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工厂现场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亚洲版
工厂现场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亚洲版

工厂现场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亚洲版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平俊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6632721
  • 页数:32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在目前世界500强企业管理培训教程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编撰而成的一套集标准化、规范化、实用性于一体的企业内部管理书籍。
《工厂现场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亚洲版》目录

第一章 现场日常管理 1

目录 1

第一节 工作现场规则制定 3

一、缺少现场规则的不利后果 3

二、分析不能遵守现场规则的原因 3

三、制定工作现场规则 4

四、改善规则执行情况 5

第二节 劳动生产过程组织 7

一、组织班内工作组 7

二、建立生产轮班组织 8

三、劳动定员 9

四、配置生产单位 11

一、分析生产延误的原因 13

二、实施生产进度控制 13

第三节 生产进度管理 13

第四节 生产作业排序 18

一、明确生产作业排序的分类 18

二、把握生产作业排序的规则 19

三、排序方法 19

四、评价生产作业排序方案 21

第二章 现场改善手法 23

第一节 动作经济性评价 25

一、评价动作经济性 25

二、改善动作 26

第二节 标准工时计算 30

一、明确标准工时的作用 30

二、做好标准工时测定准备 31

三、计算标准工时 31

四、修改标准工时 33

一、明确工艺过程设计的主体因素 34

第三节 工艺过程设计 34

二、确定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36

第四节 流水线设计 38

一、明确流水线类型 38

二、了解流水线生产的适用条件 39

三、设计流水线 40

四、布置流水线 41

第五节 工艺流程图设计 43

一、使用工序符号 43

二、标明工序与检验站名称 44

三、注明原材料或零件 44

四、填写作业人数 44

五、列出管制项目与核查点 45

六、制作相关的技术标准或作业标准书 45

二、确定目标 48

一、分析问题 48

第六节 现场生产性管理 48

三、制定目标达成的实施对策 49

四、自我评价 49

五、比较生产性指标 49

第七节 工作现场信息交流 52

一、确定信息交流的对象 52

二、使用信息交流的方法(OJT) 53

第三章 现场设备管理 55

第一节 制程合理布置 57

一、制程布置的含义 57

二、制程布置的步骤 57

第二节 混合设备布置 61

一、混合布置的含义 61

二、混合布置的方法 61

二、计划预防修理制建立的基础 64

一、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的含义 64

第三节 计划预防修理制度制定 64

三、计划预修制的特点 65

四、计划预防修理制的制定程序 66

五、确定定期修理制度的定额 69

第四节 设备润滑管理 71

一、设备磨损类型 71

二、判断机器设备的磨损阶段 72

三、设备润滑管理工作要求 73

四、制定、执行和修改润滑“五定”图表 73

五、润滑油脂的分析化验管理 75

第五节 设备运行动态监管 76

一、建立健全设备巡检标准 76

二、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 76

三、设备管理运行规程 77

四、完善信息传递与反馈系统 79

五、加强薄弱环节管理 80

第六节 设备三级保养制 81

一、端正设备维护思想 81

二、实施设备维护保养 82

三、实施定期点检 84

第七节 测量仪器精度管理 86

一、制定有效的计量管理制度 86

二、实施标准计量器具管理 89

三、加强一般计量器具管理 91

四、实施能源计量管理 92

五、合理配备计量器具 94

六、完善计量器具校准管理 95

七、加强计量器具流转管理 97

八、实施计量器具周检 100

九、进行计量器具分级管理 102

第四章 现场物料管理 105

第一节 货仓结构规划 107

一、决定仓储部门位置 107

二、仓库区域规划 107

第二节 物料编号管理 111

一、物料编号的含义 111

二、物料编号的作用 111

三、物料编号的原则 112

四、物料编号的方法 114

第三节 物料购入量控制 116

一、物料购入控制的必要性 116

二、合理选择物料订购形式 118

三、制定物料消耗定额 119

四、制定物料储备定额 121

五、计算物料需要量 123

一、选择搬运方法 126

第四节 物料搬运控制 126

