线轨距加强设备 532

第四节 轨道常备材料 533

第三节 护轨 533

第一章 站场平面设计的规定 534

第一节 站内线路、道岔的编号 534

第十三篇 站场平面设计资料 534

第二节 线路有效长度 535

第三节 主要建筑物和设备至线路中心线距离 535

第四节 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 536

第二章 站场平面计算 537

第一节 坐标计算 537

第二节 道岔与线路的连接及计算 538

第三节 线路平面计算 581

第四节 警冲标及信号机位置 596

第五节 常用数学公式及单位换算 701

第十四篇 车站及枢纽设计方案比较 708

第一章 设计方案比较方法 708

第二章 工程费计算 710

第一节 编制依据 710

第二节 定额及指标的采用 710

第三节 章节划分及静态投资费用种类 710

第四节 费用项目组成 711

第五节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712

第三章 运营费计算 713

第一节 大型车站及枢纽设计方案比较运营费计算的原则 713

第二节 方案比较的计算项目 713

第三节 与行车量有关的运营费 713

第四节 与行车量无关的运营费 714

第五节 机车车辆购置费及货物延迟损失费 715

第十五篇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716

第一章 一般规定 716

第一节 环境保护设计的一般原则 716

第二节 环境保护设计的主要内容 716

第二章 生态环境保护 717

第一节 选址原则 717

第二节 水土保持 717

第三节 其他 718

第二节 防治措施 719

第三章 噪声、振动污染防治 719

第一节 平面布置原则 719

第四章 大气污染防治 720

第五章 水污染防治 721

第一节 平面布置原则 721

第二节 防治措施 721

第六章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722

第十六篇 附录 723

附录Ⅰ 限界 723

附录Ⅱ 铁路超限货物运输 725

附录Ⅲ 工务 726

附录Ⅳ 电力 728

附录Ⅴ 机场净空 730

附录Ⅵ 防火、防爆安全距离 731

附录Ⅶ 法定计量单位 73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