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  基于德尔斐测评的理论史纲
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  基于德尔斐测评的理论史纲

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 基于德尔斐测评的理论史纲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并思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1324417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学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将一些以往被中国图书馆学家们忽略的事件、人物以及一些错误地认识一一加以纠正,从而为正确认识20世纪的图书馆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 基于德尔斐测评的理论史纲》目录

二、吴建中的一组“对话” (31 1

目次 1

前言 1

第一部分 20世纪的西文图书馆学 3

第一章 继承与突破(1900-1927) 3

第一节 延续19世纪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5

一、卡内基捐助图书馆 6

二、杜威的图书馆理论活动 8

三、克特的编目研究 11

四、学会协会的发展 13

第二节 变革的前奏 15

一、克拉克和《图书的管理》 16

二、奥特勒和拉封丹的文献研究 18

三、布朗的工作 20

第三节 美国国会图书馆建设与馆际合作 23

一、普特南的贡献 23

二、馆际互借的突破 25

三、评论 27

第二章 理性主义思潮(1928-1944) 29

第一节 理性主义: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变革 30

一、芝加哥学派 30

二、巴特勒及其《图书馆学导论》 35

三、阮冈纳赞与图书馆学五定律 38

四、评论 41

第二节 图书馆学方法论革命 42

一、韦普尔斯的研究 43

二、伯埃尔森的研究 45

三、评论 48

第三节 图书分类的理性化发展 49

一、分面分类理论 50

二、书目分类法 52

三、评价 54

第三章 图书馆与社会(1945-1965) 56

第一节 公共图书馆的新理念 58

一、公共图书馆事业新发展 58

二、公共图书馆理念的发展 59

三、《公共图书馆宣言》 63

四、评论 64

第二节 图书馆与社会的理论基础 66

一、图书馆社会学 67

二、谢拉的社会认识论 68

三、评论 70

一、合作藏书计划 72

第三节 走向宏观研究的应用图书馆学 72

二、其他 75

三、评论 77

第四节 图书馆学裂变与改造 78

一、情报学的冲击 78

二、评论 81

第四章 信息技术的冲击(1965-1989) 85

第一节 图书馆自动化 87

一、机读目录(MARC) 87

二、联机图书馆中心(OCLC) 90

三、联机公共检索目录(OPAC) 94

一、教育管理与学历制度的发展 96

第二节 图书馆学教育 96

二、图书馆学院系改名 98

三、图书馆学院系关闭 101

第三节 图书馆未来讨论 103

一、利克利德和《未来的图书馆》 104

二、兰开斯特与他的未来图书馆设想 106

三、其他的论点 108

第四节 变革前的亮点 110

一、公共图书馆收费讨论 110

二、图书馆评价 113

三、藏书发展稳定状态理论 117

第五章 全方位的变革(1990-2000) 121

第一节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123

一、《图书馆服务的再设计:宣言》 124

二、《走向未来:后工业时代的图书馆情报服务的基础》 125

三、《电子图书馆的神话——美国的图书馆事业和社会变化》 127

四、克劳福德和戈尔曼与《未来图书馆:梦想、疯狂与现实》 128

五、评论 131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 132

一、数字图书馆研发高潮 132

二、重要数字图书馆论著 136

三、评论 141

第三节 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 145

一、文献传递 145

二、存取与拥有 147

三、书目共同体 150

第二部分 20世纪中国的图书馆学 159

第六章 嬗变与萌芽(1900-1916) 159

第一节 从藏书楼到公书林 160

一、徐树兰和古越藏书楼 161

二、京师大学堂藏书楼 164

三、韦棣华与公书林 165

第二节 公共图书馆出现与普及 166

一、从藏书楼到图书馆 166

二、省级图书馆建设高潮 169

三、京师图书馆与图书馆立法 172

第三节 图书馆建设重心下移 174

一、通俗图书馆 175

二、巡行文库和公众阅报所 178

第四节 世纪初的图书馆学 179

一、传统藏书观念的影响 179

二、孙毓修与《图书馆》 182

三、图书馆管理 185

四、推动图书馆运动的社会活动家 187

第七章 新图书馆运动(1917-1936) 196

第一节 图书馆学体制的形成 197

一、“新图书馆运动” 197

二、图书馆学教育的产生 202

三、图书馆协会的创建 203

四、图书馆学刊物的发展 206

第二节 图书馆学理论群体的崛起 208

一、沈祖荣 209

二、杨昭悊及其《图书馆学》 211

三、洪有丰的《图书馆组织与管理》 213

四、杜定友的图书馆学思想 216

五、其他人物 219

第三节 理论研究的特点与亮点 221

一、图书馆学的特点 222

二、基础理论的创新 226

三、应用图书馆学的亮点 232

第八章 战乱、重建与动乱(1937-1976) 240

第一节 战乱年代的理论 241

一、战争期间的理论活动 242

二、与战争相关的图书馆学论述 245

三、理论图书馆学的萌芽 249

第二节 图书馆学重建 252

一、《全国图书协调方案》 253

二、《什么是图书馆学》及讨论 254

三、图书分类的理论与实践 257

第三节 动乱中的中国图书馆学 260

第九章 新时期的理论变革(1977-1989) 264

第一节 理论的起步与理论批评 265

一、起步之初的研究 265

二、图书馆学研究体制的恢复 267

三、对经验图书馆学的批评性反思 271

第二节 图书馆学理论建设 276

一、杭州会议 277

二、“知识交流论” 279

三、重要专著 281

四、青年理论研讨会 286

第三节 新图书馆学理论概述 288

一、新图书馆学的理论特点 288

二、新图书馆的理论前沿 293

第十章 理论现代化(1990-2000) 302

第一节 图书馆事业的转折 304

一、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304

二、图书馆事业的新时代 306

第二节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 309

一、“低谷”时期的图书馆学 309

三、黄纯元的图书馆学研究 313

四、《现代图书馆学理论》 314

第三节 数字图书馆和文献资源共享 316

一、汪冰的《电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 317

二、CALIS 318

三、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321

四、文献资源共享 323

五、评论 324

第三部分 课题说明 329

第十一章 研究过程、方法与结果 329

第一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 329

一、搜集与筛选图书馆学重要文献、人物、事件的资料 329

二、E-德尔斐法专家调查 330

三、资料收集与研究 331

一、国外文献 333

第二节 调研结果 333

二、国内文献 335

三、国外人物 337

四、国内人物 340

五、国外事件 343

六、国内事件 346

附录1 内容分析信息源 350

附录2 内容分析编码表 352

附录3 内容分析编码规则 353

附录4 统计权重指标与公式 357

附录5 E-德尔斐专家测评表 35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