二、实施搬运控制 127

第五节 现场呆废料处理 129

一、呆废料划分 129

二、呆料发生的原因 130

三、呆料的预防与处理 132

四、废料发生的原因 134

五、废料的预防和处理 134

第六节 生产线存品管理 136

一、实施半制品管理 136

二、实施良品管理 137

三、实施不良品管理 137

第五章 现场品质管理 139

第一节 品质管理工具选择 141

一、帕累托图 141

三、散布图 142

二、鱼刺图 142

四、直方图 143

五、控制图 145

六、检查表 145

七、流程图 145

第二节 实施进料检验 146

一、接收物料 146

二、明确检验项目 146

三、材料待验 147

四、进行抽样检验 147

五、制定材料验收规范 148

六、处理检验物料 148

第三节 进行抽样检验 149

一、明确检验的项目及规格 149

二、等级划分质量缺陷 149

六、决定检验的严格程度 150

七、确定批的构成 150

三、决定品质允收水准AQL 150

五、选定抽样方式 150

四、决定检验水准 150

八、查表确定样本数 151

九、抽取及检验样本 151

十、判定批量 151

十一、处置检验批 151

第四节 推行品管圈活动 153

一、组建品管圈 153

二、命名品管圈并登记 154

三、召开品管圈成立大会 154

四、掌握部门内的问题 154

五、选定课题 154

七、拟定品管圈活动计划书 155

六、订立目标 155

八、分析原因并制定对策 156

九、实施计划 156

十、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156

十一、效果维持 156

十二、成果、交流 157

十三、年终评价 157

第五节 实施无缺点计划 158

一、建立执行组织 158

二、制定执行目标 159

三、建立建议制度 159

四、评价表扬 159

第六节 处理不良产品 161

一、条件收货(AOD) 161

三、返工与返修 162

二、拣用 162

四、退货 163

五、报废 163

第七节 实施PDCA 164

一、计划(Plan) 164

二、实施(Do) 166

三、检查(Check) 166

四、行动(Action) 166

第六章 现场安全管理 169

第一节 安全技术措施制定 171

一、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内容 171

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172

第二节 设备安全管理 174

一、机械 174

二、电气 176

一、辨认易燃、易爆物品 179

第三节 防火防爆安全管理 179

二、制定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 180

第四节 安全事故处理 182

一、确定生产事故的性质 182

二、紧急处理生产事故 182

三、调查生产事故 183

四、分析生产事故 185

五、计算伤害程度 186

第五节 安全教育开展 188

一、确定安全教育的内容 188

二、选择安全教育的方法 189

第七章 现场5S管理 193

第一节 5S管理基础 195

一、5S的起源与定义 195

二、5S推行的目的 199

三、5S的作用 202

第二节 5S管理推进 208

一、5S管理推进机理 208

二、5S管理推进准备 211

三、5S推进活动 217

四、推进5S管理内部审核 231

第八章 现场目视管理 243

第一节 目视管理基础知识 245

一、目视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245

二、目视管理的作用 246

三、目视管理常用方法 248

第二节 目视管理推进过程 254

一、做出目视管理的引进决策 254

二、选择目视管理的引进方法 257

三、创造目视管理推动的环境 259

四、确定目视管理的推动部门 260

五、制定活动计划 261

六、目视管理展开 263

七、目视管理推进技巧 268

第三节 目视现场管理技巧 272

一、目视现场管理概述 272

二、确定定置管理内容 272

三、实施定置管理 273

第四节 目视看板管理 277

一、目视生产管理的作用 277

二、明确看板在生产流水线上的传递过程 278

三、明确看板的分类 278

四、编制看板 281

五、使用看板 281

第五节 目视识别管理 283

一、目视安全管理 283

二、其他目视识别管理 292

第九章 TPM活动推行 295

第一节 TPM活动的内涵 297

一、TPM定义的理解 297

二、TPM的演变 299

三、TPM的作用 300

四、TPM与其他生产管理活动的关系 301

第二节 TPM活动推进准备 304

一、TPM推进的宣布和宣传 304

二、实施TPM导入培训 305

三、建立TPM活动主体 305

四、确定TPM活动推进内容 306

第三节 TPM活动推进过程 309

一、推进自主保全活动 309

二、推进员工改善提案活动 318

三、推进企业效益最大化活动 3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